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從鄒忌被“任相封侯”說起,聊聊齊國的人才觀為何不利於國家強大

文|飛魚說史

齊、晉、秦、楚 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晉阻三河 ,齊負東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興,更為伯主,文武所襃大封,皆威而服焉。——《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齊、晉、秦、楚在周朝建立時,均是微不足道的小諸侯,它們的封地有的是一百里,有的卻只有五十里。

但晉國有三河之險,齊國有東海之靠,楚國踞江淮之間,秦國擁雍州之要,它們憑藉各自的優勢,在周朝的四方崛起,充當各方霸主,當初文王、武王褒封的大諸侯,攝於它們的強大而臣服。

從鄒忌被“任相封侯”說起,聊聊齊國的人才觀為何不利於國家強大

戰國時期諸侯疆域圖

可以說這四大諸侯的崛起,皆是離不開各自的優勢。

但地理優勢只是國家強大的外因,那麼什麼是內因呢?是人,確切地說,是治國之能臣,安國之武將。

不過相比較晉、秦、楚,齊國卻有所不同,因為齊國八百年的歷史中,卻經過了和平的形式完成了政權的轉移,史稱田氏代齊。

雖然齊國幾經興衰,人才問題亦是姜齊和田齊共同所重視的。

在姜齊的歷史中,齊國出現了管仲和晏嬰兩位名相,孟子評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管仲輔佐桓公稱霸天下,晏子輔佐景公名揚諸侯。

從鄒忌被“任相封侯”說起,聊聊齊國的人才觀為何不利於國家強大

戰國時期的戰爭

而說到田齊的名相,當屬鄒忌,此人可以說是繼管仲和晏嬰之後三興齊國的著名人物,只是因為史書中沒有對鄒忌的單獨列傳,導致我們說到鄒忌的事蹟,能想到大多是與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

本篇飛魚就從鄒忌“任相封侯”說起,講講關於鄒忌的故事,進而聊聊齊國的人才觀從鄒忌開始為何是不利於國家強大的。

鄒忌治國之道遠勝琴理。

夫復而不亂者,所以治昌也;連而徑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調而天下治。——《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鄒忌出身平民,沒有高貴的貴族血統和顯赫的家庭背景,他的成功可以說是全靠自身的本事,不過說起鄒忌,還必須要說鄒忌的一項“特長”,那就是會彈琴,鄒忌的自薦,也正是以琴理說治國大道,而得到齊王賞識的。

鄒忌認為,君主好比琴上的大弦“濁以春溫”,丞相好比琴上的小弦“廉折以清”,政令就好比彈起琴來的“攫之深而舍之愉”,如果能把琴彈得“大小相宜”“復而不亂”,琴音就會很好聽,進而引申出“琴音調而天下治”的論斷。

從鄒忌被“任相封侯”說起,聊聊齊國的人才觀為何不利於國家強大

鄒忌

齊王對於鄒忌的看法很是賞識,於是僅僅三個月後,鄒忌就得到了琴絃上的小弦——齊國相位,《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騶(鄒)忌子見三月而受相印

不過在旁人看來,鄒忌是靠著嘴皮子而被任相,自然很多人就不服氣,首先跳出來的淳于髡,結果當淳于髡想要用隱言“羞辱”鄒忌一番時,鄒忌卻應答如流,並且說出了

自己的為相之道(自附於萬民)和以後的施政大綱(請謹脩法律而督奸吏),這也是後來鄒忌在齊國改革的主要內容。

鄒忌對於齊國的貢獻。

忌舉田居子為西河而秦梁弱,忌舉 田解子為南城,而楚人抱羅綺而朝,忌舉黔涿子為冥州,而燕人給牲,趙人給盛,忌舉田種 首子為即墨,而於齊足究,忌舉北郭刁勃子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舉此數良人者, 王枕而臥耳。——《說苑·臣術》

鄒忌三個月被齊王任為丞相,而一年後就被封為成侯(《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居期年,封以下邳,號曰成侯),自此鄒忌完成了從布衣到任相封侯的華麗轉變,可以說鄒忌登上了太多布衣士子窮盡一生也無法企及的高度。

鄒忌做了丞相之後,在選拔和舉薦人才方面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他能夠根據人才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有針對性的安排和任用人才。

從鄒忌被“任相封侯”說起,聊聊齊國的人才觀為何不利於國家強大

齊王

正如上述引用所說,鄒忌舉薦四方守將,使得齊威王可以高枕無憂,齊國也正是因為鄒忌的治理和改革,才得以中興,從而國富民強。

到了齊宣王時期,鄒忌依然在不遺餘力的舉薦人才,《戰國策·齊策》記載:鄒忌事宣王,仕人眾,宣王不悅,而晏首地位尊貴而推薦入朝做官的人少,宣王卻很喜歡他,於是鄒忌又拋出了“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的論斷,從而讓宣王認為晏首的做法堵塞人才入朝做官的道路。

齊國重才輕德的人才觀。

太公治齊,修道術,尊賢智,賞有功,故至今其土多好經術,矜功名,舒緩闊達而足智。——《漢書·地理志下》

齊國從姜太公開始立國之時,注重整治道德學術,尊重賢能智慧,獎賞有功的人,這也就導致了齊國民眾從容謙虛開闊豁達而足智多謀,當然這也是姜齊的人才觀,但是到了田齊鄒忌為相之後,齊國的人才觀就發生了變法,由德才兼備慢慢轉為了重才輕德。

鄒忌貧民出身,但是其當了丞相之後卻一點也不“平民”,可以說他在私人生活上,那是相當奢華,《說苑·臣術》記載:齊威王遊於瑤臺,成侯卿來奏事,從車羅綺甚眾

從鄒忌被“任相封侯”說起,聊聊齊國的人才觀為何不利於國家強大

戰國諸侯

鄒忌的奢侈也讓齊王十分看不慣,而發出了“國至貧也,何出之盛也

”的感嘆,這也導致等到鄒忌上前彙報工作的時候,三次上前拜見才被理睬。

鄒忌不僅私生活奢侈,而且還很排斥人才,你可能要說了,鄒忌不是為齊王舉薦了很多人才嗎,當然是,但是這些人都危及不了鄒忌的相位,到了齊威王統治後期,田忌三戰三勝,就讓鄒忌忌憚了。

《戰國策·齊策》記載: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說(悅),於是乎鄒忌就想了“陰招”,不動聲色地把田忌給排擠除了齊國,鄒忌固然是治國之能臣,但其在“德”上真令人不敢恭維,這也導致了齊國自此開始重才輕德。

飛魚說:

從鄒忌被“任相封侯”說起,聊聊齊國的人才觀為何不利於國家強大,鄒忌能夠被任相封侯,和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禮崩樂壞,諸侯並起,諸侯國激烈的爭鬥,導致了“德”的原始內容被弱化。

而能富國強兵、爭霸稱雄的人才,也被各國爭相吹捧,至於他們的在“德”方面的水準,諸侯國的君主則不會較多考慮,鄒忌的這種生活作風奢華,又陷害國之棟樑的做法,齊威王真不知道嗎,當然不是,只是齊威王更看重鄒忌的治國之才罷了。

戰國時期,齊國自鄒忌開始而形成的“才”勝過“德”甚至只看重“才”而忽略“德”的人才觀,對齊國的強大並無幫助,因為“有才無德”的人治國,或許能使國家強極一時,卻無法長久昌盛。

從鄒忌被“任相封侯”說起,聊聊齊國的人才觀為何不利於國家強大

戰國時期君主與人才

齊國這種人才觀和姜齊一直秉承的“量才任用”其實有著本質的區別,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中強調的: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此人任人之大略也,正是說明了量才任用的人才思想,才是正確的人才價值觀。

單純以所謂的才能,而忽略德行的選才標準,從長遠來看,明顯是不利於國家的強大和稱雄的,齊國正是由於這種選才標準,最後造成了國家無人才可用,最終只能被秦國所滅。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孟子》、《說苑》、《漢書》、《戰國策》、《晏子春秋》、《戰國史》、《社會環境與人才》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