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西雙版納的名字從何而來?

看看雲南


西雙版納這個地名,自帶浪漫的肌理,又有幾絲異國的味道。它是一句傣語,西、雙、版三字,譯成漢語分別是十、二、千;而納,意為田。


曾經,西雙版納不叫西雙版納,而稱“勐泐”。


“勐泐”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西南的重鎮,其聲譽在東南亞幾乎家喻戶曉。南部,素可泰和清邁領導群雄,而在北部,勐泐即西雙版納一枝獨秀。


公元1180年,英勇的傣族首領帕雅真率屬民南下後,征服了瀾滄江、湄公河中游地區各部族。在瀾滄江畔修建王城“景隴” (即今天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曼景蘭),組建了聯盟國家“勐泐”,也就是“景隴金殿國“。

公元1568年,刀應孟即位為勐泐十九世傣王,緬甸王朝把公主嫁給刀應孟為王后。王后遠嫁勐泐,雖與傣王生活美滿,卻十分思念遠方的父母。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的傣王,決定讓王后回緬朝省親,與父母相聚。


為了給王后備辦返鄉探望父母的貢禮,傣王遂將所統轄的數十個勐,合併成十二個備辦貢禮的單位——版納。每個版納各備辦一份貢禮,讓愛妻帶回緬甸晉獻緬王。


自刀應孟把勐泐劃分十二版納開始,西雙版納的叫法就從未更改過。


1953年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時,各民族代表認為“版納”具有“波海咪納版塔南幹(各族人民大團結)”之意,依然沿用西雙版納命名,直至今日。


看看雲南


西雙版納傣語的稱呼、意思是十二千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