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暴富研究局

文 | 張工工

在《慶餘年》成功出圈進入大眾的視野之前,這部劇只是書粉與劇粉的狂歡。

畢竟,誰不希望自己也有四個爹爭相送外掛呢?尤其是自身智慧與美貌兼得的情況下,只差一個爹,便可以出任內庫總管,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但是現實與理想總是隔著天生的溝壑。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大部分觀眾,例如我,抱著主角就是自己第二生命的心態,被《慶餘年》的劇情吸引。成功讓它在一眾國產劇中脫穎而出,成為本季黑馬。然而,有趣的是超前點播的操作讓前期積累的口碑在一夜之間崩塌,律師狀告愛奇藝為這次的輿論狂歡點了一把火,兩大視頻播放網站——騰訊視頻、愛奇藝——成為了群眾主要唾罵的對象。

在消費主義浪潮的時代背景下,超前點播為何能讓觀眾為了50塊錢群起而攻之?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知道什麼是VIP中P嗎?

視頻網站建立之初,為了吸引受眾,免費是必然之舉,後來國家大力打擊盜版,做內容的才漸漸開始憑藉這股東風開了收費的門路。廣告語也從“少一秒等待,多一秒精彩,全集搶先看,追劇不等待”默默變成了“會員看海量,你想看的這都有!”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用戶的權益一步步後退,從全免廣告到部分跳過,一位視頻網站會員看著劇中跳轉的廣告不能跳過而吐槽,“我有多久沒有受過這罪了”。這種積累起來的小不滿最終為這次的輿論狂潮加了把油。

超前點播作為導火索,成為了這次輿論的主要攻擊點,不僅僅是因為盜版橫行,片方卻讓觀眾買單的行為,還有部分原因是,它侵犯了vip用戶的權益。

尊貴的會員們不用遭受百十秒的廣告攻擊,討論劇時永遠不用擔心被劇透,還能在是否主動給別人劇透這種快樂的痛苦中抉擇,憑藉著這股優越感認同會員制度。買賣方之間最大的默契本該是沒有超前就沒有傷害,超人一等就是會員制度的根基。但是這一微妙的平衡,被超前點播打破了。

“原來我這個尊貴的vip也要花錢呀,性價比比我好,那我要這vip有什麼用?這不就是俄羅斯套娃版的vip中p嗎?”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再加上盜版反而更新的更多,這股看盜版的浪潮愈演愈烈。

騰訊旗下的自媒體“新聞哥”在輿論發酵的時候發了一篇《中國人不配擁有精神生活》,在本該默默補救找措施的時候反覆橫跳,表演了一出鐵鍋燉自己。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文章聲明瞭知識付費的重要性,暫且不談作者的立場問題,單論這點說的確實沒錯,一個產業想要做大做強,必然是要資金流轉的,世人往來皆為名利,資金足了,有才的人自然就多了。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新聞哥文章部分截圖

這也是為什麼國家想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就要打擊盜版的原因。因為盜版會破壞產業的生態平衡。

但是,怎麼掙錢是個門道。

視頻不賺錢,就交個朋友

拿國外的著名視頻網站Netflix來說,以在線訂閱模式起家的Netflix趕上了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期,以會員付費的方式向用戶提供各類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等內容產品。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會員制,這個東西聽起來是不是似曾相識。但是網飛和騰訊視頻所出生的土壤註定了他們的發展方向不會重合。

國外的用戶意識已經塑性,人們不會認為給想看的內容產品付費有什麼不對。但是在國內,版權意識曾因為互聯網上盜版的野蠻生長被破壞的遺失殆盡,直到近幾年才算是破而後立,有了成體系的影子。

但這也正說明,在國內,照搬網飛們的成功經驗是不合理的,版權付費的前方是一條註定坎坷的荊棘路。所以對國內大多數視頻網站來說,做視頻不賺錢,就是交個朋友。這才有了騰訊和愛奇藝先上車後買票的餿主意。

超前點播並非沒有先例。暑期檔殺出來的黑馬《陳情令》就玩過這麼一手,其視頻受眾大部分都是飯圈女孩,女孩們習慣了為偶像付出一定的代價,所以即使引起了反響,水花卻不像慶餘年一樣大。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那麼,不能從視頻本身掙錢,網站還可以用什麼恰飯?

別人家的IP

如果名聲足夠響亮,經過一段時間的原始積累,IP就會成形,這時候周邊帶來的效應與收益就不可小覷了。類似的著名案例中,迪士尼必須擁有姓名。

米老鼠和唐老鴨之後,迪士尼在好萊塢闖出了名聲。1937年,美國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成為了史上最賣座的動畫電影,迪士尼在好萊塢徹底發家。

不想進一步鞏固人們心中動畫電影廠商的印象,迪士尼開始利用這部電影成功後的名聲,轉型成為多類型電影廠商,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的發展並駕齊驅。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發現電影行內前有狼後有虎,自己可發展的天花板有限後,迪士尼看中了周邊產業的發展潛力。

二十世紀福克斯發行《星球大戰》時,曾把角色的版權免費給產品製造商使用,只要廠商承諾為這些周邊產品打廣告即可。這一“商品搭售”的策略,雖然提高了當時電影的觀影人數,卻失去IP授權的衍生品收入。福克斯一名高級主管解釋當年的決定,“沒人會想到這條渠道會那麼掙錢”。

而迪士尼從1928年,米老鼠登上飛行駕駛艙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IP授權的生意,從服裝文具、到糖果玩偶,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連上世紀中國的冠生園糖果廠,都出過一款“ABC米老鼠奶糖”。但以上的所有產業都不及著名的迪士尼樂園。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從迪士尼2018年財報來看。四大業務板塊中,媒體網絡(有線電視和廣播電視)收入高達41%;實景娛樂,即線下迪士尼主題公園和酒店度假村等,佔據34%;電影發行和DVD貢獻17%;剩下的IP授權等衍生品收入在8%左右。

不得不說,迪士尼把IP價值開發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玩轉IP的不僅有迪士尼。今年,一隻黃皮耗子載著眾人的情懷,登上了大熒幕,縱使有許多值得詬病的劇情片段,但大家依舊淪陷在耗子皮下,心甘情願的奉上自己的小錢錢。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精靈寶可夢,這個生於1996年的“90後”IP,已經帶來了至少900億美元的收入,超越70後凱蒂貓,20後米老鼠,成為全球吸金能力最強的虛擬形象。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道阻且長的國內市場

不管《慶餘年》的出品方未來發展方向如何,最後是否能形成一個IP,有迪士尼、寶可夢的榜樣在先,起碼我們可以清楚,這樣的操作是可行的。

並且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壤,也是IP產業鏈的潛力股。

根據維基百科來看,國內遊戲產業內最賺錢的,是騰訊收購的英雄聯盟(LOL),累積收入84億美元。如果是純國人開發的遊戲,網易旗下的夢幻西遊系列,累積收入65億美元。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而這些幾乎全部只是遊戲增值服務帶來的收入,其他衍生產品創造的價值是小之又小。

從文學平臺專業數據、百度公共數據、資深編輯人文數據,多緯度進行考察的《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將夜》排行第一,《胡潤原創動漫IP價值榜》第一名是《全職高手》。可以看出兩者的IP要比遊戲IP的商業價值小上很多。

如果老瓶裝新酒,傳統神話IP再開發,未免不是一個好角度。目前的市場上,葫蘆娃的商業價值只查到改編成手遊,在2017年流水6.3億人民幣。孫悟空的《大鬧天宮》《大聖歸來》的票房+廣告和影視衍生品收入比大約是9:1。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也就是說,在這片亟待開發的沃土上,IP的真正價值並沒有完全被開發,目前只盯著這一畝三分地的做法,既不得人心,也不利於IP的長足發展。

而據前人的經驗來看,一套開發IP的完整流程走下來,不僅僅是資本的名利雙收,也會讓部分文化走進大眾視野,完成文化輸出。

畢竟,在冷冰冰的機器時代背後,是社會情感需求的日益上升。陪伴我們最多的可能不是另一半或是父母,而是手機裡的花花世界。

《慶餘年》事件後,視頻網站的恰飯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