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白札寺

聖地江日石刻經(多卡)簡介

聖地江日俄壩多卡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縣城向東3公里處,環繞在明鏡似的原野上如曼陀羅般聳立的古塔江日俄壩周圍。古剎江日俄壩在歷史上,歷經了三大時期,第一時期為孔雀王朝時期,據說公元前264年至前227年間,統治南亞的印度國王阿育王曾在世界各地建立佛骨舍利塔上億座,江日俄壩為其中之一。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阿育王塔

正如傳聞江日俄壩僅在形態上也與阿育王的舍利塔非常相像,大學者更登群培曾在《智遊世界傳奇羅列真金》中言道:“談及阿育王時期的輝煌,他築建佛塔無數座,多數已然消失,在薩那吉至今保留了一座……形如扣鈸,上有方座似升子,下方只有瓶座並無塔梯等,尼泊爾的古舊佛塔上的傘蓋等疑似後人所為。詳見繪圖”,然而繪圖則與江日俄壩相差無幾,另在《大伏藏師班瑪昂秀嶺巴傳》中也有曾在此修建桑耶邊界降伏殿的記載。

第二時期為藏民族的民族英雄格薩爾王時期,約公元1038年左右(彌旁尊者和頓迥宗教源流均認為格薩爾王生於1038年,此說較普遍),那時江日俄壩為嶺國中系名將奧鄔阿弩華桑之城。第三時期為公元1450年,明朝大臣金冊東擦護孜在江日建立神殿和寺廟,自此在歷史長河之中歷經興衰發展至今。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奧鄔阿弩華桑之城

聖地江日石刻經層層環繞在江日俄壩周圍,建立年代久遠、規模宏大,是民間石刻技藝的孕育地,也是藏民族獨特石刻技藝的薈萃和歷史沉澱的藝術精髓。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聖地江日石刻

這一精湛的石雕技藝傳自大成就者石刻藝術家觀音尊者化身、雪域眾持筆賢者之集大成者、十世噶瑪巴邱陽多傑尊者。從尊者開始至大德白札喇嘛金巴,其子云丹,再至那若巴喇嘛、堅桑喇嘛、傑勒喇嘛威諾,熱貢石刻藝術家貢保才旦,再至其高徒石刻藝術傳承者然那嚴培,石刻藝術傳承至今賡續從未斷承。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尤其是1936年第二世白札活佛慈誠威色親臨這片曾受葛陀智美降迥法王至司徒曲吉嘉措歷代法座加持的福地,並肩負重建江日宦覺寺和擴大石刻經的重擔,在此開始了觀音心咒百日齋禁法事,召集上千民間石刻藝人歷經數年建立起的石刻經,卷帙之浩繁不勝枚舉,在此列舉一些篇目: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賢劫經》三百餘篇,《解脫經》一千篇,《長壽經》一百一十三篇,《普賢行願經》三百篇,《能斷懺悔續》無數計,觀音心咒、蓮師心咒、百字明、長壽咒數億計,《皈依》、《度母頌》、《三聚經》、《懺悔經》和諸佛尊稱無數計,江日俄壩正前方的石刻大昭寺中有釋迦三尊,釋迦山羊像等拉薩大昭寺所有佛像。

另外,石刻佛像類還有藥師佛八尊、二十一度母、靜猛天眾八十類、蓮花生八相、天竺八十大聖、君臣二十五賢、聖不空羂索、大成就者唐東傑布幻化不等相若干種、高60公分寬40公分的四臂觀世音兩千八百尊、等身千手千眼觀世音、等身十一面觀世音、大小大抵與此相同的八大隨佛子各一尊、高一米多的八大佛塔、高約兩米的石刻六字真言,直徑約兩米的銅色山立體壇城和其他立體壇城多種及運用凹刻、凸刻、凹凸並用等多種雕刻法的瑪尼石。此外在這些經石佛像中另有將雕刻與傳統繪畫熔於一爐並集多種石刻技法於一身,獨具藏族藝術特色的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上師、神像4500餘尊,不僅其藝術成就堪稱一絕,而且據專家鑑定,這些經石佛像的刻篆年代囊括宋朝以來元明清各朝代。專家還屢屢讚許至今從未間斷石刻技藝傳承,並頒發了年代鑑定書,如今的石刻也承襲了這一獨特的民間石刻傳統。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多數石像有單獨的石像框,藏梵三層的賢劫經首文和心咒等,運用各種雕刻方法、圖案花樣繁多,彰顯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因其是在石板兩面刻篆佛經和佛像的最大多卡而蜚聲海內外。

在1958年之前,當地民眾不分僧俗男女老少長幼都會刻篆經文石像,並諳熟各種石刻技巧手法,故被人稱之為石刻部落,即多日瑪。那時,多卡規模之大難以想象,然而誰都不曾想到這些祖輩數代付出的艱辛和汗水的結晶,在文革浩劫中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成為地方和民族的一大遺憾。世界文化寶庫中的民族瑰寶備受摧殘,破壞程度讓人為之哀嘆。文革期間,用這裡的石刻經文和佛像鋪建從塞來長到文吉長之間的石路,建蓋馬場、牛羊圈、食堂、多處大小軍用房、庫房及格斯大橋的地基、橋柱、橋體,甚至還曾修建廁所。腐敗官員和破壞分子用來修建私人住宅,無故破壞,立為射靶視為玩物。將幾代人遺留下來的文物變得滿目瘡痍、不堪入目。與此同時大量石刻佛像流出,這些石像如今散落在今四川青海各地,有些在其他寺院、有些為私人藏品。此時因無人看守而遭人偷竊被變賣亦不在少數,如今尚能在一些博物館和古玩店,找到從雕刻風格可以斷定是出自這裡的石刻藝術品。

總之,文革時期江日多卡幾乎被盡毀,事後得知上級意識到這是一場文化劫難,因此准予重建的消息,當地民眾無不歡聲雀躍,並紛紛加入重建行列,日夜兼程重新整理石經所剩的斷章殘片,但重建的多卡僅不到毀壞前的一半。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現存石刻經文規模:寶塔基座為正四方形,邊長200m,面積達40000㎡。外圍即第三圈石經長427m、寬2m、高低不等,最高處可達3m,其餘高約為1.5m,佔地面積852㎡、體積約為1263m3。第二圈石經長247m、高1m、寬1.5m、佔地面積493㎡、體積718 m3。第一圈即內圈石經長213m、高1m、寬1.5m、體積約415m3、佔地面積1600m2,三圈石經體積共計約2614m3,僅石經佔地面積就達14427㎡,規模不僅超過著名的玉樹加納瑪尼和霍寺石刻大藏經,且在石刻工藝方面,這裡以石板為材並非卵石,用特殊工藝在石板兩面均進行刻篆,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更是無可比擬的。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江日多卡正前方為大經堂和石刻大昭寺、祥瑞神祭臺等,外圍石經外圈有百餘座石塔環繞,環外又由十三個大經輪和上百餘小經輪環繞一圈。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多卡以東是雅卓多卡和滿讓多卡,東南方向有十一世大寶法王嘎瑪巴誕生地和舍利塔,南鄰江日鄉和學校,西邊是班瑪縣城,北邊則是見解脫天葬臺和最大多卡——華蓋壇城灘和第十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公巴伏藏師曲吉多傑、多智旦貝尼瑪、絳追頓智多傑等高僧大德的誕生地及舍利塔。東北方的山上有我寺講學院佛學法輪洲、舊講學院、奧鄔宮殿夏納頂宗城址、格薩爾民間藝術劇團及名揚四海的大伏藏師察通頓覺多傑修行十三年的修行寶地——追普空行會聚之地,北山之巔等聖地古蹟。在此瑞兆四面環繞的十善福地之中心,屹立著歷盡時代滄桑鉅變仍舊煥發著燦爛光輝的古塔江日俄壩多卡,它依然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繼續著吐蕃文明深沉遙遠的喘息。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白札寺佛學院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追普空行會聚之地

江日多卡在1987年被認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1月20日被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青海白札寺――塔林之最

1 宦覺寺遺址

2 天葬臺

3 多卡華蓋壇城灘

4 公巴伏藏師曲吉多傑誕生地

5 昂欠曲麥頭人一戰杜日碉堡

6 絳追頓智多傑誕生地

7 第二世多智旦貝尼瑪誕生地

8 白札佛學院

9 追普空行會聚之地

10 江日堂多卡

11 第十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誕生地

12 第十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誕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