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在墨爾本監獄當一回“囚徒”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陳履生】監獄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給人一種恐懼感和震懾力,監獄作為一種實體存在,隨著規模的擴大與搬遷,舊的監獄有的拆掉了,有的則作為城市文化遺產留下來,變成監獄博物館。澳大利亞墨爾本監獄博物館就是一個瞭解監獄文化的窗口,它的陰森和恐怖氣氛,令人不寒而慄,這裡的監舍、刑具、設備等對參觀者心理造成強烈刺激和震撼。參觀者們在這裡能體驗失去自由是什麼滋味,走出監獄,會倍加珍惜生命和自由。

淘金熱導致監獄人滿為患

在墨爾本監獄當一回“囚徒”

墨爾本監獄內部

位於墨爾本維多利亞街、拉塞爾街和富蘭克林街交接處的墨爾本監獄與墨爾本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犯罪活動和罪犯相關,1845年啟用,1929年關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為關押戰犯短期使用過。

1851年,澳大利亞爆發了淘金熱,這個國家由此進入“淘金時代”。在這一時期,很多廣東、福建的華人懷著發財的夢想來到澳大利亞淘金。到1861年,來澳的中國人就有3.8萬,佔當時澳大利亞總人口的3.3%。淘金帶來巨大財富,來澳大利亞尋找發財機會的有江洋大盜,也有小偷小摸。這裡有賣淫嫖娼,也有吸毒賭博。各種犯罪的出現催生了監獄。啟用5年,墨爾本監獄就人滿為患了。因此,從1852年到1854年在墨爾本監獄旁邊又擴建新的監獄,此後不斷擴大規模,並增加了醫院、教堂、瞭望臺、運動場等設施。

墨爾本監獄在當時是最先進的監獄之一,其管理也有獨特之處。在這裡所有的囚犯都不能與其他人交談。經過特別的設計,牢房地板上鋪有能夠減弱腳步聲的墊子,以此來增加囚犯的孤獨感。囚犯一天有23個小時被關在不見陽光的牢房中,只有一個小時的放風時間。為了防止囚犯相互說話,他們放風時也必須佩戴鐵頭套。這就是被稱為“沉默管制”的獨特管理方式。

監獄內設有絞刑架

現在的墨爾本監獄博物館一共有5棟建築。墨爾本監獄改造成博物館後成為公眾關注熱點。因為在這裡人們可以瞭解到墨爾本的歷史,也可以瞭解到犯罪與這座城市的關係。

墨爾本監獄博物館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其最早的監獄,作為文化遺產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所呈現的一切都有許多可以敘述的故事。這裡曾經關押和處決過家喻戶曉的傳奇大盜奈德·凱利。在這裡大部分死刑犯會被處以絞刑,所以,博物館內設有絞刑架。

與當時其他監獄不同的是,在死刑執行之前,獄方會在犯人中徵劊子手,行刑的劊子手可減2年刑期。

現在的牢房內有一些展板和犯人的圖片資料、監獄的歷史年表、囚犯的塑像,還有諸如絞刑架這樣的監獄設施。每一間牢房都是一個展廳,面積不大,物品陳列也很簡單。

戰戰兢兢體驗入獄

博物館另外一部分是體驗區,體驗“入獄”,很多遊客感興趣。在每天指定的幾個時間段內,遊客拿著門票就可以進入到體驗區。

在墨爾本監獄當一回“囚徒”

遊客舉著犯人號碼牌拍照

進入體驗區,遊客首先遇到的是一位凶神惡煞般的女警官,其腰帶上掛著一大串鑰匙。在各位遊客還沒有入戲之前,對所見到的一切都很好奇,不免嘰嘰喳喳,交頭接耳。對此,女警官毫不留情,一頓訓斥。還好沒有按照當年的規矩懲罰,據說,當時的犯人互相講話會受到鞭刑的懲罰。

自從女警官給遊客來了一個下馬威,遊客一個個變得老老實實,像真的犯人那樣,不敢亂說亂動。在她的指揮下,男人站在過道的一側,女人站在另一側;男女人數幾乎相等,大概是6到8人為一組。經過簡單的一番訓話之後,女警官把這批“犯人”帶到她的辦公區,給每一個犯人登記。“犯人”在牆邊一字排開,男人在前,女人在後。接著要求每人張嘴,女警官挨個檢查有沒有藏什麼東西在嘴裡。

之後,她給每人發一張紙。這張紙上寫有犯人的姓名、年齡等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犯了什麼罪。然後,女警官坐在椅子上,盛氣凌人。這時候筆者才發現這位女警官的身邊還有一根柺杖,好像腿腳有點毛病。她開始點名,要求其中幾個“犯人”根據紙上所寫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等等,一切如實招來。

經過這樣一個程序之後,女警官就帶眾“犯人”進牢房。牢房裡除了有比凳子寬、比普通的床窄的“床”之外,只有抽水馬桶,再也沒有其他的設施。

關押重刑犯的牢房牆壁都是軟包,包括門,以防犯人自殺。

到了這裡,女警官就不跟隨了。因此,“犯人”輕鬆了很多,開始在牢房裡議論和拍照,好像又回到了遊客的角色。其中一個女孩在媽媽給她拍照的時候,居然拿大頂。

最後到了可以見到陽光的放風區域,感覺真不一樣。大家可以坐著,可以說話,女警官也不像之前那樣冷酷。在出口處門邊的一面牆上畫有可以量身高的刻度,有興趣的遊客可以拿著牌子拍照。到這裡整個參觀活動就結束了。

當筆者走出墨爾本監獄博物館,來到街道上,彷彿重獲自由一樣高興,我想,參觀了這裡,每個人都會更加珍惜自由,一定會告誡自己遵紀守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