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空對空導彈攔截困難嗎?為何?

山林鬼


說起原因,很簡單——空對空導彈的飛行速度太快了,無法有效攔截。

以響尾蛇導彈為例,響尾蛇導彈的最高飛行速度是2.5馬赫,一般射程為2-8公里(海平面-高空)。在這個距離上,大約只需要5-20秒就可以擊中目標。

從時間上來說,被攻擊的戰機基本上是無法有效的組織防禦手段的。

其次,一架戰機如果安裝了防禦系統——例如現在坦克的主動防禦

如果需要做到戰機的全方位攔截,那麼至少需要四套系統並行工作。

以以色列的鐵拳防禦系統為例

在坦克上安裝防禦系統其先天優勢是防禦系統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計,鐵拳的600公斤左右的重量對於坦克來說是毛毛雨。

而在飛機上裝上四套鐵拳那麼就是2.4噸,對於一架戰機的影響就過大了。

同時由於其突出在機體之外還會造成飛機的空氣動力學特性的影響,造成飛行性能上的損失。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最後,坦克主動防禦的一個優勢在於坦克幾乎可以看作是靜止不動的,而飛機是在高速飛行的過程中和導彈形成了一個更加複雜的空間結構對於來襲導彈和攔截彈軌跡的計算又是一個現在很難跨過去的門檻。


所以說,攔截空空導彈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的事情。

現在對攔截來襲導彈的系統設計已經往六代戰鬥機的方向上發展了——利用高能激光進行攔截。

使用激光的一個好處是不需要解算攔截單的飛行軌跡,僅僅確定來襲導彈的目標方位就可以了,這樣大大的降低了計算難度。但是……依舊還處在理想和實驗階段,並沒有真正的可以用於實戰的系統出來。


軍武數據庫


空空彈要攔空空彈,兩個字,“困難”,四個字,“實在困難”。原因在於它太小,根據公開測算,其反射面積只在0.001平米以下。這麼小的目標,基本等同於隱身,而且是高度隱身。對付隱身目標,據我們所知,大都沒有辦法。

▲AIM120D

隱身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就是速度快,射程短,大都不會給攔截提供預警的時間,等於說只要看見了,被發現,無論如何都來不及,這也是空空導彈無法被攔截第二個原因。還有第三條,導彈的高機動性,如美國的AIM-120,可以瘋狂做到40G的機動,想攔住它,只有比其更高的機動性才成,實際很難做到。

那麼現在,有一種導彈被指做得到,那便是俄羅斯R-77的深度改進型號——“產品180”,也是為其五代機蘇-57配裝的一款導彈。R-77賣得瘋,被吐槽,在機動性和射程方面,與美製AIM-120C-7有相當距離,主要電子技術落後,捕捉目標有點呆頭呆腦。印度失去後續引進,開始轉身購買西方相關型號導彈,是好東西誰不認得呀。如果你這樣想就錯了,R-77後面還有RVV-AE,即R-77M。

更有一款大改型號,即為將要準備的“產品180”,按其披露,它將成為世上第一款可以攔截空空導彈的空空彈,你信還是不信不重要,射程說達到了驚人192公里,增加的不只是射程,還有更精確的導引能力,更高的機動。是與不是,只有得到驗證了才知道,一切實戰說了算,反正目前,想說愛你不容易。


魂舞大漠


目前的技術還很難攔截空對空導彈,空空導彈是由戰機作為平臺,攜帶併發射的導彈,是戰機用來自衛或者用來殲擊敵方軍機的武器。空空導彈一般尺寸小、重量也輕、反應非常快、機動性能好,飛行速度能達4馬赫,相比戰機的飛行速度,那是快得太多,戰機被空空導彈鎖定的話,很快就會被空空導彈追上並擊毀。

空空導彈體積小,雷達特徵也不是太明顯,發射距離最近的只有300米,戰機更本無從反應,防區外發射的遠程空空導彈雖然達到了100公里以上,但也因為空空導彈個頭小、雷達特徵不明顯、飛行速度過快、過載大而難以攔截。



現在最先進的空空導彈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如俄羅斯的蘇-57搭載的K-77M中遠程空空導彈,既減低了阻力又增加了射程,更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受益於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其機動性與變軌性能打擊高空的機動目標。這樣一來,戰鬥機想要攔截與擊毀這型空空導彈更是難上加難。


事實上戰鬥機在空中能發現與捕捉到空空導彈已經相當不易,更不要說去擊中甚至擊毀空空導彈了。戰機機載的雷達系統,也沒有這麼強大的功能,去及時發現空空導彈,這也就無從談起及時的攔截空空導彈。而地空導彈攔截空空導彈那更是多此一舉,地空導彈是要攔截來襲導彈,以及戰鬥機等軍機的,空空導彈針對的是空中目標,不是地空導彈的目標,對地面目標不構成威脅,同樣也因為空空導彈不易追蹤以及飛行時間過短不易攔截,地空導彈與空空導彈生來不具備對陣的條件。


因此,戰鬥機攜帶幾枚導彈面對空空導彈來襲,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大量釋放干擾彈,及早就此機會逃逸,用自身攜帶的導彈去攔截空空導彈,目前還不具備這個技術與條件。


科沁雜談


哨兵小虎第826條回答。

何止是難,簡直是太難了!!!

那些可以攔截的導彈都具備哪些特點?

目前我們可知的具備攔截可能性的導彈主要有巡航導彈、彈道導彈。

①而彈道導彈通常是地對地導彈,要攔截他,也只能在發射階段和下滑攻擊階段,想在其飛行階段對其進行攔截,無異於痴人說夢。

②巡航導彈呢,通常是地對地、空對地導彈,而攔截呢則主要是在其平飛階段。


為什麼呢?

1.在飛行階段能被攔截的導彈,通常具備速度低,通常為亞音速巡航導彈!

2.可用非精確的飽和戰法進行攻擊!

3.關鍵是能發現,能發現!能發現!

4.可攔截航段較長,通常也得在100公里以上!


那麼空空導彈為什麼難以攔截呢?

1.可攔截航段短!

無論是雷達彈還是紅外彈,射程鮮有超過100公里的,即使其具備100公里以上的射程,但為了提高命中精度,也不會在100公里外發射!

而100公里預留給攔截的時間段只有3分鐘不到,試問誰能做到從發現→發射→攔截→摧毀,用時3分鐘呢?

(作戰指揮過程↑↑↑)

2.飛行速度快,過載大!

空空導彈的飛行速度肯定要高於飛機速度,通常在2.5~4馬赫左右!而且其過載又大(機動性能高),雖然其機動是被動機動,但其他的導彈想攔截空空導彈,就比如速度比他還快,機動性能比他還高!

3.能夠發現!

雖然空空導彈鎖定目標發射後,目標會告警,而告警器反應也相對靈敏,但其僅僅只能被動的告知目標的方位,並不具備測距功能!

但你攔截空空導彈,靠的是雷達,哪個雷達能發現發射後的空空導彈呢(RCS<0.1㎡)?更別提鎖定空空導彈了!

當然,空空導彈也不是不能攔截,要攔截只能在發現後用激光武器。

那麼問題又來了,我既然能發現被髮射的空空導彈,那我幹嘛不在其被髮射前,消滅其載機呢?而要費勁的去消滅空空導彈呢?


所以,說到底,攔截空空導彈最終還是個偽命題!


哨兵小虎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慣性武器攔截空空導彈?沒戲


空空導彈的過載能力是所有導彈中最強的

使用慣性武器對空空導彈進行攔截相當困難。用慣性武器攔截無外乎是兩個思路,一個是用速射炮進行迫近防禦,用較高射速打高初速彈丸,行程一道末端火力防禦網,類似於軍艦上的近防炮;另一個思路是用導彈打導彈。但這兩種方案在地面很有效,但是到空中是不管用的。原因只有一個,空空導彈是到目前為止體積最小同時最靈活的導彈。空空導彈可以分為主動彈和紅外格鬥彈,已經歷經了四代的發展。到了第四代,主動彈的過載能力可以達到40G;格鬥彈的能力則可以達到60G。

攔截彈根本攔不住空空導彈

對比之下,我們052D上裝的紅旗-9防空導彈,機動過載才22個G,攔截的對象——反艦導彈,一般不超過10個G。空空導彈過載做的這麼大,就是因為戰鬥機瞬時過載可以拉出9個G甚至更高。所以把空空導彈過載能力做的更高一些,讓你不管怎麼折騰都逃脫不了攻擊。所以這樣的過載能力本身就是已知人造飛行物中最大的,你研製一款過載能力相當的導彈,根本就不可能攔截它,因為按經驗公式,攔截彈的過載一般要相當於目標過載的3~4倍才能保證擊中。退一萬步,真能造出上百個G過載的導彈,幹嘛不用來做成新一代的空空導彈,而是做攔截彈用呢?

第四代近距空空導彈AIM-9X,已經可以實現掉頭180度後擊中目標,這樣的機動能力,導彈中無出其右

近防炮效能更低

近防炮的思路也不妥。目前世界上最牛的近防炮1130,也只能對付接近3倍音速的反艦導彈。而反艦導彈和空空導彈尺寸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投影面積差的太多了。這還沒算近防炮根本沒法佈置到飛機上。因為近防炮射界有限,一般只能防禦半球,軍艦需要裝兩門;一門1130就重7.4噸,兩門14.8噸,試問預警機裝了這個還用裝其他東西嗎?

近防炮火力密度雖高,但是太重了,而且面對空空導彈,這張網的網眼太大


所以綜上所述,慣性武器攔截空空導彈,沒戲。


空空導彈的未來氪星:定向能武器

未來唯一能靠點譜的攔截恐怕只有定向能殺傷。定向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激光炮,一種是毫米波。激光炮靠高功率的光生熱燒穿彈體,毫米波武器靠高電磁功率對導彈的元器件和電路板造成不可逆的殺傷。比起近防炮,定向能武器重量小,迴轉速度快,因此最接近空空導彈攔截系統的方案。

目前定向能武器進展最快的美國,已經在軍艦,飛機上裝備了激光武器和毫米波武器。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會有一天定向能武器將成為作戰飛機的標配。到那時,空空導彈攔截將成為可能,戰爭形態也會隨之改變。

美國已經在大型飛機上裝了激光器,並進行過打靶實驗

美軍航母上裝備的微波定向能武器,在今年7月曾經擊落一架伊朗無人機


宣仔


經常可以看到攔截彈道導彈或者巡航導彈的導彈,但是卻看不到任何攔截空對空導彈的武器,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局面呢?

實際上主要有下面兩個方面原因,速度快和尺寸小。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空對空導彈的速度比較快,一般都是4馬赫以上,這樣的速度讓被攻擊的目標很難有反應的時間。



並且空對空導彈的射程一般不大,不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那樣一般擁有數千公里的射程,即使彈道導彈速度快,但是預警時間也很長,有充足的時間應對。

但是空對空導彈射程一般只有幾十公里,再加上速度快,所以就導致了戰鬥機一般被空對空導彈鎖定和攻擊,沒有多少反應的時間,只能被動的進行防禦規避。


然後就是空對空導彈的尺寸比較小,在導彈類別當中,算是最小尺寸的戰術導彈,所以它被發現和攻擊的概率很小,一般只有到比較近的距離,才會被探測到。所以還是前面的問題,這個時候留給戰鬥機反應時間根本就不夠應對。

此外戰鬥機的空間和載荷也有限,並不像能在地面那樣佈置大型的預警雷達,所以就比較難發現來襲的空對空導彈。那麼難道就對空對空導彈沒有辦法了嘛?

方法肯定是有的,目前主流的方式除了機動規避之外,便是干擾。干擾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釋放電子干擾彈,誘使空對空導彈去攻擊那些干擾彈。另外一種便是攜帶電子干擾設備,主動式干擾,讓導彈丟失目標,轉變方向。

目前對付空對空導彈,主要還是被動防禦為主,即使有電子干擾方式,但是一般戰鬥機很少攜帶。


資訊所長


這提問是挺有意思的,有點一招鮮吃遍天的想法。當今的面空導彈在射擊包線內,的確是可以有效的擊落超高音速超音速下的飛行物,末端短程彈道導彈及各種形式的炸彈。頂尖的技術體現中段反導以及末端反導,都是導彈攔截導彈的技術及實用化,可以說是針尖對麥芒的攔截精度。其典型的代表面空導彈紅旗9系、海紅10,中國的CNMD、CTMD。

從技術角度上來說,空空導彈攔截空空導彈是沒有難以逾越的難度,只要空空導彈的技術參數優於對方的空空導彈,機載火控雷達、計算機、高速數據連的支持,就有在多方位角度攔截對方的空空導彈,就能實現預警機及戰機使用空空導彈攔截空空導彈。

但現實中,除了要考慮實現的技術手段外,機載體系與體積、可靠性、命中率,還要考慮效費比、適用性與實用性的問題。比如,拳擊手對抗時,用拳打擊對方好,還是用頭撞擊對方好?是機槍手在前沿射擊敵人,還是將軍攜帶機槍在前沿射擊敵人好?現實中有很多類似的問題,正所謂的術有專攻。因此,作為預警機攜帶導彈自衛也好,還是攔截空空導彈也罷,都是極不划算方法。戰機用空空導彈攔截空空導彈,何不用空空導彈攔截對方的戰機更划算?實現的技術難度相對也低,可靠性也高,效費比也高。戰爭是人類最殘酷殺戮行為,往往是所遇到的場景比預想的要複雜的多,只有以最小的代價,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清風雲淡霞滿天


飛機攔截空空導彈是非常困難的。

地面上發射防空導彈攔截飛機或導彈,都是側面攔截。目標的運動角速度明顯,易於識別。防空導彈和來襲導彈你追我趕,相對速度比較小。

來襲導彈都是朝向飛機飛行,飛機要想攔截來襲導彈實際上是迎頭攻擊,不是攔截。

來襲導彈的正面反射率很小,自衛的導彈很難識別出來襲導彈的信號特徵。來襲導彈的視線角速度也非常小,用雷達很難接收到反射信號。最後一點就是兩個導彈的相對速度疊加起來超過四五倍的音速。攔截命中窗口非常小。

在導彈攔截飛機都可能脫靶的情況下,攔截信號更小几十倍的來襲導彈的難度更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