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Pro DM搭載1.5T與前後雙電機,1.5T發動機如何?可入手嗎?

烏市小夥子


宋Pro Dm搭載的542系統有三臺電動機和一臺1.5T內燃機,動力系統與老款相同,新款的升級僅限於外觀設計,可入手但不要與唐Dm對比。

比亞迪王朝系列有:秦、漢、唐、宋、元五個系列,其中除元以外均有EV和PHEV兩個版本,對於這些車客觀的評價均為性能暴躁、混動技術領先,但如果換個角度以審美評價這些車,其中宋可以說是最失敗的作品。

老款宋同樣採用Dragon face龍顏設計語言,但是這種風格真的只有大尺寸的B/C車才能撐起氣場;宋Dm有龍顏車頭但是車身比較怪異,側面線條大角度上揚直到C柱與車頂“閉合”,車身姿態呈俯衝式的狀態,實車視覺效果像是撅著屁股準備起跳的青蛙,整車有一種很不穩重的視覺效果;小小的尾門配合了一組碩大的貫通式尾燈,殷紅色的底色過於“濃墨重彩”,這臺車很難給出高顏值的評價,因為顏值導致測試過之後對該車沒有任何留戀……

顏值毀了一臺車的事比亞迪沒少幹,尤其是在艾格團隊打造了唐Dm之後,比亞迪的其他SUV基本更加黯然失色;所以宋有必要最迫切需要的是改動設計,所以才有的了車身輪廓、中網線條、整車設計風格大改了的宋Pro。

新款宋的側面線條明顯要穩重的多,兩段飛翼式的明顯感覺更飽滿更平順,車頭微微上揚也有了一些A+級SUV的特徵,尾燈整體色調以及細節處理明顯精緻了一些,宋Pro即使不算賞心悅目但至少是一臺有些眼緣的SUV。

在設計感不會成為選擇障礙後,第三代542平臺的穩定性和性能綜合18~20萬的預售價,四個評價:物超所值。

542平臺指:5秒內破百、4輪驅動、綜合能耗2L/100km,宋Pro確實做得到。

①:驅動系統包括1.5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新款Pro會升級到476ZQB,最大功率118kw、峰值扭矩245N·m(1600-4000轉),僅論內燃機其水平也是中規中矩;在這臺機器的基礎上又加入了25kw的BSG發電啟動一體機,這臺機器的作用是加速時能夠輔助發力、EV切換HEV時可以高轉速啟動發動機達到大扭矩輸出,其次是在駕駛中模擬行車發電實現REEV增程式,所以嚴格的計算這臺電機的參數也應該算入動力參數中。

②:前後雙電機均為110kw的中等功率永磁同步電機,兩臺電機的扭矩達到500N·m,電動機的特點是恆扭矩發力,也就是指起步瞬間可以爆發500牛;而綜合功率為內燃機+BSG+驅動電機,總功率應為363kw、峰值扭矩是可以超過800N·m的,所以這套系統才能輕鬆的在5秒內破百。

該平臺已經升級到第三代,穩定性早已有早期的唐宋進行了驗證,硬件方面足可以放心,不過Dilink智能開放系統在逐漸完善和豐富內容的過程中,可玩性的提升期間仍有可能出現一些系統的小BUG,不過不會影響安全和穩定性而在於智能系統。

至於綜合能耗2升以下並不是指HEV模式純油耗,而是以80~100公里的純電續航綜合HEV油電混合模式的總能耗,日常代步主要用電,HEV模式長途駕駛會在7L/100km左右。

重點:新款宋ProDm會有多個版本,其中有單後置驅動電機、前內燃機的混合四驅低配版,也就是少了一臺前電機;這一版本的價格會低一些,不過以比亞迪的有些奇怪的產品定位,低配油電混合四驅版一定不是首選,也許不用加幾K就能選擇到雙電四驅,應該如何選擇還是等發佈會的第一手消息吧。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僅代表個人觀點;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



天和Auto


混動車和純電車一樣 唯一缺點 不敢下大雨行使 或過深或大的水坑 一但發動機前混動電源或後座下方電池進水 重的整車報費 輕的這套混動線路也得十萬以上 保險也不賠 這是電動和混動唯一技術的軟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