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在中國旅遊版圖中,安徽旅遊一枝獨秀。但是,細細扒開這層華麗的面紗,會發現

安徽旅遊發展格局極不均衡,皖南旅遊聞名遐邇,皖北旅遊深藏閨中。

安徽,從古至今不斷演繹著各種版本的故事,慷慨悲情、兒女情長、壯烈奮勇、精緻溫婉……到頭來卻被人們冠以溫柔似水的標籤。其實相較於皖南一山一水的靈秀,皖北也有一坡一臺的殷實,但在目前安徽的旅遊發展格局來看,皖北顯然成了“短板”。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如何取長補短,是安徽旅遊業變革的重點。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點1 黃山“長板”效益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不知有多少人因為這句詩踏上了黃山之路。越來越多的遊客認為“人一生總要爬一次黃山”,每年蜂擁而至的遊人影響著整個皖南地區乃至安徽省的旅遊發展,是安徽省旅遊享譽世界的金字招牌。

回顧黃山的發展史,可謂是一路綠燈、順風順水。

1979年,鄧小平在著名的“黃山談話”中說道,“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安徽超前於全國,開始轟轟烈烈地開發黃山旅遊,分享旅遊紅利。隨著周邊西遞、宏村、屯溪老街等配套景點相繼開發,市場不斷擴大到境外。直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遣產”名錄,成為中國旅遊在國際旅遊競爭格局中的一張靚麗名片。

2014年,《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作為國家戰略層面規劃正式落地,欲將安徽皖南打造成世界級旅遊地,黃山市作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的核心區,發揮的帶動和示範作用不言而喻。

而正是這樣的戰略部署,將進一步拉大皖南、皖北旅遊發展的差距,讓安徽旅遊發展的整體格局愈加表現出區域失衡的狀態。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點2 皖北“硬漢”文化內涵

皖北地處淮河以北,黃泛區以南,是黃河氾濫和淮河沖積形成的,擁有黃河以南最大的煤炭資源,煤炭業一直是該區域長久依賴的支柱產業。但近年來,受煤炭行業下滑及投資不足等因素影響,皖北經濟也下滑明顯。為了尋求出路,皖北也在積極地尋求“黑轉綠”轉型之路,向旅遊產業尋出路,要效益。

皖北屬於平原地區,和皖南的山地地形相比,旅遊資源結構單一,再加上景點分散、沒有完整的體系、宣傳力度不夠,使人們一說到皖北玩,竟頭腦空白——皖北旅遊缺少像皖南黃山、九華山、天柱山、西遞-宏村等這樣的核心吸引物。

其實,身處南方的皖北特色更鮮明,歷史上不同政治力量在這一地區的衝突很多,戰爭給淮北平原留下了斑斑傷痕,也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蹟,滋養著這個地區的文化,同時,也塑造著這個地區的人文精神和豪爽、樂天、俠義的民風。

想要實現旅遊業的“皖北突破”,首先要對皖北旅遊有一個準確、區別於南部婉約派的形象定位——挖掘其文化內涵中氣勢磅礴的“硬漢”特質。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皖北歷史名人中,最為出眾的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皖南,古徽州歷史上也是人才輩出,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張小泉,縱橫明清300年的徽商文化也是從這裡走出去的,如果把皖北比作武將,皖南就是文人。

就像地理決定人的膚色和基因一樣,地理環境也一樣決定人的性格和習慣。皖北身為中原地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阜陽人民路治安街的北頭曾有一個馬公祠,阜陽保衛戰的指揮所曾臨時設在那裡,1944年,面對日本侵略者的進攻,駐守阜陽的軍隊英勇抵抗,終究沒有讓這座皖北重鎮落入敵軍之手。這裡還曾是淮海戰役的中心地帶。

任時光荏苒,戰亂、硝煙雖早已成為過去,但那些曾為這片土地奉獻出生命的戰士們始終留在人們的記憶深處,他們那種硬漢精神也流淌在後輩們的血液中。

對於皖北人的性格,還有一種頗有意思的說法,“皖北和山東曾是同一祖先”。在淮河南岸的安徽壽縣、淮南等地,許多老人都認為他們的祖上是明初由山東甚至具體到由山東老鴰巷遷來的。而眾所周知,山東人的硬漢精神早已被《水滸傳》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更多地不在於外表,而骨子裡充滿豪放和仗義。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古往今來,硬漢和烈酒都是標配。在安徽各個城市飲酒量排行榜上,皖北當然不讓地將前三甲傾入囊中(阜陽、亳州和淮北)。而安徽大部分知名品牌的白酒也都產自皖北,較為著名的有古井、口子酒和種子酒。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名酒早已由物質存在成為皖北文化的符號,為皖北的硬漢精神添上相得益彰的一筆。

縱觀安徽,就像中國的微縮圖。歷史上皖南受徽商影響較深,且重文輕武,再加上與緊鄰蘇杭,文化氛圍和景色也都是小橋流水園林,典型的南方景觀。皖北因為靠近中原,歷史上都是兵荒馬亂之地,性格豪放,不愛積蓄,重武輕文,遍地武館,景點也多為粗狂型,如古城牆類。這種反差恰恰成為皖北文化區別於皖南的最大亮點。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點3 訪古探秘運河文化

走輕奢風的飛往海南,文藝範兒的前往雲南,喜歡訪古探秘的自然不能錯過皖北。

除了縱向的歷史時間軸,皖北的文化底蘊也是久與皖南的。但是由於徽派文化被安徽人歌頌並傳承了幾百年,並用各類影視作品傳遞進人們的視野中,我身為北方人,也一直以為安徽境內是清一色的徽派文化外加民風溫婉風雅。其實,古老的運河文化早已承載著上千年的文化底蘊在皖北生根。

中國運河有兩個系統:一個叫京杭大運河,另一個叫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途經豫、皖、蘇三省,在安徽境內有150多公里(經淮北、宿州、泗縣,在江蘇盱眙入淮)。大運河是隋、唐、宋三代運輸的大動脈,將黃河與淮河連接起來,也將江南與江淮地區豐富的物產、糧食運到北方以解決都城及軍隊的供應,帶動了兩岸城鎮的繁榮,形成運河經濟帶。

唐宋王朝是中國漕運發達時期,正是靠大運河保證了物資供應,使其走向中國歷史的鼎盛階段

。隋唐大運河是當時王朝的命脈,其顯赫作用超過“絲綢之路”。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1999年春夏之交,淮北市決定將境內宿州至永城一段公路拓寬改建,在途經的柳孜鎮發現了古運河北宋時期的碼頭,成為中國隋唐大運河考古的首次發現。挖掘碼頭四周深部土層,八艘古沉船浮現出來。隨後大批唐宋名窯瓷器的相繼出土,印證了這段運河昔日的繁華。

2014年6月,運河古遺址申遺成功,濉溪縣依託“世界文化遺產柳孜運河遺址”這一金字招牌,建設中國大運河·濉溪柳孜遺址博物館和中國大運河·濉溪柳孜遺址考古公園。與此同時,柳孜村還利用遺址保護項目資金,對保護區沿街房屋進行統一隋唐風格的外牆改造,皖北古老的隋唐文化、運河文化重新被融合起來。

泗縣則著力打造5000畝的隋唐大運河旅遊文化產業園,再現“古船”悠悠場景。 一時間,考古、探秘、獵奇的學者和遊人紛沓至來,為皖北的“硬漢”形象又添上一筆神秘色彩。

這讓我想到了江西多寶鄉的“中國百慕大”——老爺廟,一座道觀背靠矮山,面朝鄱陽湖最神秘的流域,沉船和寶藏曾吸引著上個世紀國內外的貪婪者爭相到來。而如今的老爺廟,仍舊吸引著遠道遊客駕車而來,不過這次不是淘寶,而是到鎮守在這裡幾百年的道觀拜一拜,再聽一聽船伕講述湖底的神秘故事。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點4 自駕遊打通南北合作

自駕遊成為越來越多遊客的首選,其摒棄了跟團的定向景區,能夠更加自由的選擇、規劃路線,“深度”、“長線”則被自駕遊客追捧。而如何藉助市場需求,進行旅遊供給側改革,首先要豐富旅遊體驗的內容。

2016年12月,由安徽省旅遊局主辦,皖北六市旅遊局承辦的皖北旅遊營銷聯盟成立大會在蚌埠舉辦,今後皖北六市(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將聯合營銷,推廣皖北板塊旅遊資源,統一宣傳,進入資源整合營銷時代。安徽旅遊局的官方網站上,“精品路線”一欄中也出現了“淮河風光攬勝之旅”(蚌埠-鳳陽-壽縣-淮南-潁上),沿著這條線路,淮河風光及沿岸景觀盡收眼底。

除了皖北本地六市的抱團取暖,還應加強南北合作,進一步挖掘皖北市場潛力,開發南北串聯的旅遊商品。以黃山為支點的皖南國際旅遊圈的任何發展,對皖北來說都是福音,大量遊客因為黃山流入安徽境內,作為同省旅遊景區自然成為遊客下一站的優選地。

但能不能把遊客吸引過來,就需要遊客不得不去的理由——體驗什麼?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人們到安徽旅遊,最常見的安排就是,“黃山-西遞-宏村”四日三晚線路,再擴大範圍,就是從杭州古鎮開始,一路向上,到達黃山為止。作為本省資源,目前來看皖南、皖北還沒有連到一起。把南北自駕遊路線串聯,是促進皖北旅遊發展的重要方向。

試想一下,遊客自駕安徽,由南部一路北上,從領略小橋流水溫婉徽韻,到氣勢磅礴的古城牆、史記斑斑的古運河遺址、通往時間底部的歷史博物館……從嬌柔似水到大氣直率一路穿越,就像丈量了整個中國,想必也是一種驚喜。這樣一條自駕路線也是安徽獨有,其他省市沒有的多元素文化風光集成。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點5
南北“茶旅融合”

皖南皖北雖然從地形、民風到語言上都千差萬別,但還是有維繫在兩個區域之間的共同體——茶。國家一級茶區分為4個,分別是: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江南區的黃山,江北區的六安,都產出了聞名全國的茶葉,黃山毛峰和六安猴魁更是位居全國十大名茶之列。

安徽的茶文化有多普及?皖北江淮一個叫臨渙的小鎮,本不產茶,卻擁有600多年的飲茶文化,是茶文化歷史古鎮,鎮子上的茶館多達20多家。臨渙人最愛的,是產自六安的棒棒茶。和皖南雕樑繡戶的茶樓裡精挑細選出來的茶不一樣,這裡的茶是別處的茶商棄之不用的老葉或粗梗。早上,溼溼的霧氣還飄在老街中,茶館老闆將一塊塊破舊的門板取下,鏽跡斑斑的大灶上咕嚕咕嚕地煮著水。住在周邊的老茶客相約來到茶館,遞上幾許碎錢,老闆便從桌上的茶桶裡抓起一把乾草般的棒棒茶撒進茶壺,提起一把水燒得滾開的鋁壺,茶香四溢,臨渙新的一天也就開始了。

皖南、皖北旅遊嚴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雖與皖南精緻的飲茶習慣不同,但這個皖北小鎮的喝法,或已延續了上百年。臨渙不產茶為什麼會有飲茶的習慣?這與明清之際,來往於中國南北的客商落足臨渙有關,這些商人中的大部分來自江南,他們習慣飲茶,所以也把這種習慣帶上了岸。和隋唐大運河流經臨渙的起起落落一樣,臨渙人飲茶的習慣,也是起於隋唐,興於宋元,盛於明清。

隨著安徽“萬里茶道”旅遊路線的整合和蓄勢待發,相信也會為南北文化的交融、旅遊業的聯動發展帶來新機遇。

影視劇《手機》中有一句被反覆提及的臺詞“世間最怕的就是結盟”,而在我看來,在全域旅遊時代,區域旅遊的發展需要大整合和大結盟。皖南皖北旅遊的融合發展需要大整合,逐步改變南北發展不均衡的狀態。皖北這個“硬漢”,雖有歷經桑田的力量與神秘,但也需要找到自身的定位,高掛招牌,打響知名度,成為安徽大旅遊格局的新增長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