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一樣的小菇涼
在家“養老”的呂不韋收到秦始皇的來信,臉色大變,思前慮後,選擇服毒自盡。信中只有三十個字,意思也很簡單明瞭,沒什麼晦澀難懂的地方。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這一看就是絕交信啊,語氣很堅決。
開口就是你對秦朝有什麼功勞,卻佔著河南十萬戶的封地?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讓我叫你一聲仲父!帶著你家人搬去蜀地吧!短短几十字,既抹去了呂不韋的功勞,還不讓人家攀親戚。
這呂不韋可能沒有那麼出名,好些人不認識他。他可不是真像秦始皇說的那樣無用,他對秦朝還真有大作用。
可以說,秦朝能夠一統六國,呂不韋有很大一部分作用,他本是一屆商人,後來做到權傾朝野的宰相,能力可想而知。
秦莊襄王運氣不佳,好不容易繼承王位,沒幾年就去世了。當時呂不韋推波助瀾,讓嬴政繼承王位,可惜他年紀還小。這樣一來,大權不就都落到呂不韋手中了嗎?
其實這其中還牽扯出一段醜聞,甚至到現在還有人懷疑秦始皇血統不正,說他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這事被人們添油加醋,已經說不清了,不過筆者推測秦始皇還真應該是秦莊襄王所生。
秦莊襄王死後,當年嬴政還小,呂不韋整天過的跟個皇上似的,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呂不韋和趙姬舊情復燃。
這趙姬曾經就是呂不韋獻給秦莊襄王的,據說趙姬去的時候就已經懷孕了。眾說紛紜,還好《史記》破案了,書中清楚地寫道,秦始皇是秦莊湘鄉楚王的兒子。民間也更傾向於這一說法,不過真假與否,已經難以考證了。
不管怎樣,和皇太后不清不楚的罪名,呂不韋是逃不掉了。這讓秦始皇情何以堪,他那時候小不懂事,可他漸漸長大了,這樣的事情敗露,呂不韋的日子可就沒那麼好過了。
呂不韋也開始擔心了,他就想了一計,也就是這一辦法,直接推動了他的死亡。本意是自己脫身,讓門客嫪毐去敷衍趙姬。可沒想到這個門客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反手就把呂不韋賣了,他也想當皇上。
可惜嫪毐運氣不佳,趕上了秦始皇大有作為的時候,事情敗露後,他就偷出了太后和皇帝的印璽,偽造命令攻擊蘄年宮,準備造反。
秦始皇也是很有才幹的一個人:“凡有戰功的均拜爵厚賞,宦官參戰的也拜爵一級。”
這樣一來,大家當然支持秦始皇,嫪毐及其死黨被一網打盡,他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掉。可憐嫪毐還曾經幻想過他的兒子繼承王位呢。
該事件後,呂不韋也被罷相,其實秦始皇也是網開一面了,讓他回家養老。可是呂不韋這一生太愛權利了,他還想摻和政事,養著大批食客。
此外,很多人是他一手提拔上去的,這些人還妄想著他能翻身。這樣一來,徹底的激怒了秦始皇,也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秦始皇這封信意思很明顯,就是要他死,呂不韋即便不自殺,秦始皇也不會留他了。
其實呂不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被迫“養老”,他就應該韜光養晦,安享晚年。本來他這一生賺的錢財,幾輩子都花不完,舒舒服服養老多好。自己功高震主,皇帝又怎麼能留他?
自殺的消息傳入秦始皇耳中,呂不韋死後秦始皇下令沒收他的全部財產。努力一生,苦心經營的財富化為泡影,最後兩手空空離世。倒真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史之策
不少人推測呂不韋實為嬴政生父,所以為著兒子的事業前途,呂不韋收到嬴政的譴責信後,沒有多加分辯就自殺了。
嬴政發給呂不韋的那三十個字翻成大白話就是:“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說呂不韋對秦國沒有功勞,那真是太冤枉呂不韋了。
想當年嬴政之父異人在趙國為質,那真是爹不疼娘管不著,吃穿都發愁。若不是呂不韋那“奇貨可居”的設想和實施,哪有嬴政的出身?雖說呂不韋據此從商人一躍而成權貴,自己確實做了筆劃算的大買賣,但也正是這番運作,讓秦國得了個強大的君主,嬴政絕不會認為自己很差勁吧,所以,呂不韋對於嬴政,對於秦國,是功不可沒的。
呂不韋的傳奇,是由他驚人的洞察力和遠見造就的。他深刻認識到了彼時炙手可熱的華陽夫人及其弟陽泉君的後顧之憂,藉此將異人推給他們,又用異人成為嗣君的可能來說服趙國禮遇這個本無人待見的庶王孫。
不得不說,呂不韋是個奇人,深謀遠慮,執行力也強。這樣一個人,為何會因為嬴政的一封信而自盡呢?
從當時的情勢來看,呂不韋的勢力和聲望都很高,即便因嫪毐之事被遣回封地,拜訪他的人仍然很多,這引起了嬴政的不滿。
慣於審時度勢的呂不韋知道,他的富貴與權勢跟做生意一樣,跟市場需求相關,此時的嬴政,已經不需要他了,他也無從再找到當年的那些“奇貨”了,他的存在,已經不是一種需求,而是一種阻礙。嬴政甚至不願再稱他“仲父”,從私人感情上也要隔絕他了。
此時的呂不韋,像生意人一樣,沒了客戶,又沒有新產品開發,已瀕臨破產,惟有一死以存體面。至於嬴政是不是他的血脈,已經不是他活下去的理由了。
錢多多讀文史
嬴政即位的第九個年頭,長信侯嫪毐跟太后私通的事情被人舉報,言及兩人亂搞生子兩人,並且嫪毐野心勃勃與太后謀劃,讓私生子取代嬴政當秦王。
此時親政的秦始皇對此展開徹查,發現了嫪毐走的是呂不韋的路子,才得以進入宮中。於是在夷嫪毐三族,殺太后兩子,並將其遷到壅地後,便想要幹掉呂不韋。但念及呂不韋輔佐先王功高,加之呂不韋門下賓客辯士多方遊說,礙於輿論及其勢力,嬴政最終選擇罷免了呂不韋的相位,將其打發到洛陽封地就國。
嬴政的話,充滿了威脅。雖然書中沒有直言要呂不韋死,但蠻橫地要求他全家遷移到偏遠的蜀地,讓其感受到了深深的逼迫,於是呂不韋飲鴆而死。
作為權傾一時的秦國丞相,在去相位之後無論在秦國還是諸侯之間都擁有極大影響力的呂不韋,為何就因為一封簡短的書信,就自殺了呢?
這不得不從呂不韋的思想傾向說起。
“天下一統”的核心基礎是君主集權,在秦國君主集權的思想深入人心。作為天下第一強國的丞相,呂不韋的心裡,自始至終也都認為設置君主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曾在《呂氏春秋》中明確表達了自己“忠君”的思想,即不但要有國君,而且應該提倡臣下忠於國君。
呂不韋雖然“忠君”,但商賈出身的他,自幼就養成了一種現實主義眼光觀察事物的自覺性,使得他在考慮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會產生極端思想。
他在“忠君”方面也是這樣,雖然認為君主對國家至關重要,但卻並非事事“唯君”。所以他又認為設天子並不是奉承天子,天下也並非天子一人所有,甚至為了國家利益考慮,必要時候可以廢掉不合格的君主而擁立有本事、有德行、有能力的人上位。
這種觀點,是主張絕對君權的嬴政所萬萬不能接受的,兩人思想上的分歧,必然會導致兩人關係的勢同水火。
為了長期佔有秦國頂級權力,呂不韋對嬴政恩威並施,首先舉薦嫪毐進宮,讓自己從跟太后的不正當關係中金蟬脫殼,其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嬴政對他成見。
另外,呂不韋集三千門客著《呂氏春秋》,用來訓導秦王,讓他學會做一個“無為之君”。這種軟硬兼施的措施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護現有權力,使其不受侵犯。
這就是呂不韋的心理,忠於君主,但卻又為了權位試圖將君主改造成一個不管事的“無為之君”。這兩種矛盾的心理,最終使得呂不韋在秦始皇親政後進退失據。
但在忠君思想的影響下,呂不韋並沒有走上造反之路。後來呂不韋到洛陽封地,也只是利用諸侯對他的重視來造勢,試圖重新回到秦國權力中心,骨子裡也沒有背叛秦國的想法。
但嬴政短短30個字的書信,字字如刀,把呂不韋十多年的功勞完全否決,逼著他最後選擇了自殺。
劇透歷史
說起來,這是呂不韋咎由自取,他是一個成功的經濟、政治二重投機商,並從中獲取鉅額回報,然而最終還是葬送了他的性命,正所謂“成也投機,敗也投機”。
很多人懷疑,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這絕非空穴來風。
正史記載,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子楚的兒子,子楚早年有一段特殊經歷,也讓秦始皇的身世成為一個千古謎團。
子楚本名異人,是安國君(時為秦國太子)庶出的兒子,但因為和母親孃倆都不受安國君待見,被秦國作為人質送到了趙國,由於秦、趙兩國頻頻開戰,子楚在趙國生活地很鬱悶,生命安全屢屢遭到威脅,也沒人關心他。
這個時候,趙國有一個商人叫呂不韋,得知了子楚的身世,他覺得子楚“奇貨可居”,決定像平時做生意一樣,大膽投機一把,主動結交了子楚,又是出錢,又是出力,還把自己一個美豔的侍女送給子楚做了老婆,解決了子楚的寂寞生活。
這個美豔的侍女是趙國人,姓名不詳,史稱趙姬。趙姬她嫁給子楚後,很快給子楚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但有些史料說趙姬本是呂不韋禁臠,嫁給子楚時已經懷了呂不韋的種,可憐的子楚當了接盤俠,所以才有“嬴政是呂不韋兒子”的說法,只是這一猜測根本無法求證。
呂不韋擁有雄厚財力,也極具政治眼光,他派人到處說子楚的好話,把子楚包裝成一個極具前途的年輕人,最後說動安國君的老婆華陽夫人把子楚收為嗣子(華陽夫人沒有兒子)。這樣一來,從禮法上而言,子楚就成了安國君的嫡子。
接下來,安國君繼位成了秦孝文王,子楚也終於從趙國安全迴歸到秦國。
再接下來,秦孝文王死了,子楚順理成章繼位,成了秦莊襄王。
又接下來,秦莊襄王死了,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
這個時候,嬴政的母親趙姬成了太后,做了未亡人的趙姬正值虎狼之年,作風十分豪放,很快和老情人呂不韋舊情復燃,打得火熱,而年輕的嬴政啥也不懂,只能事事倚仗自己的恩人呂不韋,呂不韋為秦國相,趁機把大權獨攬手中,迎來政治生涯的巔峰。
這樣的日子過了七八年之久,等嬴政21歲時,已經成年的他終於親攬國政,呂不韋和趙姬偷情之事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人盡皆知,再加上呂不韋專擅國政,嬴政早對他怨恨已久,時刻想要找到機會一舉拔掉這個眼中釘、肉中刺。
這個時候,精明的呂不韋覺察到危險,為求自保,他向趙姬推薦了有“特異功能”的嫪毐替代自己,供趙姬淫樂,一方面繼續討趙姬歡心,另一方面轉移嬴政的視線。
但嬴政對他們都不放過,他先從嫪毐下手,抓住嫪毐“謀反”之機,先把嫪毐車裂示眾,將其勢力一網打盡,又把生母趙姬關了禁閉。
呂不韋唇亡齒寒,但為時已晚,嬴政念及呂不韋的恩情功勞,對他“網開一面”,沒有趕盡殺絕,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嬴政賜給他一封信,信中有一句: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你何德何能何功,封你為侯,食邑十萬戶?你有什麼親戚關係,敢號稱“仲父”?
罵完呂不韋后,嬴政下令免除呂不韋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呂不韋很清楚,自己的政治生命已徹底終結,即便到了巴蜀,嬴政也不會放過自己。想來想去,自己只有死路一條,呂不韋乾脆選擇了飲毒酒自殺。
這就是投機鉅商呂不韋的一生,起於投機,亡於投機,這便是投機者的最終結局,因為投機總是這樣利潤與風險同在,有多大利潤,就有多大風險。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呂不韋先是輔佐異人秦莊襄王的功臣,如果沒有呂不韋,秦莊襄王也當不了皇帝。但是秦莊襄王繼位後也給呂不韋帶來了極大的榮耀與財富。單絲好景不長,秦莊襄王只在位了三年便去世了。繼位的是呂不韋進獻給秦莊襄王的自己的姬妾和秦莊襄王生的兒子。所以太子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邦,稱他為“仲父”。秦王政年紀還小,所以太后常常和呂不韋私通。
後來秦王政年齡越來越大,知道的也越來越多,呂不韋怕事情敗露,牽連到自己,所以就給太后找了個男寵,然後將自己摘乾淨了。後來太后和男寵生下了孩子,導致秦王發怒,將男寵及其家人全部斬殺。此事也牽連到呂不韋,但是因為呂不韋對先王有恩,加上呂不韋很會為人,在朝中有很多大臣為其求情,所以秦王免了呂不韋的死罪。
但是秦王免除了呂不韋相邦職務,讓呂不韋回老家修養。一年之後秦王聽說很多國家賓客絡繹不絕來拜訪呂不韋,秦王政知道呂不韋是個會運作、有前簷的人,怕呂不韋叛變作亂,所以就寫信給呂不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呂不韋看到這書信,知道自己被威脅,如果自己現在不死,後期也會連累到家人,所以一飲毒酒而亡。
呂不韋是衛國人,他出身於商人世家,靠往返各地、賤買貴賣、賺取差價的方式積累了鉅額財富,成為豪富。按說這麼有錢,呂不韋應該已經滿足,但是他是生於種農抑商的年代,所以才導致了後邊的事情發生。只可惜生錯了年代。
丫丫說史
這是秦王贏政給呂不韋寫的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說:“你呂不韋何德何能,竟然坐享秦國賜予的封邑?你又與秦皇室有何血緣關係,盡敢以我的仲父自居!從即日起,你和你的家人全部遷往蜀地!”短短一封信,字裡行間透露者秦王贏的憤怒之情。
這封信可以一分為二看待,前半部分是斥責,後半部分是命令,前半部分並不是呂布自盡的原因,而讓他絕望的遷入蜀地的命令。
在回答題目問題之前,我們先梳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一下秦王贏政為什麼會給呂不韋寫這封信,中間究竟發生了那些故事。
呂不韋原是衛國人,靠著在趙國都城邯鄲做生意而發了家,後來在風月無邊的地方邂逅了歌伎趙姬。由於趙姬是一位絕色佳人,所以呂不韋一擲千金,將其納為愛妾。
不久,呂不韋結識了在秦國做人質的秦王子異人,因為呂不韋周遊列國,不僅對時局非常瞭解,而且熟知秦國皇室之間利益糾葛,所以他看到了異人身上蘊含的價值。經一番詳談,兩個人一拍即合,呂不韋負責幫異人運作秦王太子之位,異人許諾將來必報厚恩。後來呂不韋攜重金親自奔走於秦國,成功將異人過繼給當時秦王太子安國君的正夫人華陽夫人。如此一來,就算大功告成。(趙姬劇照)
一日,呂不韋宴請異人到家中做客,席間異人被陪酒的趙姬迷的魂不守舍,趙嬈本就是輕浮女人,也不時眉來眼去迎合異人。趁呂不韋離席的片刻之功,二人就亂了手腳,不想呂不韋返回時撞見了不堪入目的一幕。呂不韋雖不痛快,但出於利益乾脆就做了順水人情,把趙姬送給了異人。
一年後,趙姬生下兒子贏政,夫妻二人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三年後,秦趙交惡,異人性命不保,呂不韋花重金買通城門守衛與異人逃回秦國。趙姬母子流落趙國。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後,安國君即位。三天後秦孝文王(安國君)去世,子楚(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呂不韋任丞相,贏政及母親趙姬被趙國送回。三年後,莊襄王病故,13歲的贏政繼承秦國王位,呂不韋任相國,贏政尊其為仲父。(呂不韋劇照)
九年後,秦王贏政在雍城舉行親政加冕儀式,嫪毐集團趁機發動叛亂,贏政發兵鎮壓,嫪毐兵敗逃亡。秦王下令宣賞,嫪毐被活做。經數月審訊,秦王贏政弄清楚了嫪毐集團犯罪的動機及詳細情況,於是始作俑者呂不韋浮出水面。
原來,贏政即位後,母親趙姬就與呂不韋舊情復燃。隨著贏政的日益長大,呂不韋擔心媾和之事爆露,於是將自己的門客猛男嫪毐獻給了“淫不止”的趙太后。嫪毐是個奇人,對趙太后有致命的誘惑,趙太后如獲至寶,身心愉悅之餘,不斷給嫪毐封地獎賞,並縱容嫪毐伺養門客。很快嫪毐就形成了一個千餘人的政治集團。有了政治資本的嫪毐,野心也極速膨脹,甚至開始謀劃讓自己與趙太后生的兒子繼承秦國王位。
呂不韋發現形勢失控,於是向秦王舉報了嫪毐的不軌之心,秦王派人暗中調查,嫪毐惶恐不安,於是挺而走險,發動叛亂。如果嫪毐當場被殺,呂不韋將金蟬脫殼、化險為夷,但是嫪毐被抓,他這個幕後的間接推手就脫不了干係。嫪毐被抓的五個月後,秦王贏政宣佈結案,嫪毐被處於車裂,母親趙姬被囚禁雍城,呂不韋在眾人的求情之下暫時倖免。
一年後,秦王贏政將呂不韋趕回河南封地。呂不韋在封地風光了一年多,贏政又給他下了一封書信,痛斥之餘要求其舉家遷往蜀地。呂不韋思來想去,喝毒酒自殺。
那麼,呂不韋為什麼看到了贏政短短三十個字的書信就自殺了呢?原因有兩點:
一、秦王贏政已經起了殺心,呂不韋知道自己沒有了活路
嫪毐事件之後,秦王贏政之所以赦免了呂不韋,就是因為他的功勞太大。因為呂哥韋不僅將贏政的父親推上秦國王位,而且積極的為贏政統一六國而奔波,所以儘管嫪毐整件影響非常惡劣,甚至淪為了六笑柄,但是還是放過了呂不韋,可見他在贏政的心目中的分量。可是呂不韋回到封地之後,每天賓客盈門,六國使者絡繹不絕,而且都想借呂不韋的名望邀請其去本國為相,這樣一來就讓秦王贏政起了忌憚。所以,贏政恐怕呂不韋生出禍亂,於是怒斥一番,先讓其遷入蜀地與世隔絕,然後再採取近一步行動。
其實呂不韋已經看出,贏政讓他遷往蜀地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絕對不是讓他去蜀地體驗生活,接下來還會步步緊逼,置自己於死地。所以,呂不韋覺得與其賠上家人都死在蜀地,還不如提前了斷,也許家人還能免了誅連。因此,呂不韋正是看清了自己命運的歸宿,而選擇了明智的做法。
二、呂不韋考慮到了自己的面子和名聲
呂不韋一輩子了經歷了不少風浪,也可以說是開創了波瀾壯闊的一生。為了能和戰國四公子(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並駕齊驅,呂不韋也廣攬門客,為秦國提供人才儲備。後來呂不韋為了炒作自己,還讓門客編寫了賞千金易一字的《呂氏春秋》,所以,呂不韋的聲望在某些方面遙遙領先於戰國四公子。如此一來,秦王的遷徙令,就是對呂不韋的一種身份上的貶低和侮辱,因此呂不韋要用自殺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呂不韋是個精明的人,任何事情他都瞭如於心,但沒想到被嫪毐給坑了。這就是應了那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話,這也就是所謂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但是從見到秦王贏政的信而自殺這件事情上看,呂不韋雖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愴,但不愧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呂不韋可以稱得上是最早的風投專家,他用金錢和美色作為投資,換來了權傾天下的秦國丞相職務,可惜最後投資失敗血本無歸,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呂不韋原來姓姜,是姜子牙的嫡系後人。他雖然通過經商成為富甲一方的土豪,但心裡仍然想效法先祖,完成輔佐君王平定天下的偉業,所以在趙國遇到做人質的秦國安國君的兒子異人(子楚,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後,馬上意識到這是上天給他的機會。
呂不韋的基因中,既有商人的精明更有政治家的敏銳,他認識到異人是他所遇到的最有價值的商品,但心裡還是有些猶豫,於是回家問他的老爹:種地的利潤是多少?老爹回答:十倍。呂不韋再問:販賣珠寶利潤是多少?老爹回答:百倍。呂不韋最後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的利潤是多少?老爹明確說:無數倍。
於是呂不韋決定幹一票大的。
他先拿出五百金給異人,供給他日常花銷和結交趙國的權貴,然後自己帶著五百金入秦,去替異人打通關係,成功地說服了安國君最寵愛的夫人,讓她收異人做了兒子,最後又在秦趙發生戰爭時,用六百金買通了守城官吏,順利的讓異人脫身返回了秦國。
他和異人交往過程中,異人看中了他的美麗姬妾,他開始十分憤怒,後來一想大把的錢都花了,也不在乎多送出去一個女人,就滿足了異人的要求。這個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趙姬,也就是秦始皇的母親。有人說她到異人身邊後,十個月生了秦始皇,也有人說是十二個月,這已經成為歷史上的一段公案了!
異人回到秦國後,呂不韋也開始了順風順水的人生,並最後在異人繼位成為秦莊襄王之後,當年就被任命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萬戶。
一千六百金加上趙姬,呂不韋完成了投資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異人當了三年秦王就病逝了,嬴政繼位。呂不韋是趙姬的老情人,又是位高權重的丞相,身份變得愈加顯赫,甚至被稱為“仲父”。
歷史證明,想給給秦始皇當爹,是沒有好結果的。
呂不韋畢竟年紀大了,面對趙姬有心無力,於是弄出個假宦官嫪毐送給了趙姬。這嫪毐天賦異稟本錢驚人,十分得趙姬的寵愛,甚至以太后之尊還連著給嫪毐生了兩個兒子。嫪毐十分得意,想著呂不韋能當“仲父”,自己就弄個“假父”的身份吧!他夢想著能讓自己的兒子取代秦始皇,最後帶著門客和家人發動叛亂,被秦始皇無情地幹掉了,還被誅滅三族。
嫪毐被五馬分屍,他的兩個兒子被活活摔死,趙姬也被軟禁終身。
“假父”死了,該輪到“仲父”了!
嫪毐的叛亂讓秦始皇十分憤怒,也心生警惕。呂不韋這個與太后有私情的“仲父”,同時還是秦國的丞相,這對君權來說,威脅比嫪毐更加嚴重。以秦始皇大有為之君的性格,自然不能留著這顆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
於是秦始皇將呂不韋趕回了封地,並讓人給他送了張小紙條: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給你封了十萬戶人家做食邑!你和秦國有什麼親厚的地方?居然說是我的二爹!你們全家都在蜀中老實點!
呂不韋明白,這是秦始皇要對他下狠手了!而且信裡透漏出的信息很清楚:他和趙姬的關係引起了秦國朝野的巨大非議,並且讓秦始皇的身份受到了巨大質疑,而這一切,只能用他的死來平息!
呂不韋投資失敗,選擇了自殺!
後人有詩嘆息他:謀立儲君誰孕姬,鉅商販鬻巧觀時。十年富貴隨輕覆,奇貨元來禍更奇。
李飛叨
“君何功於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是始皇十一年,秦始皇寫給呂不韋的信。雖然字少,但內涵卻很豐富。
我們先看這句“君何功於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
呂不韋對秦國最大的貢獻就是幫秦莊襄王繼位,就是“奇貨可居”的“貨”。秦莊襄王是始皇的爹,等於間接也幫助始皇繼位。王位是國本,呂不韋對秦國的功勞不能算小。但是這屬於“暗箱操作”,這個功勞擺不到桌面上。秦國是法制國家,這個功勞也不會登記在冊,只是秦莊襄王記得呂不韋的人情。
那“封君河南,食十萬戶”是怎麼來的呢?
秦莊襄王元年,東周君謀劃想跟諸侯一塊攻打秦國,被秦國知道了。秦莊襄王就派呂不韋帥軍滅了東周,以此為功,把河南、洛陽十萬戶封給了呂不韋。
說實話呂不韋這個功確實比較虛,算是功勞,但不值“十萬戶”這個價。這算是秦莊襄王報答當年呂不韋的相助,送給呂不韋的。
這功勞跟封賞要真較起真來,還是說不過去的。要知道王翦和王賁可是有滅國之功的,但沒封侯,沒封地。
這前半句就可以這樣翻譯:“您就憑滅了個東周就得十萬戶的封地,這點功勞佔這麼大封賞,您好意思嗎?”
我們再看這句“何親於秦,號稱仲父?”。
呂不韋跟秦國有什麼關係呢?
呂不韋跟秦莊襄王算是君臣加朋友關係。這個關係很一般,夠不上“仲父”的稱謂。
呂不韋跟始皇的母親趙姬關係倒不一般。倆人在秦莊襄王插足之前是倆口子,在秦莊襄王死後又成了情人。當時始皇還小,自己做不了主,“仲父”這個稱謂是趙姬和呂不韋硬塞給他的。
如果單呂不韋跟趙姬這點事也就算了。呂不韋怕東窗事發,給趙姬送去個嫪毐。趙姬和嫪毐還生了倆孩子,嫪毐想發動政變殺了始皇。這事就大了!最令始皇氣憤的是,他曾稱嫪毐為“假父”。一個“仲父”一個“假父”讓秦國王室顏面盡失,怎能不讓始皇氣惱。
這句就可以翻譯為:“你跟我有什麼關係,竟然敢做我的仲父,聽到這倆字我就覺得噁心!”
我們再看“其與家屬徙處蜀!”
唐朝的李白曾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到了唐朝到蜀地還這麼難,可想而知在秦朝去蜀地,到那估計就剩半條命了。始皇讓呂不韋去蜀地,其實等於是判了他的死刑。
所以呂不韋看完這隻有三十字的信,惶恐不已,在第二年就喝毒酒自殺了。
自鑑歷史
這都拜秦始皇那不著調且不靠譜的母親趙姬所賜!
奇人呂不韋
在商人的眼中,只要具有潛在利潤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人亦如此。
說起呂不韋,他可謂是一個奇人。凡是研究戰國末期和秦國曆史,必然繞不過他,他是第一個以賤商身份封侯拜相者,他也是第一個以商人身份撰寫史書者,他更是第一個商賈身份投資帝王者,他熟練運用資本,駕馭權謀,成為秦國不可多得的政治人物,所有故事必須要從“奇貨可居”說起。
公元前十一世紀,陽翟人呂不韋來往各國,低買高賣,積累了鉅額財富。公元前265年,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遇到了秦國落魄質子子楚,他以敏銳的眼光看出“此奇貨可居也”,於是幫其運作安國君嫡子之位,不久後果然成功。
為了將子楚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為了保證自己的政治投資成功,呂不韋更是以為自己懷了孕的趙姬為賭注,加大投資力度和保險係數,“獻姬邯鄲,欲以釣奇”,呂不韋充分運用了錢、色的手段,將子楚徹底與自己捆綁。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國君成為孝文王,呂不韋的投資將要得到巨大回報,這讓他興奮不已,然而這一天似乎比預想來的更快。沒過多久,孝文王因病去世,子楚作為嫡子順理成章的即位,是為莊襄王。他即位後第一道政令便是對呂不韋的任命。
以呂不韋為本相,封爵文信侯,蘭田十二縣為其食邑。
以此,呂不韋的政治投資已千百倍的賺了回來,集官、爵、食邑為一身的呂不韋很清楚,這些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呂不韋並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他很冷靜的將留居邯鄲的趙姬與嬴政接回了秦國。莊襄王見到分別六年之久的美姬回到身邊,從此沉迷於溫柔鄉之中,再也無心過問政事。
自此,秦國進入了呂不韋時代。
盛極一時,由盛而衰
莊襄王僅僅即位三年後,就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留下年輕的趙姬和幼小的兒子駕鶴西去。趙姬的兒子即位為王,還是尊呂不韋為相,並稱他為“仲父”。
呂不韋雖然是商人出身,但他的報復遠遠不止眼前點芝麻綠豆的蠅頭小利,他更期盼的是青史留名,為此他大召門客三千,編著了著名的《呂氏春秋》,開創了雜家書史的先河,此時的呂不韋可謂是錢權色皆收,志得意滿,事業達到了巔峰。
但是有一個問題時時困擾著他,那就是“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秦王年少也就罷了,但隨著秦王一天天長大成人,呂不韋深知這種關係被秦王得知,遲早是毀滅性的災難,於是和趙姬陳述了厲害關係,奈何“是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深為頭疼,想尋求脫身之計。
思來想去,只有一種脫身辦法,那就是找人代替自己滿足趙姬的需求即可。於是多方尋求房中術異人,果然不久後便發現這麼一個高人,史書上是這樣說。
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呂不韋把這個“大陰人”嫪毐獻於趙姬,果然趙姬很滿意,再也不糾纏他,一心一意的在宮中享樂,嫪毐與趙姬關係迅速升溫,不久之後居然接連生下兩個孩子。
不久之後,呂不韋才發現自己想的太簡單了。他為趙姬推薦的面首不僅僅是想當個面首那麼簡單!這個嫪毐深受趙姬所寵,封爵長信侯,還把秦軍流血犧牲打下來的太原封給他。如果光是這樣也還罷了,嫪毐狂妄的到處宣稱自己是秦王“假父”,並且在雍城另外成立了辦公地點,國家大事皆決於這個面首。
嫪毐不光如此,他利令智昏,尤其在太后的支持下居然想陰謀加害秦王嬴政,以自己的孩子取而代之。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離開咸陽去雍城舉行加冠大典,“長信侯嫪作亂而覺,矯王玉璽及太后璽以發兵卒攻蘄年宮為亂”,秦王派昌平君平亂,嫪毐兵敗後被滅門,與趙姬生的兩個孩子也被秦王親手摔死,嫪毐本人被五馬分屍。
嫪毐謀反期間呂不韋在幹嘛呢?史書上沒寫,我們不得而知,但《史記》中有一句話代表他與嫪毐一樣,處境不太好。
事連呂不韋……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免相國呂不韋,出文信侯就國河南。
一封信要了呂不韋的命
秦始皇本想連呂不韋一起給收拾了,但考慮到他擁立莊襄王確有大功,加上眾多大臣為其講情,於是只好作罷,但也免除了他的丞相職位,並讓其回封地。
本來如果呂不韋回到封國閉門謝客,低調行事則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他卻是不斷的派門客往來於咸陽與長安之間,而各國的諸侯們也派使臣經常特意去看望呂不韋,甚至有的諸侯國想請呂不韋到他們國家去任職,於是賓客盈門,絡繹不絕,甚是熱鬧。
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在嬴政眼裡,呂不韋雖在河南,但對朝廷的影響力還是巨大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絕對不允許咸陽以外還要出現第二個權利中心,於是他便給呂不韋寫了這麼一封信。
站在秦王嬴政的角度上,呂不韋是自己什麼人,他心知肚明,所以他不能用最原始的粗暴方式行事,要想集權,必要除掉呂不韋,就算驅逐他去了屬地一樣遲早要死,但方式方法就是要讓呂不韋自己選擇了。
而現在呂不韋的角度上來看,秦王一封信不可能要了他的命,他完全可以出逃,東方六國對他可是掃榻以待,然而他不能這樣做,所以他看到秦王這封信後,便慨然赴死,這樣做的原因有三。
第一,秦王嬴政是他投資最成功的一筆天使投資,他惟有成全嬴政這筆買賣才算完全成功。
第二,依照嬴政暴虐的性格,他要叛逃,自己的家小將會淪落到萬劫不復之境,顯然呂不韋不願意這樣。
第三,呂不韋已經絕望了,“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鴆而死”,想到自己被親生兒子逐漸逼迫,將來遲早會被殺,遲死是罪,早死是功,作為最成功的商人,他不會看不出這點,對於他來說政治生命的結束,與人生末路無異,絕望之下,一杯毒酒了卻塵緣。
結語:呂不韋用經商之道經營秦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本來君臣二人,或者說是父子二人本可以走到最後,就是因為權利慾過盛而最終走向末路。他在秦國主政十二年,秦國國勢大漲,軍威大振,不得不說呂不韋實乃繼商鞅之後又一位秦國奠基者。
望風瑟瑟
其實呂布韋是聰明人,嬴政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動了殺機了。他若不自己死,恐怕終究要自取其辱,到時候死的不是他一個人了,恐怕讓嬴政對他最後的一絲憐憫也失去,就是滅族了。
嬴政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 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幾句話看似只是一番貶斥,但是實際上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無論呂不韋曾經做過多少事,建過多少功,因為嫪毐之亂,牽出他跟趙姬的不清不楚,這也就算了,還給趙姬獻了嫪毐,這已經深深引起嬴政的不滿甚至怨恨了。趙姬畢竟是嬴政的生母,被你呂不韋當妓女在玩了,嬴政沒有殺他,已經就是考慮到他的功勞,做了一定抵消了。現在說他無功於秦,實際上就上已經對他失去了最後的憐憫。
第二、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嬴政實際上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他,無論你曾經如何待我,無論你是真爹還是假爹,已經恩斷義絕,都不會再認了。
第三、其與家屬徙處蜀!舉家遷蜀,可不是給你換工作的,那就是流放。蜀中山高水遠,與外界隔絕,那個地方呂不韋再無半分勢力,到不到的了蜀地先不說,即便到了嬴政想動手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那個時候的呂不韋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再者,呂布韋掌握了秦國長達10年,又在贏異人身上投了不少精力,連自己的愛妾趙姬都獻給贏異人了,自認為居功至偉,嬴政這幾句話如此絕情,也讓他難以接受、心中不平,所以自殺而死,以死明志,保護家人。
另外,野史傳說嬴政是呂不韋的血脈,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趙姬生性淫蕩, 原本就是被呂布韋睡了之後才獻給贏異人的,贏異人原本身弱,趙姬在這期間有沒有跟呂不韋私會完全可以想象。
呂布韋自殺,也有可能他知道嬴政是自己的兒子,不想走到兒子殺老子那一步。而且兒子那麼優秀,他也滿足了,不想再給兒子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