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很多人都不知道,笑眯眯的彌勒佛最初是造反者的代言人

彌勒佛的形象,在佛像裡是個異類。跟其他佛像普遍的莊嚴肅穆不同,彌勒佛永遠挺著圓滾滾的肚皮,笑眯眯地看著芸芸眾生,很喜慶隨和的樣子。

很多人都不知道,笑眯眯的彌勒佛最初是造反者的代言人

不過,很多人有所不知,在古代,彌勒佛可以說是造反者的代言人,很多造反的人,往往會打著彌勒的旗號來起事,包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而如果你去大英博物館,看博物館收集的早期彌勒像,可能又會嚇了一跳:根本就沒有大肚子,早期的彌勒像,腹肌是清晰可見的。

在古代的印度地區,早期修行的佛教僧人都以苦行為主,確實沒什麼肥胖的機會。那麼,從腹肌清晰的造反者代言人到笑口常開的大肚子,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讓彌勒佛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樣子呢?

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是一場持續千年的信仰爭奪戰。

成功的革命者代言人

從兩晉到清朝,漫長的一千多年裡,彌勒佛可以說是造反者的正神:

比如說,北魏末年,冀州僧人法慶打出了“新佛出世,去除眾魔”的口號,“新佛”就是彌勒佛,最後的結果是,北魏十萬大軍鎮壓了法慶的造反。

南朝時,傅大士創立了彌勒教,自稱彌勒在世,廣收門徒,傅大士欲焚身供養三寶,先後有幾十個弟子站出來要替師父焚身,追隨者甚多。

隋朝時,宋子賢自稱彌勒出世,謀殺隋煬帝未遂;向海明自稱彌勒出世,舉兵反隋被滅。

這些都是失敗案例,當然還有成功的,那就是朱元璋。

很多人都不知道,笑眯眯的彌勒佛最初是造反者的代言人

紅巾軍起義

朱元璋人生的重大轉變,就是離開黃覺寺,投奔紅巾軍,而這個紅巾軍,在起義之初,就是以“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為口號的。等於說,朱元璋也是打著彌勒的大旗發家的。

結果,在革命成功、登上大明皇帝的寶座之後,朱元璋立刻下令,禁止彌勒教等民間宗教,宣佈其為非法組織,甚至不惜暴力打壓。

因為他深知,彌勒佛在民間的影響力,以及這種影響力對於在位者的威脅。可以說,不只是底層造反者,高層的篡位者,也喜歡打著彌勒的旗號。

比如武則天稱帝之前,就利用這點,來製造君權神授的輿論。

689年7月,有9個僧侶合作寫了本《大雲經疏》,其中就寫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佛下生,作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意思就是說,李唐的天下不行了,武則天是降生人間的彌勒佛,是天下的新主人。

兩個月後,武則天就正式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並自封為“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這個“慈氏”,就是梵文中彌勒一詞“maitreya”的意譯。

很多人都不知道,笑眯眯的彌勒佛最初是造反者的代言人

劉曉慶主演話劇《武則天》的舞美概念圖

佛教中的救世主神話

為什麼這些造反者和篡位者,都喜歡打著彌勒佛的旗號起事呢?這得從彌勒佛在佛教系統裡的角色說起了。

在大乘佛教裡,彌勒佛是未來佛。這源於一個說法,叫“三世三劫”,就是說,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各有一位佛住世。我們熟悉的釋迦摩尼佛就是現在佛,而釋迦摩尼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前就涅槃了,等於說,我們現在生活在漫長的、無佛的末法時代。而在遙遠的未來,會有一位未來佛降生人間、弘揚佛法,這就是彌勒佛。

從法統上來說,彌勒佛是釋迦摩尼佛的接班人,通俗一點說,就是皇帝和儲君的關係。儲君嘛,這是合法的繼承者,所以各朝各代藉著彌勒佛名義、抱著彌勒佛大腿起義的人,就層出不窮了,這就是給革命找一個正當的藉口。

很多人都不知道,笑眯眯的彌勒佛最初是造反者的代言人

此外,彌勒佛身上,還有一層更加富有宗教色彩的含義,也被革命者廣泛利用。就是彌勒信仰中的下生部分告訴我們,彌勒佛不僅是未來佛,更是重建人間的救世主。

在佛教經典裡,彌勒信仰分為上生和下生兩個部分。上生信仰的部分,指的是彌勒由凡人修成菩薩,上生到一個叫做兜率天的地方,這是一片沒有煩惱的莊嚴淨土。人間信眾則會發願,死後往生兜率天,脫離現世苦海,親近彌勒、聞聽佛法。

信仰中的下生部分,則代表著將來有一天,信眾可以追隨這位未來佛,一起下生人間,度化眾生,建立“穀食豐樂、人民熾盛”的人間淨土。

很多人都不知道,笑眯眯的彌勒佛最初是造反者的代言人

露天彌勒大佛 | 寧波奉化雪竇寺

彌勒的下生信仰,在古代中國一直更有吸引力。歷史上的高僧大德,包括著名的玄奘法師,就是彌勒下生信仰的堅定擁護者。

這種降臨人間、救世度人、重建人間淨土的美好願景,與現實的苦難現實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當現世生活充滿壓迫和絕望時,對飽受煎熬的老百姓來說,彌勒佛就披上了一層救世主的光環。

所以,胖子成了反叛的反面

那麼,這位極具反動特質的彌勒佛,後來怎麼就變成一位慈眉善目的胖子呢?

對佛教有些瞭解的人可能知道,這個形象起源於一位彌勒佛的化身,叫布袋和尚。不過,在古代有大量的人自稱是彌勒佛化身,為什麼他能脫穎而出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笑眯眯的彌勒佛最初是造反者的代言人

布袋和尚是五代時期後梁的一位遊方僧人,叫做契此。相傳他是個孤兒,長大後皈依佛門。他大腹便便,憨態可掬,每日出門乞討。據說他的布袋只進不出,因此就被後人描上一層財神的色彩,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看到的彌勒佛形象,不僅笑眯眯的,還抱著一個金元寶。

布袋和尚臨死前,說了句著名的偈子:“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這是在暗示人們,我就是彌勒佛的化身,雖然時時處處顯示給你們看,但你們卻渾然未覺。

等到他死後,很多人恍然大悟,認定這個胖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於是開始塑像供奉。

相比起民間那些自稱要革命的彌勒佛化身,布袋和尚樂觀豁達、與世無爭,絕無干政的企圖,也是統治者喜聞樂見的,自然借勢推了一把。

正統佛教屆也利用了這個機會,堅定地與民間流行的“反賊”形象劃清界線,因為原來反動的形象,十分不利於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還彌勒佛一個清白,為佛教正本清源,這也是佛教屆希望看到的。

所以,雖然各方勢力沒有統一規劃,但在潛移默化中,卻做到了殊途同歸,把一個毫無攻擊性的、笑眯眯的彌勒佛推上歷史舞臺,塑造出一個“反賊”形象的完美反面,來抵抗和消解彌勒信仰中的反動內涵。

此後一千年裡,兩個彌勒佛的形象,就在民間流傳。一方面,像專注造反幾百年的白蓮教,到了清朝依然打著彌勒佛的旗號起事。與此同時,廟裡的彌勒佛像,則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開口常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

可以說,世俗意義中的彌勒,也是個任人打扮的佛菩薩。

很多人都不知道,笑眯眯的彌勒佛最初是造反者的代言人

對於彌勒佛身上的信仰爭奪戰,季羨林先生認為,“中國人並不是一個宗教性很強的民族,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沒有一次宗教戰爭”,但是,“在利用宗教達到政治目的或其他目的方面,漢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上,卻表現出了非凡的本領。”

在文章的最後,季羨林說:“這在漢族的民族性中是優是劣,由讀者自己去評斷吧。”

作者 | 劉 瑋

編審 | 鄭廷鑫

版式 | 劉少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