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國產車的三大件何時才能趕上合資車?

情感書生談感情


國產車的三大件,沒有一部分人認為的那麼強大,已經不輸合資車,或者是至少不輸現代起亞這樣的韓國汽車公司,實際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也沒有另外一部分認為的那麼差,比如說開個三五年全是問題,國產車的整體質量近幾年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最新一代的國產車,比如全新的哈弗H6 帝豪 CS75這些,三大件還是非常穩定的,長期服役完全沒有問題,消費者不是傻子。

比如哈弗是靠購買三菱的發動機起家,但現在已經自主研發了1.5T和2.0T發動機,整體性能參數也還是比較厲害的。採用第二代CVVL連續可變進氣門技術,超高壓燃油系統,高瞬態響應性的電控增壓器,對於發動機的動力挖掘算是比較狠的。2.0T發動機動力參數基本可以達到和大眾和豐田的2.0T相當的水平,略弱於通用和日產新一代的2.0T發動機。當然,這只是技術參數上,長時間使用之後動力衰減情況,以及可靠性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其實造車這個東西,一是技術,二是經驗積累,長城 吉利現在從技術上講,除了少部分受限於工藝水平不能實施之外,大部分新款發動機也是採用的目前國際上一流的解決方案。

當然,由於受國內情況的限制,在自然吸氣發動機上,國產車要做的差一些,大排量自吸也沒有涉足,畢竟現在渦輪化是趨勢,合資車也在慢慢轉渦輪。

變速箱方面,受限於專利壁壘,大部分AT變速箱的專利都在愛信和ZF手上,所以國產車主要還是研發雙離合和CVT變速箱。比如長城 吉利的雙離合變速箱,奇瑞的CVT變速箱,口碑都非常不錯。一部分國產車也會選擇採購愛信的6AT變速箱,這也沒啥丟臉的,好用就行了。PSA和大眾也採購愛信6AT呀。

總體而言,國產變速箱技術有一定的儲備,但和那些真正的變速箱巨頭,比如愛信(豐田)、ZF(寶馬)、杰特可(日產)、摩比斯(現代),和這些比還有差距。主要差距在他們可能造更高端的比如8AT 10AT 10速CVT變速箱,國產車暫時還做不到。不過普通十幾萬或者十萬以內的車,國產車不管是自己研發的,還是買的愛信 格特拉克的,也都夠用了。

相比發動機和變速箱,國產車底盤技術與合資車差距算是要大一些的。畢竟底盤技術很大程度關係到汽車的每個系統的佈置與生產標準,這一塊合資企業有著豐富的經驗。早期的時候,大部分國產車底盤是靠著逆向CRV 漢蘭達這些車。但因為經驗方面的問題(國產車還是比較捨得用料的),經常會出現上了年頭異響或者生鏽的問題。

現在經過多年的積累,問題已經比較少了,國產車對於底盤的調校水平也要稍微差一些,主要是經驗的積累。


總體而言,現在的國產車,勢頭是相當不錯的。其實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以奇瑞 比亞迪為首的車企一度也銷量很好,但當時的中國企業,在核心技術一塊積累比較少,多少還是受制於人,後來合資企業降價外加卡脖子,很快就垮掉了。現在的長城 吉利 傳祺 長安這些新一代的車企,還是比較穩重的,雖然早期車造的確實有一些缺點,比如老款的哈弗H6油耗高,但一步一個臺階,現在和合資車的水平已經越來越接近了,而且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我是小舟麻辣車評,為您解答各種購車、用車的問題,如果有相關的疑惑,可以關注我。


小舟麻辣車評


本人就在在汽車廠工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1、首先說明一下什麼叫汽車三大件,其實就是汽車最關鍵的三大部件,發動機,變速器,底盤。

2、國產汽車的三大件到底處於什麼水平呢?還是把發動機,變速器,底盤分別來說吧。

3、先說發動機,可以說是汽車的心臟,心臟好不好,決定了汽車的動力性能。雖然我們國家汽車產業起步晚,但是由於世界汽車內燃機技術已經很是成熟,換個說法,也可以說達到了技術發展的瓶頸,我們的汽車發動機技術,尤其是自主品牌追趕的很快,基本上與世界同步,一般家用汽車甚至在參數上還有優勢。從性能上來說,與國外先進水平已經沒有什麼差距。尤其在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動力電池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

4、接下來說變速器,變速器又分為手動變速器和自動變速器。在手動變速器領域,由於技術相對簡單,國內汽車廠基本上都能生產,一些頭部企業的手動變速器與國外的已經沒有差別。與國外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自動變速器領域。由於技術難度大,全世界的自動變速器生產主要集中在日本和德國等少數幾個廠家,像日本的愛信,德國的採埃孚,格特拉克等。自動變速器又分為二個技術方向,一個是AT,一個是DCT,也就是所謂的雙離合變速器。AT技術複雜,難度大,技術比較成熟,並且許多關鍵技術專利被國外掌控,我國在AT領域發展較慢,主要被愛信和採埃孚壟斷,國內有獨立的變速器廠家在做,但是真的很難。DCT技術是國內汽車廠主攻的方向,近些年發展迅速,已經達到了與國外廠家分庭抗禮的程度。像長城汽車下屬的蜂巢動力公司已經研發出了9DCT,儼然已經開始領跑DCT的發展。所以說,在自動變速器領域,我國也就追了上來。

5、最後說底盤,底盤的好壞,直接決定這汽車的行駛質感,並且一個公司的汽車底盤是個長週期的產品,它直接決定了汽車的平臺結構,一旦確定,可能就是一個大的生產週期不再變動。從技術的角度講,底盤技術已經沒有什麼秘密了,最先進的就是空氣懸架。但是同樣的底盤,卻有不同的行駛質感,原因就是底盤的生產是一個經驗逐漸積累的過程,很是考驗一個廠家調教和歷史積澱。國內汽車廠現在缺的就是這種歷史經驗的積澱,不過隨著各個廠家下大力氣引入了不少國外的專家,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6,從三大件的整體質量來說,國產與合資已經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個別領域還有優勢,但是在三大件的核心零部件領域,我們國內廠家還需要採購外國的零部件,這才是我們與國外最大的差距。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國內汽車廠的三大件質量還是有保障的。








君臨格史


我認為國產車三大件完全是沒問題了。發動機如今的技術也非常透明,只要肯花錢研發,都可以研發出自己好用的發動機。主要如今AT發動機很多專利都在國外人手裡,大都廠家都在加緊研發雙離合。雙離合主要就是自動擋系統上不行,相信再過不就肯定會讓系統更完美的。底盤技術也日子成熟,可以說跟合資車不相上下了吧,比亞迪都請了前奔馳底盤大師了,也有廠家都在跟國際知名底盤公司合作,所以我個人認為國產車家用級別的完全可以放心。目前國產還沒幾個向中高端產品衝的,也就幾個產品試試罷了。希望國產紅旗的車能夠帶動中高級車市場。


有空多談談


這問題提得太Out了,當今奇瑞三代1.6T,長安1.4T和2.0T最新發動機及長城剛研發的最新動力總成(還設上市)就技術而言已超過大部分合資車發動機,過去不行不代表現在不行,變速箱只有AT差距大,萬里揚CvT和長城的雙離合都和合資的差不多,奇瑞底盤也是獨立研發。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高科技的華為都能幹過外資,傳統的汽車我們更能行。


冬青12345


國產車即使用了zf的變速箱,抄一個奔馳的底盤,動力好,壽命經過多年檢驗的發動機,跪久的人又會抱怨:拼湊!我說寶馬也是拼湊的,他又會說寶馬的拼湊水平能一樣嗎?所以說,別扯什麼三大件,既然是國產車,無論車再好,在有些人眼裡都是有原罪的:你是爛車,因為你是國產車!


清秀Taishan


從國家大力發展電動車來說,基本已經對國內的汽車廠家失去耐心和信心。電動車因為不需要發動機只需要電機,也不需要那麼複雜的變速箱,國家想通過電動車對歐美汽車實現彎道超車。國產燃油車現在大概是發達國家80年代水平。


左右說車


目前來說國內造車水平的起點確實落後其他國家挺多年的,要想這麼短時間就趕上人家實在是有點困難,但國產車的方向很好,價位不高的情況下有著合資車絕對沒有的配置。 但就算如此在發動機等三大件方面還是稍微有一點不足。 毫不懷疑,我們國家將會誕生全球性的汽車集團。不信的話回過頭去看,僅僅在十幾年前,尤其是民營汽車品牌剛剛起步那會兒,造的車簡直就沒法看。距離合資品牌簡直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到現在怎麼樣呢?我們和他尤其是頭部的自主品牌基本上已經沒什麼差距了。如此看來的話,不久的將來,我們自主品牌車的質量將會遠遠的超過合資品牌。比如吉利領克,它的質量已經超越了合資品牌。國產車整體也許還需要一個10年才能趕得上合資車,研發和創新太花時間,隨隨便便一個驗證都要幾個月或者一年。國產車路還很長,現在還只是處於技術不夠,裝備來湊的階段,我只能說“加油,國產車企業”。




縫哥哈哈秀


自主品牌硬件和合資品牌差距已經不大,關鍵是軟件。所謂的軟件主要是各種參數設置,例如同樣的發動機,不同的調教參數動力性能會完全不同。而各種參數是靠長期各種工況測試,實驗等積累下來的。自主品牌的參數積累數據庫比合資不是那麼豐富。


浪裡滔滔


為什麼要趕上?現在技術夠用了,國產的奇瑞長安,30萬公里無大修閉著眼都沒有問題。更何況家用有幾個能開到30萬?


優秀的小翔翔


怕是趕不上囉,等我們趕上現在他們的技術那時候人家已經叫做淘汰技術了,人家已又向更科技技術一圈了除非人家停留不動咱才滿頭大汗的快趕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