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南朝第一英主”陳霸先,歷史評價很高,為何死後被挫骨揚灰?


“南朝第一英主”陳霸先,歷史評價很高,為何死後被挫骨揚灰?

​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下若裡(今屬浙江長興)人,生於南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東漢太丘長陳寔後裔。

出身卑微,初為鄉間裡司(村官),後任職南京城掌管油庫的小吏。

梁武帝的侄子新喻侯蕭映,極為賞識陳霸先,曾評價他說:“此人方將遠大!”

南梁大同六年(540年),蕭映出任廣州刺史,以陳霸先為廣州府中直兵參,後升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等官職,曾參與平定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平定後,陳霸先逐漸掌控了南梁的朝局。

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黜梁敬帝,建立陳朝,自稱皇帝,改元永定,史稱陳武帝。

陳武帝先後平定南梁大將王僧辯、定州刺史蕭勃、江南豪傑王琳等南梁殘餘勢力。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陳武帝在位三年後病逝,葬於萬安陵。

其侄子陳蒨,趁太子陳昌在北周為人質之機篡位,史稱陳文帝。

陳武帝陳霸先在南北朝南朝諸帝中聲名顯赫,號稱“南朝第一英主”。

明朝學者、“嘉靖三大家”之一的歸有光曾評價陳霸先:“恭儉勤勞,志度弘遠,江左諸帝,號為最賢!”

這位“南朝第一英主”想不到死後遭遇奇恥大辱。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春,五十一萬隋軍橫渡長江,陳朝後主嚇得屁滾尿流,選擇了投降,隋朝統一了天下。

平陳有功的蛇丘縣公王頒秘密召集父親王僧辯的舊部千餘人,相對“涕泣”。

王頒是南梁太尉王僧辯的次子,得知父親被陳霸先設計誅殺後,發誓要為父親復仇。

王頒服喪三年,依舊“布衣蔬食,藉藁[gǎo]而臥”,念念不忘殺父之仇。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決定平定陳朝,王頒向朝廷進獻滅陳之計,隋文帝大為讚賞,立即召見。

王頒說完話,仍抽泣不已,連隋文帝也不免為之動容。

後,隋朝滅了陳國。

報仇的機會來了。

有人勸王頒說:“滅了陳國,已經雪恥,但是您依舊悲傷不已,是不是因為陳霸先早已死去,您沒有親手殺死他的緣故?請求掘開陳霸先的墳墓,剖棺焚屍,也算是表明了您的孝心!”

王頒給眾人磕頭,額頭流淌著鮮血,說:“陳霸先是帝王,陵墓巨大,倘若盜挖,還沒等找到屍體,天就亮了,事情敗露,怎麼辦?”

於是,王僧辯的舊部請求一起去掘墓。

這些人手持“鍬鍤[chā]”,當夜掘了陳霸先陵墓,剖開棺槨,發現陳霸先的鬍鬚還沒有脫落。

眾人將陳霸先的屍體拖出來焚燒,取其骨灰投入水中,眾人“飲之”。

王頒自知罪孽深重,於是令手下把自己捆綁起來,向晉王楊廣請罪。

晉王楊廣如實向隋文帝彙報,隋文帝楊堅說:“朕以大義平定陳朝,王頒的所作所為,也是孝義之道,朕怎麼能忍心加罪於他呢?”

隋文帝不再追究此事,有司評議戰功的時候,建議晉升王頒為柱國,“賜物五千段”。

王頒堅辭不受說:“臣是藉著大隋的威名,得以一血家恥,本來是徇私,並不是為了大隋,如今受此封賞,臣不敢當!”

隋文帝不再堅持,於是任命王頒為代州刺史,不久轉任齊州刺史,後病逝於任內,享年五十二歲。

《隋書》將王頒列入“孝義列傳”中,足可見後世史家對王頒復仇行動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