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中國古典詩詞全部詞牌、曲牌詳釋

  • 《竹枝》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單調十四字,分平韻、仄韻兩體。《詞譜》所收皇甫松、孫光憲二人詞,每首均疊用“竹枝”、“女兒”作為和聲。

  • 《十六字令》

詞牌名。又名《歸字謠》、《蒼梧謠》。因全詞只十六個字,故名。單調,平韻。

  • 《閒中好》

詞牌名。因唐段成式詞起句為“閒中好”,故名。單調十八個字,有半韻、仄韻兩體。

  • 《紇那曲》

詞牌名。唐劉禹錫所作五言絕句中,有“同郎一回顧,聽取紇那聲”句,或謂“紇那”系和聲,並因此得名。單調二十字,平韻。

  • 《羅嗊曲》

又名《望夫歌》。詞牌名。因陳後主在金陵建有羅嗊樓而得名。唐歌女善唱此曲,元稹曾贈以詩云:“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單調二十字或二十八字,皆平韻。

  • 《南歌子》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南柯子》、《風蝶令》等。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三字或二十六字,平韻。雙調五十二字,又有平韻、仄韻兩體。唐另有《南歌子詞》,系五言絕句,與此調不同。

  • 《荷葉杯》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三字,雙調五十字,皆平韻仄韻互用。

  • 《回波樂》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或作《回婆樂》,又名《回波詞》。北魏爾朱榮與左右連手踏地歌唱《回波樂》,歌辭久佚。其曲入唐大麴。現存唐人詞皆為六言絕句體。首句例用“回波爾時”四字起。單調二十四字,平韻或仄韻。

  • 《望江南》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樂府雜錄》謂此調本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後進入教坊,改此名。白居易依其調作《憶江南》,始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江南好》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調五十四字,皆平韻。②曲牌名,字句格律與詞牌單調同。

  • 《憶江南》

詞牌名。即《望江南》。

  • 《江南好》

詞牌名。即《望江南》。又《滿庭芳》亦別稱《江南好》。

  • 《搗練子》

①詞牌名。以詠搗練而得名。又名《杵聲齊》、《深院月》等。單調二十七字;另一體雙調三十八字,皆平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屬“雙調”。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單調相同,用作引子。北曲與詞牌不同,但與詞牌《生查子》半闋相近,《九宮大成譜》以為即《生查子》,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

  • 《瀟湘神》

詞牌名。又名《瀟湘曲》。此調始於唐劉禹錫詠湘妃詞,故名。首三字例用疊句,如“斑竹枝,斑竹枝”,與《竹枝》相類。單調二十七字,平韻。

  • 《章臺柳》

①詞牌名。又名《憶章臺》。唐韓翃《寄柳氏》詞:“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後人即名此調為《章臺柳》。單調二十七字,仄韻,一疊韻。②曲牌名。屬南曲越調。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 《南鄉子》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兩平韻,後轉為三仄韻。雙調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韻。②曲牌名。屬北曲越調。字句格律與詞的雙調五十六字體半闋相同。用在套曲中。

  • 《採蓮子》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為七言四句帶有和聲的聲詩,唐皇甫松撰此調。其一三兩句句尾加和聲“舉棹”,二四兩句句尾加和聲“年少”,猶竹枝詞中之“竹枝”、“女兒”。但竹枝詞以“竹枝”二字和於句中,“女兒”二字和於句尾,此則一句一和聲。

  • 《浪淘沙》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過龍門》等。《詞譜》謂:“《浪淘沙令》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專詠調名本意。原為小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亦即七言絕句。劉禹錫九首為正格,白居易六首為拗體。南唐李煜始作《浪淘沙令》,蓋因舊曲名,另創新聲,雙調五十四字,平韻。宋人也有於前段或前後段起句減一字的,也有稍變音節而用仄韻的。另有《浪淘沙慢》,一百三十三字,入聲韻。②曲牌名。南曲越調和北曲雙調都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均與詞牌五十四字體的半闋相同,但曲調各異,用途亦不相同。又南曲羽調也有《浪淘沙》,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

  • 《阿那曲》

詞牌名。本為七言絕句,唐人以人樂府。“阿那”即“婀娜”。舊題楊太真所作此曲,系仄韻絕句。宋人名《雞叫子》。

  • 《清平調》

唐大麴名,後用為詞牌。相傳開元中,李白供奉翰林,時宮中有紅、紫、白、淺紅四色木芍藥(即牡丹)花盛開,玄宗於月夜賞花,召楊貴妃侍酒;以金花箋賜李白,命進新辭《清平調》,時李白尚在醉中,乃成三章,由李龜年手捧檀板歌之,伴奏有梨園子弟十六人。每遍將換,玄宗自倚玉笛和之。《碧雞漫志》謂《清平調》詞,乃於古樂“清調”、“平調”中制詞。單調二十八字,平韻。即七言絕句。宋詞蓋因舊曲名,另創新聲。

  • 《甘州曲》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單調二十九字,平韻。另有《甘州子》,實為一調,惟起首易三字句為七字句。

  • 《拋球(毬)樂》

原為五言六句的聲詩,唐人拋球催酒時所唱,教坊因以名曲。後用為詞牌名。單調三十字始於劉禹錫,四十字者始於馮延巳,四十二字者見《雲瑤集雜曲子》無名氏詞,皆平韻。至柳永以舊曲名創為新調,始有雙調一百八十七字體,仄韻。

  • 《憶王孫》

①詞牌名。又名《豆葉黃》、《憶君王》等。單調三十一字,平韻。另一體雙調五十四字,仄韻。②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單調同。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中。北曲仙呂宮又有《一半兒》,於此曲全同,僅改末句為“一半兒**一半兒*”,元明以來小令中頗常見。

  • 《調笑令》

①詞牌名。單調仄韻。分兩體:一體為三十二字,起句二字重疊,如馮延巳“明月,明月”一首;又一體三十八字,詞之前用七言古詩八句,並以詩的末句二字,為詞的首句二字,用於北宋“轉踏”中。②曲牌名。屬北曲越調。字句格律與詞牌三十八字體相近。用在套曲中。

  • 《遐方怨》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單調三十二字,雙調六十字。皆平韻。《詞譜》謂此調惟《花間集》有之,宋人無填此者。

  • 《如夢令》

詞牌名。原名《憶仙姿》,相傳為後唐莊宗自制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句,後改今名。單調三十三字,仄韻,又名《宴桃源》。其復加一疊者名《如意令》。

  • 《訴衷情》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三十三字,平韻、仄韻互用。雙調有四十一字(又名《桃花水》)、四十四字、四十五字三體,平韻。②曲牌名。屬南曲商調。一說屬小石調。字句格律與詞牌雙調體全闋同,亦有僅用前半闋者。用作引子。

  • 《天仙子》

①唐教坊曲名。來自西域,本名《萬斯年》,後用為詞牌。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三十字,有五仄韻、四仄韻、兩仄三平韻、五平韻數種;雙調六十八字,仄韻。②曲牌名。南曲黃忠宮、北曲雙調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見。又有二:其一用作引子,字句格律與詞牌全闋同,亦有隻用前半闋者。另一用作過曲,與詞牌全闋同。

  • 《風流子》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單調三十四字,仄韻。另有同名慢詞,雙調一百十字,平韻。

  • 《歸自謠》

詞牌名。雙調三十四字,仄韻。《詞律》列為《歸國謠》之一體,注“國—作自,謠—作遙”,但兩者是非一調。

  • 《江城子》

①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簾》等。唐五代詞多為單調,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韻。至宋人始作雙調七十字,有平韻、仄韻兩體。②曲牌名。屬南曲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雙調體半闋同。用作引子。另南曲越調有《江神子》曲牌,亦名《江城子》,與中呂宮《江城子》不同。

  • 《江城梅花引》

詞牌名。又名《江梅引》、《攤破江城子》等。《詞律》謂“此詞相傳為前半用《江城子》,後半用《梅花引》,故合名《江城梅花引》,蓋取(李白)'江城五月落梅花'句也”,但以後半不似《梅花引》為可疑;又說“或腔有可通。未可知也”。雙調八十七字,有平、上、去三聲叶韻與全押平韻兩體。宋洪皓使金被留時所作詠梅四首,最有名。因其每首有一“笑”字,稱為《四笑江梅引》。

  • 《江梅引》

詞牌名。即《江城梅花引》。

  • 《相見歡》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秋夜月》、《上西樓》、《烏夜啼》等。雙調三十六字,上闋平韻,下闋兩仄韻兩平韻。

  • 《秋夜月》

詞牌名。即《相見歡》之別名。

  • 《何滿子》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亦作《河滿子》。唐玄宗時歌人何滿子臨刑哀歌一曲以自贖,竟不得免,後來此曲即以歌者何滿子為名。此調在唐五代有五言四句、六言六句、七言四句三種聲詩。《花間集》所收即第二種,單調三十六字,或第三句多一字;又雙調七十四字,均平韻。宋人又有雙調仄韻體。

  • 《長相思》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因梁陳樂府《長相思》而得名。又名《雙紅豆》、《憶多嬌》等。雙調三十六字,平韻。二疊韻。敦煌曲子詞中有一體,雙調四十四字,平韻,字句格律去前者全異,當是同名異曲。宋人演為《長相思慢》,雙調一百零三字,或一百零四字,平韻。②曲牌名。屬南曲商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同,亦有僅用半闋者。用作引子。

  • 《風光好》

①詞牌名。《南唐近事》載,宋陶谷使南唐時,自恃為上國使者,辭色毅然不可犯。韓熙載乃命妓秦弱蘭佯為驛卒女,谷與相嫟,並作《風光好》詞贈之。後谷於後主席上仍倨傲如前。乃命弱蘭歌此詞,谷大窘,即日北歸。沈遼《雲巢編》則謂谷出使之國為吳越,與谷相周旋者為任社娘。谷詞雙調三十六字,平韻。②曲牌名。屬南曲羽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同。用作引子。

  • 《醉太平》

①詞牌名。又名《凌波曲》、《四字令》、《醉思兒》等。雙調三十八字,平韻。又一體四十五字,仄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屬正宮。字句格律均與詞牌不同,彼此亦不相同。北曲或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內。南曲亦名《昇平樂》,用作過曲。

  • 《春光好》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相傳唐玄宗臨軒擊鼓,見春色明麗,取為曲名。又名《愁倚闌令》等雙調四十字,平韻。又《喜遷鶯》亦名《春光好》,但與此調不同。

  • 《酒泉子》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以平韻為主,間入仄韻。有二體:一見於敦煌曲子詞,雙調四十九字。北宋潘閬依之,因憶西湖風景而作,故又名《憶餘杭》;《詞譜》據《湘山野錄》,謂此為潘閬自制曲,非。一多見於《花間集》,自四十字至四十五字,句法用韻彼此大同小異。

  • 《生查子》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敦煌曲子詞中有此調。文人作品以唐末韓偓所作為最早,雙調四十字,仄韻。按“查”字一說即“楂”字或“槎”字之誤。②曲牌名。屬南曲南呂固。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另北曲曲牌《搗練子》,屬“雙調”,字句格律與詞牌《生查子》半闋同,《九宮大成譜》以為即《生查子》。

  • 《昭君怨》

詞牌名。又名《洛妃怨》等。雙調四十字,兩仄韻兩平韻。

  • 《女冠子》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小令始於溫庭筠,雙調四十一字,平韻。內容多詠女道士。長調始於柳永,雙調一百十一字,仄韻。②曲牌名。南北曲許多宮調都有同名曲牌。以屬南曲黃鐘宮、南呂宮、北曲黃鐘宮者較常見。黃鐘宮兩曲字句格律都與詞牌長調全闋同,也都有隻用前半闋的;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屬南呂宮的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也作過曲。

  • 《點絳唇》

①詞牌名。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雙調四十一字,仄韻。②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南曲屬黃鐘宮,字句格律與詞牌相同,用作引子。北曲屬仙呂宮,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四、四、三、四、五(五句),與詞牌前半闋同。一般用作仙呂套曲的第一曲。京劇等劇種使用時,大都照北曲唱法,或加以變化,一人獨唱或眾人分唱,以嗩吶伴奏,作為武將上場的引子。

  • 《歸國遙》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雙調四十二字或四十三字,仄韻。與宋詞《歸自謠》不同。

  • 《浣溪沙》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亦作《浣溪紗》或《浣紗溪》。分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見唐人詞,仄韻始自南唐李煜,均雙調四十二字。又宋周邦彥曾作《浣溪沙慢》,雙調九十三字,仄韻。②曲牌名。有二,均屬南曲南呂宮。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 《山花子》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此調在五代時為雜言《浣溪沙》之別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段中,各增添三個字的結句,成為”七、七、七、三“字格式,故又名《攤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亦有徑稱《浣溪沙》者,見敦煌曲子詞。又因南唐李璟詞“細雨夢迴”頗為著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名。雙調四十八字,平韻。敦煌曲子詞中的一首則押仄韻。②曲牌名。屬南曲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 《清商怨》

詞牌名。又名《關河令》等。《詞譜》:“古樂府有《清商曲》辭,其音多哀怨,故取以為名。”雙調四十三字,仄韻。又《擷芳詞》(即《釵頭鳳》本名)亦別名《清商怨》,與此不同。

  • 《卜算子》

①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宋教坊演為《卜算子慢》,八十九字。仄韻②曲牌名。一名《百尺樓》。屬南曲仙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用作引子。

  • 《後庭花》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本名《玉樹後庭花》,為南朝陳後主所制曲。詞調為雙調四十四字,仄韻。元人詞集中有一體,又名《後庭花破子》,單調三十二字,平韻。字句格律與唐宋人作品不同,實是北曲。②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五、五、五、三、四、五(七句),末句前增加五字或六字句數句。或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中。

  • 《巫山一段雲》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雙調四十四字,平韻。另一體雙調四十六字,上闋平韻,下闋換兩仄韻兩平韻。

  • 《採桑子》

唐教坊大麴有《採桑》,截取一“遍”單行,用為詞牌。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又有《添字採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攤破採桑子》,一名《攤破醜奴兒》,六十字;皆平韻。宋詞另有《採桑子慢》,一名《醜奴兒慢》,九十字,多平仄互葉。

  • 《醜奴兒》

①唐教坊曲名。又名《醜奴兒令》,即《採桑子》。②曲牌名。屬南曲大石調。有二體: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其一與詞牌不同,都用作引子。又南曲正宮有《醜奴兒近》,與詞牌《醜奴兒慢》前半闋略同,用作過曲。

  • 《菩薩蠻》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杜陽雜編》稱唐宣宗時,女蠻國來聘,見其高髻金冠,纓絡被體,號為菩薩蠻隊,當時優人遂制《菩薩蠻》曲。此說不可信。據《教坊記》載,開元年間已有《菩薩蠻》曲名。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闋均兩仄兩平韻。②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 《子夜歌》

詞牌名。《菩薩蠻》的別名。

  •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翠園枝》等。雙調四十五字,仄韻。

  • 《一落索》

詞牌名。一作《一絡索》,又名《洛陽春》、《玉連環》等。“一落索”本宋時俗語,猶言一大串。雙調自四十四字至五十字,仄韻。

  • 《玉連環》

①詞牌名。亦作《玉聯環》。即《一落索》。又,《詞譜》載宋馮艾子自制曲,亦名《玉連環》,雙調一百零四字,仄韻。兩者不同。②曲牌名。屬南曲仙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 《謁金門》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空相憶》、《出塞》等。雙調四十五字,仄韻。②曲牌名。屬南曲雙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同。用作引子。北曲《朝天子》亦名《謁金門》,與此不同。

  • 《出塞》

詞牌名。即《謁金門》。

  • 《朝天子》

①詞牌名。雙調四十六字,仄韻。《詞譜》謂系“唐教坊曲名,《陽春集》名《思越人》”。但《教坊記》未列此曲。一說當為“朝天紫”之誤,唐曲中也無此曲,只有《朝天》或《朝天樂》。②曲牌名。北曲中呂宮、南曲南呂宮均有同名曲牌。北曲較常見,一名《謁金門》,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二、二、五、七、五、四、四、五、二、二、五(十一句)。與詞牌《朝天子》、《謁金門》都不同。單用作小令,也用在正宮或中呂套曲內。一般《南北合套》套曲所用此曲,則較正格略有變化。又戲曲樂隊亦有兩個同名的伴奏樂曲。一個源於祭神的民間音樂,多在腳色上場時使用。另一個從北曲變化而來,用於狩獵場面。

  • 《憶秦娥》

①詞牌名。世傳李白首創此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又名《秦樓月》、《碧雲深》等。雙調四十六字,分平韻、仄韻兩體,皆一疊韻。②曲牌名。亦名《秦樓月》。南北曲均有。都屬商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小令。

  • 《清平樂》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憶蘿月》、《醉東風》等。雙調四十六字。上闋押仄韻,下闋換平韻。《尊前集》所傳李白《清平樂》詞,恐系後人偽託。②曲牌名。屬南曲羽調。有二體,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另一與詞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 《更漏子》

詞牌名。因晚唐溫庭筠詞中多詠更漏而得名。雙調四十六字,上闋兩仄韻、兩平韻,下闋三仄韻、兩平韻。唐教坊曲有《更漏長》,後用為詞牌。敦煌曲子詞收《更漏長》二首,一溫庭筠作,一歐陽炯作,但溫詞本為《更漏子》,系誤題。而《尊前集》將歐陽炯詞題為《更漏子》,亦誤。兩者格律迥異,實非同調。

  • 《喜遷鶯》

①詞牌名。有小令和長調兩體。小令起於唐,因韋莊詞“爭看鶴沖天”句,故亦名《鶴沖天》。又因馮延巳詞有“拂面春風長好”句,故又名《春光好》,但與四十字的《春光好》不同。雙調四十七字,上闋四平韻,下闋兩仄韻兩平韻。長調雙調一百零三字,仄韻。②曲牌名。南曲正宮、黃鐘宮,北曲黃鐘宮均有同名曲牌。北曲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一般是四、七、二、四、七、三、四、四(八句),與詞牌不同,首尾兩句可復唱。大都用在黃鐘套曲內《醉花陰》曲牌後。南曲屬正宮者與詞牌長調前半闋同,用作引子;屬黃鐘宮者與詞牌長調全闋同,用作過曲。

  • 《阮郎歸》

①詞牌名。詞名用劉晨、阮肇故事。又名《醉桃源》等。雙調四十七字,平韻。②曲牌名。有二,均屬南曲南呂宮。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但多僅用前半闋或後半闋,用作引子;其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 《烏夜啼》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聖無憂》等。雙調四十七字,平韻,此調與《相見歡》之別名《烏夜啼》者不同。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屬南呂宮。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鶴鳴》曲牌之後。南曲與別名為《聖無憂》的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

  • 《人月圓》

①詞牌名。始創於宋王選,因其詞中有“人月圓時”句,故名。又名《青衫溼》。雙調四十八字,有平韻、仄韻兩體。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屬大石調,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北曲屬黃鐘宮,與詞牌相同,用作小令。

  • 《朝中措》

詞牌名。本宋以前舊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等。雙調四十八字,平韻。

  • 《桃源憶故人》

詞牌名。又名《虞美人影》等。雙調四十八字,仄韻。此調與《胡搗練》相似,但上下闋起句押韻,《胡搗練》則不押韻。

  • 《三字令》

詞牌名。因全調用三字句,故名。創自五代歐陽炯。雙調四十八字,平韻。

  • 《眼兒媚》

詞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闌干》等。雙調四十八字,平韻。

  • 《漁歌子》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調見敦煌曲子詞及《花間集》。雙調五十字,仄韻。《詞律》等書曾與唐張志和的《漁父》混為一調,實誤。②曲牌名。一名《漁父樂》。屬南曲越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略異。用作引子。

  • 《少年遊》

①詞牌名。因北宋晏殊詞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又名《玉臘梅枝》等。雙調五十字至五十二字,平韻。此調各家所作,前後段字數句法及用韻,頗有參差。又張先有《少年遊慢》,雙調八十四字,仄韻,與令詞體制不同。②曲牌名。屬南曲大石調。有二體,字句格律一與詞牌同,一與詞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 《梁州令》

①詞牌名。一名《涼州令》。系從唐教坊曲《涼州》而來,宋以後轉誤為“梁州”,本為大麴。此調摘其一段用為小令,故稱。雙調五十字、五十二字或五十六字,仄韻。又有合五十二字體兩首長調的,名《梁州令疊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屬正宮,字句格律相近,而與詞牌不同。北曲正宮調常用曲牌有《小梁州》,字句格律與《梁州令》曲牌相似,或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

  • 《西江月》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步虛詞》等。雙調五十字。唐五代詞本為平仄韻異部間協,宋以後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仄韻,例須同部。另有《西江月慢》,一百零三字,例用入聲韻。

  • 《步虛詞》

詞牌名。即《西江月》。

  • 《惜分飛》

詞牌名。又名《惜雙雙》等,雙調五十字,仄韻。此調最初見於北宋毛滂《東堂詞》。

  • 《滴滴金》

①詞牌名。又名《縷縷金》。雙調五十字,仄韻。②曲牌名。南曲黃鐘宮,北曲雙調均有同名曲牌。北曲亦名《甜水令》,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於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與詞牌全闋或半闋同,用作引子;一與詞牌不同,與北曲亦不同,用作過曲。

  • 《河傳》

①詞牌名。一作《水調河傳》,又名《怨王孫》、《月照梨花》等。“河傳”之名始於隋代,傳為煬帝去江都時所作,聲韻悲切,今已不傳。今所見者已晚唐溫庭筠之作為最早。《花間集》所收各詞,雙調自五十一字至五十五字不等,句式頗不一致,叶韻亦有參差,其上下闋均仄韻轉平韻共四換韻者,如溫庭筠的“湖上”詞等;其上闋仄韻、下闋仄韻平韻者,如孫光憲的“風颭”詞等;其上下闋皆仄韻者,如張泌的“渺莽”詞。②曲牌名。南北曲都屬仙呂宮。字句格律都與詞牌不同,彼此也不甚相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僅見於諸宮調。

  • 《入塞》

詞牌名。雙調五十二字,平韻。

  • 《醉花陰》

①詞牌名。雙調五十二字,仄韻。李清照“捲簾西風,人比黃花瘦”一首,即用此調。②曲牌名。屬北曲黃鐘宮。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一般是七、七、五、四、六、三、三、七(八句)。前五句即詞牌半闋,略有變化。一般作為黃鐘套曲的第一曲。

  • 《木蘭花》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唐五代人所作《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雙調,有五十二字或五十五字等,仄韻,以七字句為主,雜以三字句。別有七言八句五十六字的《玉樓春》,因五代歐陽炯所作有“同在木蘭花下醉”之句,遂別名《木蘭花》。宋詞的《木蘭花》實即《玉樓春》調。另有《減字木蘭花》和《偷聲木蘭花》。後又演為《木蘭花慢》,雙調一百零一字,平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南曲屬南呂宮,用作引子。北曲屬高平調,用作小令,亦見於諸宮調。

  • 《玉樓春》

詞牌名。又名《木蘭花》、《西湖曲》等。雙調七言八句五十六字,仄韻。

  • 《減字木蘭花》

①詞牌名。簡稱《減蘭》。即就宋詞《木蘭花》的一、三、五、七句各減三字,計四十四字,上下闋各二句仄韻轉二句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即就原詞的第三、第七句各減三字平仄轉韻和《減字木蘭花》同。②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套曲中。

  • 《端正好》

①詞牌名。雙調五十四字,仄韻。此調與《於中好》句法相同,當為同調。②曲牌名。有二:一屬北曲正宮,字數定格一般是三、三、七、七、五(五句),與詞牌不同。一般用作正宮套曲的第一曲。一屬北曲仙呂宮。字數定格與正宮同,但第四句後可酌增三字句,或用作小令,或用在雜劇的“楔子”中。

  • 《鷓鴣天》

①詞牌名。又名《思佳客》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②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均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均與詞牌同。北曲或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中。南曲在各曲譜都列為“引子”,但實際多用於傳奇劇的結尾處。

  • 《夜行船》

①詞牌名。又名《明月棹孤舟》。雙調五十六字,仄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雙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北曲多用為套曲中的第一曲。南曲用作引子。

  • 《瑞鷓鴣》

詞牌名。又名《五拍》、《舞春風》、《鷓鴣詞》等。雙調五十六字,平韻。按《瑞鷓鴣》本七言律詩,因唐人譜為歌詞,便成詞調。至宋柳永乃增添為雙調六十四字及八十八字兩種。

  • 《鵲橋仙》

①詞牌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又一體雙調八十八字,仄韻。②曲牌名。屬南曲仙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五十六字體半闋同,用作引子。

  • 《虞美人》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取名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闋均兩仄韻轉兩平韻。又有《虞美人影》,則為《桃源憶故人》之別名。②曲牌名。南曲南呂宮、北曲正宮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用作引子。

  • 《一斛珠》

詞牌名。南唐李煜詞有此調,載《尊前集》。又名《醉落魄》、《怨春風》等。雙調五十七字,仄韻。據宋人傳奇小說《梅妃傳》,謂唐玄宗在花萼樓,適南方使者至,遂命封所獻珍珠一斛密賜江妃。妃不受,以詩謝,有“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之句。玄宗覽詩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度之,名《一斛珠》,曲名始此。

  • 《踏莎行》

①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又有《轉調踏莎行》,雙調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韻。②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商角調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同。用作引子。北曲與詞牌不同,用於套曲中。

  • 《小重山》

①詞牌名。又名《小衝山》、《小重山令》等。雙調五十八字,平韻。②曲牌名。屬南曲雙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

  • 《臨江仙》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多用以詠水仙,故名。雙調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韻。②曲牌名。南曲南呂宮、北曲仙呂宮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六十字體半闋同。用作引子。

  • 《集賢賓》

①詞牌名。又名《接賢賓》。雙調五十九字,平韻。又一體一百十七字,平韻,基本上是前一體的雙疊。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與詞牌五十九字體同,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與北曲亦不同,用作過曲。

  • 《釵頭鳳》

詞牌名。相傳本名《擷芳詞》,因北宋政和間宮中有擷芳園,故名。南宋陸游因無名氏詞有“可憐孤似釵頭鳳”句,改名《釵頭鳳》。又名《折紅英》、《惜分釵》、《玉瓏璁》等。陸游詞抒寫他對前妻唐氏的眷戀心情。雙調六十字,前後闋的末句各用三疊字。仄韻。

  • 《一剪梅》

①詞牌名。宋周邦彥詞中有“一剪梅花萬樣嬌”句,故名。又名《臘梅香》、《玉簟秋》等。雙調六十字,平韻。②曲牌名。屬南曲南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

  • 《蝶戀花》

①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被改名為《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雙調六十字,仄韻。②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用於套曲中。

  • 《鵲踏枝》

①詞牌名。一作《雀踏枝》。即《蝶戀花》。②曲牌名。北曲仙呂宮、南曲商調均有同名詞牌。字句格律均與詞牌不同,彼此亦不相同。北曲常用於套曲中《那吒令》曲牌之後。南曲又名《滿園春》,用作過曲。

  • 《鳳棲梧》

詞牌名。即《蝶戀花》。

  • 《感皇恩》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有二體:敦煌曲子詞及宋張先所作,雙調六十字,平韻,字句格律與《小重山》同;另一體雙調六十七字,仄韻,與前體絕異,宋詞多依此,又名《人南渡》、《疊蘿花》等。②曲牌名。屬南曲南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南呂宮《罵玉郎》、《感皇恩》、《採茶歌》三曲牌常連用,或作為小令,或作為套曲中的一部分。

  • 《破陣子》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破陣子》為唐大麴《破陣子》中個一遍。又因此調一唱十拍,故一名《十拍子》。敦煌寫本《雲謠集雜曲子》中收有唐無名氏作品。宋詞則始自晏殊,除較唐詞多一字外,格律相同。雙調六十二字,平韻。②曲牌名。屬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用作引子。

  • 《漁家傲》

①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仄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較常見,屬中呂宮,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亦有隻用半闋者,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敦煌曲子詞有此調。五代歐陽炯所作,句律稍異,宋人依之。雙調六十二字,平韻仄韻互用。

  • 《蘇幕遮》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幕”亦作“莫”、“摩”等。《蘇幕遮》為少數民族樂曲。唐張說《蘇幕遮》詩:“摩遮本出海西胡。”唐慧琳《一切經音義》謂出自龜茲。宋王明清《揮塵錄》:“婦人戴油帽,謂之蘇莫遮。”蓋歌舞者有此服飾,因而得名。又因周邦彥詞有“鬢雲松”句,故亦名《鬢雲松令》。雙調六十二字,仄韻。

  • 《淡黃柳》

詞牌名。宋姜夔自制曲。其自序謂客居合肥南城,間巷陌淒涼,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制此曲。雙調六十五字,仄韻。

  • 《青玉案》

詞牌名。取義於東漢張衡《四愁詩》“何以報之青玉案”句。又名《橫塘路》。雙調六十七字,仄韻。宋詞此調字數句法稍有參差,以依賀鑄“凌波不過橫塘路”一首者為較常見。

  • 《小桃紅》

①詞牌名。又名《連理枝》、《紅娘子》、《灼灼花》等。雙調七十字,仄韻。②曲牌名。北曲越調,南曲正宮、越調都有同名曲牌。三曲字句格律互不相同,與詞牌亦均不同。北曲或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中。南曲都用作過曲。

  • 《千秋歲》

①詞牌名。又名《千秋節》等。雙調七十一字,仄韻。王安石之《千秋歲引》,即據此調添減字數而成。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中呂宮。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 《粉蝶兒》

①詞牌名。因北宋毛滂此調中有“粉蝶兒,這回共花同活”句,故名。雙調七十二字,仄韻。②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均屬中呂宮。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北曲小異,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四、七、七、三、三、四、四、七(八句),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中呂套曲的第一曲。京劇等劇種用此曲牌,即從北曲加以變化,以嗩吶伴唱,作為武將上場的引子。

  • 《風入松》

①詞牌名。唐僧皎然有《風入松》歌,故名。雙調七十四字或七十六字,平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與詞牌七十六字體半闋略同。北曲屬雙調,用在套曲內,或用作小令。南曲屬仙呂人雙調,用作過曲。京劇樂隊有同名伴奏樂曲,曲調與南曲同。

  • 《剔銀燈》

①詞牌名。雙調七十五字,仄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屬中呂宮。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於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與詞牌前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另一與北曲略異,用作過曲。

  • 《婆羅門引》

又名《婆羅門》、《望月婆羅門引》。本唐大麴,開元時西涼節度使所進,天寶時曾改名為《霓裳羽衣》。唐教坊曲有《望月婆羅門》,乃從大麴摘其一遍,後用為詞牌。敦煌曲子詞有《婆羅門》詠月四首,首句均以“望月”二字起,單調三十四字,平韻。有人認為或即教坊曲原詞。宋元人所作為另一體,雙調七十六字,平韻。

  • 《離亭燕》

詞牌名。此調始於北宋張先,因詞中有“隨處是離亭別宴”句而得名,張詞雙調七十六字(一本作七十七字),仄韻。另有七十二字體,宋人多依此。

  • 《御街行》

詞牌名。又名《孤雁兒》。以七十六字及七十八字者為較常見,雙調,仄韻。

  • 《側犯》

詞牌名。詞的“犯調”中,凡以宮犯羽的,稱為“側犯”。創自北宋周邦彥。雙調七十七字,仄韻。

  • 《祝英臺近》

①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雙調七十七字,有平韻、仄韻兩體。②曲牌名。屬南曲越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

  • 《金人捧露盤》

詞牌名。一作《銅人捧露盤》。又名《上西平》等。雙調七十九字,平韻。

  • 《紅林檎近》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林檎系花果,俗名花紅。此調創自周邦彥。雙調七十九字,平韻。

  • 《驀山溪》

①詞牌名。又名《上陽春》。雙調八十二字仄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大石調。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的半闋相同,用作引子。

  • 《洞仙歌》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羽仙歌》、《洞中仙》等。敦煌寫本《雲瑤集雜曲子》收此調二首,字句格律與宋詞異。宋詞有令詞、慢詞兩體。令詞有八十三字或九十三字等,慢詞有一百十八字或一百二十六字等,均雙調,仄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屬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北曲屬大石調,與令詞近似,僅見於諸宮調。

  • 《一枝花》

①詞牌名。一作《喝馬一枝花》,又名《滿路花》或《促拍滿路花》、《歸去難》等。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始自柳永,仄韻始自秦觀,均雙調八十三字。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南呂宮。北曲也叫《佔春魁》,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五、五、五、五、四、五、五、七、七(九句),與詞牌前半闋大致相同。一般作為南呂套曲的第一曲。南曲於此也略同,用作過曲。戲曲樂隊所用的伴奏樂曲。曲調與南北曲都不同。以嗩吶或笛演奏,鑼鼓配合。梆子戲、京劇等劇種過去在每場演出前大都吹奏此曲,習稱“吹臺”。

  • 《鶴沖天》

詞牌名。雙調八十四字,或八十六字、八十八字,仄韻。此調與《喜遷鶯》、《春光好》之別名《鶴沖天》者不同。

  • 《法曲獻仙音》

詞牌名。一作《獻仙音》,又名《越女鏡心》等。原為唐道教法曲。雙調九十二字,仄韻。

《東風齊著力》詞牌名。雙調九十二字,平韻。

  • 《淒涼犯》

詞牌名。一作《淒涼調》,又名《瑞鶴仙影》。姜夔自制曲。自序謂居合肥時,秋風夕起,時聞馬嘶,出城四顧,荒煙野草,不勝悽黯,因琴曲有《淒涼調》,乃藉以為名,並用仙呂調犯商調。雙調九十三字,仄韻。

  • 《滿江紅》

①詞牌名。雙調九十三字,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一般用入聲。相傳為岳飛所作的“怒髮衝冠”一首,最為有名;南宋姜夔始作平韻體,但用著不多。②曲牌名。南曲正宮、南呂宮,北曲仙呂宮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見,屬正宮者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屬南呂宮者與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

  • 《駐馬聽》

①詞牌名。雙調九十四字,平韻。②曲牌名。南曲屬中呂宮。北曲屬雙調,較常見,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式四、七、四、七、七、七、三、七(八句)。與詞牌不同。一般用在雙調套曲裡。

  • 《尾犯》

①詞牌名。又名《碧芙蓉》。雙調,以九十四字的為較常見。仄韻。②曲牌名。屬南曲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南曲中呂宮又有《尾犯序》,與詞牌略異,用作過曲。

  • 《玉漏遲》

①詞牌名。因唐白居易詩有“天涼玉漏遲”句,取以為名。雙調九十四字,仄韻。②曲牌名。屬南曲黃鐘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僅末句略異。用作引子。南曲黃鐘宮又有《玉漏遲序》,亦名《玉漏遲》,句讀與前者略異,用作過曲。

  • 《六么令》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么是小的意思,因此調羽弦最小,節奏繁急,故名。又名《綠腰》。雙調九十四字,仄韻。②曲牌名。南曲仙呂入雙調、北曲黃鐘宮、仙呂宮均有同名曲牌。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北曲屬黃鐘宮者,與詞牌或南曲都不同;屬仙呂宮者,與詞牌相同,句讀略異;都用在套曲中。

  • 《綠腰》

詞牌名。即《六么令》。

  • 《滿庭芳》

①詞牌名。又名《滿庭霜》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②曲牌名。南曲中呂宮、正宮,北曲中呂宮均有同名曲牌。常見者有二:一屬南曲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同,用作引子。一屬北曲中呂宮,與詞牌前半闋略異,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

  • 《水調歌頭》

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大麴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人於上下闋的兩個六字句,多兼押仄韻。也有句句通押平仄聲韻的。

  • 《燭影搖紅》

①詞牌名。北宋王選《憶故人》詞中有“燭影搖紅”句,周邦彥將選詞略改字句,又前加一疊,另成一曲,即以名之。雙調九十六字,仄韻。②曲牌名。屬南曲大石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

  • 《黃鶯兒》

①詞牌名。即因北宋柳永所作“園林晴晝誰為主”一首詠黃鶯得名。雙調九十六字,仄韻。②曲牌名。南曲商調、北曲商角調均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均與詞牌不同,彼此也不相同。南曲較常見,一名《金衣公子》。用作過曲,或用作小令。北曲用在套曲中。

  • 《漢宮春》

詞牌名。又名《慶千秋》等。雙調九十六字,分平韻、仄韻兩體。

  • 《聲聲慢》

①詞牌名。又名《勝勝慢》。雙調九十六字或九十九字等,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例用入聲。②曲牌名。屬南曲仙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

  • 《八聲甘州》

①詞牌名。又名《甘州》、《瀟瀟雨》等。《甘州》本唐大麴名。此調因傷下闋八韻,故名八聲。乃慢詞,與《甘州遍》之為曲破、《甘州子》之為令詞不同。雙調九十七字,平韻。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屬仙呂宮。南曲又有二:一與詞牌全闋或前半闋同,用作引子;一與詞牌不同,但與北曲略同,用作過曲。

  • 《鳳凰臺上憶吹簫》

詞牌名。取傳說中蕭史和弄玉吹簫引鳳的故事為名。雙調九十七字,平韻。

  • 《暗香》

詞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紹熙二年,夔填詞二首贈范成大,成大使歌女唱之,併名為《暗香》、《疏影》。內容為詠梅花。雙調九十七字,仄韻。張炎以此二調詠荷花、荷葉,更名《紅情》、《綠意》。

  • 《疏影》

詞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又名《綠意》、《解佩環》。雙調一百十字,仄韻。

  • 《暗香疏影》

詞牌名。《暗香》、《疏影》原為南宋姜夔自制的兩曲,元張肯取《暗香》之上闋、《疏影》之下闋合為一曲,故名。雙調一百零五字,仄韻。

  • 《雙雙燕》

詞牌名。南宋史達祖詞“過春社了”一首,詠雙燕,即以為名。雙調九十八字,仄韻。

  • 《揚州慢》

詞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夔路過揚州,有感於被金兵劫掠後的城邑蕭條,因制此曲。雙調九十八字,平韻。

  • 《陌上花》

詞牌名。五代時吳越王錢鏐於春日致其妃書雲:“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妃乃歸臨安。吳人用其語為《緩緩歌》,含思婉轉。調名蓋即取此。雙調九十八字,仄韻。

  • 《玲瓏四犯》

詞牌名。此調創自北宋周邦彥。雙調九十九字,仄韻。南宋姜夔又有自制曲,與周詞句讀不同。

  • 《鐵窗寒》

詞牌名。一作《瑣窗寒》。又有題《鎖寒窗》者,《詞律》謂是刊本誤倒。雙調九十九字,仄韻。

  • 《三株媚》

詞牌名。雙調九十九字,仄韻。

  • 《念奴嬌》

①詞牌名。念奴為唐天寶中著名歌女,因其音調高亢,遂取為調名。宋詞中以蘇軾所填者最著名。又名《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壺中天》等。雙調一百字,仄韻,亦有用平韻者。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大石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於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調有《百字令》,別名《念奴嬌》,與詞牌全闋同,用為小令。

  • 《大江東去》

詞牌名。即《念奴嬌》。因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的首句為“大江東去”,故名。

  • 《高陽臺》

①詞牌名。又名《慶春澤慢》。雙調一百字,平韻。②曲牌名。有二,均屬南曲商調。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全闋同,亦有隻用半闋者,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全闋略異,用作過曲。

  • 《換巢鸞鳳》

詞牌名。南宋史達祖自制曲,因詞中有“換巢鸞鳳教偕老”句,故名。雙調一百字,上闋押平韻,但末句葉仄韻,下闋全葉仄韻。

  • 《渡江雲》

詞牌名。又名《三犯渡江雲》。雙調,一百字,前後段各四平韻,惟後段第四句押仄韻。亦有全押平韻或仄韻者。

  • 《東風第一枝》

①詞牌名。雙調一百字,仄韻。②曲牌名。屬南曲大石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

  • 《霓裳中序第一》

詞牌名。《霓裳》為《霓裳羽衣曲》之簡稱。全曲三大段,“中序第一”為第二段中第一遍,亦即排遍中的第一支曲子。南宋姜夔曾於長沙得《霓裳曲》十八遍,皆虛譜無詞,乃作“中序”一遍。雙調一百零一字,仄韻。

  • 《桂枝香》

①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雙調一百零一字,仄韻。王安石《金陵懷古》一首,較為有名。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仙呂宮。較常用者有二,均為南曲: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相同,用作引子;其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 《水龍吟》

①詞牌名。又名《小樓連苑》、《龍吟曲》等。雙調一百零二字,仄韻。②曲牌名。也叫《大開門》、《發點》。戲曲樂隊所用的伴奏樂曲,有調無詞。以嗩吶演奏,鑼鼓配合。

  • 《瑞鶴仙》

①詞牌名。又名《一捻紅》。雙調一百零二字,仄韻。②曲牌名。南曲正宮、北曲仙呂宮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略異,用作引子。

  • 《齊天樂》

①詞牌名。又名《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臺城路》等。雙調一百零二字,仄韻。②曲牌名。南曲正宮、北曲中呂宮都有同名曲牌。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北曲與詞牌不同,常用於《紅衫兒》曲牌前,二曲連用,或作小令,或用於套曲中。

  • 《石州慢》

詞牌名。又名《柳色黃》、《石州引》。雙調一百零二字,仄韻。各家句法頗有不同。

  • 《南浦》

詞牌名。唐教坊曲有《南浦子》,宋詞則借舊曲名另制新調。雙調,分一百零二字平韻及一百零五字仄韻兩體。宋人多填仄韻。

  •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祿山之亂遷蜀,入斜谷,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為悼念楊貴妃,遂採作此曲。雙調一百零三字,仄韻。

  • 《眉嫵》

詞牌名。一名《百宜嬌》。宋姜夔填《戲張仲遠》一首。雙調一百零三字,仄韻。宋呂渭老《聖求詞》亦有《百宜嬌》,但兩者句律不同。

  • 《永遇樂》

①詞牌名。又名《消息》。雙調一百零四字。本仄韻,南宋人始有用平韻者。②曲牌名。南曲商調、北曲歇指調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

  • 《傾杯樂》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亦名《傾杯》、《古傾杯》。其歌辭最初為唐太宗命長孫無忌作。唐玄宗時曾配合於馬舞。唐宣宗又另制《新傾杯樂》,則已非舊曲。敦煌寫本《雲瑤集雜曲子》收此調二首,一百零九字與一百十字,仄韻。宋柳永《樂章集》載八首,有七種不同句法,五種不同宮調。柳詞為雙調,自一百零四字至一百十六字,仄韻。

  • 《二郎神》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北宋詞以柳永所作為最早,雙調一百零四字,仄韻。另有《轉調二郎神》,又名《十二郎》,雙調一百零五字,仄韻。首句較《二郎神》多一字,以下句讀亦頗有不同。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屬商調。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南曲另有《二郎神慢》,亦屬商調,與詞牌《二郎神》相同,用作引子。

  • 《尉遲杯》

詞牌名。雙調一百零五字,仄韻;又一體一百零六字,平韻。

  • 《解連環》

詞牌名。又名《望梅》等。雙調一百零六字,仄韻。

  • 《望海潮》

詞牌名。調見宋柳永《樂章集》。據梅禹金《青泥蓮花記》載,柳永與孫何為布衣交,後何官杭州,門禁森嚴,永不得見。遂於中秋夜使歌妓楚楚唱此詞於何前,何遂迎永入內。雙調一百零七字,平韻。

  • 《一萼紅》

詞牌名。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有北宋無名氏詞,因詞中有“未教一萼,紅開鮮蕊”句,乃取名;平韻始見於南宋姜夔詞。雙調一百零八字。

  • 《杜韋娘》

①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杜韋娘本為唐代歌妓,後教坊遂以其名製為曲調。題為劉禹錫《贈李司空妓》詩,有“春風一曲杜韋娘”句。宋人又借唐舊曲名另創新調,為雙調一百零九字,仄韻。②曲牌名。屬南曲仙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引子。

  •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惜餘春慢》、《蘇武慢》、《選冠子》等。平韻體見《樂府雅詞》,李甲作。因詞尾有“曾過秦樓”句,故名。雙調一百零九字。仄韻體字數句法頗多歧異,以一百十一字與一百十三字者為常見。

  • 《沁園春》

①詞牌名。東漢竇憲仗勢奪取沁水公主園林,後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此得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平韻。②曲牌名。南曲中呂宮、北曲黃鐘宮均有同名曲牌。屬南曲中呂宮者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也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

  • 《摸魚兒》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摸魚子》、《買陂塘》、《陂塘柳》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仄韻。

  • 《陂塘柳》

詞牌名。即《摸魚兒》。

  • 《賀新郎》

①詞牌名。又名《賀新涼》、《乳燕飛》、《金縷曲》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仄韻,用入聲韻的音節尤高亢。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屬南呂宮。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與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一與詞牌不同,與北曲亦不同,用作過曲。

  • 《金縷曲》

詞牌名。即《賀新郎》。

  • 《白薴》

詞牌名。雙調一百二十五字,仄韻。

  • 《蘭陵王》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三段一百三十字或一百三十一字,仄韻。周邦彥詠《柳》,填此詞最為有名。但以一百三十字者為較常見。

  • 《多麗》

詞牌名。又名《綠頭鴨》、《隴頭泉》等。相傳多麗本系妓名。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一百三十九字,仄韻一百四十字。皆雙調。

  • 《綠頭鴨》

唐教坊曲名。曾傳入北宋。蘇軾詩:“家有紅頰兒,能唱綠頭鴨。”又為詞牌《多麗》的別名。

  • 《六醜》

詞牌名。雙調一百四十字,仄韻。創自周邦彥。周密《浩然齋雅談》記邦彥取六醜之義,以此詞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頗難唱,故以高陽氏之子六人,皆才而醜者比之。明楊慎以其名不雅,易名《個儂》。而《詞譜》於《六醜》外又另收《個儂》,為宋廖瑩中所作詞,即以起句“恨個儂無賴”為名。雙調一百五十九字,仄韻,與《六醜》當非一調。

  • 《六州歌頭》

本《鼓吹曲》名,後用為詞牌。六州本為唐西邊之州,即伊、涼、甘、石、氏、渭,每州各有歌曲,統名《六州》。歌頭即引歌,也就是“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一百四十三字,平韻互葉,也有隻葉平韻的。現存最早的賀鑄“少年俠氣”一首,為同部韻平仄通葉。

  • 《哨遍》

①詞牌名。一作《稍遍》雙調二百零三字,平仄通葉,但各有定位。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般涉調。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單獨使用時甚少,多在此曲後連用同宮調的《耍孩兒》、《煞》、《尾聲》等曲牌,成為一個套曲或套曲的結束部分。

  • 《鶯啼序》

①詞牌名。又名《豐樂樓》。字詞中字數最多。分四段,二百四十字,仄韻。②曲牌名。屬南曲商調。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 《九張機》

宋“傳路”詞名。今存兩篇,俱無名氏作。內容寫婦女織絲時的情景,自一張機至九張機,故名。一篇九首。另一篇前有“口號”,後有“放隊詞”。

  • 《念家山破》

詞牌名。《念家山》原為唐大麴,內容多寫久處邊地,思念家國之情。《念家山破》當為大麴“入破”的一遍,南唐李煜用以作詞。後人或因其詞名附會為南唐覆滅的預兆。今其詞失傳。

  • 《駐雲飛》

曲牌名。屬南曲中呂宮。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四、七、五、五、一、五、四、四、五、七(十句)。末句可復唱,或加疊句。

  • 《山坡羊》

曲牌名。北曲中呂宮、南曲商調,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見,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所載,大抵是七、七、七、八、三、五、七、八、二、五、二、五(十二句)。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南曲商調又有《山坡裡羊》,字句格律與此相近似,或以為既是一曲。

  • 《鎖南枝》

曲牌名。屬南曲雙調。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三、三、七、五、五、三、三、三、三(九句),第四句可變四字或六字句。用作小令,或用作過曲。

  • 《耍孩兒》

曲牌名。南曲中呂宮、般涉調,北曲般涉調都有同名曲牌。北曲較常見,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七、七、七、六、七、七、三、四、四(九句)。單用作小令,或用在般涉調、正宮或中呂套曲內。

  • 《寄生草》

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三、三、七、七、七、七、七(七句)。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中。

  • 《羅江怨》

曲牌名。屬南曲南呂宮集曲。有二體。其一以《香羅帶》的首至四句,《一江風》的六至九句,加《怨別離》末句而成;另一體又名《楚江清》,則以《香羅帶》的首至七句與《一江風》的五至末句合成,仍加《怨別離》末句。用作小令,或用作過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