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蔣方舟曾說:“孩子世界的比例和大人是不一樣的。”

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隨意的一句話,都可能被孩子放大,一直記在心裡。

——虎媽

作者 | 二禾

來源 | 男孩派(洞見旗下百萬親子賬號)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在一期《做家務的男人》中,袁弘和張歆藝夫妻的一番談話戳痛了很多人。

閒聊時,袁弘笑著問張歆藝:“如果有機會,你願不願回到過去?”

聽到這話,張歆藝頓了一下,而後垂下眼睛,輕輕搖了搖頭。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她跟袁弘說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她說那時候的自己特喜歡一雙白色球鞋,99元,有點貴,媽媽一直不同意。

後來她軟磨硬泡,媽媽終於鬆了口,跟她約定只要考試考到年級多少名,就買給她。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張歆藝瘋了一樣地學習。

“為了那雙白鞋,我就努力努力再努力,從來沒有過的使勁學習,真的。”

可誰知等她考到了約定的名次,媽媽卻食言了,依舊不肯買那雙白球鞋給她。

時至今日,哪怕已為人妻人母,張歆藝依舊放不下這事,只要提起就會紅了眼眶。

而作為丈夫的袁弘也才終於明白,為什麼這些年妻子所有的球鞋都是白色的。

那個沒被媽媽兌現的承諾,成了她一生的執念。

故事說完,袁弘滿臉心疼,屏幕外的網友也格外地感同身受:

“原來童年都差不多的,父母根本不會在意這些。”

“一次次許願,一次次食言,承諾的永遠實現不了,我已經習慣了不再相信。”

“我寧願相信陌生人,也不願意相信父母。”

孩子在意的只是一雙球鞋嗎?

不,他們心寒的是父母隨意承諾後的不守信用。

每個沒實現的承諾,都是孩子的一生痛。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9月2日,是學生開學的日子。

可是山東濟南一名14歲男孩,卻帶著100多塊錢偷偷逃課,自己去爬泰山。

在晚上下山時,所有的錢都花光了,手機也沒電了,只好求助路人幫助報警,男孩才被父母接回家。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不知情的網友紛紛斥責:熊孩子太不讓人省心!

後來看到詳細採訪,網友卻再也說不出半句指責的話。

原來男孩之所以去登泰山,是因為他足足等了一個暑假,也等不來父母兌現早就說好帶他登山的承諾。

失望至極的孩子,才會獨自一人去完成心願。

評論區有網友回憶,自己上小學時吃一頓肯德基還非常奢侈,可有一天,爸爸拍著胸脯對他說,期末考試每科考95分以上,就帶他去吃。

結果他語文和數學都考了99分,開心地找爸爸兌現時,爸爸的回答變了:

“天天就喜歡吃垃圾食品,電視上的小孩得了雙百還回家砍柴呢!考得好,是為你自己好,根本不能提要求。”

網友說,爸爸的話讓他記了足足十幾年。

說一套,做一套。承諾一套,兌現又一套。

等不到的獎勵,見不到的大餐,還有數不清的“以後再說”……

被忽悠大的孩子一直有個疑問:明明實現不了,為什麼家長就是愛承諾?明明不會兌現,為什麼還一次次地騙我?

心理專家分析說,在一些父母眼中,隨口的承諾,立刻可以起到安撫作用,能夠兵不血刃地讓孩子打滿雞血,再合算不過。

“反正孩子過幾天就忘了,那麼較真幹嘛?”

可這些裹著糖衣炮彈的美麗承諾,透著虛假的光,成了多少孩子最大的噩夢。

就像《四重奏》裡那句臺詞說的一樣:“比悲傷更令人悲傷的,是空歡喜。”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做過一項孩子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調查,其中“說話不算數”佔比43.6%,位列第一。

而這種怠慢、忽視,背後藏著數不清的危害。

1. 不被重視,終生缺愛

電影《狗十三》中,李玩的爸爸對她說,吃完飯就帶你去天文館,可在飯局上,爸爸只顧著和朋友觥籌交錯,笑語歡聲,早把對女兒的承諾忘到了九霄雲外。

“孩子長大了就忘了。”“一句話而已,孩子哪有那麼脆弱?”

真的如此嗎?

無法實現的承諾,讓李玩知道了自己的位置:

排在弟弟後面,排在酒局後面,排在所有事情後面。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她開始聽話,不再叛逆,不再反抗,眉眼間帶著冷漠疏離。

2. 對父母不再信任和尊重

朋友要出差,5歲的兒子一把抱住大腿哭鬧,眼看要遲到,朋友隨口說,爸爸下樓給你買糖。

小傢伙立刻鬆開了手,開心地等著。

等到天都黑了,等到直打瞌睡,男孩也沒等來爸爸。

朋友妻子後來說,那晚男孩是哭著睡著的,從沒見他這麼傷心。

那次之後,朋友發現兒子變了。

主動帶兒子出去玩,男孩先是愣住,而後倔強地扭過頭,再也不看他一眼。

朋友懊惱地說,許一個願太容易了,可重新贏回孩子的信任,簡直比登天還難。

父母終究要知道,花多長時間打破孩子的信任,就要花成倍的時間去修復和重建。

3. 叛逆和逃避責任,都會“不請自來”

一位網友留言,自己出差,讓老公督促孩子寫作業。

可回家發現,走之前兒子答應好好的作業,小提琴練習,一樣都沒完成。

網友氣得火撞頂梁,質問為什麼不遵守承諾。沒想到男孩把臉高高地揚起:

“你什麼時候守過信用?你說話算數嗎?”

網友這才明白,過去自己工作忙,答應參加的家長會缺席,答應為兒子過生日遲到……

種種食言行為的因,早已在孩子心裡種下了不負責任的果。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教育學家費斯泰洛奇說:父母對孩子說話算數,是增加自己威信的最好方式。

而如何更好地兌現承諾,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 減少承諾數量,提高承諾質量

“下班帶你去遊樂場,週末我們去寫生……”

每天早起,同事就習慣和兒子一起規劃行程,美好的承諾讓男孩欣喜不已,可沒過多久,矛盾就來了:

臨時加班,去遊樂場泡湯了;約好的郊遊,爸爸臨時有事缺席了;週末下雨,根本沒法寫生。

一次次意外不僅讓兒子心酸委屈,更讓同事疲於應付。

育兒專家王人平說,少對孩子許諾。意外發生時,過多的許諾會讓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也給父母帶來焦慮。

先將承諾“壓縮”,重視和孩子說過的每一句話,再做到言出必行。

少而精的承諾,才能減少沒必要的負擔,引起父母和孩子的重視。

2. 藉助小道具

很多時候,父母也不是故意忘卻,而是成年人的世界事情太多,處理不暇。

日本暢銷書作家坂東真理子建議:巧用小道具。

比如在屋裡最醒目的地方,掛上一個大日曆,在日曆上寫下每次的約定內容。

這種方式不僅能防止父母忘記承諾,還可以讓家庭成員之間瞭解彼此的日程安排,有助於協調集體行動。

3. 及時道歉,儘快彌補

有一次,胡可接安吉爾放學晚了。

面對兒子的斥責,胡可沒有找藉口,而是第一時間蹲下來抱住兒子,誠懇道歉。

“今天帶弟弟體檢晚了,耽誤時間了,對不起。”

張歆藝20年前的一雙白球鞋,踢爆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傷口

此後,胡可特別注意協調好接送時間,母子倆再也沒有因為這件事起過爭執。

遲到的承諾永遠好過缺席。

坦誠地和孩子道歉,儘量彌補,孩子也會感知到你的真誠與用心。

大佬柳傳志的育兒故事很讓我觸動。

有一次,柳傳志答應給女兒買複習資料,可工作太多就忘了。

回家後看到女兒失望的表情,柳傳志扭頭就再出門。

他花了整整2個小時,才找到那本書。

可就是這2個小時,卻足足影響了女兒的一生。

所有接觸他女兒的人,對她的評價都是信守承諾,深受愛戴。

承諾,是孩子看父母、看世界的最好窗口。

透過謊言,孩子能看到欺騙;透過敷衍,孩子能看到輕視;

而透過真誠,孩子能看到信任;透過用心,孩子能看到付出。

只有遵守承諾的父母,才能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