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都說梅花傲風雪,文人墨客從古吟到今,哪兒能看見?不是畫上的?

招遠隨心


這個問題要這樣來看,從古到今,如果梅花不開在冬天裡,梅花能傲雪綻放嗎?古人正是看到了梅花的傲骨,梅花的不畏嚴寒,才寫下千吟百頌的詩篇。我們舉些例子說明一下。

早在梁代的詩人何迅,就寫了《揚州法曹梅花盛開》一詩,詩中是這樣寫的: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其中"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就很切實際的描寫出梅花的生存環境。使古人見景生情,寫出詩歌。

再舉個例子,在宋代著名的詞人陸游的一曲《卜算子,詠梅》中,也是歌頌了梅花的性格,借景抒情,表達出一種自我的寫照。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其中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就說明梅花開在了冬天,無意苦爭春的環境。雖然說是有些隱喻,指當時的政治環境,但也是指時節。

還有現代詩人中,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一曲《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也是寫出梅花,在飛雪和百丈冰的寒冬裡綻放的情景,很是現實的。

特別是由於科技的發展,有些梅花綴雪的攝影作品,更是活靈活現,絕不是畫中的表現,是實在的照片。

謝謝悟空問答平臺的邀請!謝謝夥伴們和粉絲們大家對我的鼓勵支持!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網絡圖片,如侵即刪)





封護勝463


都說梅花傲雪,,如果你見到了,就會知道了,以前不知道,那次給弟弟找養老院,在冬天我走到了一處在春城大街往錦江花園二期的一棟大樓外邊,一處地方,正值春節前的牆邊,有幾棵梅花樹,竟相開放了粉紅色的花紅,在那裡頂風冒雪的開了,讓我感到興奮 養老院的院長告訴我,我特意好好去看了一下 真的曖 原來長春的梅花冬天也開了。

文人墨客所說的沒錯,迎風斗雪梅花開,幾樹梅花放光彩,長春天地真錦繡 ,養老院門前紅梅開。





金秀雲


梅花凌寒傲雪,象徵著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君子風骨;也代表著一代代為了家國利益,不屈不撓,奮鬥不息的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在有著千年文明的長河之中,梅花,更是民族精神的寫照。


梅花之所以被歷代文人墨客所讚頌,在於它被賦予了特定的象徵意義和詩人濃厚的情感。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己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在這首詞中,陸游通過對梅花的頌讚,表達了自己愛國主義情懷和高潔的人格品質。

人世間百花千種,能被賦予民族精神的象徵,梅花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梅花常被文人騷客歌唱和禮讚。提主所提的“哪兒能看見梅花”?在祖國大江南北,黃河兩岸皆有栽培,這裡簡單地略做解紹。

梅花品種繁多,各有特色,有結果的,也有不結果僅供觀賞的,主要品種有:粉梅、骨紅、綠萼、照水、杏梅等諸多品系。

一,北京靈峰梅花。

靈峰梅花古有“靈峰探梅”之雅稱,每到初春,花開遍野;臨峰探看,鱗次櫛比,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二,南京中山陵梅花山。

此景素有”天下第一梅山之美稱”,山上有一名為“別角晚水”的梅花,花開層疊形如碗狀,呈玫瑰紅色,為世所罕見。更兼有先總理之陵園而馳名中外。

三,杭州靈峰探梅。

此景與孤山,西溪並稱西湖三大賞梅美景。每到初春,西湖東風微醺,波光閃爍;梅花競相怒放,秀枝橫逸,千姿百態,呈現出一派“入山無處不花枝”的景觀。

四,武漢東湖磨山梅園。

此園是訖今為止梅花規模最大的梅園之一,國家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品種繁多,包羅萬象,梅花種類無所不有。更因有三國遺址而馳名,園中的劉備郊天壇被譽為“觀日上佳,賞月絕妙,瞰景最全,祈福最靈”之地。

五,無錫梅園。

無錫梅園背倚龍山,面向太湖,倚山傍水,梅以山而秀,山以梅而幽。園內奇石假山,枯樹新花,老杆嫩芽;虯枝倒懸,造型幽雅,實乃園林建築之典範。

總之,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梅園不勝其數,皆為賞梅觀花之勝景,這裡不復囉嗦,就此謝君賞讀!


黃土情愫


梅花,又名梅,別名:春梅、乾枝梅、酸梅、烏梅, 薔薇科、杏屬小喬木,稀灌木,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梅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梅喜溫暖氣候,耐寒性不強,較耐乾旱,不耐澇,壽命長,可達千年;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溼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除杏梅系品種能耐- 25℃低溫外,一般耐-10℃低溫。耐高溫,在40℃條件下也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3℃地區生長髮育最好。對溫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氣溫達- 5-7℃時開花,若遇低溫,開花期延後,若開花時遇低溫,則花期可延長。生長期應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若處在庇廕環境,光照不足,則生長瘦弱,開花稀少。冬季不要入室過早,以11月下旬入室為宜,使花芽分化克分經過春化階段。冬季應放在室內向陽處,溫度保持5℃左右即可。

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綻放,是值得人們學習的一種精神力量,我們古代就有詩人詠詩歌頌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也被認為是最有氣節的花種。另外梅花雖然生長環境惡劣,但是依然快樂的綻放,表達了一種迎接希望的樂觀的性格。








淡看雲捲雲舒之善者


古代描寫梅花的詩詞很多,我卻對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情有獨鍾。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傲風雪而立,梅花在寒冷的季節綻放,沒有嬌豔的花朵,只給人們在寒冷的季節帶來一絲春意,一縷幽芳。你看似詩人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這首南宋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也比較喜歡

卜算子·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是一首詠梅詞,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下片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詞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達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縱觀古今書寫或歌唱梅花者,大多因為終身坎坷,處境孤獨,多以梅花傲雪獨立暗喻自己堅貞不屈。千百年來梅花年年傲雪獨開,為伊人獨自等待。梅花只為懂的欣賞她的人不畏嚴寒,香銷透骨,只為等你來。


商丘木子李


《雪梅》

宋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盧梅坡的這首雪梅闡述了詩人眼中梅、雪、詩三者的關係,在詩人眼中,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詩人認為如果只有梅花獨放而無飛雪落梅,就顯不出春光的韻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沒有詩作,也會使人感到不雅。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賞雪、賞梅、吟詩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毛主席《卜算子·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徵。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摩擦”,都認為各自佔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緻,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真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cloudylzy李智玉


九字梅花詠

昨夜西風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

野橋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

半枯半活幾個擫蓓蕾,欲開未開數點含香苞。

縱使畫工奇妙也縮手,我愛清香故把新詩嘲。

梅花作為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形容傲骨的花種,不畏嚴寒,風雪中綻放枝頭,正如我華夏民族這種逆境成長,不屈不撓的精神。

現實中梅花很多地方都有培育的,我們縣城有一片梅林,有幸看到過開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從小老是教的道理,如今才明白古人的詩句教育意義非凡!

我們教育下一代也應該像梅花一樣,堅韌不屈,不畏困難險阻。

好了,我是小費,喜歡的點個關注,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費費影視集


紅梅的綻放似乎看到了先烈的熱血在燃燒,臘梅的嫩黃彷彿是湧動著青春的血漿,白梅的素潔宛若整裝的白衣戰士,那縷清新的芬芳永遠是一種精神的嚮往。




溪子40


梅花不懼嚴寒,是梅花的生物特性使然,文人墨客詠梅寄懷乃古人解壓之道。不知提問之人地處何處,方圓之圍可有梅花這等觀賞種植園,也是否有天設降“銀裝素裹”之雪❄️?不然擇日另圖它處一觀之。北京、浙江,南京、武漢、廣州都有梅花種植園。




吉星柔光


曾經,以為雪梅很平常,很俗氣,很單薄,不夠豔麗,不夠芳香。可是,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多少有識之士,多少有心之君,都在詠歎梅,尤其是傲骨迎雪的梅,多少詩詞在讚美梅,讚美她的清高她的品格她的幽香。我也漸漸地愛起她了,暗自思量,她果真不負期望,活出了梅本有的風采、風韻、風骨……我的名字叫雪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