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各位釣友大師:已知魚竿的長度和魚線的大小和水深,怎麼選多少克吃鉛的浮漂?

千年老鐵


關於浮漂吃鉛量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以下兩點:

(一)浮漂吃鉛量越小,浮漂本身的靈敏度越高;浮漂吃鉛量越大,浮漂本身的靈敏度越低;

(二)浮漂吃鉛量越大,越容易將水線繃直,水線只有在繃直後靈敏度才高,水深越小水線越短,水線越短越容易被繃直,主線越細越容易被繃直。

所以在選擇浮漂吃鉛量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兩點因素,首先必須保證水線能夠完全被繃直,在釣魚圈裡有一個估算公式:

浮漂吃鉛量≈(主線號數+水深)÷2

例如,使用2.5號主線,在水深2米左右的水域釣魚,按照公式計算:(2.5+2)÷2=2.25,也就是說浮漂的吃鉛量只要大於2.2克就一定能夠保證水線被繃直,因此如果使用長竿或者是遇到大風天氣,感覺到拋竿困難,就可以適當增大浮漂的吃鉛量。

但是,浮漂的吃鉛量增大以後,浮漂本身的靈敏度會降低,所以不能無限增加浮漂的吃鉛量。如果使用短竿,或者是垂釣輕口魚時,就應該在保證水線被繃直的情況下適當減小浮漂的吃鉛量。以上述情況為例,當我們使用2.5號主線,在水深2米左右的水域垂釣輕口魚時,可將浮漂的吃鉛量減小至1.8克左右,這基本上就已經是極限了,如果希望再繼續減小浮漂的吃鉛量就只能更換2.0號主線或1.5號主線,主線換細之後可以使用吃鉛量更小的浮漂,但與此同時,子線也必須跟隨主線一起換細。


眼鏡哥說魚


選擇不同吃鉛大小的浮漂,主要考慮水深、水流,其次考慮竿長和魚線。

基本原則是:

深水用大漂,淺水總小漂;

輕微流水用大漂,走水跑鉛用小漂;

長竿用大漂,短竿用小漂;

粗線用大漂,細線用小漂。

水深我們通常分為三個程度:1.5米以內,1.5米~3.5米,3.5米~5米及以上。

1.5米以內,屬於淺水區,通常用吃鉛2g以內的小漂,因為水淺,用吃鉛重的漂,拋竿鉛墜入水會有很大動靜,容易驚擾窩裡的魚。

1.5~3.5米,屬於不深不淺。通常用吃鉛2--3克的漂。這個水深,是釣友們經常作釣的水深度。


3.5米以上的水深,屬於深水區,通常是長竿釣大魚的水深,這個水深用到的浮漂吃鉛量通常在3g以上。

靜水,吃鉛大小的漂都好用。輕微走水,就得用大一點的漂。如果走水嚴重,可以用跑鉛,跑鉛就要用吃鉛輕一點的漂。

以上是我的拙見,我是墨海,一名喜歡野釣的八零後,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交流!


墨海遊釣


已知水深、線長應選用吃鉛多少克的浮漂?

水越深,線越長。水越淺,線越短。

如何選擇浮漂要根據你所作釣的目標魚,所選擇的釣法。

以兩米水深為例,若要作釣中小體型魚類如鯽魚、鯉魚等,因為所釣魚種屬底層魚,在浮漂的選擇上,應以短腳細長身浮漂為主,吃鉛在2克左右,以浮漂入水之後迅速翻身到底為目的,既保證了靈敏度,又能迅速穿過中上層避免了小雜魚的干擾。



若以草魚、鯿魚等中上層魚類為主。

則應選擇長腳長身長尾的浮漂,浮漂吃鉛量在3克左右,以浮漂入水之後緩慢翻身、下沉為目的,使中上層魚類有充足時間截口。

若水深在5米左右,目標魚為青魚,則應選擇棗核型吃鉛量在七八克的大物浮漂為主,以抗風浪能力強,抗小雜魚乾擾能力強為目的。



浮漂的選擇上應以目標魚、釣法來考量,如以底層魚為目標魚,則選擇迅速到底的浮漂,如果魚兒上浮,則以行程漂為主,如以中大體型魚種為目標魚,則選擇抗雜魚乾擾能力強的浮漂為主。至於浮漂的吃鉛量,則是看所釣水域的水深,水越深,則浮漂吃鉛量應越大,因為較深的水深,線組也會越長,如果浮漂吃鉛量小了,浮漂無法拉直線組,靈敏度就會受到影響。


希望回答解決了題主的疑惑,也歡迎釣友們交流。


陳千斤


6.3米杆線總長12.6米,減去浮漂、子線、水線長度,大概還剩12米,這個距離一定要用三號以上的漂,正常情況下三斤的魚1.0主0.6子就可以搞上來了,由於水淺至少要用到2.0主1.0子才能直接拉過來,你說的這種魚塘在這個季節要麼不吃鉤要麼就大魚,所以還要加粗一點,沒用過夜光漂不便推薦,以免誤導你!


世界0009


這個我覺得不應該有公式。實際運用中我用0.8的線釣三米二左右水深,配個1.3的漂出口真心好。個人覺得這個和線組大小水深有關係之外還得考慮走水大小,魚口大小,還有風大小 價格方面綜合考慮


獨釣白條哥


一般的情況下4.5的魚竿釣2米以內,浮漂用吃鉛1.5左右的。釣2-3米的要選5.4或6.3的,吃鉛在2克多點的漂。釣3-4米深的用7.2的,用吃鉛3克以上的漂


一竿一漂一世界


釣無定律,這個真的不應該有公式。深水釣小魚可以,釣大魚也可以,淺水亦如此。小魚多釣跑鉛用小漂,風大走水用大漂等等例外情況,釣的多了,自然有經驗了。千萬別套進了公式,還當作標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