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為什麼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為什麼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每天當我經過金融街的高樓大廈時,腦海中就會想起這句狄更斯的經典名句。隨著時代的前行,中國資本市場的分化,傳統的投資炒作,成為愚蠢、黑暗、失望、一無所有的代名詞。

相對而言,價值投資逐漸成為智慧、光明、希望、應有盡有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相信這登上財富頂端的階梯。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這個時代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機遇。以下,Enjoy:

01

精英們也不願錯失的20年

我有一位在美國華爾街闖蕩了多年的精英友人,一次我們通過電話聊天,他說在上海的一位朋友,花1000萬元買了一套公寓,首付300多萬元,貸款700萬元,月供3萬元。他說自己絕對不會這樣做,因為這等於是把所有的身家全部壓在房產上,風險太高。最後他還得出結論,認為國內普遍缺乏風險意識。

我沒有接著他的話說,也許他的結論放在其他國家是有道理的,但是在中國,有一點他一定沒有注意到,中國經濟在強勁增長的背景下,失業加房價下跌導致斷供的風險其實是非常低的。

生活中有很多像他一樣的旅歐、旅美精英,他們長期在西方生活,缺乏在中國生活的經驗,也沒有親身體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改變。因此他們習慣用西方已經發展趨於停滯的社會思維方式來給生活在中國社會的人做決策,這其實就是一種固化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出問題。

雖然精英友人強調注意風險是對的,但是過度強調風險會使人變得保守而錯失很多機會,更可能錯失中國歷史上最難得的經濟高速增長期。


為什麼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02

草根創業者們也不願錯失的20年

有很多人小時候是光腳滿地跑、沒有見過飛機和火車的農村孩子,到三四十歲時卻是在大城市裡有房有車、穿著西裝的白領精英。

這麼巨大的變化和機會,錯過了真的是太可惜了。我經常和同行說,一定要珍惜中國下一個繁榮的20年。其實認真地說,已經沒有20年了,按照我國官方所說的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距離我們成為發達國家也就只有16年了。

在過去幾十年,我們之所以能高速發展,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技術和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

20年後,中國和西方的技術水平總體上基本平齊,開始成為並行領跑者的時候,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一定會結束。下一個快速增長的20年,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你以後可能很難再會看到一個以7%增速發展為目標的快速變化的社會,更多地會看到一個只有3%甚至2%增速的節奏緩慢、變化緩慢的社會,就像今天的美國。

到那時,像你我身邊現在這種焦慮的快節奏生活,很可能將會終結。與之相對應的是,財富暴增的機會也大大減少,那時候我們回憶起現在,也許會脫口而出:想當年……


為什麼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03

從財務報表看價值投資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每天當我經過金融街的高樓大廈時,腦海中就會想起這句狄更斯的經典名句。隨著時代的前行,中國資本市場的分化,傳統的投資炒作,成為愚蠢、黑暗、失望、一無所有的代名詞。相對而言,價值投資逐漸成為智慧、光明、希望、應有盡有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相信這登上財富頂端的階梯。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這個時代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機遇。

在當前環境下,我國資本市場歷經變革、不斷完善,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全球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也不斷深化,市場參與者的類型日益豐富、數量快速增加。

在這一過程中,不同類型的市場參與者為我國資本市場帶來了不同的投資策略與理念,從基本面分析到技術面分析,從動量策略到反轉策略,從炒作題材到堅守藍籌,不一而足。

但是從歐美成熟發達資本市場的經驗看,在各種投資方法中,價值投資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從格雷厄姆到巴菲特,能夠保持長期穩健超額收益的投資大師大多是價值投資理念的擁護者。

對於公司來說,公司的使命在於創造價值,而財務報表無疑是體現公司價值創造能力的一面鏡子。通過財務報表,只需要一點點簡潔的會計語言,一家公司的經營成果就能全面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閱讀和分析財務報表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不僅需要紮實的財務會計理論知識基礎,來讀懂每個會計數字所代表的基本含義,還需要對企業運營管理有長期深刻的理解,挖掘一系列數字背後所反映的企業內外部信息,從而更好地理解企業的過去,把握企業的現在,判斷企業的未來,並採取科學的應對策略。


為什麼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04

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經常會被問到各式各樣的有關財務的問題,很多問題都停留於表面,但是有一個問題,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2018年,我有幸被邀請參加一個CFO論壇,現場做了一個有關如何創造價值的財務管理的演講,結束後臺下有一位觀眾提問:“市場上不乏一些優質公司,這些公司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呢?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幫助我們篩選出那些優秀的公司呢?”

看到這裡,我相信每位讀者都一定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時間的朋友,這也是價值投資者最好的詮釋。

但如何鑑別一家公司的好壞,挑出好公司是投資者最頭痛的問題。我可以拍著胸脯說,下面的這段內容,是一個財務人多年工作經驗的分享,可以解答你們最關心的這個問題。

現在我來總結優秀企業的財務報表的共同點,讓大家儘快抓住價值投資的精髓,同時不再錯失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紅利。


為什麼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05

什麼樣的公司是好公司?

1、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特徵

一家公司能否創造利潤,是否具有持久的競爭力,都能通過利潤表分析出來。

1)銷售成本應該是越少越好,只有將銷售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夠將銷售利潤升到最高。

2)主營業務清晰,公司戰略才能堅持持久,反饋在財務報表上,主營業務收入應該佔據整個收入的大部分。其他業務收入、資產轉移收入、投資收益等特殊收入如果佔比過高,一定是出現了異常,需要特別警惕。

3)經營的穩步增長對應的必然是盈利能力的穩定。通過財務造假造出的盈利一定無法持久。當然真實狀態下的盈利不穩定也意味著業務不穩定和收入不穩定。

4)在公司的運營過程中,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同樣不容輕視。公司在運營的過程中都會產生銷售費用,銷售費用的多少直接影響公司的長期經營業績。

5)和同行業的其他公司相比,那些利息支出佔營業收入比例較低的公司,往往是最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通常利息支出越少的公司,其經營狀況越好。

2、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特徵

記住巴菲特的一句話,沒有負債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好企業。好公司是不需要借錢的。如果一家公司能夠在極低的負債率下還擁有比較亮眼的成績,那麼這家公司是值得我們投資的。

在分析一家公司的負債率時,我們一定要將它和同行業的其他公司進行比較,這才是合理的。雖然好公司的負債率都比較低,但不能將不同行業的公司放在一起比較負債率。

超出行業標準的大量的應收賬款往往意味著企業銷售出現異常,這種異常可能是向渠道壓貨,可能是競爭形勢惡化,甚至可能是收入造假所致。只有與收入增幅相當的應收賬款才可能是合理和真實的。

3、好公司的現金流量表特徵

現金流量表可以告訴我們公司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收支活動,以及現金流量淨增加額,從而有助於我們分析公司的變現能力和支付能力,進而把握公司的生存能力、發展能力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投資者在分析公司時要注意:如果一家公司能夠不依靠不斷的資金投入和外債支援,僅僅靠運營過程中產生的自由現金流就可以維持現有的發展水平,那麼它就是一家好公司。

自由現金流非常重要,在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我們不要被成長率、增長率等數據迷惑,只有充裕的自由現金流才能給予我們投資者真正想要的。


為什麼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05

真正的高手從不只學一半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在投資前只要看財務報表就足夠了?

看過金庸小說的讀者一定知道,要想學成絕世神功,內功心法與武功招式缺一不可。分析一家公司也是同樣的道理,除了要學會看財務指標的內功心法之外,還要有一套找出好公司的獨門招式。

我們常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不同行業之間的差異性和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要找到好公司就必須要了解這家公司做的是不是一個好生意?

行業空間夠不夠大?

競爭是不是很激烈?

門檻夠不夠高?

與之對應的就是尋找好公司的一套獨門招式:優秀的商業模式、廣闊的行業空間、羸弱的競爭對手、高大的准入門檻。

一家好公司的商業模式的核心就是它靠什麼賺錢。

有些行業能很輕鬆地賺錢,有些則吃力不討好。分析商業模式可以避免少“踩地雷”。商業模式主要是用來排除企業的,儘可能投資那些商業模式簡單的企業。

俗話說,小池塘裡養不了大魚。

一般來說,一家公司所在的行業空間有多寬廣,這家公司的未來就有多美好。

要找到好公司,就要看行業空間和供需關係。

比如一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是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還是趨於飽和。一般地,新興的行業都是好公司的搖籃,特別是那些龍頭公司。

對於市場已經飽和的行業就要看公司的整合以及供給側改革了。

比如有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會通過收購劣勢企業,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升競爭力,獲得產品的定價權。

不要神一樣的隊友,只要豬一樣的對手。

一家公司的競爭環境很重要,好的公司是那種能夠“不知廉恥”地提高自己產品的價格,一旦那家公司有打價格戰的傾向,馬上遠離。

正面案例比如白酒行業,貴州茅臺從不打價格戰,天天提價,市值天天上漲。相比之下,啤酒行業就是反面教材,市場上的老大和老二總是打價格戰,導致整個啤酒行業的萎靡不振。

總結一句話:修煉內功是為了找到好公司,研究招式則是為了排除壞公司。

開拓自己的見識,擁抱中國經濟新時代,挖掘市場中的優質公司,長期持有核心資產,毫無疑問,依舊是分享中國未來發展成果的最好選擇之一。

關於作者:鄭永強,國際註冊專業會計師協會全球理事會理事,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全球理事會理事。

本文經出版方授權“身邊的經濟學”原創首發,整理自機械工業出版社《讓財報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