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野溝釣魚,有魚不吃鉤老是撞線怎麼回事?

M238471038


野釣確實是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碰到,畢竟現在野釣釣點越來越少,加上“電工”“網工”橫行,水域中稍微大點的魚都被一網打盡了,即使勉強逃過一劫,在受到傷害後都會變成驚弓之鳥,有些水域被禍害過後剩下的一點點大的小魚或者蝦米。所以碰到有魚不吃鉤老是撞線也是正常情況,畢竟野釣水域水情、魚情難以控制,結合我自己的經驗談下野釣有魚不吃鉤老是撞線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前段時間和朋友去湖邊釣魚發現了家附近的一處小野溝,寬度約5米,周圍岸邊有小樹投下一片陰涼,水中水草茂盛,水的顏色呈黃色,水面不時有泡泡冒出,根據泡泡的大小判斷魚的個體應該不會小,我發現後欣喜若狂,拉住朋友勸說改變釣點,並說出了我對野溝魚情判斷的分析,朋友聽後覺得有幾分道理,於是直接在野溝開釣。結果卻不盡人意,魚口確實很好,浮漂一直左右擺動就是沒有大動作,一上午過去了,僅僅只收穫幾隻小白條,十分鬱悶,回來後仔細分析了一下原因,有如下總結:

野溝肥水,魚的食物充足,對餌需求小

通過對釣點環境的分析,水的顏色呈現黃色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水底有魚拱土,另一方面說明水中的雜質含量高,整體來說野溝食物充足,水草、水草上的昆蟲、樹葉、水底腐植等都為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這種情況下魚始終處於很飽的狀態,對食物的興趣沒那麼濃,碰到魚餌時可能只是過去聞聞,如果這時魚的密度比較大,就會出現撞線的情況了。肥水釣魚一直是一個難題,因為魚如果很飽就沒有食慾,做釣相對困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線組調釣問題,魚層和餌料不在同一水層

野釣時我們通常的的做法是調平水釣兩目,這時魚鉤都處於水的最底層,但是在夏天隨著溫度逐步上升,魚的水層是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當水溫開始上升魚會前往深水陰涼處棲息,但是隨時溫度進一步升高,水中的溶氧量降低,深水中的魚就會前往中上層吸氧,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魚上浮現象。如果魚上浮,我們沒有及時調整做釣水層,就會出現魚吃不到餌只會在餌的上方遊動的情況,這時就會出現撞線了。

解決辦法:

1、首先在做釣時間上選擇釣早晚,這個季節早晚溫度適宜,尤其是早上水中溶氧量高,魚的活性好,晚上溫度適宜,白天溫度高魚在深水休息了一下午急需進食補充體力。

2、其次在餌料選擇上用素餌,儘量接近魚通常吃的食物類型,像一些天然的穀物、糠麩、玉米都是不錯的選擇。

3、再就是在調釣上選擇釣離底,因為肥水中氧氣濃度低,水底容易缺氧,具體做釣水層需要不停地嘗試後確定。

結束語

通過對水域特點進行分析,基本找到了魚不咬鉤,出現撞線的原因,其實這也說明了釣點魚的密度可觀,如果我們還是用老辦法調低釣高,餌料和魚不在同一水層,魚吃餌困難,撞線也就可以解釋了。


工作之漁


1.野河有泥底

野河釣魚,有魚不吃餌老是撞線,首先要考慮你的鉤餌魚是否能吃到,野河常年累月不幹,很多都有水草底或者泥底,當你作釣時,鉤餌比重稍大或者鉛墜過重,鉤餌都可以陷入泥底,魚兒就很難吃到鉤餌,可是魚兒有能聞到味道,一直在窩點尋找食物,就會有老是撞線的情況發生。這是你就要重新調釣,重新找底,或者直接釣離底。

2.作釣水層不對

野河常年無人管理,很多野河的水質不好,而且水草比較多,這樣就會出現水中的含氧量不高,魚會出現上浮的情況,很多釣友習慣性釣底,沒有找對魚所在的水層,這就容易出現有魚不吃餌,老是撞線的情況。當然魚上浮也有天氣的原因,我們要及時的釣浮,搜尋魚層,這樣野釣才能有好的收穫!

3.餌料

野河的水情比較複雜,很多會出現走水的情況,但你開餌的餌料霧化過快,在加上走水,鉤餌很可能還沒有到底,就霧化的差不多了,這樣就出現魚上浮,或者魚在窩子邊找食,鉤上卻沒有餌料,這也就是有魚不吃鉤老是撞線的原因。野河釣魚我們開餌儘量軟黏,如果走水過快,我們選擇蟲餌或顆粒餌料作釣!

我是農村釣魚人表哥,以上是我個人釣魚的經驗看法,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有什麼釣魚的問題和見解,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相互探討!


農村釣魚人表哥


釣友你好,針對有魚不吃鉤老撞線的問題,我嘗試總結了以下幾種情況。

一、如果開制的餌料霧化行較好,那麼在中上層霧化的一部分餌料可能會吸引一部分白條等雜魚,它們在搶食餌料的過程中會造成撞線,看著像魚的吃口。

二、所釣的水層不對。本人這一段時間在釣肥水,一開始也是釣獲很不理想,空杆率很高,其中就有很多特別棉的口(蹭線的所出的動作),回到家中琢磨當天的魚情,發現中的目標魚鯽魚基本都是浮漂將將到位時上來的。後來再去的時候只要出現這種情況我就打浮去找魚層,魚獲一下子就上去了。出現魚上浮原因也有很多,就我所釣肥水而言,到了白天之後,中上層的那些藻類都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產氧,加之釣點經常有人做釣有些臭底,白天底上的一些死亡的藻類分解加快所以耗氧加快。因此到了白天魚就不愛下底而更喜歡待在含氧量高的中層。

三,釣點經常做釣,已形成了較夠的醬層,此時如果開制的餌料比重較大,很容易就會被埋在醬層中,此時的魚兒只能聞到餌料味道缺找不到食物,自然也就出現了蹭線的情況。

四,餌料味型不合魚的口味。這種情況出現一般是添加劑過量導致的。餌料味型過大魚不敢進食,在窩裡轉來轉來也容易造成蹭線。

五,一些極端天氣的出現。比如氣壓極低的一些天氣,由於水中溶氧量的下降,魚也會表現的比較煩躁,不愛張口。

以上就是我對於蹭線的可能原因的五種常見分析。蹭線其實有時候而言也是一種好事,起碼說明了窩點內魚的存在,只要我們仔細分析做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做出調整,還是能有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的。

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或者補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原創寫手不易,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牛城狙鯽手


野河溝釣魚,魚不吃餌,老撞線,原因何在?


請先聽完這麼一個小插曲,前些天一個釣魚群裡的朋友約我釣魚。我便把他帶到了一個,我熟悉的水域,一個小河汊,它的旁邊有一個排汙口,裡面排的都是附近的一個養豬場的汙水。

我們各自安營紮寨,相隔不足10米。我的這位朋友,他開的餌料,是一款搓餌。看上去以腥香為主,比重較大,專攻底釣。我的心裡暗暗發笑,釣魚,你也不打聽行情,這是什麼地方?這是野河汊,加上上游附近的排汙口。排的都是上游的養殖場的汙水,底部淤泥,醬層嚴重著呢,你能釣得到魚呀?



果不其然,他號稱“神餌”的餌料。拋竿入水,便漂訊全無。如定海神針般。什麼情況,我當然是心知肚明,瞭如指掌。我開制的餌料是一款比重輕,霧化好,附鉤性,溶散性於一身,釣的是行程,打的是截口。餌料的味型以香腥為主,偏本味。

一番操作,誘釣結合,連竿不斷。而這位釣友在來的路上,宣稱要用神餌將我打閉口的這位釣友,徹底看傻了眼。我兩個多小時就釣了10多斤。而他卻只釣了一兩條,放牛的老人也是嘖嘖稱奇。說是魚,怕是欺生吧。

正釣著歡,家裡人來電話了,說是來客人了,無奈之下,我只有收拾行頭打道回府。釣位便讓給了那位釣友,並告訴他,拋竿落點。只是沒有具體說明,箇中原因。我以為他會有所調整,也是為了避免託大嫌疑之舉。


結果到了晚上,我在釣魚群裡問啦,釣的怎麼樣?他便一臉的尷尬自嘲,魚欺生呀,你走了魚便也跟著走了,釣了兩個小時,一條也沒釣著,就回家了。並問什麼原因造成魚不咬鉤,老撞線。

我便告訴他釣點水域水底的真實情況,底部醬層過厚,淤泥沉積發酵,造成含氧不足。魚群離底,而他開的餌料,比重過大,魚兒索餌不及,追不上,接不住。魚兒便來回穿梭撞線,魚情煩躁。他恍然大悟,連稱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再後來,在此間作釣,也能釣的蠻好。


魚不開口咋整


野釣時窩子裡有魚泡就是不吃鉤或者總有魚撞線這個問題,相信不少釣友都遇到過,撞線後浮漂有時會出現很大的動作,這時提起竿來很多時候都是空竿,這時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其實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兩種,下面來分析一下:

第一種:釣的水層不對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釣底,總是看到窩裡有泡,但是就是不咬鉤、或者總是蹭線,這時就是魚口上浮的一個表現,導致魚口上浮的主要原因就是水中含氧量不夠。那應該如何尋找魚所在的水層呢?應該每次下拉浮漂30公分左右,然後抽個5-10竿,看看還會不會有曾線的現象,如果上魚了,那就證明你的調整起了作用,如果還是同樣的問題、那就得繼續下拉浮漂。

第二種:水底小魚小蝦較多

小魚小蝦較多就會出現鬧窩的現象,浮漂總是動作頻頻,但是就是不中魚,這種情況下要麼調整餌料味型和狀態,要麼就更換釣位。

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非漁不可


最大的可能性是雙鉤都埋進了醬層。


沒好話說


如果是這種情況很可能是1.水草太多鉤子掉入了草中。2.水底醬層太厚鉤餌掉入淤泥中。3.水底腐爛物太多產生對魚兒有害的物質,魚兒為活命不敢進入吃餌。


用戶6322786698785


可能是魚上浮了,釣浮用活蚯蚓作餌試一下


野釣小蔡


蹭線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有一下原因:下雜魚多,魚鉤大,吃不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