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優客工場累計虧損13億,現金流吃緊要上市,創始人卻忙翻譯外國書

文 | 財經無忌


優客工場正在試圖挽回聯合辦公的最後一點顏面——在全球,已經有太多的壞消息伴隨這個新生的名詞了。

在紐約,聯合辦公的鼻祖WeWork無奈終止上市,估值只剩零頭。而在中國,精明的潘石屹曾經一度親自為SOHO 3Q站臺,但現在也已悄然甩賣項目。

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聯合辦公獨角獸,優客工場捆綁了“明星創業者”毛大慶博士,這位前萬科大將,剛剛在這個月獲得了《哈佛商業評論》頒發的“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新聞通稿稱“優客工場在毛大慶的管理下,越走越寬闊”。

可是即使如此,優客工場在披露了赴美上市的招股書後,輿論依然難掩對其前景的擔憂——除了高負債之外,分析師們對優客工場的盈利能力並沒有多大的信心。

頂著共享經濟光環的聯合辦公,究竟是不是皇帝的新衣?優客工場招股書中所謂的“非空間收入”究竟是一門什麼生意?如果連優客工場都無法獲得青睞,那麼是否也意味著聯合辦公這一模式,在現階段已經宣告失敗?

三個月前,作為一個創業團隊,我們財經無忌剛好入駐了南京一處優客工場。在這100多天裡,我們得以近距離觀察和體驗優客工場,並有機會,以一個用戶和觀察者的身份來評價我們眼中的優客工場。


01

創業者的“二房東”

從一個租客的角度出發,我們選擇優客工場的原因很直接:

首先是地段,我們入駐的優客工場位於南京南站正對面,交通優勢明顯,三條地鐵交匯,趕高鐵只需走路5分鐘,既方便員工,又方便客戶;

優客工場累計虧損13億,現金流吃緊要上市,創始人卻忙翻譯外國書


其次是方便,小而美、符合創業公司想象的精裝修,能拎包入住,水電物業等雜費都被整合進“會員費”裡,年付甚至可以打七折,這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足夠人性化;

最後一點,毛大慶和優客工場的光環也給了我們一個特別美好的想象:在這裡,有志同道合者,資源共享,報團取暖。

事實上,在這100天裡,我們確實也享受到了便利。

比如交通,的確有助於團隊招到年輕員工;裝修不賴,在客戶面前不落面子,說出去優客工場的牌子也還不錯;收費合理,交完一年的會員費後,實際上我們沒有再向優客工場付過一分錢。

這裡重點說一下“會員費”,也就是我們租下的工位使用費。雖然賬面上和一街之隔的證大喜馬拉雅的房租比要略貴。在南京,南站區域的辦公租金大約在3元/平米/天,但租金之外,普通辦公室區還要承擔水電、網絡和物業等費用,特別是電費,每月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在優客工場,這些都不需要考慮,平攤下來兩者基本相差不大。

事實上,這應該也是優客工場的優勢。

優客工場累計虧損13億,現金流吃緊要上市,創始人卻忙翻譯外國書


招股書上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優客工場旗下已有197個聯合辦公空間(實際運營中的有171個),總管理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提供7萬多個工位,會員總數為60.96萬。

雖然優客工場成立已有4年,其中不少工位還是通過收購獲得的,但在目前的171個辦公空間中,有超過6成的空間,運營開張時間還不足兩年,包括我們所在的空間和南京另一處優客工場空間,都是一年內的新空間。

這說明優客工場大規模的鋪開是在最近24個月,也就是臨近準備上市前夕,並非前幾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高峰的時候——理論上,那時候是聯合辦公需求最旺盛的階段。

新場地意味著我們成為了所在的優客空間的“小老鼠”——不止一次我們都在走進封閉的會議室時,忍不住捏住鼻子。

雖然優客工場向我們出示了環保抽檢合格的證明文件,但在這個4000平米幾乎密閉的辦公環境中,你很難保證不會受到裝修汙染的侵襲。同時大概是出於裝修成本的考慮,空間內的廁所狹小且不通風,潔具廉價且下水不暢——你大概能想象那種糟糕的程度是讓你儘快解決生理需求,不想多呆一秒的場景。

只能說,優客工場對於捉襟見肘的創業團隊來說,是一個性價比不錯並且還算體面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優客工場的入住率高於市場同行的原因——至少達到79%,兩年以上的空間甚至能達到83%。而多家機構的數據顯示,國內一線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普遍超過10%,有些地區甚至超過20%。

2015年國內共享辦公數量達到已達到2630家,優客工場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資本的力量外,優客工場犯的錯也遠遠少於同行,最終逐步坐實了行業老大的地位。

02

蹊蹺的公關公司營收數據

但只是租房子,做“二房東”顯然不是毛大慶和優客工場的野心。

在諸多有關聯合辦公的宣傳稿件中,無一不渲染年輕人嚮往的自由、寬鬆並且能提供合作平臺的辦公場景,事實上,這也是我們當初選擇優客工場的一個原因。

不過,這100多天裡,那些描繪的工作場景並沒有出現,雖然空間的工作人員也在公共空間,組織過諸如中秋節、萬聖節之類的節日互動,但這些半小時左右、略帶敷衍的活動明顯只是一種形式。

優客工場累計虧損13億,現金流吃緊要上市,創始人卻忙翻譯外國書


當然這也不是優客工場佈局的重點,優客工場最值得期待的是其招股書中透露的“非空間業務收入”。

在優客工場的招股書中,顯示其收入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辦公社區會員收入、營銷和品牌服務收入以及其它服務收入。

2019年前三季度,優客工場淨收入8.75億元,其中辦公社區會員收入為人民幣4.20億元,佔總收入的48%;營銷和品牌服務收入為人民幣4.03億元,佔總收入的46.1%。

會員收入也就是大家理解的“租金收入”,與其旗鼓相當的“營銷和品牌服務收入”則大部分來自於一家叫做“省廣眾爍”的公關公司。

這家位於珠海的公關公司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廣告公司,廣東省廣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省廣集團”(SZ.002400)在2010年上市,被稱為“中國廣告營銷第一股”。

企查查的資料顯示,優客工場在2018年通過子公司新疆新優眾,持有“省廣眾爍”51%的股份,實現了控股。36氪網站上的一篇報道稱,優客工場為此付出了1.5億元的代價。


優客工場累計虧損13億,現金流吃緊要上市,創始人卻忙翻譯外國書


但在省廣集團2018年的年報中披露,其持有的“省廣眾爍”30%的股權,評估後的公允價值為1700餘萬元,按此推算,優客工場持有的51%股權價值大概在2890萬元,和1.5億元的買賣價,相去甚遠。

和省廣集團財務數據無法一致的是對“省廣眾爍”營業收入的記錄。

正如前面介紹,優客工場招股說明書聲稱,2019年前九個月,優客工場4.04億元的營銷和品牌服務收入大部分來自“省廣眾爍”,但省廣集團2019年的半年報數據卻披露,“省廣眾爍”半年營收為1.76億。

如果要達到優客工場的4.04億營收,那麼“省廣眾爍”在2019年七八九三個月裡,幹了將近3億的營收。

梳理省廣集團的歷年財報,“省廣眾爍”的規模並不大,2018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收僅為2200餘萬,淨利潤虧損20多萬,2017年的全年營收也僅為6800多萬。

按照常識推斷,有關2019年“省廣眾爍”1-9月的營收描述,要麼優客工場的招股書造假,要麼省廣集團的財務數據有問題。

03

蕭條的新業務和遊離的創始人

事實上,外界一直有優客工場通過收購公關公司,從而做大營收數字,試圖擺脫收入單一的質疑。

這也是優客工場想向華爾街闡明自己區別於WeWork的重要內容。但事實上,即使優客工場記錄的“省廣眾爍”的財務數據沒有任何問題,但這和優客工場的自身業務沒有絲毫關係,也就是說,優客工場向外界傳遞的“通過為入駐會員提供增值品牌營銷服務”,從而提升業務想象空間的命題並不成立。

因為在“省廣眾爍”官網披露的主要客戶,幾乎沒有一家是入駐優客工場的會員。換句話說,優客工場51%控股“省廣眾爍”只不過換取了好看的財務數據,和“聯合辦公”這一基礎業務,沒有絲毫關係,更起不了“化學反應”。

電商?對。優客工場還號稱為會員提供的增值服務裡,還有社區電商,上線兩個月實現業務成交總額880萬元。

可是對於我們這樣的入駐會員來說,幾乎從來沒聽到過這個業務,優客工場的APP僅作為開門禁使用,而打開小程序“優客U品”,隨機打開兩個店,展現“蕭條”的景象讓你很難會認為,這將是未來支撐優客工場更高估值的新興業務。


優客工場累計虧損13億,現金流吃緊要上市,創始人卻忙翻譯外國書


我們有耐心允許一家創新公司出現戰略性虧損,比如目前優客工場累計已經虧損13億了,但我們不希望出現一家通過各種手段“粉飾”財報,甚至虛構一些並不成熟的業務去“圓”一個創新公司的形象。

某種程度上說,毛大慶是優客工場的重要形象代言人,但這位跑了107個馬拉松的準專業選手似乎更關心自己的書,在翻譯完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的自傳《鞋狗》後,毛博士又翻譯了美國大亨《布隆伯格自傳》。

在最近一篇將近5000字的毛大慶專談中,這位優客工場的創始人、董事長,談了很多大道理,小道理,但整篇唯獨沒有提到“優客工場”。

哦,不對,有一次,在開篇介紹毛大慶的身份時,出現了“優客工場”創始人的字樣。

作為優客工場的入駐會員,我們更希望優客工場能真正提供一個更優質的辦公環境,營造更好的氛圍,至於如何擺脫營收困境——同是創業公司,我們也正面臨這樣的難題,但我們不會去造假。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