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朝開國六公爵的結局都怎樣?

大國布衣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大明王朝宣告建立。這一年為洪武元年,按照慣例,新王朝建立後要給開國功臣論功行賞,朱元璋卻並沒有急於做這件事,因為他一統華夏的目標還沒有完成,經過兩年時間,到了洪武三年,形勢基本穩定,朱元璋終於要大封開國功臣。

這一次,朱元璋總共封了36個爵位,其中6個公爵、28個侯爵、2個伯爵。


6個公爵分別是:鄂國公常遇春(由於常遇春死於洪武二年,所以其子常茂世襲鄭國公)、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下面我們來看看6公爵的結局:


韓國公李善長—滿門抄斬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朱元璋把他比作為自己的蕭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後封宣國公,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


權傾朝野的李善長逐漸變得目中無人、自大高傲,引得文武百官對其橫眉怒目,李善長卻依舊我行我素,渾然不知隱藏在平靜背後的殺機。


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被疑謀反,由於李善長和胡惟庸來往過密而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彈劾。一向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並沒有處置李善長及其家人,沐浴皇恩的李善長不但沒有對朱元璋表示感謝,反而處處以“功臣”自居,徹底敗光了在朱元璋心中的好感。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一派的殘黨丁斌獲罪被捕。

朱元璋從丁斌的供詞中掌握了李善長明知胡惟庸意圖謀反卻知情不報的罪狀。瞋目扼腕的朱元璋暴跳如雷大開殺戒,將李善長一家七十餘人全部處斬。


魏國公徐達—善終而逝



徐達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徐達為人謙虛謹慎,不貪功、不自傲,即便是吹毛求疵的朱元璋對徐達也頗為滿意。


徐達的一生光榮,而圓滿—— 洪武十八年,徐達因身患重病,不治而逝,朱元璋聞此消息後掩面垂淚,連連哀嘆。



曹國公李文忠—善始善終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明光) [1] ,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將、謀臣,明朝開國第三功臣。


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

李文忠是朱元璋政權的核心班底。由於李文忠的樣貌和曹國長公主(追諡)極為相像,懷念姐姐的朱元璋愛屋及烏,故對李文忠喜愛有加。

  

李文忠是一位文武全才,武能安邦、文能定國。大敗趙普勝、掃滅池州四縣、堅守嚴州、招降王溥…因戰功卓越而被朱元璋賜“國姓”,更名為朱文忠。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賜葬鐘山。朱元璋親自書寫悼文致祭,發喪之時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紛紛掩面而泣以示哀悼。



宋國公馮勝—“蠢”死的公爵


馮勝(?—1395),明朝開國名將,初名國勝,又名宗異,馮國用弟,定遠人,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寨自保。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降伏納哈出,肅清元朝在遼東的勢力。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


馮勝有勇有謀、武藝高超,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數十年,殺敵無數、功勳卓著。 擊敗陳友諒、征討山東、固收長江、攻克潼關、討伐山西、撕裂陝西叛軍、力挫蒙古大將擴廓帖木兒,論功勞、論苦勞,馮勝之功、苦不下於徐達。



將權力看的極重的朱元璋,向來不喜歡皇子結交外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逆天而行,私自會見馮勝而被朱元璋發現,憤怒的朱元璋嚴懲了朱橚,因此,馮勝的被疏斥可能是皇帝疑心這名王子與這位將軍之間存在著危險的軍事聯盟。太子死而皇孫幼明太祖年事已高,對人猜忌甚多。馮勝功勞最多,多次因小事違背了明太祖的心意。


藍玉被殺當月,馮勝應召回京。兩年之後,被賜死,諸子都不許繼嗣。他這位公爵應該是結局很不好的一位了。馮勝雖然沒有謀反之心,但手握軍權的馮勝實在不應該和皇子勾勾搭搭,馮勝完全是被自己的魯莽和愚蠢害死的。




衛國公鄧愈—俠客老鄧



鄧愈(1337~1377年),原名鄧友德,字伯顏,泗州虹縣(今安徽省泗縣)人。明朝開國名將。天生魁梧,勇武過人。16歲領兵抗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萬餘人從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軍總管,朱元璋賜其名為鄧愈。


1370年(洪武三年),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隊,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晉封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


  

鄧愈是江湖氣息最重的明朝開國功臣,與其說鄧愈是一位將軍,不如說他是一名俠客,鄧愈天生神力,正直勇敢,頗有豪俠的氣質,鄧愈領導當地人民反抗元朝,因其英勇善戰而被泗州、盱眙、靈壁等“六鎮九縣”的百姓奉為保護神,鄧愈的勢力也從最開始的幾千人發展至數萬人。


鄧愈追隨朱元璋征戰沙場,立功無數,明洪武十年春,馮愈率大軍討伐吐蕃,鄧愈指揮得當,將吐蕃諸部趕盡殺絕,不僅繳獲了豬馬牛羊數十萬頭,還將明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千裡。朱元璋下旨,特賜鄧愈蟒袍、玉帶,享皇親待遇。


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鄧愈病逝於壽春(今安徽壽縣),追封為寧河王,諡號武順。朱元璋聞此消息後泣不成聲,下令停朝三日,三日之內文武百官不得行婚嫁、壽典之事,違令者斬。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親自迎接鄧愈的靈柩,接靈之時神情凝重,嚼唇忍淚,文武百官皆不敢正視其靈柩,剎時之間風不敢鳴、雲不敢聚。鄧愈的墓地是朱元璋親自挑選的,朱元璋下令在鄧愈下葬的山上種滿松柏,為鄧愈遮風擋雨,並特旨鄧愈的畫像在紫禁城的太廟中享受皇家香火。



鄭國公常茂—扶不起的阿斗

  

常茂這個“傻冒”是大明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兒子。

  

理論上來說,常茂沒有資格被列入“開國六王”,他的父親常遇春才是真正的英雄。


常茂,是常遇春長子,因為常遇春在北伐過程中病逝,沒趕上大封功臣,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勞,就將常茂封為鄭國公。


常茂並沒有繼承父親的軍事才能,卻養成了一般官二代的驕傲自大。

納哈出投降後,常茂在宴會上得知納哈出準備逃跑,卻不按馮勝的指令行事,擅自行動,導致納哈出部潰散,朱元璋為此動怒,將他安置到龍州。


於洪武二十四年病逝。


綜上所述,明朝開國六公爵,真正實現世襲的只有魏國公徐達,甚至還多了一個世襲的定國公,相比其他五家不是一代就兩代的結局,徐家算是非常成功了


路之意


趣談答案:這幾個人還可以,該死的死了,該活著的活著,只不過在朱元璋當皇帝之後,所有人的人必須都得夾著尾巴做人做事。

倒黴的韓國公李善長

相比其他5位來說,李善長是最憋屈也是最倒黴的。

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李善長身上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譽,更要命的是他一共有三張免死鐵券。

小夥伴們肯定很好奇,李善長身上不是有兩免死鐵券嗎?怎麼突然間變成了三張呢?原因在於朱元璋在李善長兩張之後,又給了他孩子一張免死鐵券,而且這個免死鐵券是可以世襲罔替的。

按照朱元璋最開始的說法是,李善長可以免去兩次,使自己的孩子可以免去一次。

但是伴隨著若干年之後,朱元璋腦子選擇性失憶,把免死鐵券統統丟到了一邊,直接把李善長給嘎嘣脆了。

徐達吃鴨子

歷史記載徐達南征北戰,慢慢的朱元璋越來越懷疑他,為什麼懷疑他呢?因為徐達手裡面掌握軍權。

這就要了親命的事情,還好徐達機靈,把軍權給丟了出去,但是朱元璋對他的懷疑依然沒有減輕,反而加深了不少。

在此之後的若干年裡面去,他一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怕自己有生命危險。

直到徐達患病的時候,明確告訴朱元璋自己不能吃鴨子,然後朱元璋派遣太監給徐達送來了一隻大鴨子。

徐達忍著淚吃了兩大碗,然後死掉了。

但是請注意,關於徐達吃鴨子這件事情,僅僅出現在歷史當中,明朝的正史並沒有詳細記載。

李文忠病死了

相比於前面兩位而言,李文忠或許更加可憐。

可能住的小夥伴好奇了,明明是病死又沒有遭到朱元璋屠戮,可憐什麼呢?

因為李文忠死的太早了,他在洪武16年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

好不容易打下天下來才享了10多年的福就沒了。

當然早死總比晚死好,如果被朱元璋發現什麼貓膩的話,保不齊李文忠的下場還要慘。

馮勝被賜死

馮勝最開始的時候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拍完胸脯告訴他,只要有我的一天就有你的一天。

但是後來朱元璋後悔了,自己可以有一天,馮勝絕對不能有一天了。

在洪武26年的時候因為藍玉案發,馮勝也給牽扯進來,並且直接給處死了。

更要命的是馮勝並不是個人死的,他死了之後與他相關的所有爵位也被剝奪了。辛辛苦苦打天下,竟然落了個這麼個地步。

鄧愈病死了

鄧愈和李文忠相差不大,都是年紀輕輕就死掉了,還沒有來得及朱元璋的屠戮,自己就先病死了。

馮勝是在洪武16年死的,鄧愈在洪武10年死的。

但是相比較而言,因為鄧愈的兒子比較會來事兒世襲罔替,並且鄧愈的子孫後代一直被封為定遠侯,世襲爵位到了明朝末年。

常茂病死了

相比其他人而言,朱元璋更不會殺害常茂,因為常茂的父親是常遇春,常遇春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大將軍。

朱元常茂明顯享受不了這樣的福氣,在洪武24年的時候就死掉了。

再加上常茂本身沒有任何子嗣,後來只能把這樣的爵位給了常茂的弟弟常升,但最終因為一些事情,剝奪了他的爵位。

小彩蛋

這玩意其實沒有辦法詳細分析,畢竟洪武年間的四大案,讓朱元璋手下的尤其是跟隨著他打天下的那一批人都死絕了。


真正留下來的人少之又少,要麼是有兩把刷子,要麼就是異常低調,連個屁都不敢放的人。

但終究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些官員,那就是狡兔死,走狗亨。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能過從乞丐成為開國皇帝,除自身能力突出之外,他那一批文武之臣對於朱元璋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便封這六個人為公爵,以證明這六人的卓越功績。他們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宋國公:馮勝;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魏國公:徐達。六人裡面,只有徐達的爵位一直傳到明朝滅亡,其他五人大都牽連明初逆案,爵位或一世即削,或二代而撤。


韓國公李善長是六公爵中地位最高的,早年就追隨者朱元璋出生入死,被認為是比肩蕭何的治國之才。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命其做了太子的老師,並授予其為銀青榮祿大夫,擁有參與國家朝政的權利。朱元璋為保其地位,還賞賜了李善長“免死金牌”。後來因牽扯胡惟庸謀反案被朱元璋處死,並連帶處死全家老小。李善長都已經是“第一大臣”了,他還有必要和胡惟庸造反嗎?

宋國公馮勝也是明初大將,他因軍功赫赫而受封宋國公,功勞僅次於徐達、常遇春,他的女兒還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 後來,馮勝終因功高震主,朝廷的呼聲太高,深受朱元璋的猜忌,朱元璋懷疑其有謀反之心,下令賜死馮勝。



鄭國公常茂是常遇春的兒子。朱元璋雖然將他封為了鄭國公,但是從未打消對他的猜忌。常茂因元丞相納哈出投降之事與鄧愈有嫌隙,被朱元璋收回兵權安置於龍州,洪武二十四年病逝。常茂沒有子嗣,他的弟弟常升襲封爵位,洪武年間常升因藍玉謀反案被誅,爵位被削。

曹國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從小跟在朱元璋身邊,朱元璋十分疼愛這個外甥,被收為養子。李文忠征戰沙場多年,驍勇無比,明朝建立後又多次領兵出征北元,戰功顯赫,最後被封曹國公。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 他的長子李景隆承襲曹國公爵位,靖難之役爆發後李景隆被封為大將軍出師征討,結果反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燕軍逼近南京時,李景隆開金川門投降。朱棣即位後得到重用,永樂二年遭群臣連番彈劾,被削爵圈禁。



衛國公鄧愈是明朝開國名將,他18歲投靠了朱元璋,41歲病逝,其間立下大大小小無數功勞,他死後,朱元璋停朝三日,親自為他選墓地。不過,鄧愈的長子鄧鎮雖承襲衛國公,但因妻子是李善長外孫女,李善長在胡惟庸案獲罪,鄧鎮受牽連連坐被殺,衛國公爵削除。

魏國公徐達大家都十分了解,可以稱得上明朝開國大將第一人。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朱元璋自滁陽起,戡定四方一統天下建立帝業,徐達與常遇春堪稱是功著最高。徐達病逝於洪武十八年,長子徐輝祖繼承爵位。


明朝開國六公爵中,有的因病而死,有的獲罪而亡,還有的則是受朱元璋猜忌而死。在這六人中,只有徐達的魏國公一直傳到了明末,而且還多得到一個定國公的爵位。


雁城流浪僧


明太祖手下的功臣,少有善終。開國六公爵中,徐達、李文忠得善終,鄧愈病死,李善長滿門抄斬,馮勝賜死,常茂流放而死。而論功績,常茂是不能與其他五位並列的。

一、李善長

朱元璋手下的蕭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封宣國公,奉命監修《元史》。

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位極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被歸為“胡惟庸”一黨,按謀反罪滿門抄斬。死時76歲。



二、徐達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畫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公”之首。



三、李文忠

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養子,明朝開國的著名將領、謀臣。洪武初年,李文忠獲封曹國公。

1379年(洪武十二年),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賜葬鐘山。



四、鄧愈

1370年(洪武三年),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隊,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晉封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

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鄧愈病逝於壽春(今安徽壽縣),追封為寧河王,諡號武順。




五、馮勝

洪武五年(1372年),征討王保保,徐達、李文忠皆戰不利,唯獨馮勝斬獲甚眾。

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降伏納哈出,肅清元朝在遼東的勢力。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

後來因“勝功最多”,又與女婿周王朱橚交往過於密切,遭朱元璋猜忌,被賜死。因未能善終,死後沒有進入功臣廟。



六、常茂

常遇春長子,其蔭父功,繼承鄭國公爵位。據《明宋文憲公濂奉敕撰開平王神道碑並序》中說道:妻定遠藍氏,封開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賜名。

因為常茂與馮勝為子婿關係,在軍營常茂多不受約束。當時納哈出投降,在酒宴時,因得知納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傷納哈出,導致納哈出部潰散。馮勝因此上奏常茂激變,兩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馮勝兵權,並安置常茂到龍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作為朱元璋的功臣,著實不易。既要在戰場上拼命廝殺,又要夾好自己的尾巴,免得被當成刺給削平。


溫水歷史


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共150人,當然其中最為顯赫的就是題主所說的六公爵了,分別為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那麼他們的結局究竟如何呢?且聽小祁為您細細道來。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魏國公徐達

徐達(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鳳陽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鄉,和朱元璋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

1370年大封功臣,進封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魏國公,祿五千石,世襲。徐達最初排位為第二,但是後來韓國公李善長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誅,因此進位第一。但是無論如何,徐達作為明朝的軍事統帥,是毫無爭議的第一!

1385年,徐達因為背疽病情嚴重去世,享年五十四歲。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至葬禮,將徐達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諡武寧,追封中山王,並且贈三世皆為王爵,賜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可以說是極盡哀榮。野史傳說徐達乃是被朱元璋賜發物鵝肉致背疽病發而死,但在我看來缺少根據,當時也沒有理由,應該不可取信。


(魏國公徐達影視形象)

徐達的魏國公爵位一直傳了11代,直到明朝滅亡。而且不僅於此,因為徐達的第四子徐增壽在靖難之役時暗中幫助朱棣為建文帝朱允文所殺,因此朱棣登基後追封為定國公,同樣一直世襲到明朝滅亡!

鄭國公常茂

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長子,宋國公馮勝的女婿。常茂本身沒有多大軍功,他能受封鄭國公,都是受了他父親常遇春的蔭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績,於是封常遇春的長子為鄭國公,以長子代父受封。

1387年,常茂獲罪,但因為父親的功績而免罪,但是被貶到廣西龍州。1391年去世,年僅36歲。因為常茂無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為開國公,後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誅殺削爵,因此鄭國公爵位就此中斷。

韓國公李善長

李善長(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遠人。李善長大封功臣時位列第一,封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並授予丹書鐵券,免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

(韓國公李善長影視形象)

李善長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為朱元璋穩定後方,軍需糧草源源不斷,朱元璋謂之當世蕭何。然而再大的功勞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來都算不了什麼,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發十年後,追責李善長。因此早已退休(實際還是在暗中參與政事)、時年已經七十六歲的李善長被處死,和他一同處死的還有全家七十餘人。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因為娶了朱元璋的女兒臨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韓國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襲。

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曹國公。

李文忠最開始跟著朱元璋姓朱,後來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後,朱元璋當場加封李文忠為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並且叫他恢復了李姓。

(曹國公李文忠畫像)

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終年46歲。朱元璋親自寫文致祭,並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朱元璋懷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華中所毒殺,因此降低了華中的爵位,並且誅殺了李文忠的醫生及其妻子兒女,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李文忠的感情。

李文忠死後由其子李景隆承襲曹國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難得的躲過朱元璋兩次大屠殺的人之一。靖難之役時,李景隆所率領的朝廷軍多次敗於燕軍,從而被奪職召回。後來李景隆打開南京金川門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後最開始極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彈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國公爵位也就此斷絕。

宋國公馮勝

馮勝(?-1395),安徽定遠人。1370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宋國公。

馮勝喜歡讀書,通曉兵法,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明朝建立後又先後率軍征討王保保,遠征遼東,積累無數軍功。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也給馮勝帶來了災禍。
(宋國公馮勝雕像)

馮勝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橚,他倆因為秘密會見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嚴懲,因為朱元璋擔心他的這個兒子和將軍馮勝有勾結。等到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為了確保朱允文的帝位穩固,馮勝被朱元璋無罪賜死,而宋國公的爵位也不允許繼承,因此馮勝的爵位也在他這裡斷絕。

衛國公鄧愈

鄧愈(1337-1377),字伯顏,安徽泗縣人。鄧愈原名鄧友德,投奔朱元璋後,朱元璋賜名為鄧愈,1370年封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衛國公。

1377年,鄧愈在征討吐蕃之後回師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極為哀痛,為此停朝三天,親自迎接鄧愈的靈柩,並追封鄧愈為寧河王,諡號武順,配享太廟。
(衛國公鄧愈畫像)

鄧愈死後由其長子鄧鎮襲封衛國公,並改封為申國公。然而因為鄧鎮娶了李善長的外孫女為妻,因此在李善長被誅殺時,鄧鎮也被牽連被殺,同時爵位被削奪,因此衛國公的爵位也就斷絕了。

總的來說,開國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韓國公李善長和宋國公馮勝則是被朱元璋所殺。他們的公爵大多止於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國公徐達的爵位一直傳到了明末!這樣顯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們的過去,卻不能為他們的未來保駕護航!


小祁說歷史


明王朝的“開國六公爵”,指的是當初為朱元璋打天下的六位有功之臣,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排名分先後)。那麼這六位開國元勳的最後結局又是怎樣的了?

被滅族和賜死的“韓國公”李善長和“宋國公”馮勝

如果說朱元璋是周文王,那麼李善長就是姜子牙。朱元璋平定滁州到征服天下,李善長是正兒八經的左膀右臂,說他居功至偉毫不過分。後來朱元璋當皇帝后對李善長同樣沒得說,位極人臣,被人比做蕭何。但是李善長老了後卻糊塗了,被自己一手提拔的胡惟庸帶下水,還有其他一些事讓朱元璋心裡不痛快,最終被朱元璋滿門誅殺。

徐達戰不勝王保保、李文忠滅不了王保保,但馮勝卻能一戰成名。這就是馮勝,沒有非同尋常的地位,但卻是最能打的一位。朱元璋打天下,尤其是滅元朝,馮勝功不可沒。只可惜老年因為功高蓋主,被朱元璋賜死,結局淒涼、令人惋惜。

染病身亡的“魏國公”徐達和“曹國公”李文忠

徐達是朱元璋“淮西二十四將之首”,從起義到統一,一直擔任著朱元璋帳下的第一號統帥,明朝建立後又擔任丞相、太傅,是當之無愧的開國柱石。但是一生征戰,在馬背上度過了數十載歲月的徐達卻在暮年染上了背瘡,最終遺憾病逝。還有一種野史記載稱徐達被朱元璋害死,可信度不高。

“曹國公”李文忠,可能是朱元璋六大功臣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最為驍勇善戰的一大名將,從滁州開始,到滅亡元朝,一直都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號猛將。明朝成立後,朱元璋任命李文忠掌管當時的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位極人臣。洪武十七年死於惡疾,死因有些撲朔迷離,至今仍是一大謎案。

死於途中的“衛國公”鄧愈和“鄭國公”常茂之父常遇春

鄧愈早年在盱眙一帶起兵抗元,後來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為平定大明西南江山立下赫赫戰功。征服吐蕃後,在回京路上染病身亡,朱元璋心痛不已,將其遺像掛於明朝太廟,代代祭祀。

最後一位常茂,談到這個人就不得不說說他老爹常遇春。如果說明朝最霸氣的一位將軍是誰,我想毫無疑問是常遇春,當年人稱“常十萬”並非浪得虛名,只可惜未能看到平定天下的那一天,在北伐中原的途中染病身亡。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追念常遇春的功勞,封其子常茂為“鄭國公”,以表心意!

明朝“開國六公爵”的結局正史記載大體如此,但在民間還有不少也是傳聞,讓這幾位開國元老的死因變得撲朔迷離,但大多都沒有足夠的證據,夾雜著大量人們的主觀臆想,屬實有些不可取。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

公元1370年,朱元璋論功行賞,開始冊封有功之臣,其中公爵六人,侯爵二十八人,伯爵二人。

六位公爵分別是: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魏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

六位公爵的命運結局怎樣呢?我們來看看:

魏國公徐達

徐達,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六宮之首,出生農家,元朝末年加入朱元璋的起義軍。

1363年協助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敗陳友諒。1365年到1367年,徐達揮師攻滅張士誠,平定平江,隨後揮師北伐,1368年率軍攻入元大都,元朝滅亡,此後數年不斷出兵,掃除元朝殘餘勢力,先後擔任太傅,中書右丞相,太子太傅等官職,封魏國公。

徐達為人,謹慎謙和,從不驕橫,善於治軍,為明朝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1384年,徐達得了一種在當時是不治之症的病,叫背疽。公元1385年,徐達的病情加重,二月份因病去世,終年54歲,朱元璋聽到後很傷心,追風徐達為”中山王”。

韓國公李善長

李善長,字百室,定遠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從小就喜愛讀書,很有智謀,口才也極佳,後投靠朱元璋,成為參謀,為朱元璋出謀劃策,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功勞顯赫,隨後一路晉升,先後任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晉爵韓國公,可謂位極人臣。

公元1380年,胡惟庸謀反一案爆發,因胡惟庸是李善長推薦和提拔的,而且李善長與胡惟庸案發前交往密切,雖然當時沒有被牽連,但卻也讓朱元璋心中十分不滿。

十年後的1390年,李善長被朱元璋指責身為朝廷重臣,有人謀反,卻知情不報,實在是大逆不道,李善長深知自己必死無疑,在家中自縊身亡,而李善長全家70多口人也被朱元璋全部處死,一代股肱之臣也沒有逃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字思本,是朱元璋的外甥,12歲時母親去世,跟隨父親李貞在亂軍之中多次險死還生。

李文忠,19歲時初次領兵支援池州打敗天完軍,被評為諸將中最勇猛善戰者,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征,屢立戰功,最後被封曹國公。

1384年,李文忠病逝,被朱元璋追封為”岐陽王”,終年46歲。

宋國公,馮勝

馮勝,安徽定遠人,愛好讀書,精通兵法,馮勝在明朝攻打北元和遼東的戰爭中居功至偉。

公元1373年在出擊北漠,打擊北元的戰爭中,明軍15萬兵分三路分別由徐達,李文忠,馮勝三個人統領,李文忠冒進,差點兒戰死。中路大軍徐達與王保保大戰一場,死傷萬人敗退,唯有馮勝一路大軍凱歌高奏,連續攻下亦集乃路、瓜州、沙州,七戰七捷,獲取大量戰利品,勝利班師。

公元1387年,馮勝率20萬大軍出征遼東,大軍進逼降伏納哈出,順利平定遼東。

馮勝功勞之大,可以排進前三,受到朱元璋猜忌,又因藍玉案牽累,後被朱元璋賜死。

衛國公鄧愈

鄧愈,字伯顏,少時即胸懷平定天下的大志,元朝末年時,鄧愈之父鄧順興被鄉里推舉為練總,保一方的平安,在與元軍作戰中,中箭身亡,鄧禹的兄長友隆,接掌兵權,不久後友隆病逝,16歲的鄧愈接掌兵權,率軍與元軍作戰,他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兼又足智多謀,令敵人聞之色變。

公元1355年,18歲的鄧愈投奔朱元璋,被任命為管軍總管,從此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無數功勳,鄧愈因治軍有方而聞名。

公元1378年,鄧愈任徵西將軍,深入吐蕃,追殺搶劫烏斯藏貢使的吐蕃殘部,追殺到崑崙山,斬殺萬人獲取馬匹牛羊20萬,威懾招降諸國,不久後鄧於因病去世,終年41歲。

鄭國公,常茂

常茂,常遇春長子,得封鄭國公,是因為其父常遇春的功勞,因為朱元璋論功行賞之時常遇春已去世,因此,封了常茂做了六公之一。

另一種說法是,常茂極其厲害,遠超乃父,被稱為”無敵大將”,因受朱元璋猜忌,令其長守長城,後來輔佐朱棣奪得皇帝之位。


塞科說歷史


第一位 韓國公 李善長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人,是朱元璋的老鄉。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就投到朱元璋麾下,朱元璋在外征戰的時候,李善長為他留守後方,輸送糧草,功勳卓著,相當於漢初蕭何的角色,最後也理所當然的被朱元璋定為首功之臣。在明初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激烈爭鬥中,李善長一直是幕後老大的存在,為了不在前面衝鋒陷陣,他推薦了胡惟庸接替自己的位置。可惜就是這樣的胡惟庸,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朱元璋藉此案大肆誅殺,李善長險些被牽連。然而躲得過一時躲不過一世,十年後李善長還是沒逃過厄運,因為胡惟庸藍玉案被殺。 死後,妻女弟侄七十餘人全部處死,只有一個娶了公主的兒子李琪免死,但也被判流放。李祺夫婦和子女都被流放到江浦,永樂元年(1403年)卒。


第二位 魏國公 徐達 徐達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也是朱元璋的老鄉。野史傳聞說徐達是吃了朱元璋賜的蒸鵝病重而亡的,但是此事並無正史記載,只見於無端野史,可信度實在不高,因為徐達的後代待遇都不錯。他死後被朱元璋追封為中山王,長子徐輝祖承襲魏國公,世居金陵,爵位一直傳承到明末,而四子徐增壽作為朱棣靖難之役的重要內線,也掙到了一個定國公的位置,隨遷到北京,也傳承到明末。

第三位 曹國公 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 ,不是朱元璋的老鄉,是親外甥,比老鄉還親。洪武三年,李文忠因功被封為曹國公。洪武十六年(1383年)冬,李文忠患重病,朱元璋親自前往探視。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其子李景隆嗣曹國公爵位。

第四位 宋國公 馮勝 馮勝(?—1395),明朝開國名將,初名國勝,又名宗異,馮國用弟,定遠人,還是朱元璋老鄉。 洪武三年,馮勝因為戰功而被封為宋國公。女婿朱橚亦曾因秘密會見馮勝而被朱元璋嚴懲,在皇孫年幼的情況下,私下會見皇子,被懷疑也不冤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案發,次年,馮勝因為被藍玉案牽連,以藍黨被賜死,宋國公爵位被剝奪。諸子都不許繼嗣。


第五位 衛國公 鄧愈 鄧愈(1337~1377年),原名鄧友德,字伯顏,泗州虹縣(今安徽省泗縣)人,也算是安徽老鄉。 洪武三年,鄧愈又攻克了烏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為衛國公。洪武十年(1377年),鄧愈因病去世,年僅41歲。朱元璋聽到消息後十分悲傷,追封其為寧河王。

第六位 鄭國公 常茂 其父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常茂,是常遇春長子,因為常遇春在北伐過程中病逝,沒趕上大封功臣,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勞,就將常茂封為鄭國公。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常茂病逝,無子,其弟常升襲爵,後來爵位被削奪,死於靖難之役,其後子孫都是小官僚了。


說說過去的故事


朱元璋打天下的最核心骨幹——明朝“開國六公爵”,個個大名鼎鼎,功勳卓著,那麼面對史上“屠戮功臣最狠”的明太祖,這出生入死的六大元勳,都什麼結局?

公元1368年,當過放牛娃、做過和尚、討過飯的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開局一個碗,卻完成了從乞丐到九五之尊的史上最大跨度逆襲,不到40歲,就開創國祚276年的大明王朝,絕對堪稱奇蹟!

登基開國的朱元璋,大封功勳宿將,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將、一大臣為開國元勳,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開國六公爵”了。

這些人追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功勞赫赫,“大明開國六公爵”分別為: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大明王朝按公、侯、伯等級授勳,“國公”爵位,位高權重,炙手可熱!(關注“峰子奇觀”,奇觀頭條歷史!)


1、魏國公徐達

朱元璋曾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

圖:魏國公徐達(畫像)


徐達,“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出身農家,朱元璋的發小。

公元1353(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回鄉募兵,22歲的徐達參加郭子興紅巾起義軍。徐達智勇兼備,戰功彪斌,位於諸將之上。

徐達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在攻克平江後,俘虜張士誠。又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率軍25萬北伐,攻入大都,統治98年的元朝滅亡。

1385年,晚年留守北平的徐達患上背疽,不久便病重去世。


朱元璋親至葬禮哀悼,追封“中山王”,被明太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即“開國六王”之首。所謂徐達被朱元璋送燒鵝害死,純屬無稽之談!

徐達跟朱元璋還是兒女親家(燕王朱棣娶了徐達女兒),典型的皇親國戚,徐帥為人謹慎低調,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大明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2、韓國公李善長


朱元璋曾贊李善長:“吾之蕭何也”。

圖:李善長(《朱元璋》劇照示意)


元末亂世,定遠(今屬安徽)人李善長經人推薦,便早早投在了朱元璋麾下,乃朱元璋團隊的元老級人物,勞苦功高。他經常勸朱元璋效法漢高祖劉邦,玉成帝業之舉。

洪武三年(1370),李善長授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子孫世襲;朱元璋賜免死鐵卷,可免死兩次,子可免死一次。朱元璋初封開國六公,李善長位居第一,只是後來被拿掉了。

李善長舉薦了胡惟庸為宰相,但也因洪武大案之“胡惟庸謀反案”而受到株連。“胡惟庸謀反案”結果是,宰相胡惟庸被誅九族,株連甚廣,遷延日久,陸續3萬餘顆人頭落地,驚心動魄!

在這場政治風暴中,本已蒼老且已退養的李善長也未能倖免,被朱元璋以“胡黨罪”,連其妻女弟侄家口70餘人一律處死,被滅了滿門。

3、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朱元璋外甥(母親曹國長公主),12歲喪母,由親舅舅朱元璋撫養長大(收為養子,跟隨舅舅姓朱),朱元璋麾下的一員親信猛將,戰功赫赫。

圖:明孝陵-李文忠墓


19歲的朱文忠,少年英傑,有膽有識,曾率親兵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朱元璋也對這個外甥格外寵信,後改回姓李。

李文忠,轉戰沙場,屢次出塞征伐元朝殘餘,生擒元帝之子買的裡八剌,戰功彪炳,被朱元璋封為曹國公。

公元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詔命他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洮州十八番族”反叛,他與西平侯沐英合兵,一舉平息叛亂。回朝後,明太祖又令他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

李文忠為人正直,經常收養路上的棄兒,多次勸舅舅朱元璋少殺戮,還向朱元璋進諫“征服日本”,以絕海患。

公元1384年(洪武十七年),46歲的李文忠病逝,朱元璋大發雷霆,怪罪醫治人員,負責醫治的淮安侯華中被降爵(朱元璋曾懷疑華中下毒),其他醫生及妻小則統統被一併斬首。

朱元璋親寫祭文,追封岐陽王,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繼承曹國公爵位。(關注“峰子奇觀”,奇觀頭條歷史!)

4、宋國公馮勝

馮勝,原名叫馮國勝,馮國用之弟,明初著名大將。元末亂世,他與哥哥馮國用組織私人武裝,結寨自保,後加入朱元璋麾下。

圖:明朝鎮守嘉峪關 馮勝將軍像


馮國用死後,朱元璋命馮勝襲兄職,為親軍都指揮。馮勝馳援安豐,決戰鄱陽湖,下武昌降陳理(陳友諒之子),克平江敗張士誠;又隨徐達北伐,鼎定中原,著有大功,受封宋國公。

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大勝而返。

史載“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僅次於徐達、常遇春。

公元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洪武大案之“藍玉案”爆發,這是“胡惟庸案”後的又一場腥風血雨,涼國公、開國大將藍玉被剝皮,滿門抄斬。

一個藍玉案,株連1.5萬人被殺,屍橫遍野,血路成河!馮勝、傅友德、王弼等公侯,被朱元璋冠以“藍黨罪”一併處死。

《明史》記載:

“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

據記載,馮勝死前,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包括義女、女兒等),很可能是他怕死後女眷受糟蹋,可謂悲慘至極!

5、衛國公鄧愈

朱元璋親言:“友德隨我二十二年,東征西討,嚐盡辛苦,鎮守八州,有功無過。”

圖:明孝陵-衛國公鄧愈墓


鄧愈,原名鄧友德,大明開國名將,天生魁梧,勇武過人。


元末,起義遍地,父親鄧友隆病逝後,16歲的鄧友德臨危受命,繼掌兵權,親率父親舊部與元軍死戰。

公元1355(元至正十五年),18歲的鄧友德率部萬餘人,投奔朱元璋,被朱元璋封為管軍總管,並賜名鄧愈。

鄧愈隨朱元璋過長江,克太平,佔集慶(南京),直取鎮江,戰功顯赫。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鄧愈隨徐達遠征甘肅,大敗北元,橫掃漠北,被封衛國公。

公元1377年(洪武十年),鄧愈病逝於壽春(今安徽壽縣)。朱元璋聞喪大哭,罷朝三日,並親迎靈柩祭奠,追封寧河王。

鄧愈長子鄧鎮,襲封衛國公,後改封申國公,因鄧鎮之妻是李善長的外孫女,所以受李善長鬍黨罪牽連,也坐罪被殺。鄧門公爵,不過二代而亡!(關注“峰子奇觀”,奇觀頭條歷史!)

6、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常茂,大明開國名將常遇春長子,典型的“官二代”。因常遇春死得早,常茂承襲父功,繼承了鄭國公爵位。

圖:開平王常遇春


常茂在軍中驕橫不受管束,帶有“二世祖”習氣。後常茂因被彈劾“激變納哈出部”而獲罪,朱元璋念其父開平王常遇春之功,“打發”他到廣西龍州。

朱元璋的聖諭稱“常茂自取黜免”,常茂無子,故其弟常升改封開國公。洪武二十四年,被“邊緣化”的常茂去世。

別看《英烈傳》裡常茂很厲害,號稱“明朝開國頭一員猛將”、“無敵大將雌雄眼”,打仗足智多謀爾爾,甚至寫他超過了父親常遇春。

實際上,歷史上常茂的功績,遠不如其父常遇春。說到底,一個躺在父親功勞簿上的“二世祖”罷了,或許有些作為,但遠不及其父軍事才能。


“六公爵”之外:劉伯溫、湯和


在朱元璋集團的骨幹裡,劉伯溫和湯帥(湯和),都沒能進入最初的“開國六公爵”之列。

劉伯溫只封了個“誠意伯”,畢生無緣公侯。


朱元璋的發小湯和,則遲到洪武十一年才獲封“信國公”,死後封王。

總結一下,明朝“開國六公爵”結局:


魏國公徐達、衛國公鄧愈病死,曹國公李文忠壯年而逝,鄭國公常茂削爵後病死;而韓國公李善長、宋國公馮勝,皆被誅殺。


大明開國功勳中,你認為誰死得最冤?歡迎留言交流!

關注“峰子奇觀”,奇觀頭條歷史!


峰子奇觀


明朝開國六公爵分別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六人裡面,只有徐達的爵位一直傳到明朝滅亡,其他五人大都牽連明初逆案,爵位或一世即削,或二代而撤。




開國六公爵裡面,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分別是文官武將第一功臣,其他四人也是功勳卓著,為大明王朝的建立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但是,洪武年間經過幾次逆案的大清洗,包括開國六公爵在內,除了魏國公徐達、衛國公鄧愈、曹國公李文忠、鄭國公常茂,其他人皆不得善終,而侯爵以下,牽連逆案而被處死者更是不計其數。

韓國公李善長



先說文官第一的韓國公李善長,早年追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累立戰功,被認為是可以比肩西漢蕭何的柱國之才,明朝建立後,李善長得到重用,任左丞相,監修《元史》,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罔替,可謂是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李善長晚年歸權閒賦,洪武二十三(1390年),有人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謀逆案有關,胡惟庸曾對李善長許諾,若事成願以淮西之地封王,李善長對胡惟庸信使暗通大漠之事匿而不報,種種證據證明李善長確與胡惟庸謀逆案有關。最終朱元璋狠下心,將77歲的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處死。

李善長長子李祺娶朱元璋的女兒臨安公主,在這一次的家族慘禍中雖免於一死,但被遷居雲南,不久病死在那裡。雖公主求情幾個兒子免受株連治罪,但韓國公爵位被撤銷。

衛國公鄧愈



衛國公鄧愈,是一名文武雙全的驍勇大將,16歲即領兵抗元,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鄧愈率領所部萬人從盱眙投奔朱元璋,此後隨朱元璋四處征戰立下赫赫戰功。明朝建立後曾在地方歷練,洪武三年(1370年)隨同徐達遠征甘肅追擊北元殘餘力量,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回朝後因功進封為榮祿大夫、右柱國、衛國公。 鄧愈於洪武十年(1377年)病逝於駐地安徽壽春,朝廷追封寧河王。

不過,鄧愈的長子鄧鎮雖承襲衛國公,但因妻子是李善長外孫女,李善長坐胡案獲罪,鄧鎮受牽連連坐被殺,衛國公爵削除。

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母親為朱元璋的姐姐曹國長公主。李文忠從小跟在朱元璋身邊,朱元璋十分疼愛這個外甥,被收為養子。李文忠征戰沙場多年,驍勇無比,明朝建立後又多次領兵出征北元,戰功顯赫,得進封曹國公。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

他的長子李景隆承襲曹國公爵位,後協助建文帝削藩,靖難之役爆發後李景隆被封為大將軍出師征討,結果反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燕軍逼近南京時,李景隆開金川門投降。成祖即位後得到重用,封太子太師、賜功臣勳號、加柱國、增歲祿,居群臣之首。永樂二年(1402年)遭群臣連番彈劾,被削爵圈禁。

宋國公馮勝



宋國公馮勝,明初大將,因征討北元殘餘力量,累功晉封宋國公,“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

明朝開國六公爵裡面,馮勝可謂是死的最冤的一人,由於“勝功最多”,以至於達到了足可以功高震主的地步,朱元璋又是多疑之人,馮勝自然是難逃被賜死的結局。馮勝死後,宋國公爵被削除。

鄭國公常茂



鄭國公常茂,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長子,其蔭父功,承襲鄭國公爵位。常茂因元丞相納哈出投降之事與鄧愈有嫌隙,被朱元璋收回兵權安置於龍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病逝。

常茂沒有子嗣,他的弟弟常升襲封開國公,鄭國公之爵坐削,洪武年間常升坐藍玉謀反案,被誅,開國公之爵亦被削。

由此可見,在開國六公爵裡面,爵位或一世而削或二代即止,大都有牽連胡藍逆案。真正得以襲封爵位直到明朝滅亡的,只有魏國公徐達。 明朝第一功臣魏國公徐達,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朱元璋自滁陽起,戡定四方一統天下建立帝業,徐達與常遇春堪稱是功著最高。《明史》贊曰“身依日月,剖符錫土,若二王者,可謂極盛矣。顧中山賞延後裔,世叨榮寵;而開平天不假年,子孫亦復衰替。”開平王常遇春的後代前文已有所簡述,徐達病逝於洪武十八年(1385年),長子徐輝祖承襲魏國公爵位。

一門二公,代代相承



徐輝祖是燕王朱棣的大舅子,建文帝要削藩,燕王朱棣於北平靖難起兵,徐輝祖作為南軍主將多次給燕軍制造威脅。燕軍渡江時,徐輝祖仍然帶兵抵抗,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後,徐輝祖依然予以抵制,被削爵並禁錮於家中。徐輝祖病逝於永樂五年(1407年),後朱棣念及徐輝祖忠心為主,且岳父中山王徐達又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又下旨恢復了魏國公爵位。

而朱棣與小舅子,徐達次子徐增壽關係就顯得融洽多了,建文帝要削藩,徐增壽多次暗通身處北平的燕王朱棣,為他傳遞京師信息,結果被建文帝察覺,以私通燕軍之罪被誅殺。永樂二年(1402年)被追封為定國公,爵位世襲罔替。徐增壽這一系隨明朝朝廷遷至北京直到明末,而徐輝祖一系則一直留在南京。一門二公,在明朝實屬罕見之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