10.05 丈夫早逝才女寫奇詩訴苦,竟成一首名作,有學者研究半生仍然不解

古代才女不少,但能稱得上“傳奇才女”的卻並不多。東漢出了一個班昭,與一般才女只知兒女情長不同,班昭秉承父兄遺願,續寫《漢書》,成為我國第一位女史學家,連當時的皇后都要尊她為“曹大家”。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清朝的傳奇才女,名吳絳雪。

丈夫早逝才女寫奇詩訴苦,竟成一首名作,有學者研究半生仍然不解

與班昭相比,吳絳雪名氣並不大,但卻也是一位值得尊重的才女。絳雪出身書香門第,9歲通音律,11歲時能寫七絕。她擅書法,能繪畫,而且長得國色天香,在當時名噪一時。不幸的是,出嫁沒多久丈夫徐明英就離逝,而後吳絳雪回到孃家。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謀亂,其部下徐尚率軍入浙江永康。徐尚早就聽說過吳絳雪大名,便揚言:“獻出絳雪,免全城”。絳雪得知後,挺身而出解全城之困,而後跳崖身亡,令人痛心。

丈夫早逝才女寫奇詩訴苦,竟成一首名作,有學者研究半生仍然不解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吳絳雪寫給閨蜜的一首奇詩,當時丈夫早逝絳雪寫此詩是為了向閨蜜訴吳素聞訴苦,沒想到這一寫竟寫出了一首名作。全詩共有165個字,全詩的排列方式就像一朵盛開的梔子花,這就是有名的《梔子同心圖》。

詩的名字之所以叫“梔子同心”,取的是諧音“執子”,意思是和閨蜜的友情不減。這朵梔子花共有6片花瓣,這165個字的分佈是:中間81個,每片花瓣上14個,最中間是一個“雪”字。這首詩該怎麼讀?這是一個大難題。有學者研究了半生仍然不解,因為它可以順時針來讀,也可以逆時針來讀,而且因為沒有標點,它的斷字也是個難題。

丈夫早逝才女寫奇詩訴苦,竟成一首名作,有學者研究半生仍然不解

目前關於這首詩,清代有學者表示已讀出了6首五言絕句,兩首六言,4首七言,還有32首詞作,這樣一加起來就是說目前這165個字共含有44首詩詞,令人拍案叫絕。我們隨便挑出4首七言中的一首來讀,會發現這首詩的意境和格調都是一流的:

《梔子同心圖》

清.吳絳雪

紗窗倚望透小巧,寂寂眠琴倚閣東。

斜篆細薰香箔綵,冷卮春泛曉簾紅。

鴉飛密處重重樹,燕語低時嫋嫋風。

花落半欄香浥浥,竹遮全幕翠濛濛。

茶烹靜院新煙暖,藥曬閒階午日融。

衙柳囀鶯嬌永晝,華年駐景玩芳叢。

丈夫早逝才女寫奇詩訴苦,竟成一首名作,有學者研究半生仍然不解

這首七言共有84個字,是從中花瓣中的“紗”字開始逆時針來讀。全詩為我們刻畫了一位多愁的女子形象,她倚著窗遠望,時時撫著琴絃卻無法排憂。她的眼前是鴉飛燕語、花落竹遮,此時她在靜院內烹茶曬藥,聽著衙內鶯啼,任年華似水般流逝。

在這首七絕中,詩人一共寫了十多種景物,每一種景物都有其特定的詞來形容。更難得的是,全詩虛實相結,動靜分明,可謂一氣呵成。

丈夫早逝才女寫奇詩訴苦,竟成一首名作,有學者研究半生仍然不解

吳絳雪這首詩本意雖為炫技,但確實炫出了水準。如今此詩已問世300多年,但仍有人在研究它還有多少種讀法。令人遺憾的是,吳絳雪24歲就身亡,所以平生存世的詩作不多,但經常卻不少。除了這首奇詩外,她還有首經典的四季迴環詩,全詩僅28個字卻能讀出4首詩,分別為《春》、《夏》、《秋》、《冬》。不得不說,吳絳雪對文字的運用已是如火純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