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北京日報評論:從美國“超級星期二”觀察“金主”政治

北京日報評論:從美國“超級星期二”觀察“金主”政治

拜登 新華社資料圖

3月3日,全美範圍內14個州以及美屬薩摩亞同天舉行了2020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初選。由於涉及範圍廣、將決定參加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總數三分之一的歸屬,且又在星期二進行,此次多州選舉也被稱為是“超級星期二”。從結果上看,美國前副總統拜登與佛蒙特州國會參議員桑德斯幾乎打成平手,民主黨初選隨即陷入兩強對決的新僵局。這意味著,所謂“超級星期二”並未發揮“一錘定音”的“超級”效應。

在拜登、桑德斯兩人對峙膠著已成定局的同時,民主黨其他參選人的抉擇反而成為關鍵看點。雖然布隆伯格和沃倫在“超級星期二”中獲得的代表數只為有限的數十個,但在政黨生態光譜上,只要還有“第三人”存在就會分散選票,這也意味著拜登、桑德斯很可能會因持續對峙而無人能夠跨過全部代表半數的提名門檻,從而導致民主黨初選不斷內耗,屆時不得不由少數民主黨建制派充當的“超級代表”參與甚至主導決策。但反過來,如果布隆伯格和沃倫很快知難而退、結束競選的話,即便拜登、桑德斯整體上仍棋逢對手,但大概到了4月28日第四個“超級星期二”即將近90%代表已決定歸屬之時,在理論上就可能確定最終超過半數門檻而鎖定提名的勝出者。

於是,這第一個“超級星期二”基本上確定了兩件事情。其一,2020年代表民主黨對決特朗普的最終提名人必然將在拜登和桑德斯之間產生。換言之,截止到此次“超級星期二”,完成初選的18個州實際上已為後續尚未初選的32個州做出了選擇,即後者不得不在拜登、桑德斯之間“二選一”。這種失衡的所謂“民主參與”,本質上剝奪了多數選民平等的參與機會,更難談得上什麼“民主”可言。

其二,億萬富翁布隆伯格雖然因表現不佳而在意料之中退選,但其所代表的“金錢政治”仍大行其道。事實上,憑藉“金錢政治”在初選中“攪局”的布隆伯格在客觀上掌握了左右民主黨選情走向的機會。試想,如果他還繼續留在選舉當中,導致拜登、桑德斯兩人均不過半的話,同樣由“金錢政治”驅使的民主黨建制派就將有機會最終接管提名議程。而現如今,競選101天、燒錢5億美元的布隆伯格選擇退出,而其給予拜登的背書對穩健溫和派的整合至關重要。這兩種情況其實都再次印證了美式競選的“金錢政治”本質:即便不是“金主”直接參與政治,他們也一定會找到合適的“代言人”。

在如今民主黨初選之中,幾乎所有參選人都承諾將“有效回應”國家挑戰和民眾訴求,誓言自己才是“最有可能擊敗特朗普的合適人選”。但美國各層次選舉的歷史都在證明,這些競選語言無非只是選舉造勢工具,而非當選後的真正政策議程。2008年的“變革”若果能真正如願到來,怎麼還會有2016年“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不期而至?而今這新一次選舉仍在消費著美國民眾切實變革的訴求,而其最終能夠帶來的無非還是美國民意的失望與無奈。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