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通鑑》筆記:看不清形勢、拿不住分寸,你也敢挑撥離間?

樂毅圍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圍,各去城九里而為壘,令曰:"城中民出者勿獲,困者賑之,使即舊業,以鎮新民。"三年而猶未下。

或讒之於燕昭王曰:"樂毅智謀過人,伐齊,呼吸之間克七十餘城。今不下者兩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齊人,南面而王耳。今齊人已服,所以未發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且齊多美女,又將忘其妻子。願王圖之!"

昭王於是置酒大會,引言者而讓之曰:"先王舉國以禮賢者,非貪土地以遺子孫也。遭所傳德薄,不能堪命,國人不順。齊為無道,乘孤國之亂以害先王。寡人統位,痛之入骨,故廣延群臣,外招賓客,以求報仇。其有成功者,尚欲與之同共燕國。今樂君親為寡人破齊,夷其宗廟,報塞先仇,齊國固樂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樂君若能有齊,與燕併為列國,結歡同好,以抗諸侯之難,燕國之福,寡人之願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斬之。賜樂毅妻以後服,賜其子以公子之服;輅車乘馬,後屬百兩,遣國相奉而致之樂毅,立樂毅為齊王。

樂毅惶恐不受,拜書,以死自誓。由是齊人服其義,諸侯畏其信,莫敢復有謀者。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

淺 釋

樂毅圍攻莒城、即墨兩邑,整整一年都未能攻克,便命令兩地燕軍解除包圍,退至離城九里之地修築營壘,並下令說:“若有城中百姓出來,不要抓捕,發現有貧困的,還要賑濟,使他們能重操舊業,以安撫新降附的齊國人民。”過了三年,樂毅還是沒能攻下莒城、即墨二邑。

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撥說:“樂毅智謀過人,一口氣便攻克了齊國70餘座城邑,現在剩下莒城、即墨兩邑,並非力不能拔,他之所以整整3年都不加攻擊,不過是想依仗兵威來收服齊國人心,以便讓自己南面稱王罷了。如今齊國人心已服,他之所以還不攻城,那是因為其妻子、兒子還在燕國,儘管如此,齊國美女眾多,他遲早還是會忘了自己留守燕國的家眷,到那時,就很難被制衡了。大王您還是早做防備為好!”

於是,燕昭王下令搞一場大型酒會,席間,他讓勸其防備樂毅的人站出來,斥責道:“先王倡導舉國禮待賢才,並非為了多佔土地以留給子孫。他不幸遭逢了一個缺少德行、不能承擔治國使命並令國人怨憤不服的繼承人(子之),在這種情況下,無道的齊國趁我國內亂,殘忍殺害了先王。我即位以後,對齊國恨之入骨,因此廣納賢臣,招攬賓客,以求報仇。誰能助我雪恨,我甚至願意和他分享燕國。現在樂毅先生為我大破齊國,夷毀齊國宗廟,為我報了舊仇,齊國本就應當歸樂毅先生所有,而不該由燕國所得。樂毅先生若能擁有齊國,與燕國結為平等友好的鄰邦,共同抵禦它國的進犯,這是燕國的福氣,也是我的心願啊!你怎麼敢說這種話呢!”於是將挑撥者處於斬刑。燕昭王分別給樂毅的妻子和兒子賞賜了王后和王子的服飾,又為樂毅配備了君王才能享用的車駕馬匹以及上百輛屬車,派宰相專程送給樂毅,並立樂毅為齊王。

對於燕昭王的厚待,樂毅惶恐不安,堅辭不受,他寫了封敬拜燕昭王的奏書,表達了自己誓死效忠的決心。此後,齊國人敬服樂毅的德義,各諸侯國也畏懼他的信譽,沒有誰敢再算計他了。

《通鑑》筆記:看不清形勢、拿不住分寸,你也敢挑撥離間?

樂毅

品《鑑》

樂毅對莒城、即墨兩邑的軍事政策,目的是收服齊國民心,這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樂毅這麼做的出發點是什麼,他到底是為燕昭王收服人心,還是為自己收服人心,亦或是“養寇自重”,人心難猜,誠者見誠,奸者見奸,誰又能真正知道呢?

2

或讒之於燕昭王······

一個“讒”字,可見司馬光的態度,在他看來,該人是在進讒言以詆譭樂毅。

3

也許,那個進言者,就是進讒者。其動機和好處?要麼打擊樂毅,要麼博取賞識。

站在燕昭王的角度看,燕昭王其實也需要這樣的提醒,樂毅可能是賢將,但君王身邊,也從不缺乏叛臣,多維度思考問題,對領導者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非之人,可以利用,不可不防。

4

當時情境,舉國兵力都在樂毅手上,燕軍幾乎已經滅了齊國,軍心牢牢凝聚於樂毅一身,樂毅真心要反,燕昭王無計可施。

要說燕昭王心裡對樂毅毫無疑慮,那是不可能的。

這種情況下,那個詆譭樂毅的人,就成了穩住樂毅的最好工具。

5

燕昭王的系列舉措,精彩、高明!

大擺酒會,公開斥責並處死進讒者,高度肯定樂毅並賜予至高榮譽,既展現出人君的一片赤誠和高遠氣度,又在道義上牢牢拴住了樂毅的心······

6

500多年後,蜀漢劉備白帝城託孤,和燕昭王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7

這段史料,對挑撥離間者,是一個警示!

看不清形勢、不懂箇中緣由、把握不了分寸,是會引火燒身、成為犧牲品的!

8

今樂君親為寡人破齊,夷其宗廟,報塞先仇,齊國固樂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樂君若能有齊,與燕併為列國,結歡同好,以抗諸侯之難,燕國之福,寡人之願也。

有個好位置,朋友佔了,其實應該高興,而非嫉妒!因為總比敵人佔據了要強啊!

雞腸小肚、挑撥離間者,徒受心勞;

心胸寬廣、守道正己者,自享其福。

《通鑑》筆記:看不清形勢、拿不住分寸,你也敢挑撥離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