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百大項目丨荒溝電站——以科技為引領,向著首臺機組投產發電穩步邁進

在海林市三道鎮威虎山山區內,省百大項目荒溝電站工地隨處可見大型運輸車穿梭、機械隆隆的施工建設場面。今年,該項目進入設備安裝的高峰期和攻堅期,施工單位充分發揮質量控制體系的保障作用,以年度質量策劃為抓手,以里程碑節點為主線,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通盤把握質量控制的內涵和外延,確保按期完成目標任務,向2021年6月實現首臺機組投產發電目標邁進,確保2022年3月31日四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百大項目丨荒溝電站——以科技為引領,向著首臺機組投產發電穩步邁進

項目內容

荒溝抽水蓄能電站作為黑龍江省第一家抽水蓄能電站,是我省惟一列入國家“十一五”電力發展規劃的抽水蓄能電站備選項目,是黑龍江省“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省優化電能結構的關鍵性工程,也是牡丹江有史以來投資額最大的水電工程。該項目2014年5月開工建設,總工期為69個月,計劃於2021年6月30日首臺機組發電,2022年3月31日四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百大項目丨荒溝電站——以科技為引領,向著首臺機組投產發電穩步邁進

荒溝電站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安裝4臺30萬千瓦機組,總投資約58.03億元,主要建築物涵蓋上水庫主壩及副壩、輸水系統、地下廠房系統、地面開關站等。

  • 上水庫由牡丹江支流三道河子右岸的山間窪地築壩新建而成,正常蓄水位652.5米,總庫容1194萬立方米
  • 下水庫利用已建的蓮花水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218米,總庫容41.8億立方米
  • 地下廠房系統是一組空間立體交叉的地下洞室群,主廠房洞室開挖尺寸為147.2米、25.5米、54.8米

進度素描

荒溝電站位於高寒地區,有較高的抗寒施工要求,再加上挖山鑿石,施工中經常會遇到地質條件複雜等困難,各參建單位堅持開展科技創新和勞動競賽,一路施工,一路創新。在國內水電系統中,率先採用四項創新技術設備,與傳統技術相比,具有降低安全風險,提升生產效率等優點,進一步提升了施工速度和質量,為以後的同類項目提供了寶貴經驗。

百大項目丨荒溝電站——以科技為引領,向著首臺機組投產發電穩步邁進

今年,該項目計劃投資5.3億元。截至目前,荒溝電站上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系統等工程正處於建設高峰期,進展順利。其中——

  • 修建的蓄水位652.5米、總庫容1194萬立方米的上水庫工程已接近尾聲
  • 開挖長143.7米、寬25米、高53.8米的地下主廠房洞室工程已完成,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四臺大型國產抽蓄機組製造工作有序推進
  • 1號機蝸殼層以下預埋管路順利通過聯合檢查驗收,1號和2號機組座環蝸殼已經順利完成水壓試驗,為下一步電站達標投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建設者感言

“每一個企業就像是一顆種子,只有厚植成長壯大的沃土,才能讓項目落地、紮根,生長成林。”提到項目建設的情況,荒溝電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牡丹江相關部門提供“管家式”服務,細化實化工作任務,採取掛圖作戰方式,嚴格按照時間節點、路線推進,確保執行好計劃;建立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實行並聯審批,主動對接需求,靠前服務,推動項目投資進度,力爭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為全面加快荒溝電站項目建設步伐,作為項目承建的黑龍江牡丹江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在優化對建設工序及施工方案的同時,積極深入施工現場,與土地、林業等相關部門相互協調、相互配合,探索建立了“五位一體,和諧共建”工程管理新模式,將荒溝電站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考量,在同一框架內,以業主為龍頭,管控到位;以設計為靈魂,支持到位;以監理為保證,監管到位;以參建單位為主體,執行到位;以地方為協同,服務到位,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記者微評

荒溝電站項目地質環境複雜,有效施工時間較短,施工難度較大。該電站各參建方致力於創新驅動,大力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推動電站建設。在工程建設中首次採用多項創新技術,用科技破解施工難題,為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探索出一條新路徑,助力項目整體高質量推進。

與此同時,該電站預計年平均發電量18.36億千瓦時,可實現年發電收入11.55億元,利潤1.95億元,稅金2億元,在黑龍江省電網及東北電網的調峰、填谷、調頻和事故備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可為牡丹江市帶來可觀的財稅收入和就業機會,拓展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拉動地方產業發展,有利地促進地方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文字:記者 王雅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