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些人認為“一旦知曉物理終極理論,人類滅亡的日子就不遠了”,這說法正確嗎?對此你怎麼看待?

和協


意識系統,商業系統,想要存活下去,就要不斷擴張,當擴張達到極致無法擴張時他就必須變成另一種形態,如果他不變他就會被其內在的矛盾或外在的矛盾所摧毀,是意識系統,是商業邏輯,創造其對立面,是系統自身創造了其消滅其自身的對立面,例如淘寶天貓想要存活必然要智能化自動化,而極致的智能化自動化,必然消滅其自身。這是其自身商業邏輯的必然。


爍星星


“一旦知曉物理終極理論,人類滅亡的日子就不遠了!”這個提問怎麼看起來挺玄乎的呢?

其實,科學知識本來就是無窮無盡的,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知曉宇宙的構造與形成,現有的理論都只是建立在一些很簡單的層面上。


至於物理知識,那當然更是深奧無比,我甚至相信,有些物理知識只是在地球上適用,也許離開了地球,現有的所謂“知識”,可能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放眼世界,已經感覺自己是何等的渺小,放眼宇宙?你還真有那份心的話,先把我們身邊的事情做好就不錯了。好高騖遠沒有什麼好處,只會讓自己膨脹再膨脹,有意義嗎?

更何況,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平凡市井中人,並不是吃飽了沒事幹而去成天擔心宇宙大爆發的那些人。就讓高大上的、那些喜歡杞人憂天的、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去研究宇宙大爆發吧!我們有我們需要努力去做的事,那就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得一天比一天更好。


感動時代


比如人類掌握化學層面,有了子彈火箭導彈。人類掌握物理層面質能方程,有了原子彈。要是還有隱蔽在物理層面更深的惡魔,被人類放出來不是人類就要全部死翹翹!這是危言聳聽嗎!比如說這個宇宙會不會在某個特定的地方,存在一個死穴__奇點,只要一個嬰兒的小指頭不經意一碰,宇宙時空全部散架。這個奇點存在嗎!

其實這個奇點是真的存在: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之外的一個點,你真正能定位宇宙中的一個點嗎?數學家說,可以,x+y+z+h。但物理學家說,屁,點內還有點。

最後的結果是:

宇宙那麼大,你就是找不到一個真正的點,甚至連定義一個點都不可能!荒塘不荒唐?




和協


哈哈!這個問題,本民科最好還是反過來回答,從牛頓時代算起,一直到迄今為止,物理一直在物質的表象上做研究,一切所謂的物理定律與宇宙的實在毫不相干,比如牛頓的慣性參照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蓋爾曼的夸克,威騰的弦理論,對稱破缺,暗物質,多維空間,平行宇宙,黑洞熵,...整個就是物理大咖們的主觀臆想,所以要滅亡的不是人類,而是這些所謂的物理定律!自2019年起,物質屬性的物理正在遭遇毀滅性創新的顛覆,被與宇宙相一致的超越物質的全新理論所取代!


外星文明新時代


終極物理就是自然演變的規律,生生死死的這種現象,大至宇宙,少至塵埃,形成整個生存體系。

給定記憶粒子為前題去解說星雲產生與星體生長過程,即物質凝團生成與衰老環境困素。學界所說宇宙中的引力波就是物質中最活躍的電子,電子在高溫高壓下形成共生的電子層,逐漸遠離曾經包囊的元素,使各種元素凝結成一個緻密的結構體,也就是星球的核心,核心之外處是密度較的物質,通過不斷擠壓與吸取外部物質,逐步參與了核心運動,當核心質量達到外部電子層無法包囊時,就會發生拋射現象,拋射出的物質在太空中冷卻凝結就是我們看到的星雲,而星雲中的有機質又是養育星體的食物,當星體無法獲取更多有機質時,星體內部運動就緩慢下來,溫度亦漸降,這種高密度物質凝團也就是學人們所說的黑洞。當黑洞遠離星雲環境下,電子又去參與黑洞中物質,層層消解,這個過程是漫長的,遇上足量的星雲又可以死灰復燃。

地球物理亦不例外,我們的石油,煤炭,地震,水等等形成就是一個物質擠壓漸變的過程。

解構世事並不難,知規律,求共存,明真理,即可!


張程然


這個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性和邏輯性。

物理是研究物質結構和運動規律的自然學科,它作為基礎學科,是我們瞭解身邊世界,知曉客觀存在的一種認知。大至浩瀚宇宙,小至微如粒子,都有其運行規律。物理,就是幫我們認識和了解這萬千世界的工具。

何為物理的終極理論呢?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科學水平,有不同的物理終極理論認定。

在中世紀歐洲,地心說是公理,那麼哥白尼創立的日心說,是不是就是當時物理的終極理論。人類不但沒有滅亡,並且越發興旺生機勃勃。

1900年,經典力學發展到頂峰,隨著熱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場論的建立,幾乎可以解釋所有的物理現象。著名的物理學大師開爾文勳爵當時說,物理學大廈已經落成,未來的人類只需要修飾和補充細節就可以了。話猶未落,普朗克發表了量子假說,5年後,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物理終極理論再次出現,又再次出現。2020年,人類依舊在繁衍。

讀史使人明鑑。

今天,站在前人的科學成就之上,我明白,沒有人可以超越自己的時代而洞悉未來,所有對未來的前瞻都侷限於自己所處時代的知識成就範圍。

今天,讓我來預測未來的科學終極理論是什麼,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但知道,只要人類文明在延續,科學永無止境。物理學大廈看似高聳,當穿透時間的長河從過去回望現在,這座大廈其實很有可能是地基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所在的地球是球形,蘋果為什麼掉落是常識,這不是現代人比古代人天生就聰明,而是過往無數物理巨擘,用智慧的總結讓我們在生活中即知曉。得以讓我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去學習更高一階的知識。

物理有終極理論嗎?永遠沒有。哪怕人類具有了能縱橫宇宙的能力,一樣存在著宇宙創生和寂滅的問題,明白了我從哪裡來,要往何處去,也會明白宇宙有誕生就有死亡,有開始就有結束,生存在這宇宙中就要遵循這宇宙的規律。

只有離開這宇宙,人類才有永恆的可能,離開了就是終極理論嗎?我認為絕對不是,一個物理高峰接著一個物理高峰。

我們談談滅亡吧

滅亡和物理學發展有什麼關係,我實在是想不通這兩者有什麼邏輯聯繫。如果物理成就越高,人類越危險,那回到智人時代冰川期,人類平均壽命20年,那時候更安全嗎?

或者近一點,鐵器時代,沒有威力恐怖的核彈,沒有機關槍,安全了?封建時代人的平均壽命40年不到。看,大汗鐵騎南下,走得慢了長矛戳死。別以為鐵騎無敵,床弩,大黃弓,制敵利器,一不留神射個對穿。那你選擇投靠那一邊呢?

或者擔憂的是未來,隨著科學的攀升,威力巨大的反物質炸彈一顆消滅一個星球。的確, 在遙遠的未來,人類一定會擁有這樣的能力。要多久呢,一億年大概是保守估計了,相對而言,法國的國際核聚變反應堆快要竣工了,100年左右,核聚變飛船讓星際殖民變得非常可行,而且一定會因為資源需求而成為必然。

到那時候,人類遍佈星海了。難滅。會滅嗎?不盡然。所有的紛爭都是資源有限。能力越強,越無所求。真空零點能都能提取了,何須爭鬥呢?達到如此高的科技,人類文明已經進化的不可想象了。

相信科學

太遙遠的事,還是不要去假想,因為沒有半點科學依據,想象也是以現在的所知去無根據的猜測。

如果擔憂未來,不如擔心現在,地球上的核彈已經可以毀滅地球環境N次了,放射性塵埃會遮蔽天空數千年,恐怖的核冬天直接就讓人類滅絕了。這個擔憂很現實,只要點了發射按鈕,半小時,人類文明終結。不要等待什麼物理的終極理論出現人類才離滅絕不遠,那樣等的好吃力,擔心的過於超前了。不如今晚就擔心睡著了被丟了大伊萬。

1905年狹義相對論的重要推導——質能轉換方程E=MC^2已經足夠消滅一切了。

科學發展是科學發展,人類行為是人類行為,社會現象是社會現象。這分別是物理學,人類學,社會學三個範疇。不能硬生生的製造因果關係把物理和種群滅絕劃等號。那我說化學,遺傳學,醫學,生物細胞學等等一大堆學,發展到極致都可以滅絕物種,那我們是不是現在停止科學,燒燬教科書,迴歸農耕時代好一些呢?

把思緒拉回來吧,認真做好工作,善待自己的家人,朋友,才是你現在應該想,應該做的。

至於所謂的預言,這世界太多了,預言世界2000年毀滅的,地球還在。預言2012大災難人類滅絕的,人類還在。這是一年年的到,一年年的不兌現。現在整出一個終極滅絕來了,可以的,把時間線無限拉長,讓你們永遠看不到那一天,誰也不能說我再扯謊了吧。

尊重科學,相信科學,科學沒有權威性,科學隨時可以有證偽性。正是科學如此的可以接近和隨時可以驗證,科學才引導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至於張嘴就來的所謂預言,送他們2個字——神棍


開心小魚


杞人憂天才促進了天文學的發展。因為總有一部分人吃飽喝足沒事兒幹了,就想滿足人們心中的好奇心, 解決人們心中的一些疑惑,這並不是壞事。多數人沒有這個時間精力和能力研究這些問題。但對有能力做這個工作的人應當給予尊重,因為畢竟也是我們的疑惑。

科學的發展是從淺入深的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如果能找到自然界的最終原理,那就不叫科學,只有我相信上帝才能有最終結果。所以想找到自然界的終極原理,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根本不存在。

科學本身就是個雙刃劍,越發展,對人們的貢獻越大,危害也越大。所以才提出科學倫理問題。原子彈發明以後只用過一次,以後就再也不敢用了。能限制一些政治狂人和科技狂人的不是科學本身,而是人間倫理道德。首先被消滅的應當是哪些狂人,就像希特勒一樣。

人們對科學的發展擔憂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間除了科學發展規律以外,還有社會發展規律,是互相制衡的。對科學的發展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也不必過分擔心。天道難違,沒有人能與之抗衡。


老梁139490047


“物質是不依賴意識而轉移的客觀實在”,因此從哲學角度上講,與知曉不知曉物理的終極理論,就是說,客觀事物世界存在,與人類認識到它與還沒有認識它沒有關係,它該怎麼存在還是怎麼存在的,該怎麼運動變化還是怎麼運動變化的,與人的意識無關。並且它也沒有意識,而因為人類認識到了它的本質,就把人類怎麼樣的,放心。

再者,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的認識只能不斷深入,而達不到絕對真理的,因此,認為有終極理論存在的觀點是錯誤的。


惠舒旅社老闆


所謂的物理學的終極理論是不存在的,數學和物理學家早已揭示了人的認知水平,已知的越多,面對的未知就會更多。但是人類的認知水平還會越來越高,不可阻擋。地球上的人類是分族群的,分種族的,分意識形態的,有共存,有競爭,甚至是取代,即便是一個共同體內,也是有複雜等級的,,

大眾或者說是普通人都是自然活著的,人口越來越多,資源越來越少,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包括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等等中的一部分精英,最終將會突破一切政治、經濟、文化、倫理、、道德形態成為人類的僅有代表,,眾生成為多餘,,最後階段,人類的意識將結合到計算機中,肉體成為多餘,,更新換代甚至達到永生,或許只是長存,,這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嘛何必擔心?這樣的結果不會來得太早!該來的終究會到來,,根本都用不著所謂的物理學的終極理論!


放大鏡29


終極理論英語名稱是the Theory of Ultimate,在物理學中,終極理論又稱萬有理論,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量子論物理學家們提出的一個標準模型理論。物理學家們即將把引力、電磁力與原子核力用單獨一項數學定律來描述。

終極理論這個概念包含有兩個相反的含義:

一個含義是:理論的“起點”達到終極。例如:《幾何學》是從“點”概念開始,推導出“線”、“面”“體”等,直至推導出幾何學全部學科體系,“點”就是這門學科達到終極的“起點”。相對幾何學這門學科,這就是“終極起點”的“終極理論”概念。

另一個含義是:終極地“完成理論”。理論已把所有問題都解決,沒有不可證明的問題,如霍金放棄的“終極萬有理論”,這是“終極完成”式的“終極理論”概念。

絕大多數科學家追求的“終極理論”都是指“終極的起點”。因為宇宙之大,未知無盡,不可能有“完成的理論”。牛頓曾經說過:“自然哲學的任務,是從現象中求論證,從結果中求原因,直到我們求得最初的原因為止。”

溫伯格說:“終極理論只能在一個意義上說是終極———它把某一種科學探索引向終點:那是一種古老的探索,探索那些不可能有更深層原理來解釋的原理。”這個“不可能有更深層原理來解釋的原理”就是“起點”。

霍金過去也是追求“終極的起點”,他曾宣稱:存在一種可以把所有自然規律都以一個單一的、優美的數學模型表示出來的“終極理論”,也許簡潔到在一件T恤衫上就能打印出來。

霍金又放棄了這一追求,理由是“一個物理理論乃是一個數學模型。因此如果有數學命題不能證明的話,那就有物理問題不能預測……我很高興我們尋求知識的努力永遠沒有終點,我們始終都有獲得新發現的挑戰。”這反映出霍金追求的目標從“終極的起點”轉向了“終極的完成”。

霍金對“終極理論”的理念上產生反轉,使他自己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最終滑向不可能實現的“終極完成”式的“終極理論”。

時間與空間

是相聯還是撕裂

牛頓認為定律不是孤立的,所有定律之間都有因果關係,因此只要找出一個核心定律(最初因),就能從它推導出所有定律。第一層先推導出數個外圍定律;第二層,每個外圍定律又推導出數個定律;第三層,第四層……最後就把所有實驗定律一一推導出來,而實驗定律又可以推導出宇宙萬物。這就是牛頓的終極理論,也是愛因斯坦“用單純的演繹方法”建立世界體系的構想。

這裡內層定律是“原因”,被推導出來的外層定律是“結果”,定律之間是因果相連。實際上科學並不是從核心開始的,而是從外層的實驗向內層核心尋找。通過實驗可以找出實驗定律,但是再向內層找定律,就無法採用實驗方法,只能從實驗定律(結果)向內層找它的根定律(原因),這就是牛頓的“從結果中求原因”。這是反向推理求根的過程:數個實驗定律歸根於一個第三層定律,數個第三層定律又歸根於一個第二層定律,直到最後全部迴歸到核心定律(最初因),這就是“直到我們求得最初的原因為止”。從最初因開始推理所以稱“起點”;推理過程稱“演繹”。

在他的終極理論構想中,各種定律從核心定律向外一層一層推理,各種定律分別在不同層次上。

而霍金及許多科學家要把不同層次的定律合成一組數學式,這顯然是辦不到的,不同層次的問題根本不可能合在一起。“核心定律”向外像樹那樣一枝又一枝分出支節,當分解到物理定律時,已變的千差萬別,毫不相連,這就導致定律無法在下層直接合並。如:量子化定律與引力定律是二個分支無法直接合並,然而霍金卻要把這兩個定律直接合並,建立“量子—引力”理論。

霍金認為終極理論最大的困難是無法將萬有引力與另外三種力合併,其實根本不必合併,因為按照牛頓方法只要沿著分支找主幹,就能將所有分支定律統一。

霍金是直接把定律合併,而牛頓是把定律因果排序找最初因。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法,反映了二者終極理論構造不同。

宇宙主體構架是量子化結構(不連續的量子世界),構件之間採用“連續的”過度(相對論及牛頓世界);相對論及牛頓的“時間”與“空間”相聯,是“確定性”狀態,當“時間”與“空間”撕裂,是“非確定性”狀態;而在“撕裂”狀態下又產生兩個極端,量子力學(微觀世界)及天文學(宏觀世界)。“決定論”是“時間”與“空間”相聯的結果,“非決定論”是由於“時間”與“空間”撕裂導致。由於不清楚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霍金被迫放棄終極理論。

物理學家已經弄清楚的宇宙基本粒子包括電子、中子、夸克等等,是構成物質的基礎。它們都沒有下層粒子。弦理論則推翻了這種說法。根據弦理論,如果可以通過更精確的手段來檢測這些粒子,會發現它們不是一個點狀體,而是一個細小的一維圓環。每個粒子包含一個振盪的細絲,就象一個無限細的橡皮圈,物理學家稱之為弦。

雖然沒有辦法觀察到弦的存在,但用弦理論來代替點狀粒子理論可以有效地解決量子理論和廣義相對論之間的不相容性(按推導,兩種理論不能同時成立)。弦理論解開了本世紀物理學家們的戈耳迪之結。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這只是弦理論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

夢想王國

在愛因斯坦時代,強力和弱力還沒有被發現,但他發現了引力和電磁力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力的存在,這使他很困惑。愛因斯坦無法接受自然界建立在這種多餘的設計的基礎上。這使他開始了30年的艱苦研究,來建立一種統一力場理論,希望能找到一種更高級的原理來包容這兩種力。這種堂吉訶德式的追求真理的方式,使愛因斯坦與主流物理學相隔絕,而當時主流物理學所熱衷於研究的是剛剛興起的量子理論。1940年他在給朋友的信裡寫道,“我成了一個孤獨的老傢伙,大家所知道的只是我常常不穿襪子,看起來象個古董。”

愛因斯坦完全超越了他的時代。半個多世紀以後,他的統一力場理論的夢想成了現代物理學界的聖盃。很大一部分的物理學界和數學界的人士越來越相信,弦理論可能是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通過這種單一的理論-所有事物在其最微觀的層面上都是由振動的弦聯結而成-弦理論提供了一種包容所有力和物質的架構,可以合理地解釋一切。

例如,弦理論認為現存粒子的性質-與四種自然存在的力(強力和弱力、電磁力和引力)相關聯的基本粒子和力場粒子具有不同的質量和其它性質-可以解釋為弦的不同振動方式。如同小提琴或鋼琴上的弦一樣,它們以一種特有的共振頻率進行振動,弦的圓環的這種振動方式產生的效果就象人的耳朵可以聽到不同的音符。而每種粒子的質量和力場可以通過弦的振動方式來測定,這比製造音符還方便。電子是某種振動方式的弦,上夸克則是另一種振動方式的弦,依此類推。

實驗數據還遠遠不夠,弦理論中粒子的所有屬性都可以由一種唯一的物理特徵來體現:基本弦圓環的共振方式,就象音樂。這種理論在自然力場上同樣適用。力場粒子也是和某種特定的弦振動方式相關聯,以此類推,所有的事物-物質和力都在微觀層面由弦振動的理論統一起來,就如同琴絃彈奏出不同的“音符”。

實驗數據還遠遠不夠,弦理論中粒子的所有屬性都可以由一種唯一的物理特徵來體現:基本弦圓環的共振方式,就象音樂。這種理論在自然力場上同樣適用。力場粒子也是和某種特定的弦振動方式相關聯,以此類推,所有的事物-物質和力都在微觀層面由弦振動的理論統一起來,就如同琴絃彈奏出不同的“音符”。

終結所有理論的理論

在物理學的歷史上,我們第一次建立起了一種可以解釋所有構成宇宙的基本物理學特徵的理論框架。因為這個原因,弦理論常常被描述成“萬能理論”或者“終極”、“最終”理論。這種誇張的詞彙是為了突出這個最高層次的物理學理論-一種存在於所有理論之中,不需要也無法進行更進一步解釋的理論。

實際上,許多弦理論學家採用的是更現實的方法,他們只是把“萬能理論”當作一種有限的理論,用來解釋基本粒子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屬性。簡化主義者則稱這種理論根本沒有界限,原則上可以應用於萬事萬物,從大爆炸到白日夢,所有一切都可以用物質基本成分之間的微觀物理學過程來描述。簡化主義者認為,如果你知道了所有物質的內部成分,那你就瞭解了一切。

簡化主義者的觀點引起了激烈的急論。許多人認為這是荒唐可笑的,美好的生命和宇宙竟然只是一些完全按照物理學規律跳著毫無意義的舞蹈的微觀粒子。難道所有的感情比如高興、悲傷、厭煩只是大腦中的化學反應-分子和原子之間的反應,從更微觀的層次來說,是一些基本粒子間的反應,而這些基本粒子只是一些振動的弦?

為了回應這種批評,諾貝爾獎獲得者史蒂文·溫伯格在《終極理論之夢》中警告說:

在頻譜的另一端是簡化主義的反對者,他們對現代科學的缺乏溫情感到驚惶失措。他們和他們的世界可以最終被簡化為粒子或場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使他們受到很大的打擊。我不會回應這種批評,不會去宣揚現代科學的美麗。簡化主義者的世界觀是冷漠而非人的。我們必須接受這種東西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它,而是因為世界確實是按這種方式在運行。

有些人贊同這種沒有人情味的理論,有些人則不贊同。

其他人試圖用一些新的理論來駁斥,比如渾沌理論,它告訴我們當系統的複雜程度增加時,許多新的規律會開始發生作用。理解電子和夸克的行為是一回事,用這種知識來理解龍捲風的行為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大部分人同意這種觀點。但兩種觀點的分歧在於,在整個系統中多樣性以及常常發生的未預料事件比單個粒子複雜,是否真的說明有新的物理規律在起作用,或者說,是否所有的規律都起源於並依賴於-儘管通過非常複雜的方式-控制著無數基本成分的物理理論。我自己的感覺是它們並不代表新的獨立的物理學理論。雖然很難用粒子和夸克的物理學理論來解釋龍捲風的特性,但我認為這只是計算上的困難,而不需要提出新的物理規律。有些人對這種觀點也不贊同。

科學的新起點

即使有人接受這種簡化主義的邏輯,但理論上是一回事,現實卻是另一回事。幾乎每個人都同意,即使找到了“萬能理論”也不表示心理學、生物學、地理學、化學甚至物理學的問題都可以解決或者可以相互包容。宇宙是如此豐富多彩而又複雜多變,終極理論的發現也並不代表科學的終結。

恰恰相反,發現“萬能理論”-宇宙最微觀層次上的最終解釋,在其上不存在更高層次的理論-將為我們提供理解世界萬物的最堅實的基礎。這個發現標誌著一個新的開端,而非終結。終極理論將樹立起一個不可動搖的支柱,讓我們可以永遠地理解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