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延續明朝香火最久的竟然是朝鮮,跨國忠誠背後僅僅是感情深厚嗎?

延續明朝香火最久的竟然是朝鮮,跨國忠誠背後僅僅是感情深厚嗎?

在重視祖宗祭祀的中國傳統文化裡,讓家族的香火不滅,這是家族所有子孫的重大責任。祭祀的香火不滅,就意味著基業仍在,後繼有人,希望仍在。家國一理,在古代社會,國家祭祀或者說皇帝對於宗廟祭祀比起民間祭祀更是重大事項。所以《左傳》才會有“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帶領起義軍攻陷順天府,明思宗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雖說後來身在南方的明朝皇室後裔以流亡政府的形式,建立過若干個臨時性政權,也經歷了四帝一監國,但從傳統的歷史規則,從崇禎皇帝自縊的那一刻起,正統的或者根本意義上的明王朝已經滅亡了。

統治了中國276年的明王朝政權雖然結束了,但因為南明流亡政權和臺灣鄭成功及其子孫的存在,明朝皇家的宗廟祭祀卻沒有即刻斷絕。至少在公元1683年之前,包括明太祖朱元璋在內的朱姓列祖列宗,依然以皇家祭祀的規格享受了39年香火。

延續明朝香火最久的竟然是朝鮮,跨國忠誠背後僅僅是感情深厚嗎?

然而,對明朝皇帝的國家級別的祭祀,也未在1683年施琅收復臺灣之後就徹底斷絕,而是繼續延續了近200年。更值得一提的是,朱明皇家香火得以延綿的地方竟然不在中國境內,而在屬於異邦他鄉的朝鮮。

公元1704年,也就是在明朝正式滅亡的60年之後,朝鮮的肅宗皇帝下詔,以紀念和報答在壬辰戰爭中向朝鮮派兵增援的明神宗(萬曆皇帝)為由,修建了一座皇家規格的祭壇,這就是大報壇。45年之後,朝鮮皇家又在大報壇之中增加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思宗崇禎皇帝的神位。從那個時間起,大報壇就成為專門祭祀明朝這三位皇帝的祭壇。

然而,公元1636年,清朝軍隊入侵朝鮮。為早已滅亡的明朝皇帝修建祭壇的朝鮮,早已向清朝稱臣68年。從政治倫理上說,朝鮮既然已經向清朝稱臣,也就意味著從國家屬性上說已經是清朝的屬國。作為屬國,就必須在立場、站位方面與清朝保持一致。對於清朝而言,明朝已是前朝,自己的屬國以皇家祭禮的規格祭祀前朝皇帝,無疑是一個很悖逆的舉動。

延續明朝香火最久的竟然是朝鮮,跨國忠誠背後僅僅是感情深厚嗎?

對於朝鮮對朱元璋、朱翊鈞、朱由檢三位皇帝的祭祀規格,是毫無質疑的必要的。大報壇中祭祀明朝皇帝的祭祀舞蹈,使用的是天子專用的八佾。“佾”是指古代樂舞的行列,一“佾”是指一行8個人,“八佾”就是64個人。在禮法嚴苛的封建社會,舞蹈行列排幾個人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使用八“佾”或者人數超過每行8個,都是嚴重違禮和僭越行為。

朝鮮當朝為了體現對明朝三位皇帝的尊崇,主動降低禮儀規格,以諸侯之禮“六佾”來祭祀自己的祖宗。而且,為了讓祭祀活動保持濃郁和正宗的明朝“風味”,一切祭祀儀軌、祭品等均嚴格按照明朝《集禮》和《會典》兩部“標準化操作規程”操辦。

還有一個極有可能讓清朝當庭憤怒的悖逆之舉是,每次在大報壇舉行祭祀活動,朝鮮朝廷的士大夫撰寫的祭文從來不寫清朝的年號,而是署以崇禎某年某月字樣。這種紀年特色不僅僅停留在祭文層面,也流傳到了當時的社會上。在今天現存的朝鮮後期的一些私人著作裡,也經常會看到“崇禎後某年”的字樣。

延續明朝香火最久的竟然是朝鮮,跨國忠誠背後僅僅是感情深厚嗎?

朝鮮這番冒著極大政治風險的祭祀活動,從公元1704年一直延續到公元1894年,持續了190年。倘若從南明政權徹底覆滅的公元1683年計算,朱家皇帝可算是額外多享受了211年的皇家祭祀。

朝鮮之所以甘願冒風險、高規格、長時間地祭祀明朝皇帝,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感恩。大報壇裡立了神位的三位皇帝,朱元璋曾經給這個國家賜名“朝鮮”,算是對朝鮮有“大造之恩”;壬辰戰爭的時候,明神宗萬曆皇帝曾經派遣軍隊救援朝鮮,讓朝鮮躲了滅國之災,算是對朝鮮有“再造之恩”;1636年清軍入侵朝鮮,雖說崇禎皇帝沒有派兵救援,但在朝鮮向清朝稱臣之後,朝鮮才知道當時的崇禎皇帝的確是有過出兵朝鮮的打算的。雖說這次救援沒有付諸實際,但僅這份心意也讓朝鮮記住了崇禎皇帝的“東援之恩”。

“有恩不報非君子”,正是朝鮮舉國上下對明朝三位皇帝如山深恩的感念,才在異邦他國上演出了這樣一出令人感懷不已的祭祀活動。

延續明朝香火最久的竟然是朝鮮,跨國忠誠背後僅僅是感情深厚嗎?

當然,朝鮮之所以將對明朝三位皇帝的祭祀如此鄭重其事、持之以恆,除過報恩之外,也有鞏固本國政治統治的考量。首先,朝鮮由於和中國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儒家思想中“忠孝節義”的道德規範。據《史記》記載,公元前1122年,武王伐紂,商朝滅亡之後,商紂王的一個叔父箕子率領5000多名商朝遺民前往朝鮮,被當地人推舉為國君,在那裡建立了“箕氏侯國”。“箕氏侯國”也算是朝鮮歷史上第一個正式意義的政權,而這個政權則是由中國人建立的。在其後的數千年間,朝鮮與中國的交往、互動不斷,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甚至是君臣情懷。

在朝鮮的皇帝和大臣看來,統治中國中原地區的明朝才是正朔,而導致清朝則屬於異族和侵略者。更何況明朝對朝鮮是有大恩的。所以,祭祀明朝皇帝,也就是向全國軍民傳遞出一個“忠君”、“報恩”的信號,也有利於整個國家的統治意志也圍繞忠誠、感恩的核心。朝廷忠誠明朝、感恩明朝,朝鮮的百姓也自然要忠誠朝廷、感恩朝廷。這也算是一種政治教育的方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