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阿里的YunOS跟華為的鴻蒙差距大麼?

索馬里的道士


謝謝您的問題。阿里YunOS已經淡出市場,華為操作系統亟待投用,不同階段的系統無法比較差距。

阿里YunOS的短暫輝煌。阿里巴巴的馬雲和王堅曾想做手機,但是鑑於市場、庫存風險太大,於是退而求其次,研發阿里雲手機操作系統。王堅是技術狂人、有技術情節,他沒有選擇安卓系統再開發,而是對標安卓另起爐灶,自主開發,並很快從阿里雲OS升級為阿里巴巴YunOS。作為國內第一款由互聯網企業研發的阿里YunOS,需要儘快使用到手機中。阿里雲與宏碁手機合作受到谷歌阻撓,谷歌以提出公司安卓產品與技術授權為由,迫使宏碁單方面取消合作。谷歌公開質疑阿里YunOS不兼容安卓應用,本質卻還是改良版的安卓。王堅自有看法,但紛爭和爭議讓阿里YunOS遭受重大打擊,一系列的合作終止,王堅也辭去阿里雲總裁。其間,YunOS在魅族手機上使用,從一度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但是隨著魅族等小眾手機品牌的沒落。YunOS逐漸勢微,目前已經不再強調是手機操作系統。



目前環境適宜兩家的操作系統。之前有些操作系統,研發主要是為了獲得國家補貼,供需雙方都沒有想好如何商用,960 OS、元心OS等國產操作系統來去匆匆。但面臨一系列技術封鎖和內外壓力之後,業內已經認識到研發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的重要性。國內手機APP應用生態也比較成熟,主流的APP多為國產,微信等APP積累了上億的用戶。推出阿里、華為的國產的手機操作系統,只要得到國內APP等廠商的支持,就有較大的生存空間。另外在今後的物聯網和車聯網,對操作系統將帶來重大變革,YunOS加入物聯網標準組織ZigBee,有望在物聯網時代迎來新的轉機。華為也很早就推出了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 OS,現在和未來都有機會。

華為目前還看不到優勢。主要在於現在還沒有投入商用,優勢和特長無法對比。培養生態是非常關鍵的,否則華為的操作系統只能是在實驗室裡的PPT產品。第一,生態包含了手機操作系統、硬件、APP應用、市場、開發者與用戶等,華為要開源,才能吸引更多夥伴,只有這一條路。第二,對比蘋果與安卓,生態的成熟至少需要8年。第三,華為要做好現有熱門APP的對接,能夠順利轉接到自有手機操作系統中,不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就能實現用戶的平穩過渡。對現有系統的兼容,才能看出華為的技術特長。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垃圾食品,我不會買。,我有錢多啊。


古惑啻國


    要了解YunOS與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區別,首先需要知道YunOS與android的關係,YunOS在手機市場為什麼失敗了,下文具體說一說。

    阿里YunOS與Android

    根據官方的說法“阿里YunOS基於Linux開發,系統搭載了自主設計、架構、研發的核心虛擬機,增強了雲端服務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阿里YunOS與Android一樣,基於linux內核,而linux內核是完全開源的,任何操作系統都可以採用,包括網上曝光的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同樣基於Linux進行了優化。

    YunOS兼容Android應用,YunOS搭載了自主設計的核心虛擬機,同時能夠兼容Android平臺的Dalvik虛擬機環境,android應用的apk文件可以直接安裝到YunOS而不用做任何改動。關於兼容性這一點,三星曾經推出的Tizen同樣兼容android應用。最終,YunOS在手機市場失敗了,包括魅族也推出了YunOS,其中的原因很多。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

    關於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技術細節並不是很多,從網上曝光的PPT可以看出,華為早在2012年就開始佈局自家的操作系統,基於Linux系統進行了大量的優化,部分成果應用於華為手機。

    如果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想要獲得成功,那麼必然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保持與當前android系統的兼容

    大量的手機應用可以直接運行在“鴻蒙”操作系統上。前段時間華為發佈的方舟編譯器,經過編譯的源碼擺脫了“java虛擬機”的限制,直接運行在手機處理器上,可以看出華為完全具備了開發操作系統的能力。


    2)保持開源

    當前只有保持操作系統的開源,眾多的互聯網廠商共同維護,才能促進操作系統的持續發展。目前,很難出現像IOS那樣,保持閉源,仍然發展很好的操作系統。


    3)良好的用戶體驗和應用生態

    記得在2010年時,有五種手機操作系統並存,塞班、android、IOS、黑莓、windows phone,其中只有開源的android和閉源的IOS保留下來,其他操作系統逐漸退出了歷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戶體驗以及應用市場。



    總之,華為發佈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任重而道遠,只有比當前的android系統更優秀,更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並且需要眾多手機廠商、互聯網廠商的支持,共同維護基於操作系統的生態鏈,才能發展壯大。


Geek視界


YUNOS和PPTOS的差別


FuGH


哪有鴻蒙?雷聲大雨點小,沒有


隨波逐流59


區別很大,一個是見過產品,雖然失敗了。另一個只見過PPT,但是吹的特別牛,還不知道有沒有。不知道怎麼來拿一個子虛烏有的東西跟失敗的東西比,還是看到產品再說吧。我想做成什麼樣,和我能做出什麼是不一樣的。





海狗終結者


簡單的來說,雲os就是安卓,註定要失敗的系統,為什麼?因為他繼承了國內軟件廠商的流氓本質,隱私什麼的,根本不存在的,所以,失敗是必然的,而且留下惡名。鴻蒙系統目前只存在ppt中,也只有個名字而已。所謂的方舟編譯器,連自己的hello world都編譯不了,當然,現在能編譯了,然而並沒有什麼用,代碼完成度低,沒法用,差不多是開頭界的笑話。這就是目前雲os和鴻蒙的現狀,也是國內軟件廠商的現狀,雖然說出來不好聽,但這是事實。






往事如風孔雀君


做這類比較,沒有多大意義。

未來的世界,5G的天下。我們國內的華為、阿里、騰訊、中興、聯想等等,一定不能目光短淺,不要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統領世界的真正雄主,只能是懂得抱團聯合、統一規劃、開放合作、兼容幷蓄的。就要到來的5G世界,蘊藏著無盡的機會和超越的希望,不只要盯著硬件設備,支撐5G應用背後的操作系統更加重要。以手機、汽車、家電、安防等等為個體組成的物聯網體系和區塊鏈等等新技術的應用,都會要有全新的基礎軟件系統來支撐,原來的安卓、蘋果系統等等都將無所適從,這個才是真正具有戰略價值的。全世界5G軟硬件供應商、軟件應用商、服務商必定會聚集在這面大旗之下。中國具有5G硬件領跑優勢,還有著巨大的、具有強勁海量的應用需求市場支撐,中國的企業和個人一定要抓住機會,引領5G新潮流。


大小米Mars



早期的 yunos是有別於android的虛擬機. 本身還支持web應用.

alios lite

現在改名叫alios.

早期yunos嘗試在手機上合作投放, 遭到谷歌的抵制, 但國內也有一些合作機型運行了yunos, 有名的比如魅族.

基本上, 當時可以理解為一個不能root的android. 由於魅族在交互層堅持自己的邏輯和UI, 用戶基本上感受不到任何不同.

現在改名alios的重心在汽車, 比如斑馬系統.

在手機領域, 做差異化,強調特殊需求,比如安全保密手機.

輕內核的主要在穿戴和家居領域.

知乎上, 很多人還在用過去的眼光看待alios,認為它只是一個修改版的android, 事實上, 隨著alios的大量演進, 與android的區別也愈來愈大.

當然, 市面上, 幾乎所有的重智能終端os,都會將兼容android app作為必備技能.

目前來看, aiios的主要問題是生態, 有系統,無法投放. 只能通過合作把系統投放實體.目前的合作對象主要是上汽.

但是對合作企業來說, 儘管alios也是開源的, 但斑馬系統是整合了整套阿里系統服務的, 還是存在卡脖子風險. 所以汽車領域裡, 比如吉利有自己的GKUI.

360\\百度\\騰訊, 都做過自己的基於android的 OS/UI, 都失敗了. 也許是因為這三家是流氓全家桶的祖宗. 但主要原因還是缺少投放機型.

華為os的不同在於, 華為旗下有大量的可投放機型, 這是相比alios的優勢. 大量可投放機型意味著系統可以快速迭代, 更新和修復. EMUI交互和UI層並不會發生大的改變. 華為OS可以很自然的演進和過度.

而且華為os在技術先進性方面, 要比alios強一些.

alios還是linux+運行庫的架構. 目前對開發者來說, 資源還是太少. 開發者論壇也將受到不可知影響, 於今年7月關閉.

華為os 更類似fuchsia, 但是fuchsia的內核是zircon,而不是linux.

華為os 的消息和資源雖然還未全面公開, 但是考慮到華為os的開發時間, 華為os基於linux的內核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的消息是兼容部分linux應用, 但又不是linux,原理未知]

畢竟fuchsia還在不斷演進, 並不是一個完整成熟的內核.而且fuchsia過於激進,

而華為os作為備胎, 本來就是要考慮得不到授權.

不過, 華為os 的思路應當是學習和模仿了fuchsia, 而且谷歌和華為也在一直交流溝通合作. 榮耀play也有測試過fushsia.

目前已知的是華為在自己的手錶上, 使用了LiteOS. 但這只是個kb級的物聯網系統. 並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 我推測,

華為os將是一款兼容linux的, 視設備而定是否採用微內核.

早期帶虛擬機, 兼容android應用, 本身又支持編譯android為機器碼, 外加web應用(js+html5), 同時還兼容特定linux應用的怪胎.


物聯網小白老師


目前來看,華為的鴻蒙更加類似旗魚OS或者黑莓系統,而不是阿里的雲OS。

黑莓系統和阿里雲OS都公開表示兼容安卓應用,但是兩者使用的方式並不一致。首先了解下安卓系統運行的基本機制:

可以簡化為:LinuX內核+java虛擬機+APP+UI

國內的UI更多意義上是針對安卓系統的UI進行了美化,所以無論是小米的MIUI還是華為的EMUI在命名時都是以UI結尾,當然隨著對安卓系統理解的加深,已經不能單純的稱之為UI了,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都開始針對安卓底層代碼進行優化。

對於黑莓或者旗魚OS來說,其底層的架構與安卓是不同的,但是為了能夠兼容安卓應用,使用了一個兼容層,類似於Linux上的WINE。通過wine成功的模擬出一個安卓系統,然後通過安卓系統來運行APP。如果感覺不好理解的話,我們可以換個方式,即你在電腦上想玩手機遊戲怎麼辦?

就是通過下載一個安卓模擬器,然後在Windows系統上就可以通過兼容層成功的運行安卓APP,但是這樣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應用的流暢性要大打折扣,消耗的算力也更加大。這就是為什麼安卓類APP在黑莓或者旗魚上運行起來不太流暢的原因。

至於阿里雲OS,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它的底層安卓基本類似,虛擬機也同樣採用JAVA虛擬機,之後的解析也與安卓基本一致。簡單來說就是阿里雲OS複製了Android的Linux內核、底層庫、媒體框架,系統架構是完全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重寫了dalvik虛擬機,改變了安裝包和預編譯後的運行包文件後綴,這樣阿里雲OS的應用無法在Android上運行,同時在系統目錄里加入了一些阿里的服務。

具體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s://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222.html

這意味著阿里雲其實與所謂的UI沒有太大的區別。

反過頭來看華為的鴻蒙OS,根據餘承東說,該系統將打通電腦、平板電腦、汽車終端、手機等等一系列生態,並且兼容安卓應用。由於華為已經具備在安卓底層代碼動刀的實力,並且其推出的方舟編譯器實質上也可以算作新OS的前奏。

從種種蛛絲馬跡來看,華為的鴻蒙OS應該是一個獨立的,與阿里雲OS有本質不同的系統,當然與黑莓或者旗魚通過模擬器運行安卓APP也不同,因為通過模擬器運行APP會導致解析更慢,APP的執行效率更低,但是據華為公開的方舟編譯器的原理,大概率與曾經的WP系統類似,即通過方舟編譯器將安卓類APP編譯成只有華為系統才能使用的APP,並且可以有效提升APP的運行速度和執行效率,也就是說華為的鴻蒙OS是比安卓系統更加流暢,體驗更加好的存在。

因此,華為的鴻蒙OS與阿里雲OS的差距當然大,畢竟一個是真正的系統,另一個不過是漂亮的UI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