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扶綏縣133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4萬元

扶綏訊 今年以來,扶綏縣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抓手和村級發展的內生動力抓好抓實,取得明顯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縣11個鄉鎮133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達4萬元以上,其中,15個村(社區)收入超10萬元,5個村(社區)超20萬元,3個鄉鎮村級集體收入超過5萬元。

加強組織領導,壓實發展集體經濟責任。該縣縣委高度重視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將其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成立村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制定了《扶綏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同時,健全村黨組織領導、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和村集體經濟監督管理“三個機制”,將其納入鄉鎮、村(社區)黨建工作責任以及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內容,定期檢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加強培訓力度,提升村民合作社社長髮展集體經濟的能力,構建起縣委主導、鄉鎮主責、村社主抓的責任體系。

強化正向激勵,激發村幹隊伍積極性。該縣出臺了《扶綏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獎勵辦法(試行)》,對發展集體經濟表現突出的村幹部、合作社社管會成員按當年該項目新增純收入的10%至15%進行獎勵,獎勵額度每村每年不得超過15萬元。同時,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列為“脫貧攻堅紅旗村”評選的重要條件,評為市、縣年度“脫貧攻堅紅旗村”的村幹部給予每人每月200-500元不等的提資獎勵,進一步激發村幹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今年,該縣已為19個村95名村幹部兌現提資獎勵。

“四個一點”扶持,提高村級組織造血能力。採取“爭取上級支持一點、財政扶持一點、村級自籌一點、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借一點”“四個一點”措施,加大村級集體經濟資金投入力度。設立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1000萬元,以無息借用、三年償還的方式借給各村。今年,該縣利用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扶持資金450萬元、縣領導為民辦實事資金690萬元、各村自籌資金102萬元,發展皇鴿養殖、蛋雞養殖、甘蔗青貯飼料、農機服務等37個項目,每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1—3萬元。

“六種資金、七種模式”,推動集體經濟抱團發展。該縣針對部分村資源缺乏、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狀況,盤活“為民辦實事、上級項目、項目啟動、產業發展、社員入股、村集體自有”等“六類資金”,推行“能人帶動、企業帶動、產業帶動、自主經營、加盟合作、異地合作、園區發展”等“七種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培育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同時,依託強村資源、整合弱村資金,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園區,集中發展特色產業和物業經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走集約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之路。如,東門鎮結合城鎮化發展需要,組織16個村民合作社共同出資160萬元合作建設農資專業市場,每村每年獲得分紅2萬元;共同注資208萬元入股建設汽配維修專業市場,配套建設停車場,每村每年可獲得投資額20%的分紅。 (覃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