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航天通信:涉財務造假子公司體量佔比較大 公司或面臨退市風險

航天通信:涉財務造假子公司體量佔比較大 公司或面臨退市風險

航天通信自子公司智慧海派爆出違規對外擔保後大跌已超30%。航天通信今日對記者表示,因智慧海派體量佔比較大,公司可能面臨退市風險,目前證監會還未正式立案。

【相關報道】

航天通信股價打回原形 併購對賭業績造假潛藏終止上市風險

對於航天通信(600677.SH)來說,這一切顯得猝不及防。

今年上半年,航天通信股價表現強勁,年初至5月16日收盤,股價漲幅高達111.02%。

然而,從10月15日開始,航天通信股價突然閃崩,至10月22日的短短6個交易日,股價重挫31.53%,其8.86元/股的10月22日收盤價與5月16日收盤價19.73元/股相比,僅為後者的44.91%。

航天通信股價被打回原形,與併購而來的下屬子公司智慧海派突然暴雷息息相關。

地雷引爆源於業績造假

A股市場併購套路多,國務院國資委控股的航天通信也無法倖免而入彀。

根據公告,航天通信下屬子公司智慧海派資金鍊斷裂,銀行貸款和應付供應商款項等出現普遍逾期,其中,57.04億元的應收賬款餘額,有44.59億元出現逾期,佔應收賬款總額的78.17%。

智慧海派還將航天通信拉下了水。

公告表明,航天通信為智慧海派借款提供擔保4.5億元,另有向智慧海派提供內部借款8.13億元,對智慧海派業務往來應收款2.09億元。

但智慧海派的償還能力已經明顯“餘額不足”。

按照公告,智慧海派及其下屬子公司賬面資產總額79.71億元,負債總額68.69億元,資產負債率86.17%。

智慧海派的負債中,銀行貸款12.85億元,應付銀行承兌匯票敞口2.98億元,應付賬款27.43億元,其他應付款8.89億元,長期應付款6.31億元。

而智慧海派還存在未履行審批程序,擅自對外提供債權擔保。

更有甚者,航天通信明確指出,智慧海派存在業績虛假的情形。

“根據中介機構對智慧海派核查的結果,本公司須對前期會計差錯進行更正,對前期報表進行重述,由此可能會導致公司前期業績虧損,並存在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的風險。”航天通信表示。

智慧海派此前所謂的業績,對航天通信舉足輕重,可以說是盈虧的分水嶺。

公開資料表明,航天通信於2016年將智慧海派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而智慧海派2016年至2018年的淨利潤分別為3.29億元、3.56億元和4.03億元,分別佔航天通信於合併報表淨利潤的133.51%、142.95%和106.17%。

蹊蹺續簽兩年業績承諾

智慧海派在3年業績承諾期滿後暴雷,令航天通信顏面盡失。

航天通信在公告中稱,智慧海派出現的風險事項可能會傳導至上市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航天通信於2015年12月實施完成了向鄒永杭、朱漢坤、張奕以及萬和宜家分別發行股份購買智慧海派51%股權,交易價格為10.65億元,並向智慧海派進行了增資,使之持股達到58.68%。

當時,鄒永杭、朱漢坤、張奕以及萬和宜家向航天通信承諾,智慧海派2016年至2018年實際淨利潤數額分別不低於2.5億元、3億元、3.2億元。

而在這3年,智慧海派皆無異常,並且超出承諾數實現了業績。

但非比尋常的問題出現在2018年年報披露之際,也就是智慧海派業績承諾期滿之時。

2019年4月16日,航天通信在披露2018年年報的同時發佈了“關於與鄒永杭、朱漢坤簽署盈利預測補償協議之補充協議的關聯交易公告”,由鄒永杭和朱漢坤向航天通信承諾,智慧海派盈利承諾期延長二年至2020年度,若智慧海派2019年和2020年的對應淨利潤低於3.2億元與3.2億元,鄒永杭和朱漢坤自願以現金補償。

“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承諾期滿後繼續承諾,幾乎沒有先例,這其中肯定有貓膩。”一位券商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次繼續承諾後僅3個月時間,智慧海派就暴雷了,現在看來當時的做法是欲蓋彌彰。”

而每一起財務造假的背後,都有中介機構“保駕護航”。

公開資料顯示,航天通信在智慧海派第一次並表的2016年年報,曾被天職國際會計事務所出具了非標意見,之後航天通信將年審機構更換為瑞華,使其2017年和2018年年報得以實現標準無保留意見。

實際上,得到智慧海派“助力”和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幫助後,航天通信此前一直為負數的扣非後淨利潤,在2017年和2018年出現了罕見的正數。

“這幾年,併購對賭的後遺症在上市公司中並不少見,但這種鋌而走險的造假,不僅使上市公司受損,也讓投資者跟著吃虧,中介機構的信譽同時也蕩然無存。”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針對智慧海派存在資金鍊斷裂、債務違約、違規擔保、業績虛假等重大風險事項,上交所措辭嚴厲,要求航天通信的董監高、會計師、重組財務顧問等相關中介機構說明前期是否勤勉落實監管函件各項核查要求及證據等。

聲明:上文所示作者或嘉賓的觀點,都有獨特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