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攝影怎麼做能夠讓作品有“感染力”呢?

柳侍墨


攝影怎麼做能夠讓作品有“感染力”呢?

從沒感染力的作品,到拍出有感染力的作品,【5句口訣,拍攝出感染力】,分享給朋友們。


喜歡攝影的朋友,如果中途不停止的話,大家的作品,都會從沒有感染力,過度到有感染力。怎麼能讓攝影有感染力呢?

我有自己總結的5句口訣:

有色彩,有感覺,有想法,有內容,有創意。


帶圖詳細解說下5句口訣:

1、有色彩。

色彩,是最容易感染別人的。最好的,也最容拍到的色彩,是自然光。拍自然光的色彩,有兩點技巧:

(1)時間:早晨光偏藍,傍晚光偏黃。

(2)有光有影,比較好,有動有靜,會更好。

2、有感覺。

拍攝的照片有感覺,會更有感染力。比如茶具這張圖,看照片就會讓人感覺到安靜。怎麼讓拍的照片有感覺呢:

(1)拍的人、物,自身就好看,或者讓人感覺安靜。

(2)用光影營造氛圍,有明有暗,有對比,把環境襯托的會更好。

3、有想法。

什麼叫有想法?就是讓人一看,知道這個照片,不動點腦子,拍不出來。比如這張茶具靜物,就非常一般,而這張水杯靜物,就“充滿思想”。




4、有內容。

怎麼能讓拍攝的照片看起來有內容?

(1)可以拍攝人的表情和動作。

(2)可以拍攝人正在做的事,這樣看起來,這張照片就很充實。

5、有創意。

如果單獨拍人像,拍剪影,很一般。現在有的設備,可以直接設置拍出雙重曝光。

如果設備不具備,想後期製作雙充曝光:

點贊、轉發,本篇教程,關注我後,私信這6個字給我:後期雙重曝光,我把後期製作雙重曝光的方法,發給大家。

但做出來,美麗與否,和個人修圖經驗有關。我之前,已經分享多次雙重曝光怎麼做好看的教程,歡迎大家來看。

如果對您有幫助,煩請幫我點贊和轉發哦,感謝啦!


攝影自學班


攝影作品的感染力。就要在拍攝前內心要有一個有個腳本。這張照片拍了是要表達什麼,向觀眾講述什麼?或許你拍攝前並沒有意識到,但是拍攝以後你意識到了。你就要把這種感受通過圖片傳達給觀眾。

我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攝影和拍照的區別是什麼?攝影師拍照拍的是他想要表達的內容。而普通人拍照是拍出他看到的內容。他們的區別就是這一點。一個是拍他想要表達的內容;一個是拍他看見的內容。

有了這種有意識想表達一種情緒,一種精神的時候的時候,這時候照片就會替你講話,把你蘊藏在這個照片裡的故事傳達給觀眾。

比如要去拍荷花。你會想到我要表達荷花的一種什麼精神?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或者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了這幾種想法,然後你在構圖和表現荷花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去突出某一些方面的重點。

還比如。你要拍一個人像,要表達這個人的精神風貌,他的職業特點和它的深遂思想。這時候你要考慮要從哪個角度去發掘它這一種內涵。當你發掘出他的內涵,融入你的圖片裡。那麼你的圖片就會有給人有強大的感染力。




任吉的雲吹


一、攝影是用光的藝術,需要從拍攝身邊的景物來加深對光的認識、理解和運用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這一點作為攝影愛好者應該完全認同。

我們每一個攝影人,在攝影創作的過程中既可以利用自然的光線條件;也可以利用人工輔助光源來進行攝影創作。

從這個角度來看,使用光線進行攝影創作是人人平等的。但是即使是同一場景,同樣的光線條件下,不同的攝影人所拍攝的作品依然有優劣之分。

除卻思想性、構圖藝術、攝影配件使用等方面的差距,僅從用光、曝光的技術層面差別依然存在。這種差別的存在其實就是我們攝影者對光的認識和利用光的能力不足。

攝影者對曝光參數把握控制能力;攝影者的創作意圖(高調、低調);攝影者控制畫面光比的水平等等。

要想拍出一幅奪人眼球的、藝術性很強的攝影作品,這幅作品在思想性、藝術性兩個方面必須結合的比較完美。作為攝影師,也要具備很高的藝術修養、美學修養,紮實完備的攝影技術功底,三者缺一不可。

因此,若要達到提升個人攝影作品感染力的目標,對於攝影初學者至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自身的藝術修養。當然,除了多閱讀有關美術、藝術史論、視覺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用來了解美術的概況及共同規律,提高自身的美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水平;這不是本文要強調的重點內容。

2、在加強個人藝術修養的基礎上,要善於用心發現和拍好身邊的景物。這是提升個人攝影作品藝術性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攝影者的必修課。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身邊的景物熟視無睹,一談到攝影、採風,心裡想到的就是要啟程赴某某風景名勝之處,似乎只有如此,才會提升自己的攝影水平,甚至必定能夠拍攝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大片”。這種心態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身邊無風景”體現。

光隨處可見。拍攝身邊的景物,感受光線、認識、理解光線,對於攝影興趣愛好者、初學者而言是為提升攝影水平奠定用光的基礎。

對於光的投射、反射的理解和練習是攝影初學者必不可少的一步。

這就像繪畫藝術一樣, 首先要進行幾何形體寫生、靜物寫生、石膏像寫生、人物頭像寫生、人物半身默寫等。其目的是培養繪畫者的正確的觀察,認識、理解對象的方法,掌握解剖、形體結構,明暗變化規律,培養形象記憶和想象能力,注重感性,強調理性的表現方法。

尤其是畫家用繪筆的濃淡來表現景物的明暗變化規律,這其實與我們攝影人用不同的曝光參數來捕捉和表現所拍攝景物的層次、細節多少的道理完全一致。

身邊的景物如同繪畫室裡的石膏頭像,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身邊的景物,完全可以達到體驗和感受不同角度諸如順光、逆光、側光、側逆光等光線投射在所拍攝景物上時,景物表現出的不同層次、細節、色彩和質感等。從而逐步加深我們攝影初學者對用光的理解和把握。

沒有這樣的基礎,即使你面對絕美的風光,你也僅僅會機械地按下快門,拍下照片。甚至按下快門的瞬間還不知道該如何構圖、如何控制景深做拍攝主體的加減法、不知道如何使畫面曝光更加準確,不知道如何控制光比來使畫面高光、暗處曝光更加均衡等等。

曝光與用光、構圖、黑白攝影、彩色攝影、人像攝影等攝影技巧方面等攝影技術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多練習拍攝,要善於發現多和拍好身邊的景物,經常總結經驗教訓,為攝影打下比較堅實的藝術修養和攝影技術方面的基礎,將所學的攝影技術熟記於心,一旦面對絕美風光的時候,才會去想到用什麼樣的手法去表現你想要表達的內容。

3、發現和拍好身邊的景物更加方便對於攝影器材附件的使用練習

身邊的景物就在身邊,隨時可見。與遠足採風相比,拍攝身邊的景物時間充足、便於做充足的準備工作。更加方便使用諸如漸變灰鏡、減光鏡、偏振鏡等配件。

身邊每天都有日出日落、隨時都有順光、逆光;

方便嘗試利用漸變灰鏡來控制光比,使畫面光比均衡、曝光準確、細節豐富。

利用速度優先模式用不同的速度拍攝近處的噴泉,練習高速攝影和低速攝影的畫面。

加裝減光鏡拍攝身邊的河流感受強光條件下慢門(B)攝影的柔美、夢幻畫面。

加裝偏振鏡(CPL),旋轉偏振鏡鏡片,拍攝身邊河流、湖泊等的畫面,比較觀察偏振鏡片過濾不同方向反射光的作用。

此外,使用定焦鏡頭練習,還可以使攝影初學者快速瞭解、熟悉和掌握對焦距離、焦距、光圈三個參數對景物景深的影響。

二、攝影構圖等基礎等更不需要遠足就可實現

攝影構圖簡單地說就是鏡頭中納入那些要素、各個要素在畫面中擺放的位置。構圖對於一幅攝影藝術作品來說極其重要,這一點毋庸置疑。如何構圖完全可以在拍攝身邊的景物實踐中練習和提高。我們身邊的景物,無論是高樓大廈、花草樹木、道路橋樑、車流、人群、璀璨星空、江河湖海無不成為攝影家鏡頭中的靚麗的風景。

人像攝影構圖最能說明筆者的觀點。我們生活在人群中,身邊到處是人。人就是風景,只要你肯用心去學習攝影藝術理論和攝影技術,並善於發現和多多拍攝身邊的景物,你的攝影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必定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西口映像


您好,這個問題挺好的,其實藝術的“感染力”分為深層次的和淺層次的,也就是中國傳統藝術將作品分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我看到很多朋友的回答主要都是在能品、妙品層面來解讀藝術的感染力,說白了在術的層面來談攝影,像構圖、色彩、創意、內容等等說的挺有道理,但這仍然為淺層次的感染力,很好解決。我這裡不想從這個方面來展開。我想談一下相對深層次的感染力,能夠讓內心深處產生共鳴與欽佩的感染力,往往這樣的作品是跳出藝術範疇的,就像我們解讀薩爾加多的作品,在西方人眼中他是個環保主義者,是個社會學者,是個經濟學家,他只是想用圖片這種形式闡述人文關懷,就像他自己曾說“我只是個業餘的攝影人”,於是我們看到了撒哈拉的乾燥環境、世界上最艱苦和危險的工作巴西露天金礦,從80年代開始,奔走於地球上仍存在著體力勞動的各個角落進行攝影採訪,烏克蘭的鋼鐵廠、古巴的甘蔗田、盧旺達的茶園、玻利維亞的錫礦、印度的煤礦、巴西的金礦、中國的自行車廠…..無處不出現薩爾加多的身影。1994年,薩爾加多把他六年多來在世界各地拍攝地350幅反映苦力生涯的作品,彙編成一本巨型畫冊:《勞動者――工業時代即將消逝的形象》。這些照片都是讓我們震撼的急劇“感染力”圖片。在中國也有同樣的攝影人常年的近似呼枯燥乏味的記錄這個社會的變遷,像侯登科的麥客、彭湘傑的馬戲團、盧廣等。從方法論的角度,想創作出深層次“感染力”需要有一個敏銳的視角以及獨特的價值觀,另一方面需要有課題的深入能力,攝影中叫做“細分法則”這是著名攝影家貝歇夫婦提出來的。只有對事物的深度認知加上完美的藝術表現手法才能產生偉大的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我與攝影不過是場誤會


從風光攝影的角度探討一下如何拍出有感染力的照片。歸納起來四字決,在實際中多實踐多練習。

1.守時。要想拍攝具有典型性的風光照片,需要留心分析每一個風光景地四季變化的特色,恰當把握時機。除了季節之分,一天之中的光線也會因為時間不同而塑造出不同的景色。找對了時間,也就找到了自己要拍攝的風光的光線。起早貪黑是家常便飯,日出與日落時分正是拍攝的最佳時機。

2.現勢。勢即指畫面的氣勢和氣質,在拍攝前不妨感受一下景物給你的感覺,遠取其勢,多用全景、留白等構圖手法。

3.表質。自然界中每個景物都有其質感的一面,近取其質,多用特寫、近景的拍攝手法。

4.塑型。通過嘗試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景別、不同的焦距,結合多樣的攝影技術將景物的美態表現出來。


拾光哩影像


感染力就是能夠引起別人產生同樣的思想感受力量,以及能啟發智慧激發思想感情的力量,讓人產生強烈的認同感,並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如何獲得這樣的感染力,要從以下幾點考慮:

①學會觀察,滿足視覺需求

②構圖有章法,有效傳遞視覺信息

③善於應用對比,傳遞很多畫外信息

④有感情才有共鳴



愚樸工坊小元



誰把十年說成傷01


優秀感人的攝影作品,首先要融入作者的感情和感受,要麼以真感人,要麼以情感人。其次要有藝術的美感,以美感人,令人心怡,叫人沉醉。再次能啟迪人生,給人鼓舞,引人深思。總之,優秀的作品應思想精深,技術精湛,製作精良。


興華視界


思想、表達、鏡頭語言。。。


微影中國


攝影要有創新,抓拍,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