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在“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封建社會,臣子能在老皇帝臨終前被選為託孤重臣是最大的榮耀。若是父子兩人先後被兩個皇帝選為託孤之臣,那麼這個家族在當時一定可以橫著走。但是西漢初期這對父子有點不走運,他們分別被兩個明主選為託孤之臣,輔佐的皇帝也不是昏庸殘暴之輩,但是這對父子的命運卻一個比一個慘。他們就是西漢初期的名將周勃和周亞夫。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周勃與項羽韓信兩位戰神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因此他的軍事能力在秦末漢出並不突出。但是漢朝建立後周勃能成為世代罔替的絳侯並且擔任丞相之位,可見他的能力。劉邦對周勃也極其信任,這一點可以通過呂后與他的對話表現出來。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當時劉邦病重馬上就要歸西了,呂后前來詢問劉邦身後事。劉邦說蕭何去世用曹參,曹參去世用王陵,但是王陵有些冒失,應該用陳平在一旁幫助。陳平雖然足智多謀但自己還挑不起大梁,他應該與周勃搭檔辦差。這些話完全可以證明周勃在劉邦心中的地位,但是真正高分量的評語還在後面,劉邦說“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周勃確實沒有辜負劉邦的期待,他牽頭誅殺諸呂,又主張迎接代王劉恆入住長安。可以說漢朝能夠出現文景之治,周勃功不可沒。

漢文帝即位之初對周勃還是很客氣的,甚至議會之後漢文帝都會目送周勃離開,但是等漢文帝坐穩皇位尤其是這位千古仁君要鞏固皇權時,這些待遇就都沒有了。並且因為周勃威望高官職大,漢文帝把打壓他當成立威的手段。

漢文帝即位的第二年開始打壓諸侯王氣焰,他命令在長安的諸侯王都要回封地去,若是在朝廷還有官職,就讓自己的太子去封地。當時周勃的職位是丞相,但是漢文帝說您是老同志覺悟高,應該起個帶頭作用,所以您老還是辭職回封地吧。漢文帝直接把周勃送太子回封地的路堵死了,還奪走了周勃的丞相之位。

無奈交出丞相大權的周勃回封地養老,但是作為執掌過一個國家軍權相權的人怎能真正頤養天年,尤其周勃還是被漢文帝變相免官的人,他心裡對皇帝對朝廷是恐懼的,因此每當郡守、郡尉路過周勃的封地前來拜訪時,周勃都會身披鎧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相見,似乎這樣做能給自己增加安全感。但是到老也沒有參透辦公室政治的周勃卻忽視了別人如何看待全副武裝的自己。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周勃回到封地一年多就有人狀告他謀反,漢文帝點頭之後,周勃被抓到長安問罪。馬背上起家又一生都處於權利頂端的周勃哪裡知道獄中的陰暗,為了讓自己舒服一些,勞苦功高年老體邁的周勃拿出千金孝敬獄卒,終於知道了要走公主這條線。這位公主是漢文帝的女兒,周勃的大兒媳婦,她入宮向薄太后哭訴,最終在薄太后的施壓下,漢文帝終於讓周勃無罪釋放。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出獄後說出一句千古名言:我曾經率領百萬大軍,卻是今日才知獄吏的威風。

周勃雖然經歷過牢獄之災,但出獄後漢文帝恢復了他的封地和爵位,幾年後他在封地壽終正寢,總體而言還算不錯,但是他的兒子周亞夫就沒有這個好命了。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周亞夫最大的功績是平定七國之亂,但是他在歷史上的第一次出場要比這件事早很多。漢文帝六年匈奴入侵大漢邊關,漢文帝在霸上、棘門和細柳築起三道防線,為了鼓舞士氣,漢文帝親自來到這三大軍營慰問。霸上和棘門兩座軍營都對皇帝的到來表示出前所未有的熱情,漢文帝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結束工作。可是細柳營完全不一樣,這座軍營不但沒有因為皇帝到來而安排大型歡迎儀式,他們根本不讓皇帝進大門。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最先吃閉門羹的是漢文帝的先導車,當時先導說“天子就要來了,你們應該開門迎接”。可是細柳營中所有將士都是刀出鞘箭上弦弓拉滿,披堅持銳目不斜視,守門的小兵說話同樣硬邦邦的,“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不一會漢文帝到了,守門小兵面對“龍威”依然不鬆口,最後還是漢文帝派使者手持符節詔告周亞夫,朕要進去勞軍,你讓他們都讓開。周亞夫傳將軍令,漢文帝才算是取得進門資格。

一國之君經歷千辛萬苦終於進門了,可是問題還遠遠沒有結束。就在皇帝的司機想開足馬力在軍營中兜一圈時又聽到一句硬邦邦的聲音:“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車馬奔馳”。於是漢文帝的寶馬只能控制韁繩慢悠悠的轉,估計走到指揮部的時候漢文帝已經困了。但我相信當他看到周亞夫時會立刻神清氣爽,因為周亞夫一身戎裝手持兵器精神抖擻的站在他面前,然後瀟灑的一拱手說出一句千古名言:“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施以全禮”。漢文帝當時就被震撼了,若是不到細柳營還以為霸上、棘門兩座大營不錯,如今再看這才是真將軍,之前的兩座軍營就是小孩過家家,匈奴來了不管用的。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漢文帝從此之後對周亞夫讚賞不已,一個多月後匈奴警報解除,周亞夫沒有返回之前的營地而是留下來負責京城治安,後來漢文帝病危還不忘拉著接班人漢景帝的手說“國家若是遇到麻煩,周亞夫可以擔當重任”。我估計漢文帝說這句話是防範於未然,他絕對沒有想到兩年之後漢景帝就捅出了大麻煩。

漢景帝即位兩年後開始削蕃,但是諸侯王不甘心坐以待斃於是紛紛舉起反旗,嚇得漢景帝直接把晁錯殺了但是並不管用,無奈之下只有請出老爹去世前看好的周亞夫。周亞夫也是不負眾望,他只用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這場已經波及半個國家的叛亂。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此事之後周亞夫步步高昇,一直做到老父親周勃當年的丞相之位。但是因為性格耿直屢次與漢景帝發生爭執,最後被迫辭職回家。

若是周亞夫能在家壽終正寢也算不錯,但是他的兒子卻惹了一個大麻煩。古人都喜歡在活著的時候為自己修建墓地,陪葬品自然也要早點選。他的兒子為了盡孝就給周亞夫買了五百甲盾,希望父親去世時放到墓穴中。但是當時甲盾禁止個人買賣,因此這件事被人告發了。這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但是漢景帝要嚴肅處理,於是審理此事的廷尉直接問周亞夫為何謀反?周亞夫據理力爭,這些甲盾是喪葬用的如何能算謀反呢?可是這個廷尉在皇帝的支持下早就有準備了,他言之鑿鑿的說出一句堪比“莫須有”的話:你就算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謀反吧。周亞夫是鐵骨錚錚的軍人,他受不了這樣的屈辱。聽到廷尉如此汙衊周亞夫決定以死明志,最終絕食五天後吐血而亡。

父子皆被兩代皇帝選為託孤重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


劉邦去世前說“安劉氏者必勃也”,劉恆去世前說“國家若有急難,周亞夫可堪重任”。周勃一生誅滅諸呂撥亂反正,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堪稱扶大廈於將傾,並且他們遇到的是創造出文景之治的兩位明主,但是這對父子的結局卻一個比一個淒涼。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 簾外西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