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屠光紹: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提速有助全球金融治理趨於完善

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將給全球化進程造成多大的衝擊,中國能否通過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延續全球化進程,正成為當前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門話題。

12月5日,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長屠光紹在當天舉行的“2019蘇河灣論壇”發表主題演講表示,當前全球化所遇到的挑戰,是從來沒有過的。它具體表現在三個層面,一是曾經全球化進程的啟動者,引領者,規則制定者——西方發達國家正成為反全球化的急先鋒,比如英國脫歐,美國新總統上任,都是其中的具體表現,二是國家單邊主義日益抬頭,以往是合作互利共贏,但現在單邊主義日益盛行,比如美國在貿易策略方面更看中自身利益,三是國際關係上的霸凌行為開始增多,具體表現在一些西方國家要求掐國家必須“聽他的”。

“這些反全球化的現象正給全球經濟增長造成新的不確定性,我們現在能看到一種明顯的趨勢,就是貿易受阻,投資受阻,企業預期不穩,接下來就是經濟下行,這種現象已經在美國等很多國家出現,比如美國不少企業與商業機構都開始感到未來預期不穩,不敢投資了。”屠光紹指出。在這種環境下,中國經濟要持續發展,要堅定扛起全球化的大旗。

在他看來,中國繼續推進全球化,主要基於三大考量,一是中國是全球化的後來參與者,其實全球化從二戰結束以後就開始,但中國是改革開放之後才參加,逐步全面融入全球化,因此中國需要從全球化汲取更多的經濟發展紅利,二是中國是全球化極大的受益者,是中國也是全球化重要的貢獻者;三是中國既要成為全球化方向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也要成為全球化路徑的改革者。

“因此,中國是堅持全球化的,而且在推動新型的全球化。”他指出。以此次中國對外開放提速為例,就與以往呈現不同的特點,一是全面開放,即過去中國不開放的領域這次全部都要開放;二是中國不是向某個國家開放,而是向全球開放,三是中國這次採取了制度開放,規則制度的開放。如果過去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主要集中在商品市場開放,生產要素開放,各種資源開放,如今中國更注重制度開放。

“所以當前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政策,是堅持全球化方向重要的體現。”屠光紹強調說,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是其中的重要步驟,因為境內外金融市場的融合,跨境金融合作加強,本身對促進全球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中國當前的金融開放,還將促進全球金融體系趨於完善。

“比如在全球金融治理領域,存在著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當前全球金融治理層面沒有體現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新興市場金融市場發展,新興市場金融體系發展對全球的貢獻,以及在全球的作用。目前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依然由發達國家把持,當然這些年中國在全球金融治理裡面的聲音在擴大,影響力也在提升,但是總體惡言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依然還面臨著很多的不足和問題,所以中國通過促進金融的開放,促進更多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更多金融資源能夠走進來,通過更多合作,本身也有利於為全球金融治理不斷完善奠定更好的基礎。”他指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