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二戰期間,蘇軍的數量幾乎是英軍的一倍左右,長期維持在1000萬以上,而英軍的數量卻只有600萬左右,英國的坦克和裝甲車的數量也比不上蘇聯,蘇聯的國土更比英國遼闊。

在此情況下,德國人明知蘇聯的戰略縱深會使其失去閃電戰的優勢,最終為何放棄繼續進攻英國,而選擇與其簽訂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持續糾纏四年多?這就不得不說說英國當時佔據的“天時地利”了。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英國的地理優勢,德軍強渡不了

英國是個島國,與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若想進攻英國,沒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實力,是無法逾越海峽這一天塹。

二戰時,德國受制於地形和國家傳統,並不是海上強國,雖然擁有強大的陸軍和空軍,但其海軍實力卻極其一般。最終,號稱“歐洲終結者”的希特勒及其領導的第三帝國軍隊沒有跨過這個海峽。這足見英國地理位置的重要。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英國的經濟實力,德國奈何不了

二戰的時間為1939年到1945年,1939年德國的經濟總量約為500億美元,高於英國本島的380億,德國現代化工業基礎材料,如鋼鐵、煤炭等產量也高於英國本島。

但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樂忠於擴張的殖民帝國,殖民地遍佈全球,亞洲的印度、美洲的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非洲的南非等等,都是其殖民地,有著“日不落帝國”的霸氣稱號。算上英聯邦其他國家的話,英國的經濟並不比德國的遜色,而英國在石油、天然氣等方面的優勢更是高於德國。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所以說二戰時,英國的經濟實力與德國不相上下,而英國又是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其工業生產一直在發展,加上遼闊的殖民地經濟、人口、作戰物質支持,若非英國打小心思,在二戰前期推行“綏靖政策”,也不至於讓德國快速拿下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狼狽大撤退,法國快速淪陷。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英國軍事實力,德國消滅不了

二戰前,英國和法國積極推行“綏靖政策”,想扶植和利用戰敗的德國、日本等國防範蘇聯和鎮壓本國的人民革命,慕尼黑陰謀更是將這一政策推向了高峰,但這一政策的推行卻讓英法自身陷入了極大的險境。

德國攻入法國後,制定了“海獅計劃”,希望快速迫使英國投降。據來源於史料數據:德國出動了空軍3個集團軍,2669架作戰飛機,13個師、運輸艦168艘、駁船1910艘、汽艇1600艘等準備大舉進攻英國。而當時的英國只有700架防空殲擊機, 200門高炮和500架轟炸機,空軍硬件實力上英國遠遠不如德國。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但英國憑藉先進的地面雷達系統,讓德國的“海獅計劃”一開始就不順利。

1940年7月10日,德國空軍70多架飛機飛往英吉利海峽上空,準備轟炸英國船隊。在沒有隱形戰機的二戰,英軍的地面雷達,輕而易舉的發現了德國的機群編隊。

英軍派出6架戰鬥機,利用雲層的掩護悄悄逼近德國空軍3層部署的最上層梯隊——戰鬥機群,採用游擊戰的戰術突襲了德國空軍。此後倫敦大轟炸,報復德國的柏林大轟炸,雙方持續了2個多月比拼空軍實力,最後希特勒不得不擱置“海獅計劃”,德國放棄死磕英國。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海獅計劃”後德國轉而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發起“巴巴羅薩計劃”,蘇德戰爭爆發。

蘇聯相對於英國,地理上同在大陸上,對於德軍可謂一覽無餘,同時其主要軍種為陸軍,而陸軍也是德國的優勢兵種。

蘇德戰爭前期蘇聯軍隊猝不及防,果然節節失利,蘇聯大片的領土陸續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德軍甚至一度佔領了蘇聯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蘇聯約40%的人口、大部分的工業區都被德國控制。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由此可見,德國放棄死磕英國是明智之舉,只是,幾乎拿下整個西歐大陸的德軍忘了蘇聯遼闊的國土面積發揮不了其“閃電戰”的優勢,進攻蘇聯將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形勢,而兩線作戰,正是兵家大忌。

言歸正傳,非正義的戰爭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無論德國是先進攻英國,還是先進攻蘇聯,其侵略性最終都會被正義的世界人民所摧毀,但,殘酷的戰爭,全世界的人民,誰又會願意去經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