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扶貧路上巾幗花丨蔣秀群:貧困村裡辦起“四點半課堂”

扶贫路上巾帼花丨蒋秀群:贫困村里办起“四点半课堂”

鳳凰村村部的“四點半課堂”。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邵陽縣九公橋鎮鳳凰村村部,一群孩子打著節拍,在邵陽縣婦聯副主席、駐鳳凰村扶貧工作隊隊員蔣秀群的帶領下,齊聲誦讀古詩文,感受傳統文化的薰陶,韻律十足的童聲迴盪在整個村子。

鳳凰村地處黃荊嶺,交通不便,全村有512戶18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0戶,是典型的貧困村,黨建、扶貧、環境衛生一度在全鎮排名倒數。這就是蔣秀群帶領扶貧隊剛到村裡時面臨的情況。

2018年3月,時任邵陽縣婦聯辦公室主任的蔣秀群來到鳳凰村,挑起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擔子。

集眾智,覓良策,拔窮根。

幫扶工作隊進村以來,鳳凰村裡在興修水利、道路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發生的巨大改變,脫貧翹首可期。

脫貧攻堅的目標是斬斷窮根,但更要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病根,而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可蔣秀群在走訪中發現,鳳凰村的教育難言樂觀。她告訴記者,全村在本地上小學及學前教育的孩子共有26個,絕大多數是爺爺奶奶隔代撫養,在學業上缺乏指導,精神上缺少食糧,每天除了上學,其餘空餘時間就圍著電視機或手機轉,成績普遍較差。

怎麼辦?在做好日常脫貧幫扶之餘,她開始盤算著為村裡的留守兒童做點什麼。

“現在孩子放學後基本上處於“散養狀態”,多以電子產品為伴,何不結合我們婦聯的本職工作,在村裡開辦‘四點半課堂’”,幫助他們輔導一下功課,學點知識?”

從暑假起,蔣秀群的四點半課堂每週一二四定時開課,每天下午四點,20多個孩子揹著書包,準時在村部大樓的四點半課堂集合,誦讀詩詞,接受傳統文化薰陶。

一個鐘頭過後,孩子們在村部寫家庭作業,遇上不懂的題目蔣秀群及時給予解答,成了孩子們口中的“蔣老師”。如今《陋室銘》《滕王閣序》等十幾篇古詩文朗朗上口。孩子們的膽子和表現慾望也越發強烈,有些內向膽小的孩子開始變得開朗大方。

不久前,扶貧工作隊和縣婦聯還為孩子們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手工製作牛軋糖活動。孩子們集體圍在一張長桌上,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製作糖果,一個個興致勃勃投入其中,盡情享受手工製作糖果的樂趣,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陶冶了情操。“我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有趣的活動,別村的同學聽說了都好羨慕我們呢!”10歲的譚圓馨小朋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