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華為手機今年銷量大漲,他的天花板在哪裡?

網絡男孩



盲目吹華為,不可取,華為單論手機來說,硬件和軟件綜合看來(研發能力、供應鏈管控、技術積累、溢價空間、回收保值),對比三星和蘋果有一定差距。這一點槓精不服可以來辯論,我說的是綜合能力,不用抓門挑拍照、充電啥的來比。

盲目黑華為,不可取,華為最近兩年在手機市場中一步一步崛起,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手機拍照領域上,華為算是目前多鏡頭解決方案奠基的廠商。並且比起小米、OV來說,華為掌握的手機產業鏈自主設計能力要高很多。

技術紅利和時間差

華為銷量暴增,有大家知道的原因,有大家不知道的原因。而我們人總是願意去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認為其它都是不真實的。大家知道的原因,就是一個就是華為手機目前確實變得越來越好,另一個就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引發的愛國熱情;當然,不知道的原因,就是在線下零售的野蠻增長。

華為手機變得越來越好的核心原因,是華為前幾年很精準的壓中了現在的手機最高壁壘和需求:芯片和拍照。華為之所以可以有不錯的銷量,當然,有全球最好的綜合成像技術(硬件、算法綜合得到的成像質量);還有就是全系列自主設計的麒麟芯片,讓華為擺脫了高通的限制,降低了華為硬件生產成本(高通一枚芯片售價100美元,華為找第三方代工廠生產成本30美元),並且可以在市場空白期提前發佈機器售賣,不用等高通(Mate 30系列11月分正式開售,而其它品牌都在等高通什麼時候可以出貨驍龍865)。當然了,這一切都是華為堅持了好幾年不斷投入研發得到的技術積累,現在是時候開始吃過去得到的紅利了,包括P30系列和Mate X摺疊屏,也是華為開始扶持屏幕廠商的表現。

愛國熱情與線下零售

那麼我們現在開始來說華為粉絲最不願意聽的:華為銷量暴增,有沒有消費愛國熱情?覺得沒有的,給我說一聲,我們可以相互拉黑一下。2018年年末,新聞就爆出了孟晚舟被捕的消息,國內媒體報道為: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挑釁。且不說是不是中國國籍,一個人持有7本護照,你要說她真的完全無辜,我不信。到了2019年第二季度,華為上了美國實體清單,被媒體報道為:受到西方國家打壓的企業。於是乎順理成章的,華為就成為了民族企業,成為了中國驕傲,成為了很多人口中必須支持的ZZ正確的代表。

當然了,小孩才分對錯,成人只論輸贏,從線下的市場反饋來說,過去消費者去店裡買手機還要貨比三家,現在去店裡面買手機,直接點殺華為,或者榮耀。這樣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過去注重線下的OV,全國十多萬家店鋪,突然就發現賣不動了,只有賣華為......大的經銷商,尤其是在小霸王、步步高時代就跟著的,早就賺了上億,也不愁短時間內銷售不行,肯定是OV的人。但是小的零售商就不行了,不得不將店鋪改成華為,開始買華為手機。於是乎2019年開始,你發現街邊突然多了很多華為手機的零售店出來,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

目前只有開華為的線下店,才是最賺錢的,快速投資,快速收回成本,然後坐等華為的熱度過去,開始賣其它品牌的機器。其實對於零售業的商家來說,零售也跟炒股一樣,該入手入手,該拋就拋,都是要吃飯的。

天花板在產業鏈和生態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會觸頂?從2019年的銷量來說,三星肯定依舊是第一名,華為和蘋果誰出貨量多,我覺得要明年看到具體統計數據才知道。但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一點是:手機市場越來越趨於飽和。很多人會說什麼東南亞、非洲這些國家,我覺得先把肚子和基礎建設做好再說互聯網和手機的事情吧......手機市場到現在就是零和遊戲,尤其是中國市場,華為多賣一臺,小米、OV就少賣一臺。那麼華為手機的天花板,在於跟蘋果和三星之間做對比。

相對於蘋果,核心就在於軟件領域,蘋果有自己的系統生態形成了一個閉環。這樣的好處就是有絕對的控制權,以及提供良好的服務體驗。蘋果目前從桌面到手錶,一共有5個系統,每個系統可以開發針對性的軟件提高用戶使用體驗,同時使用雲服務做到協同,蘋果還有音樂、電視、閱讀、遊戲是個方面開展自己的內容建設,這一切都還是華為沒有的。更何況蘋果還穩坐著美國市場,而華為根本進不去。

相對於三星,核心在於硬件領域,三星有成熟的產業鏈。從設計到生產,三星基本上可以製造手機上的每一個零部件,而且OLED屏幕是全球第一,芯片加工製造是全球第二,閃存芯片是全球第一,相機傳感器是全球第二好的,電池技術是全球第二。三星也擁有自己的處理器、基帶、操作系統,整個產業鏈的控制比華為更強。而華為目前還只是在處理器、拍照、屏幕方面取得了自主權。


因此這樣看來,對比起另外兩個巨頭,華為手機能夠成長的空間還很大,如果說佔領中國市場,就代表全球領先的話,我們跟過去閉關鎖國又有什麼區別呢?


PM宋先生


看到華為手機今年銷量大漲的背後,做為普通人來說,這是感到自豪的,因為從來沒有一家國產品牌在國內佔有這麼高的市場佔有率。說華為有沒有天花板,可以肯定的說有。從第一臺傳呼機出來到今天的智能手機,諾基亞到摩托羅拉,TCL到聯想等,這些品牌都曾經比現在的華為還做的成功,比如諾基亞,諾基亞的巔峰時期是現在的三星蘋果都得望其項背,甚至可以說,在諾基亞的巔峰時期,除了諾基亞,其它品牌可以歸內為其它。 華為銷量大漲,可以說是意外。意外是美國公司在打壓華為的時候(很多人說美國舉國之力打壓華為,我認為那是放屁。如果美國全面封殺華為,首先系統這塊就給你封死。很多人會說華為有鴻蒙系統,華為是有鴻蒙不假,但是一旦安卓不能用,鴻蒙根本支撐不了,因為一款系統不光是能夠流暢運行就行,最重要的是生態圈。其次芯片生產這塊,三星不可能給給華為代工,現在給華為代工是臺積電,如果真的全面封殺,你們認為以臺灣的尿性,會給華為代工嗎?)華為銷量不僅沒有下劃,返而在快速上升,當然這主要歸功於國內市場。但是我要說的是,華為現在佔有率這麼高,是不正常的,這點只要是行內人都知道。首先一點對消費者是不利的,有的人說國內只有華為手機一家才好了。我想說,你說這就話前過腦了嗎,如果手機市場只有華為一家,請參考國內和國際上的壟斷行業。華為是中國科技企業的驕傲,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這點我也讓同。但是華為不是做慈善的,因為華為首先是一件商業公司,其次才是一家科技企業。國內不只有華為,還有小米,OPPOVIVO,有的人說這些品牌都是組裝機,蘋果手機都是在富士康生產,屏幕也是三星的。那是不是我就可以說蘋果手機也是組裝機了。而且價格還那麼貴。我們不希望看到國內市場一家獨大,百花齊放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最也祝願華為公司越來越好,度過現在這個難關。最後來一張華為最新的mate30Pro。



陳晨科技


我覺得這個要分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方面是國內市場,一個是海外市場。

一、先說國內市場

近日餘承東表示華為今年預計銷量為2.3億臺,而從前三個季度的數據,我們或許可以得出,其實國內的銷量大約在1.4-1.5億臺左右。

而中國現在的智能手機銷量比較穩定,一年約在4億臺左右,華為的這1.4-1.5億臺,其實已經佔到了40%左右的份額了,這還要感謝特朗普,沒有他打廣告,華為今年不可能在國內這麼牛。

而華為自己的目標是在國內佔到50%,而這個目標至少最近10年以來,沒有手機廠商達到,所以我認為華為在國內的天花板也就是50%的份額,就是相當於銷量達到2億臺的樣子。

二、再說海外市場

今年華為在海外市場的銷量約在9000萬臺的樣子,約佔整體銷量的40%左右。而我們知道三星今年的銷量一共約為3.2億臺,其中國內市場約為4000,海外市場約為2.8億臺。

對於三星來講,海外市場佔其銷量的85%以上,國內市場只佔15%不到。

所以參考三星,我們認為華為的極限也就是達到三星這個樣子的標準,在海外市場能夠銷量達到2.8億臺。

但很明顯,這個數字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競爭這麼激烈,三星也不是吃素的,還有小米、OV等廠商在海外競爭,我認為華為能夠在海外市場達到1.5億臺,就是在目前的基礎上增長50%,差不多就是極限了。

所以理論上,華為手機的天花板最多在3.5億臺,這個數字相比於今年還要增長50%左右,這個是天花板,也許永遠也達不到。

畢竟和三星相比,華為的核心技術真的不如,內存靠買,屏幕靠買,CMOS芯片賣買,三星內存是自己的,屏幕是自己的,CMOS芯片也是自己的,在供應鏈上比華為有優勢多了。


互聯網亂侃秀


沒看到華為已經觸碰了天花板。

任意一家企業的產品銷量都會遇到增長不了的時候,表現為竭力維持以至轉漲為跌。已知,銷量本身不是天花板,支持銷量的能力才是,能力到頂才是觸到了天花板。

1 天花板還高挑著

(1)國內市場

所謂華為手機今年銷量大漲,只是體現在國內市場,到頂了嗎?據不少人包括職業分析師的預測,2020年市場份額將上升至50%。

我認為,由於華為嶄露在國人面前的時間不算長,華為手機的品牌力應該算是初步發揮,溢價效應還將持續較長時期,未見其它國產手機有很快接近的跡象,更不要說並駕齊驅以及超過,而蘋果手機的銷量估計將進一步下降。

(2)國際市場

在國際市場同比下降了,任正非曾說高達40%,會繼續下降嗎?

現在,任正非估計華為整體在2020年的增長幅度在10%左右,高層團隊認為2022年恢復規模化增長,沒有太大的擔心,而為了讓工程師轉移到主航道,在研發體系中裁減了48%的部門,關閉了46%不必要的研究。我認為,手機這一塊一定會同時或者隨之加強,不在關閉之列。

任正非也表示了今年銷售2.4億臺手機已經是最困難的時候了,未來會慢慢好起來的。我相信,這包括在海外市場上。

(3)高端市場

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上,華為高端手機在利潤上仍然是大大落後,還會繼續嗎?我覺得,一時半會連三星手機也不會超過,但日益縮小距離是一定的。

2 天花板在挑高著

(1)應用

已知,華為手機在歐洲市場上之所以出現銷量下滑的態勢,主要因為谷歌,華為正在積極應對。

(2)芯片

任正非表示過,所有核心尖端芯片都沒有問題,完全自供,能保持產品高度領先,而更替少量部件需要更換版本,在版本切換期間產能上不來,對發展有一些影響。

(3)研發

華為之所以在遭到美國封鎖打壓情況下仍然有底氣,是因為掌握了5G專利世界總數的1/4,深層的原因則是長期開展科技基礎研發,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比重在前四年是9.8%,去年上升到14.5%,與美國思科、微軟在同一水平線上。

6G研究在領先,任正非還早就說過會投向人工智能領域。我相信,華為對手機操作系統的完善和提升工作一刻都沒有停過。

(4)人才

華為在編的 15000 多基礎研究人員把金錢變成知識, 60000 多應用型人才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海外人才本地化率很高,並且一直加強與國內外大學的合作。

(5)領域

華為消費者業務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

最後寫:

不錯,華為手機的系統及其生態、GPU都有待加強,還需要打造更多高端手機,當前銷量主要靠中低端。而這一切,也都是在觸及天花板之前還沒有上升到的空間。


肇俊武



華為當前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很高



在華為遭受美國的制裁時,我就分析過,如果華為想要保持增長,肯定會重點殺入國內,以前往海外投入的資源都會像國內傾斜。同樣如果國內的其他手機制造業想要不被傷及自身,就必須往外走,補充海外缺失的市場份額


實際上目前趨勢的確是這樣,我們看國內手機市場佔有率,除了華為之外全線下滑,尤其是小米、OPPO、VIVO這些企業,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佔有率上,得益於國內的變態式增長,華為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長,OPPO、VIVO、小米小幅下滑。這說明海外的市場,小米、OPPO和VIVO還是補充了華為失去的份額。


華為的國內市場佔有率上限可能在50%到60%


那麼華為的上限是多少?我覺得2020年華為不會依然保持那麼高的市場佔有率,華為的市場份額增長會逐步趨緩,最終維持到50%~55%是一個合理值。這個主要基於如下原因:


國內對華為的支持會到一個平穩期。在2019年,由於華為事件爆發,以及華為對美國的絕對不屈服的態度,讓國內消費者對華為的支持熱情空前高漲,很多消費者成為了自來粉,再加上華為在國內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所以讓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增長迅速

但是在2020年,華為被制裁的事件已經過去大半年,除非美國有新下三濫的手段,國內消費者對華為的支持會趨於理性,再加上一些內外結合的勢力明著暗著抹黑(就像當年抹黑中國高鐵一樣),我認為國內消費者對華為終端的支持力度會放緩。


當然,華為增長還是會增長,因為華為在國內繼續會投入海量資源,只是華為增長的力度會逐漸變慢,最終趨於平穩


其次,其他品牌固有的客戶群很難受到影響。每個品牌都有自己固有的粉絲,也就是每個品牌的基本盤。比較容易變化的一般都是注重選擇的一群人,真正的品牌的死忠粉是很難受到影響的。所以我覺得超過 50%後,餘下的消費者很多都是其他品牌的死忠粉,華為是很難撬動的。

比如小米的死忠粉,華為再怎麼宣傳,可能依然會相信雷軍、相信盧偉冰,對華為依然會有著不同的看法,所以我認為華為增長超過一定的比例後,增長會趨緩。


從歷史經驗來看,這個比例大概在50%~60%,一般超過50%增長會比較困難,一方面死忠粉很難改變,另一方面其他品牌也在大舉投入,如果考慮到品牌、投入的平衡,我覺得50%~60%是靠譜的。

最後,華為的海外會進一步萎縮。2020年華為的海外市場進一步萎縮的可能性很大,這會嚴重影響全球的份額。谷歌的GMS的影響,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消除,所以除了部分國家,華為終端的海外市場將會持續下滑。


這對華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華為只有面對現實。華為可用深耕好少數幾個重點國家,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推動HMS替代谷歌的GMS,扶持本國的開發者,儘量維持海外市場份額不出現大幅下滑。


華為該如何保持增長?5G、AIoT和HMS戰略


首先,藉助5G的趨勢,儘快推出低、中、高三檔5G產品,搶佔4G到5G替換的市場。5G是華為絕對的強項,華為需要利用5G方面顯而易見的優勢,迅速打開市場,提升份額。我認為高通沒有出5G高端的SoC,對華為是利好

其次,深耕家庭物聯網市場,搶佔國內家庭物聯網的市場份額。這個是華為從2019年就開始的戰略目標,我認為是最可行的一個。目前小米的AIoT全國第一,如火如荼,華為可以以基於華為路由器(華為的強項是網絡)的優勢,以及智慧屏的核心地位,搶佔終端物聯網市場。


再次,海外主打降價老機型,獲得戰略緩衝時間。我記得之前有統計說華為海外銷售最多的還是老機型,那麼華為的P30、Mate20系列實際上依然有谷歌的GMS許可,在海外銷售是沒有問題的,華為可用通過降價策略保證海外的銷售,為HMS贏得至少1-2年的緩衝時間。

HMS需要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扶持本地開發者,這對本國政府和開發者當然是一個利好,但是這個工作量很大也很難,華為可能需要戰略放棄一些國家,重點扶持一些國家。


最後一點,如果美國繼續深度打擊華為,華為可能更加舉步維艱,那麼華為可能會向其他手機制造商收取專利費,亦或是大打降價策略,那時可能對國內其他智能手機企業來說,是致命的。


IT老菜鳥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華為兩字似乎變得“敏感”起來了。每每提到都是謹言慎行的,這不僅僅是行為和心理的變化。其實這恰恰可能也是很多人所關心的事,當有所意識的時候可能有些東西也已盡然不受所控了。

華為近年銷量強勢大漲

近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華為所取得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就2019年Q3季度來說,華為在本季度看到智能手機出貨量增加到6680萬,與2019年第二季度和2018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長驚人。穩居銷量穩居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第二。

--2009 Q4 - 2019 Q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統計

國內的情況更不必多說。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整體下滑3%之時,其他主流手機廠商OPPO、vivo和小米分別遭遇了大幅下滑,華為竟同比大漲66%。其42%的市場份額,比排名第二的vivo高出近24%。

背後的思考。

從一開始的堅持使用自己研發的SoC,從落後行業提升到現在能打的程度。相機系統和麒麟SoC,到軟件層面的GPU Turbo、EROFS文件系統,再到5G領域的領先…可以說華為手機取得巨大的銷量上漲,離不開華為自身的努力。

不過這其中也有“大環境”的影響。國產品牌加上自研國產芯片,對於國內消費者的吸引力還是相當強大的。再加上“實體清單”的緣故,導致國內消費者對於華為的熱情再次上漲。

“天花板”的含義可作多種解讀,每個企業都有其優勢和短板所在。在技術和產品方面,華為無論是半導體、手機還是通信,華為都有在拿自己的實力說話。其也已然成為了國產品牌驕傲的存在,並還在不斷突破和進步當中。

不過在我看來,當下的華為其實也是“矛盾體”的存在。這話的根本含義在於,當某些行為支配超過物質本身性質(不泛於價值和品牌格調而談)時,不可控性也隨之增大。這或才是其“天花板”所在,可能這也是很多人所不願看到的事實吧!


IT小眾


自吹“鴻蒙"自擂“秒殺"靠“愛國"增量,中斷向世界學習,停止開革開放腳步,閉門了,彎道了,換道了,就是到天花板了!


品之唐太極拳協會


在國內增長已經快到頭了,在全球增長則剛剛開始。。

華為受美國打壓,在國外出貨增長乏力,好在國內老百姓支持華為,成績亮眼的同時,特朗普試圖打垮華為的戰略目的也就破產了。。

隨著鴻蒙系統的構建完成,中美貿易戰也趨緩,華為在全球的營銷攻勢必然猛烈。。尤其是美國動不動就制裁就威脅斷網,伊朗土耳其等等國家的市場必然是華為搭載鴻蒙系統後的主攻市場。。

未來的華為在全球市場的標籤就是可以忽視美國製裁的唯一選擇,就是手機世界版圖中的延安,這一標籤會明顯區隔華為和其他手機品牌。。

在全球佈局中,中國主導的三大新世界性銀行體系也是區別於歐美主導的老世界銀行體系,應該是銀行界的延安。。在軍事領域,俄羅斯和等等反美力量組成軍事領域的延安。。

總之,全球格局以美國主導還是類延安力量崛起為主要角力場,華為充當這一領域的工作,919-929也有自己的任務,大家分頭努力嘛。。



砍大山車大圈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


當年諾基亞在巔峰時期,全球手機市場佔有率在40%左右,而在國內,市場佔有率也是逼近50%。

看一下華為目前的市佔率,已經非常接近當時巔峰時期的諾基亞了。

說到天花板的話,個人認為,華為的極限應該可以在70%市佔率。過去手機行業一家獨大的極限就在50%上下,但在今天,一家獨大的極限可以在70%。

因為諾基亞時代,山寨機極其氾濫,山寨機的市佔率能夠達到30%。

現而今,基本沒有山寨機市場了。這還要多虧了小米。

也就是說,華為天花板能如此高,還要感謝當年小米對山寨機市場的屠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