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建盞的釉色,屬於傳統陶瓷結晶釉的一個範疇。在燒製過程中,由於窯爐內不同溫度、氛圍,釉面在高溫下呈現出各色自然而奇特的斑紋,這種非人工干預而形成的釉色斑紋,在傳統陶瓷藝術中被稱為“窯變”。可以說,建窯建盞獨領風騷之處即在於其結晶窯變。而宋代建窯由於窯爐體量以及燒成技術的關係,一窯內各處的溫度和氣氛都不大相同,也就形成了建窯建盞“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獨特景象。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建盞在宋代的鼎盛發展,一方面因其釉色典雅獨領風騷,另一方面也與當時宋代飲茶“鬥茶”成風有密切關係。宋代時將茶葉製成半發酵的茶餅,飲茶前先將茶餅碾成細碎粉末放入茶碗之中,再沏以沸水擊拂出茶沫。宋代茶盞有五種釉色,黑釉、醬釉、青釉、青白釉和白釉,其中黑釉盞最能襯托茶沫之白,對此蔡襄亦在其《茶錄》所說:“茶色白,宜黑盞”,因此建盞便受到了喜好“鬥茶”的文人雅士的青睞。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宋代建盞在各類文獻、詩詞中又有“烏泥盞”“黑盞”“紫建”等稱呼,“鬥茶”者們喜愛建盞,除釉色外,其較厚的胎體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可使盞內茶水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溫度。建窯建盞之所以能在全國黑釉瓷器中獨領風騷,在於其無以倫比的釉色之美所呈現出的典雅視覺效果,審美價值也是品茗者珍視的重要因素。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宋代黑色茶盞在當時南北各地都有生產,如河北的定窯、曲陽窯、耀州窯,陝西的銅川窯,山西的臨汾窯,江西的吉州窯等,這些產地生產的茶盞遍佈區域也是相當的廣泛。比如河北紹州窯生產的黑瓷盞,幾乎在整個黃河中下游省份都有出土,但它們的影響力遠遠沒有建窯的深遠,究其原因就是這些窯器皿的釉色變化沒有建窯的豐富,也沒有建窯釉色特徵明顯。建盞這種別具一格的釉色特徵在當時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被時人津津樂道,並屢見於各類文獻記載,這是其它窯址黑釉盞所沒有的優勢。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宋初陶毅《清異錄》“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蘇東坡在《送南坪謙師》中“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勿驚午盞兔毛斑,打出春甕鵝兒酒。”以及黃山谷的“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和“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等。這些文字不僅真實的記錄了建盞的產地、形狀、釉面特徵,同時還反映出了它對當時人們生活的影響及其深受歡迎的情況。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建窯的黑釉盞之所以呈現出豐富而瑰麗的釉色變化,這在於建盞胎體與釉料均是採用本地含鐵量很高的陶土配置而成,這些高鐵質的原料經過高溫的燒造後,瓷胎胎體及釉面的金屬化合物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在釉層表面形成美麗的異形花紋,這些花紋的自然組合構成了建盞獨有的釉面紋樣,形成建盞獨特的藝術風格。傳統上,對宋代建窯黑釉盞的釉面紋理的認識大體集中在曜變、油滴、鷓鴣斑、兔毫等類型,隨著近些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一些新的品種。筆者作為建盞創作者,也曾多次前往窯址考察收集到一些比較少見的瓷片類型,如龜裂紋、灰背、茶末釉等,為我們探究宋代建盞的燒製技藝以及發展演變過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與借鑑。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在整個建窯黑瓷盞中,筆者認為具有代表性的釉色類型大致有一下幾種:黑釉、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以及雜色釉等。

黑釉。釉色純黑,表面無斑紋,是建窯建盞中較經典的釉色。也稱為“紺黑釉”或“烏金釉”。“紺黑”一詞在蔡襄所著《茶錄》已有記載:“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釉藥以氧化鐵和氧化錳為呈色劑,釉面有的烏黑如漆,有的則是黑中泛青。上品者釉麵肥厚溫潤,部分黑釉盞甚至可見釉層流動產生的絲絲紋路。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兔毫盞。是建窯最為典型且產量最大的產品,以致人們常將“兔毫盞”作為建盞的代名詞。兔毫,是黑色的底釉中析出一根根細密的絲狀條紋,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兔毫紋的形狀有長、有短,有粗、有細,顏色也有金兔毫、銀兔毫、黃兔毫、青兔毫等多種類別。北宋政和二年,徽宗皇帝在皇宮內太清樓宴請權臣蔡京,蔡京享受到了其時列入“三絕”的“惠山泉、建溪異毫盞、北苑新貢太平嘉瑞茶”。蔡京對此殊榮頗感榮幸,便書《太清樓特宴記》一文,將其記錄下來,文章中提到的“建溪異毫盞”就是我們常說的兔毫盞。而宋徽宗趙信亦在《大觀茶論》中讚譽“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油滴盞。也可稱“鷓鴣斑”,楊萬里(宋)詩《陳騫叔郎中出閩漕》“鷓班碗麵雲縈字,免褐甌心雪作泓”中記述便是油滴盞。與兔毫一樣,油滴盞也是建窯建盞的一個珍貴品種。按照油滴的呈色,可分為金(黃)油滴和銀油滴兩種。青黑色的釉面上,鐵繫結晶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斑點大小不一,或密集或疏鬆如若漂浮在水面上的油滴,故日本將鷓鴣斑形象地稱為“油滴”。當前由宋代流傳下來的油滴盞精品幾乎都收藏於日本,國內少見。建陽本地多年來的遺址發掘中,出土了相當數且的金油滴瓷片,但銀油滴的數量卻是少之又少。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曜變盞。與“油滴”一樣,“曜變”一詞亦源自日本。深色釉面之上聚集三五一簇的淺色油滴,一簇之中油滴大小不一,色澤也不盡相同,若繁星浮空,因而也被稱為“碗中宇宙”。目前,完整的曜變茶盞均流失在海外,尤其是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所藏的茶盞,藍黑色釉面之上聚集著一簇簇的釉斑,釉斑的邊緣則形成藍綠色光環,流光異彩,極為精湛。日本文獻《君臺觀左右帳記》稱曜變天目是“建盞內無上之品,天下稀有之物也”。另外一本日本文獻《能阿相傳集》也提及“曜變,天下稀有物也。釉色如豹皮,建盞中之上也。”目前國內尚未發現有傳世之品,僅2009年杭州城建中偶然出土約三分之一的殘件填補了目前國內的空白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建盞的釉色除上面列舉了傳統的兔毫、油滴、曜變等名貴釉色外,還有柿紅釉、茶葉末釉、醬釉、青釉、龜裂紋釉、灰背、醬釉等數十種變化類型。尤其是現代建盞燒製技藝愈加成熟,不斷的有令人驚奇的釉色被創造。探究、分析宋代建盞的藝術特徵,有助於我們在傳統之上進行著不斷的創新,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審美的作品來。


參考文獻:

[1]曾智泉,陳曉飛. 建窯黑盞與宋代鬥茶文化[J]. 文博(6):78-82.

[2]胡瓊. 以茶育德,盞中乾坤——論宋代建窯黑釉茶盞的美學意蘊[D]. 2010.

[3]陳雨婷. 當代高溫顏色釉藝術表現語言研究[D].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藝苑的奇葩,黑瓷的華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