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心臟病患者如何做心臟康復?

旒孟5A0G1160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種生活方式變化帶來了很多後果。其中之一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了,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增多了。冠心病患者的增多,直接導致我們這個社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支架植入者,越來越多的心梗患者。其實,說實話,對於眾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如何後期進行心臟康復,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

一般說來,如果心臟康復進行的好,可以有效增加心臟冠脈側支循環的建立,減少再次病情復發,有助於患者早日迴歸正常生活。一般說來,心臟康復在開展之前都會評估以下幾個方面,比如說運動風險評估、心理狀態評估、營養狀態評估、健康知識評估和生活質量評估。根據這些評估結果,臨床心臟康復專科醫生可以給患者制定有的放矢的幾個處方,比如說藥物處方、運動處方、心理處方、營養處方、戒菸處方。

在《冠心病心臟康復/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中,康復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I期康復(院內康復期)、II期康復(院外康復早期)和III期康復(家庭康復)。所有心臟康復內容都匯聚在這3期康復階段中,不同階段有不同側重點。不過可以負責任的講,心臟康復的確是讓心臟病患者儘快好起來的有效措施,心臟病患者可以多給與關注。


張之瀛大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張振賢教授表示:

可以通過中藥來進行調節。

在中藥調理當中,會細分第一目標第二目標第三目標第四目標,以至於當達到半年甚至一年之後的心臟完全康復的一個大目標。中醫藥治療是我們心臟各類康復各類手術之後的康復治療非常主要的一個手段。像心臟康復的中醫康復行為,其實還是要一個治療,以中醫的治療為主。

康復術後心臟建議先通過中醫治療肝脾肺腎,然後再同時治療它的心。如果患者康復之後僅僅是考慮到養心茶,那是絕對不夠的。心臟手術後的康復,中醫治療是一定是擺在前位的。先中醫治療再配合西醫長規劃的治療。

心臟康復治療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五臟六腑之間要達到協調功能。 中藥的治療是綜合的,把很多的中草藥歸類,巧妙的組合,對身體上心臟手術之後五臟六腑不平衡的狀態進行調整。簡單的說就是調和五臟六腑當中氣血不足的情況,使得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同時又祛除由於心臟的或者各類手術後,體內產生各種各樣的病理產物,比方說痰溼淤毒,這是很強勁的心臟各類手術之後出現的各種病理的產物。


海上名醫


「保健時報直播」:阜外說心臟走進太陽宮社區衛生中心:冠心病患者的康復管理

得了冠心病,是可以康復的。如何學會與冠心病相處,學會養心,都有章可循。如何對心臟進行自測?如何對心臟進行日常保養?都是冠心病人群應該學習的話題。


本週四下午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推出的阜外說心臟將走進北京的太陽宮社區衛生中心,由阜外醫院的楊進剛教授、譚曉燕教授以及來自阜外心臟康復科的馮雪主任,將和太陽宮社區衛生中心的王宏豔主任一起給大家介紹:冠心病患者的康復管理,並且解答相關的問題。


歡迎大家到現場和專家面對面交流,或觀看網絡視頻直播。

時間:7月18日(週四)14:30~15:30

地點:北京太陽宮社區衛生中心門診樓5層會議室

主講人:

阜外康復科 馮雪主任

太陽宮社區衛生中心 王宏豔主任


正在直播:

m.365yg.com/i6714868932001614604/

趕快圍觀


保健時報


提起“心臟康復”這個詞語,可能大多數人都比較陌生。但是,如果知道“心臟康復”療法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有著極大的幫助,相信很多人都會感興趣。那麼,究竟什麼是“心臟康復”?對人們的健康有何幫助?又適宜哪些人群呢?

什麼是“心臟康復” ?

心臟病患者的病情有重有輕,對於重症患者,往往需要送往醫院,經過治療後,病情穩定了方能出院。按照目前的狀況,病人出院時,大多數醫生會叮囑:按時吃藥、定期複查、適當活動。但是,對於“適當活動”的理解,病人和醫生都有些模糊,到底該做什麼活動,怎麼做,到底做多長時間?都沒有具體規定。

還有一些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醫院經過搶救之後,雖然生命保存下來了,但很可能留下一些後遺症,所以,這部分病人能否迴歸社會,能否融入正常人群的生活中去就非常重要,這就需要加強“心臟康復”訓練,使病人儘快適應正常人群生活。

那麼,究竟什麼是“心臟康復”呢?它有哪些作用呢?

狹義上講,“心臟康復”就是針對冠心病患者開出的運動訓練處方。但實際上,“心臟康復”不僅僅適合冠心病患者,還有其他人群。“心臟康復”有助於人們發揮心臟的潛能,使減弱的心臟功能得以恢復,失衡狀態神經系統的重新調整;改善骨骼肌末梢循環功能,從而使整個機體的運動耐受能力增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壽命。

“心臟康復”有一定的適應性,並非人人皆可。只要肢體無障礙、不是疾病的急性發作期,都可採用不同程度的有氧運動,對心臟功能的恢復、對整個體能的提高十分有益。特別是對於進入老齡化的社會來說,“心臟康復”作為一種既健康又低成本的治療方式,可以充分發揮人們的內在潛能,是值得推薦和運用於廣大民眾的。

“心臟康復”的適宜人群

一、重症患者。如心肌梗塞,心臟術後患者,冠心病患者。根據不同的病人心臟功能、儲備能力,然後作出客觀評估,結合患者自身的情況,開出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運動處方。

二、有些生活習慣病患者。早期的高血壓患者、早期的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等。可根據病人自身心肺的儲備功能,給予有氧運動處方,選擇對機體最佳的運動療法,也可獲得較好療效。

三、一些身心壓力大、疲憊不堪的白領。這些人群可能不存在心臟方面的疾病,但由於缺乏活動,心臟功能有些欠缺。從健康角度來說,對這些人群開出針對性的個人運動處方,有利於提高機體的機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四、運動員。對於一些競技人群,根據其心肺功能、體能,制定運動方案,有利於開發其競技潛能。

“心臟康復”的機理

機體運動時,骨骼肌的有氧代謝增加,需要將空氣中的氧送到運動的組織中去,承擔這種功能的有循環、呼吸和血液系統,以及相關的中樞神經、末梢神經的調節和局部、全身的體液調節。

機體運動時,循環、呼吸系統發生相應的變化,骨骼肌的運動擠壓靜脈,肺活量增加以排出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碳,吸入較多的氧;而肺活量的增加使胸腔內負壓增加,交感神經β受體刺激導致靜脈的緊張性增加,靜脈迴流加快,增加了心室的血液充盈,脈搏輸出量增加。

每分通氣量在機體最大氧攝取量的60%以內(無氧代謝閾值AT),與每分氧攝取量呈直線增加關係,每分氧攝取量一旦超過60%水平,肺通氣量增加明顯。呼吸商R(VCO2/VO2)是由能量的來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比率所決定的,單純脂肪的消耗為0.70,單純碳水化合物的消耗為1.0。R在安靜時為0.8左右,運動時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大,碳水化合物消耗的比例增加,接近1.0。

運動康復就是通過呼吸功能、心臟功能的儲備測定,找出心肺功能的潛能,在體能可承受的範圍內,制定適宜不同個體的運動處方。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

“心臟康復”是有氧運動的康復過程,對患者而言,運動間隔、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需針對每位患者的自身實際情況作出定量評估,醫生開出運動處方,指導患者安全實施。因此,全面把握每位患者的實際狀況後,方可進行,這是制定運動處方的核心內容,切不可盲目模仿實施。

“51好心臟”-心臟康復產業研究院是心臟康復領域內垂直專業服務平臺,致力於推動中國心臟康復產業發展,提供心臟康復前沿資訊傳播,心臟康復健康教育,心臟病患社群建設,心臟康復產業研究,心臟康復創新技術研究等。


51好心臟


心臟病人,尤其一些心衰病人反覆發作,很多患者和家屬認為,運動可誘發或加重心臟疾病,不願運動也不敢運動。但事實上,科學的運動、心臟病的運動康復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長時間的休息或靜止可導致骨骼肌萎縮、運動耐量進一步下降、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褥瘡和症狀加重,心臟功能進一步減低,形成惡性循環。

歐洲心臟病協會、美國心臟病協會都建議運動康復是慢性心衰患者有效的二級預防措施。

多個大型臨床試驗隨訪得出的數據也顯示:運動康復可降低全因病死率和住院率達11%,降低心衰住院率達15%,使冠脈疾病總體死亡率下降27%,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31%。



但,患者和家屬要注意的一個大前提是——

必須嚴格掌握運動康復的適應症和禁忌症,需在醫生嚴密監控下進行,在進行運動康復前進行運動試驗測試都是保證運動安全的必要因素!

專業的臨床醫師根據運動試驗的結果,制定患者的運動處方,包括:運動種類、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頻率。



運動方案實施分3個階段:

1、在心電血壓監護、醫生嚴密觀察下進行,多在醫院完成;專業的醫護人員,基於患者心衰的診斷、運動能力、潛在的限制運動的合併症、年齡、性別、運動經驗、各項輔助檢查,根據運動負荷試驗檢測出的患者的運動能力、心力儲備能力而制定安全有效的運動處方,在嚴密心電、血壓監護下進行。

2、須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包括對運動康復知識的培訓、營養指導、疾病知識的培訓及讓患者瞭解依從性的重要性,在醫院完成;

3、家庭康復計劃,如成功完成了前兩階段運動訓練而不出現任何負面事件,安全性已經建立,可給予其繼續的家庭運動計劃,電話或門診隨訪。

慢性心衰的運動康復包括:熱身、有氧運動、阻抗運動、恢復運動,同時可進行柔韌性訓練等。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運動康復治療,是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保證患者重新迴歸社會的有效措施。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運動是健康的保障,心臟疾病的治療離不開心臟康復。


遼瀋名醫


心臟康復是門大學問,以前相關的康復並不受到重視,而且很多醫生也認為心臟病的病人在急性期以完全的休息為主。隨著理念的更新,現在認為即使是急性心梗這樣的病人經過了治療病情穩定以後,也會建議在早期進行康復活動,這樣的話會更好的幫助心梗病人恢復,同時會更好的幫助患者儘快的恢復到日常生活當中去。

一般現在在康復醫學界將冠心病或者心臟病康復分為3期。

第1期就是院內的康復期

在過去我們認為,心臟病的病人應該絕對臥床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活動。但是現在的心臟康復認為,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穩定,在發病的8小時內沒有新發的症狀,而且沒有什麼明顯的心衰的症狀,尤其是一些心梗病人,症狀得到了明顯的緩解,而且心臟損傷的化驗比如心臟的一些酶的標誌物沒有進一步的升高,又可以開始在院內進行康復了。

絕對的臥床休息,雖然心臟能得到一定要休息,但是長期的臥床反而會導致心肺功能的下降,這樣對於患者出院期以及將來三期康復期的鍛鍊是沒有好處的,而且很有可能影響患者將來的康復效果。所以如果在嚴密的監控下做一些適合的運動,這樣不僅會讓心肌得到一定的鍛鍊,而且為將來的心臟康復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般建議在病情穩定以後,住院期間可以在床上適當的活動翻身可以適當的在床邊站立一段時間,而且病情進一步穩定以後可以慢慢的在床邊行走,一次走5~10分鐘就可以了。一般醫院會給患者配一個心電的監護,可以隨時的瞭解患者是否在康復的過程當中出現明顯的心率變化或者心電圖波形的變化,及時指導患者改變康復的方式或者停止康復。


第2期的心臟康復是指在院外的早期康復或者門診的康復期,一般是出院,術後1~6個月的時間內。

在這一階段的患者病情已經基本穩定,那麼此時可以在專業的康復師或者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運動負荷的實驗,或者可以進行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適當的有氧運動和一些舉啞鈴的動作了。但是這個階段患者的病情還不是非常穩定,如果患者存在不穩定的心絞痛,存在心律失常的情況。是不建議做運動負荷鍛鍊的。

在這一階段呢,通常建議患者要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比如說吸菸、飲酒或者說是熬夜都應該停止。

在這裡要跟大家說的是,在這一個階段的患者是完全可以進行一些快走,慢跑以及一些抗阻訓練,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做一個運動平板的檢查和綜合的評定。

這個運動平板檢查就相當於給心臟的患者連上各種島鏈以及吸氧面罩,通過進行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判斷,什麼時候是患者最適合運動的心率,什麼樣的呼吸節律是最適合這個患者的的。因為年齡的不同、病情的不同、每個人的檢查值都是不一樣的,這樣心臟康復期的患者可以佩戴心率的監測,通過自己心理的變化控制自己運動的量,達到最佳的運動效果。當在做了安全可靠的運動平板實驗以及綜合的評估,比如平衡的測試、比如力量的測試,就可以給這樣的患者進行運動處方的開具。

冠心病患者在2期康復的時候可以在運動處方的指導下系統的進行運動鍛鍊,而且及時的可以與康復師進行溝通調整運動處方。運動處方是一種在我國新興開展起來的新理念,與藥物處方不同的是,運動處方主要是給患者評估以後開具的如何做運動?運動多大的量?運動多長時間?是這樣的處方。

第3期的心臟康復,就是屬於院外的長期康復了,一般是心血管事件以後一年。

此時患者基本病情穩定如果飲食以及生活習慣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控制那麼慢跑等一些這樣的運動,也是可以進行的。

以上呢,只是對於心臟康復的一些非常簡單的介紹,這期間有非常多的變量,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給一個冠心病患者開具運動處方。這需要一個團隊的系統的支持,也需要患者的配合。如果有需要心臟康復的朋友,也請您一定在當地醫院諮詢當地醫院專業的心臟康復科,去進行系統的治療,絕對不要盲目的進行自己的心臟康復。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啦。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您好,我是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心臟康復室健康管理師 黃妙冰

心臟康復包括五大處方:運動、藥物、心理、營養和戒菸。運動是心臟康復的核心。但目前幾乎所有心臟病患者都不知道如何去進行運動康復。

運動康復是心臟病患者通過醫生制定的運動處方來進行的,絕不是盲目的運動。因為運動的強度是與心臟功能有密切的關係,強度過大會增加心臟負荷,強度過小達不到鍛鍊心臟的目的。所以運動前首先要進行6分鐘步行試驗和或心肺運動試驗評估心臟功能,還有肌力評估、柔韌度評估、平衡能力評估等等。然後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運動處方,包括運動方式(有氧訓練、抗阻訓練、柔韌性訓練和平衡功能訓練),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最後,心臟病患者要在康復治療師的嚴密監護下按照運動處方進行各項康復運動。


上圖是6分鐘步行試驗相關圖片

當然運動療法只是心臟康復裡面的一項內容,其它四項內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南醫三院


心臟康復是綜合的長期計劃,包括醫療評價、運動處方、糾正心臟危險因素、教育、諮詢及行為干預等。其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對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響,控制心臟病病情的進展,穩定或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降低再發心梗、猝死等風險。

心臟康復適應人群?

心臟康復是針對心臟疾病的患者而言,但並非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指南明確指出適合心臟康復的人群包括:

1、近期心梗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患者;2、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的患者;3、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的患者;4、穩定型心絞痛患者;5、心瓣膜修補術或瓣膜置換術後的患者;6、心臟移植或心肺聯合移植術後的患者。

心臟病患者如何做心臟康復?

心臟康復的措施是綜合的,心臟康復包括住院康復期、出院早期康復期、長期維持與隨訪期,其中所涉及的康復措施有藥物治療、危險因素控制、運動和心理治療等。

1、定期體檢,及時的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康復治療的核心和保障。研究表明,合理的藥物治療及患者良好的依從性可有效降低併發症、死亡率的進展。

2、控制危險因素。積極地控制危險因素對於心臟康復至關重要。包括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正常;保持體重;合理膳食;保證睡眠質量;戒菸戒酒等。

3、運動治療。運動是心臟康復的核心,其有益性和安全性已被證實,且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適度運動既可增加患者耐力,也可改善缺血狀態,有利心臟健康。患者的運動康復,必須要注意根據自身狀態合理選擇運動項目、運動時間和強度等。

4、心理干預。研究表明,約有1/3 的急性心梗患者的誘因包含心理因素,如情緒波動,創傷性事件,極度的緊張,工作壓力等。患者康復階段,必須注意調節情緒,釋放壓力,保持平和心態,積極面對生活。


鹽酸索他洛爾


心臟康復是綜合的長期計劃,包括醫療評價、運動處方、糾正心臟危險因素、教育、諮詢及行為干預等。心臟康復的措施是綜合的,隨著心臟康復的不斷髮展,其方案也在不斷拓展。

心臟康復包括住院病人康復期( 1 期康復) 、出院早期病人康復期( 2 期康復) 、長期維持與隨訪期(3期康復),在這三期中涉及到的康復內容主要有: 病情評估、藥物治療、控制危險因素、運動治療、心理治療等。

病情評估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其基本常規生物化學及影像學檢查,對患者的病情及預後做出初步判斷。病情評估主要用於評價患者入院時病情的輕重緩急並由此指導治療。

藥物治療是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核心部分,也是心臟康復的重要保障。據調查顯示,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與急性事件後的併發症、死亡率呈反比。最新心衰指南推薦對不同心衰患者 β 受體阻滯劑及 ACEI 作為病情可耐受患者的首選用藥,此外根據患者病情可選用利尿劑、地高辛、伊伐佈雷定、硝酸鹽類等。

危險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推動作用,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是貫穿於心血管疾病預防始終的必要措施。吸菸、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運動是心臟康復中的核心內容,其有益性和安全性已為大量研究所證實。適量運動不僅可以增加患者的運動耐力,也可促進心臟缺血區域側枝循環的形成,改善缺血狀態。就長期預後而言,適量運動對改善器質性病變及慢性病程所致的功能性症狀,如抑鬱症等,均有重要意義。目前心臟康復的運動處方主要包括運動形式、運動強度、持續時間、運動頻度、運動級數等。其中,運動形式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具體的運動方案因人而異,需要做一系列評估以後,才可給出。


科學運動與健康


Health Talk特邀專家:

高煒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血管醫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 心臟康復的幾個方面 或者說叫幾個程序 首先 是要做醫學評估 完整的評估 有助於醫生評定患者的身體能力 他的醫學情況 是否伴隨其他的疾病 他的病情是否穩定 以及他是否需要心理的需求 醫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 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程序 讓心臟的康復既有效又安全

第二 就是要做生活方式的教育 要告訴病人均衡飲食 戒掉不良的生活習慣 要促進全面的健康 減少心臟病的發作 對於心臟病的病人來說 他應該控制鹽的攝取量 比如每天在五克到六克以內 要嚴格地限制高飽和脂肪酸 和高膽固醇的飲食 比如不要過度地食用肉類 和高脂肪的飲食

另外 體重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肥胖也是動脈硬化的一個危險因素 所以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體重 應該是控制體重指數 也就是叫BMI在18.5-24.9kg/m²以內 如果說你的體重超過了這個範圍 就應該通過運動 飲食控制 來適當地減輕你的體重

另外 我們還建議患者 要放棄不良的生活習慣 比如說吸菸 吸菸呢不僅僅是容易讓 病人得心臟病 而且也會使得了心臟病的病人 或者說放了支架 或者是接受了冠狀動脈搭橋的病人 再次地發作心臟病 甚至有致死的風險

飲酒呢 我們講是要適當地限制 不要過度地飲酒 一般來說 酒精的攝入量 男性應該控制在30克 女性建議控制在15克以內

高血壓是動脈硬化的一個危險因素 有心臟病的患者 我們建議應該好好地控制血壓 一般來說呢 我們是要求血壓控制 在收縮壓140mmHg以內 舒張壓在90mmHg以內 但是對於年齡比較大的病人 比如說65歲以上的病人 可以最高放寬到 收縮壓150(mmHg)舒張壓90mmHg 但是如果說 冠心病又合併了糖尿病 他的血壓可以適當地 控制得再嚴格一點

另外 血脂的水平 尤其是膽固醇 或者說我們強調的是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是動脈硬化非常不利的一個危險因素 得了心臟病以後 血脂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冠心病 動脈硬化的病人 尤其是做了支架 做了搭橋的病人 他的膽固醇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要比正常人控制得嚴格的多

第三 患者應該在醫學監督下 或者說在醫生的指導下 進行運動訓練 對大多數病人來講 最好是每週三到五天 每次能夠堅持三十到四十分鐘

如何確定適宜的運動強度 是心臟康復計劃中非常關鍵的內容 常常有得了心臟病的病人 只要一得病就非常地懼怕體力活動 錯誤地認為 心臟病的病人是應該靜養的 也有一些病人 得了病 接受了治療以後 他的症狀就不太多了 這樣的病人呢 他在症狀緩解後 都急於恢復登山 跑步等大強度的運動

事實上 運動不足和運動過量都是有害 甚至是有危險的 所以我們需要給病人 做運動心肺試驗檢查 通過這個檢查 我們可以瞭解病人 他的運動能力 從而給他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處方

在這個過程當中 我們也可以通過監測運動中的心率 和病人自我感覺的勞累程度 來估量病人的運動強度 運動鍛鍊強調的是 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

我們說運動是良醫 但是它的功效絕非 一朝一夕能夠顯現的 但是如果我們停止運動以後 運動帶來的收益也會減少 甚至會消失

在實踐當中我們發現 如果保證患者進行運動鍛鍊 最重要的因素 並不是時間 場地等客觀條件 而是運動習慣的建立 以及家人朋友對他的鼓勵和支持 到醫院進行醫療監督下的規律訓練 或者是結成能夠互相督促的 運動鍛鍊小組 都是幫助患者堅持運動的有效方法

第四項是心理支持 嚴重的疾病或者健康問題 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調整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發生抑鬱或者焦慮的情況 是非常多見的 這可以導致病人 不能夠恢復正常的工作 生活也會受到很多的影響

所以要使病人 對自我的疾病和運動能力以及限制 有充分的瞭解 改善病人的自信心 讓他能夠恢復到以往的工作 或者說尋找到適合他的新的工作

最後我們強調的是 心臟康復是應該有醫學監督 要定期隨訪 出院後的病人 應該定期到醫院接受 規律的康復指導 這一點非常重要 醫生可以根據你的病情 你運動的耐受力 來給你調整運動的處方 而且 可以對你的健康狀況進行重新的評估

心臟康復包括了 門診康復和住院康復兩大類型 住院康復的病人 應該是在他住院接受治療的的開始就實施 這時候的患者 應該在醫務人員的監督和協助下 循序漸進地開展康復計劃 開始的時候 不一定要做很強的運動 而是要做病人能夠耐受的 比如在床上坐起 關節活動 和一些洗臉漱口等生活必需的活動 以後呢 逐漸過渡到在病房 在走廊當中的步行 如果這些都可以耐受 也可以逐漸地嘗試 爬樓梯等強度稍大的運動

在出院以後的第二到第十二週期間 也就是出院的早期 患者還處在恢復期 這個時候 應該是在醫學監督下 進行運動康復 我們建議 病人能夠定期的到醫院來 在醫生的指導下 在康復師的指導下 逐漸地進行康復訓練 同時 我們也可以安排健康講座 指導病人合理的飲食 戒菸和心理調整 同時指導病人做適合他的運動

在出院後的恢復期 或者說疾病的恢復期 是指出院以後的6-12周的程序 一般是持續3-6個月 這段時間 大部分病人已經沒有症狀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 自主地進行運動鍛鍊 同時營養 生活方式 控制體重 這些也還是必須要做的

另外呢 應該繼續服藥 定期隨訪 經過了早期和後期的恢復 這個時候的病人 應該已經學會了 正確的鍛鍊和康復的方法 而且已經能夠恢復到 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同時也會擁有更多的自主生活 病人可以不再需要在醫學監督 或者醫生護士的監督下進行活動

但是 我們還是建議病人要把運動鍛鍊 把生活方式的改變 作為一個長期的任務去保持 定期地到醫院來接受檢查 隨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