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愛沙尼亞為何仇恨鄰國俄羅斯,有什麼歷史淵源?

愛沙尼亞,面積約4.53萬平方公里,是波羅的海三國中最靠北的。人口約132萬,是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少的。波羅的海三國,和中亞五國,高加索三國一樣,都是蘇聯解體出來的國家。

愛沙尼亞為何仇恨鄰國俄羅斯,有什麼歷史淵源?

愛沙尼亞陸上鄰國只有東側的俄羅斯與南側拉脫維亞兩個,北部與芬蘭、西部與瑞典隔波羅的海相望。

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共享里加灣,愛沙尼亞佔據里加灣出口薩雷馬島、希烏馬島這兩個最大的島嶼,戰略位置比較好。

愛沙尼亞為何仇恨鄰國俄羅斯,有什麼歷史淵源?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與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隔著一個芬蘭灣,距離不到80公里。歷史上愛沙尼亞受瑞典影響也比較大,塔林到斯德哥爾摩的直線距離也不過約370公里。如果在塔林與赫爾辛基之間畫一條直線,就能將芬蘭灣攔腰隔斷,對俄羅斯聖彼得堡出海航線形成致命影響。

愛沙尼亞為何仇恨鄰國俄羅斯,有什麼歷史淵源?

愛沙尼亞與俄羅斯之間,是以湖泊為界的,北部為楚德湖,南部為普斯科夫湖。兩個湖是相通的,只因兩湖相交處狹窄,所以分別命名。納爾瓦河流出楚德湖,向北匯入芬蘭灣。楚德湖面積2611平方公里,兩湖面積相加超過3555平方公里,是歐洲第五大湖,比中國的鄱陽湖要大,對愛沙尼亞這種小國來說可謂浩瀚大海。

1242年春天,諾夫哥羅德與條頓騎士團在楚德湖的冰面上決戰,史稱冰湖戰役。

愛沙尼亞為何仇恨鄰國俄羅斯,有什麼歷史淵源?

諾夫哥羅德可以看作俄羅斯的前身,他們有1.7萬軍隊,其中包括3千重騎兵、4千名輕騎兵和1萬名各類步兵。條頓騎士團、利沃尼亞寶劍騎士團、丹麥騎士、多爾帕特民兵,總計有1.2萬軍隊,其中包括4千騎兵和8千名步兵。

諾夫哥羅德勢力範圍大約是現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佔據東歐平原,信東正教。騎士團勢力範圍主要在波羅的海沿岸,以德意志人為主,信天主教。

愛沙尼亞為何仇恨鄰國俄羅斯,有什麼歷史淵源?

楚德湖戰役,是一場冰上決戰,有些冰面不堪重負突然破裂,許多重騎兵連人帶馬地落入水中,凍死和溺死者難以計數。戰爭以諾夫哥羅德的勝利告終,但也無力越過楚德湖再戰。

這場戰爭有兩個重大意義,一是基本確立東正教與天主教以楚德湖-普斯科夫湖為界,今天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都是天主教國家,俄羅斯是東正教國家。二是諾夫哥羅德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兒子達尼埃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建立莫斯科大公國,後來的沙俄、蘇聯、俄羅斯都有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專門獎勵戰鬥英雄。

愛沙尼亞為何仇恨鄰國俄羅斯,有什麼歷史淵源?

愛沙尼亞從蘇聯獨立時,在楚德湖和普斯科夫湖都與俄羅斯有領土糾紛,後來愛沙尼亞放棄了爭議領土。總的來說,與併入蘇聯之前比,愛沙尼亞北部失去一塊土地,南部則失去整個普斯科夫湖及相關陸地。

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聯手加入歐盟和北約,成為西方圍堵俄羅斯的前沿陣地。

愛沙尼亞為何仇恨鄰國俄羅斯,有什麼歷史淵源?

圖-愛沙尼亞人

愛沙尼亞是前蘇聯國家中人均GDP最高的,是俄羅斯的兩倍有餘。愛沙尼亞網絡科技發達,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他們網絡選總統,網絡籤合同,網絡辦公,網絡看病,網絡教學,所有工作都無紙化,號稱只有兩件事需要當事人到場簽名:結婚和離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