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行業分析:印度的科技初創企業現狀(下)

儘管印度政府為初創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相關的生態系統也有長足發展,但當地許多初創企業仍在艱苦經營。該情況在資金籌募、稅制、國際接軌和知識產權申請等方面特別明顯。

行業分析:印度的科技初創企業現狀(下)

初創企業遇到的障礙:獲取資金和稅制

對印度科技初創企業來說,2018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皆因這是獨角獸企業數目增長最多的一年,年內新增了8間獨角獸公司。雖然這樣的增長是良好的徵兆,不過事實上這個生態系統在同一年的總資金投入卻下跌了16%。此外,2018年的種子期資金比2017年大幅減少40%,而天使投資者的參與也下跌了30%。

Lead Angels的創始人及行政總裁Sushanto Mitra相信,在解決該國的資金難題上,香港可以發揮一些作用。

「引入外國投資者和擴大資金來源是很重要的。香港擁有全面的創投資本網絡,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天使投資者,能為印度的初創企業提供一個理想平臺,以便在國外尋找資金。」

行業分析:印度的科技初創企業現狀(下)

印度初創企業在籌募資金時面對困難。

今年8月,印度政府放寬了困擾早期初創企業多年的天使稅規定。政府於2012年引入天使稅,向所有融資額超過其本身合理估值的初創企業徵稅30%。天使稅被視為不公平的稅務負擔,既使投資者卻步,又阻礙種子期公司發芽成長。根據印度私募股權及創業投資協會(IVCA)的數據,僅是去年,天使稅便導致大約20%的印度初創企業選擇到其它國家如美國和新加坡註冊成立。

儘管放寬天使稅規定可以舒緩初創企業的生態系統,但只有已向工業和內部貿易促進部(DPIIT)註冊的初創企業才可獲享相關好處。另一個讓初創企業更普遍感受到的痛處是商品及服務稅 (GST)。在反向稽徵機制下,初創企業要為所使用的服務繳交18%的商品及服務稅,這些服務包括雲端、數據庫及網上廣告。

行業分析:印度的科技初創企業現狀(下)

初創企業樞紐發展的瓶頸

德里和孟買等大城市是印度初創企業的集中地,不過中級城市也在急速崛起,成為新時代創業人士雲集之地。在大都會地區內,租金和營運開支高昂,交通擠塞問題嚴重,驅使一些創業者把目光投向較小的城市。

雖然邦政府採取更多措施增強初創企業的生態系統,但是剛剛崛起的初創企業樞紐依然面對許多挑戰。舉例來說,創業者獲得的財務資源一般較少,難以支援公司增長。以浦那為例,由於以浦那為總部的創業投資者不多,初創企業要倚賴來自該市以外,主要是國家首都區和班加羅爾的資金,因此初創企業之間的資金競爭一般相當激烈。就創業加速器和孵化器的數量和質量來說,浦那同樣落後於大城市。這個財務支援的缺口為海外投資者帶來機遇,他們可以在印度市場播種,支持創業加速器和孵化器的擴展。

行業分析:印度的科技初創企業現狀(下)

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城市浦那。

在印度,新興的初創企業樞紐儘管有合適的氛圍,卻缺乏與國際接軌的機會,多少限制了印度初創企業擴展以及引起國際投資者或合作伙伴注意的能力。它們大多數沒有接觸海外投資者的網絡,只能倚賴已發展的初創企業樞紐提供資源,然而競爭卻十分激烈。

印度的初創生態系統有待發展,而香港大有條件可以協助該國達到這個目標。香港擔當著全球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可以發揮固有優勢,把新興樞紐裡的印度初創企業與國際投資者及生態系統促進者聯繫起來。與其到班加羅爾和德里等已經發展成熟的初創企業樞紐,投資者和企業家可以考慮前往新興的初創企業樞紐尋找商業合作和知識轉移機會。

知識產權方面的難關

雖然印度提供充足的版權法保障,而政府也開始在知識產權方面進行革新,例如創立該國首個知識產權罪行部門,然而革新的步伐仍然趕不上支持創新和提升創造力的需要。盜版在印度依然猖獗,而政府執法的力度一直薄弱,因此當企業面對仿冒者或知識產權受侵犯時未能得到足夠保護。

印度的專利法也限制了軟件的可專利性,要求申請專利的軟件必須應用在創新的硬件上。由於專利法未能就電腦及軟件相關發明的解釋及應用提出清晰詮釋,因此許多軟件公司未能在印度獲得專利權。申請者也要面對高昂和費時的專利申請過程,並須應付繁多的報告要求。

相比之下,香港大有條件為印度初創企業提供多元化的知識產權服務,支持這些企業在知識產權的價值鏈活動。就申請國際知識產權而言,香港是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地點,有超過95%的申請是來自海外。香港有成熟的法律框架、健全的知識產權保障及仲裁能力,為印度初創企業提供理想的環境,去研發創新科技和探索商品化的機會。

行業分析:印度的科技初創企業現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