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在澳大利亞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會讓澳洲沙漠變綠洲嗎?

親愛的小展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世界上荒漠化土地找到了陸地總面積的30%以上,其中的五分之一是純粹的沙漠地區,這裡氣候乾旱、降雨稀少、植被覆蓋度低、氣候條件異常惡劣,成為生命的“禁區”。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對自然資源消耗速度的增加,人類的生存空間愈發緊張,於是向海洋要陸地、向沙漠要陸地,成為很多國家增加陸地領土面積的“大工程”。澳大利亞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但沙漠面積佔比竟然達到44%,於是一些人提出要在澳大利亞修建一天貫穿南北的大運河,試圖想改變沙漠地貌,創造一些適合人類居住的綠洲,這種想法可行嗎?


關於澳大利亞沙漠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澳大利亞的緯度處在南迴歸線區域,這裡常年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之下,高壓脊移動到陸地上時,盛行下沉氣流,水汽缺乏凝結條件,降水比較稀少。其二是澳大利亞盛行東南信風,水汽傳輸是由東南向西北的方向,東部山地對來自太平洋的東南信風,具有非常大的阻擋作用,而且中部還有大自流盆地,水汽很難穿越山地、中部平原達到西部地區。可見,澳大利亞西部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氣候和地形所致。


再從澳大利亞的水系分佈看,雖然澳大利亞境內擁有河流200多條,但主要都是短程和季節性河流,而且分佈比較集中。東部和東南部水系最為集中,以大分水嶺為界,東、南部沿岸水系主要從大分水嶺向東向南流入太平洋,這裡降水量大,河流水量也很大,但流程非常短。中南部為墨累河-達令河水系,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兩條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從大分水嶺西側發源,流入南部的印度洋。中西部地區河流稀少,基本都是內流河,最大的為亞曼蒂納河,一般與內陸鹹水湖相接,而且呈現明顯的季節特徵。


如果從澳大利亞中西部打通一條運河,它的補水效果如何呢?我想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效果肯定不太理想,存在兩個“硬傷”。一是中西部地區氣候比較乾旱,降水稀少,蒸發量旺盛。二是經過區域缺乏其它水系的大量水源補給。即使挖通了運河,水量不夠,而且很快蒸發,引水功能肯定會大打折扣,起不到對改善沙漠水汽環境的補水功能。況且,澳大利亞水資源也不是豐富的國家,對於科學用水、節約用水的管理非常嚴格,肯定不會這樣“禍害”寶貴的水資源的。

真正治理沙漠的方法,應該是以生物工程為主,從沙漠邊緣開始,選用耐旱植物,人工適當輸水,在保證個體成活且具備一定的固水儲水蓄水能力的基礎上,逐步向內部深入,逐漸擴大範圍,從而改變區域的小生態系統和水汽循環,反過來促進新老植物的生長髮育,當達到這種良性循環以後,治理沙漠才能循序漸進,取得實效。所以,投入大量財力逐漸水利設施、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等方法,不但不能治理沙漠,反而會使其它地區水資源量減少,周圍水汽平衡被破壞,沙漠面積反而會增加。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如果在澳大利亞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會讓澳洲沙漠變綠洲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實際上需要從澳大利亞沙漠的成因、澳大利亞的水資源分佈以及澳大利亞的人口現狀等全要素展開分析。

澳大利亞沙漠

澳大利亞沙漠位於澳大利亞的中西部,是僅次於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利比亞沙漠之後的全球第四大沙漠,共有大沙沙漠、維多利亞沙漠、吉布森沙漠、辛普森沙漠這四部分組成,總面積約為155萬平方公里,佔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的1/5以上。

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雖然四面環海且也是世界上唯一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但是整體而言澳大利亞的氣候還是相當乾燥的,除了東部(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溼潤氣候)、東南(溫帶海洋氣候、地中海式氣候)以及西南(地中海式氣候)降雨相對較多以外,其餘部分主要為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荒漠、半荒漠面積高達340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也因此成為全球七大洲中乾旱面積比例最大的一個。

人們常用“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首斷句詩來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然而澳大利亞雖四面環海卻形成了東西、南北自然景觀迥異的現象,靠海卻得不到所謂的“雨露均霑”。

澳大利亞荒漠、半荒漠廣佈的成因

其實關於澳大利亞不同的氣候的成因主要與所處的地形地勢、緯度、洋流以及海岸線和國土東西寬南北窄的特性等有著直接的關係,具體分析如下。

1、從地形上來看,大分水嶺(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士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緊鄰東部太平洋沿岸,直接阻擋了東南信風和東澳大利亞暖流向廣大內陸和西部地區深入,使得多雨區僅侷限於東部太平洋沿岸,而中西部降雨稀少。

2、從地勢上來看,大分水嶺以西的絕大部分區域地勢相對平坦,起不到抬升的作用,不易形成降水。

3、從緯度位置來看,南迴歸線恰好橫貫澳大利亞正中部,由於大部分區域終年受副高的控制,氣流以下沉為主不僅降雨稀少,而且處於副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較高蒸發旺盛,因此在南迴歸線穿過的澳大利亞內陸及西部地區對稱分佈著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4、從洋流來看,澳大利亞東部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具有增溫增溼的作用,而西部則是西澳大利亞寒流流經,有降溫減溼作用,在此影響之下澳大利亞沙漠甚至與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一樣直達西海岸。

5、澳大利亞國土輪廓相對完整,沒有較大的海灣深入,同時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寬、南北窄,相對擴大了南迴歸線高壓帶在澳大利亞的控制範圍。

修運河能否沙漠變綠洲?

關於將一個地區的水資源引流到沙漠改造成綠洲這類話題,無論是埃及的“新河谷計劃”,還是我國的“藏水北調”、“海水西調”等之前已經討論過很多,如果籠統的說不行可能會打擊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又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最主要的有沒有必要實施,畢竟人定勝天、勞民傷財的事不能幹。

但要說到在澳大利亞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是不可能將其內陸和西部廣闊的沙漠改造成綠洲的,原因如下:

1、上文中講到,澳大利亞大路東西寬、南北相對較窄,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很明顯是不可能有效的影響到呈東西對稱分佈的熱帶沙漠氣候,而且即便是在沙漠的中間修南北走向的運河,也會因為澳大利亞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離陸風,也會出現運河兩岸不同的自然現象。

2、澳大利亞主要的降雨集中在大分水嶺以東的太平洋沿海區域,而廣大內陸和西部地區降水稀少,沒有充足的淡水源難倒盲目的挖一條連接帝汶海至大澳大利亞灣的海水輸送通道?

3、澳大利亞沙漠面積高達15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近5倍和我國八大沙漠的近3倍,且是自然環境下形成的,主要表現為降雨稀少、蒸發旺盛,很顯然澳大利亞西部沒有充足的水資源來支撐“沙漠改綠洲”這樣的計劃。

澳大利亞當前有必要改造綠洲嗎?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是當今世界上比較發達的國家,其國土總面積約為769.2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位,人口約為2544萬略比我國的上海市人口(2423.78萬人,)要多,但二者的人口密度卻相差不止一星半點。


上海市的區域面積為6340.5平方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為3823人/平方公里,而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僅3.31人/平方公里,二者相差1155倍。很顯然,根據澳大利亞是一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的實際,當前是不需要興建如此浩大的工程,畢竟澳大利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地廣人稀的國家。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澳大利亞沙漠變綠洲,拯救全個人類?

澳大利亞有個熱帶雨林,熱帶雨林這麼多水流到大海,而澳洲大陸這麼幹,我計劃造個大運河,把這裡的水流到澳大利亞每個角落,但沒想到澳大利亞的沙漠這麼幹,這麼大量的水流了好多年,只流滿了主幹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澳洲沙漠豈是一日之曬。

然而熱帶雨林這本該流到大海的水,因為這麼多年沒流,還解決了海平面上升的隱患。時間長了海平面開始慢慢下降,海邊的陸地面積增多,造成了全世界都是美麗的海灘,海邊的國家欣喜若狂,特別是缺地的。

有一天熱帶雨林的水終於把整個澳洲大陸澆滿了,毛細血管一樣的河流遍佈整塊大陸,然後河流蒸發下雨,土地越來越肥沃,植物越來越茂盛,形成良性循環,從此沙漠大陸變成綠洲。

熱帶雨林的水又重新流回了大海,所以海平面不再下降,也不再上升了,是因為之間這段時間隨著人類的發展,技術越來越先進,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和資源不再汙染環境,所有的空調都被冬暖夏涼的房子取代,所有的能源都是環保的(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這樣的話環境不受到汙染,全球就不會變暖,冰雪就不會化,所以海平面也沒有再上升。

變綠的澳洲大陸養活數十億人口,有何不可?所以沒有了能源和資源的爭奪,全人類和諧發展,共同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幸福,人均壽命不斷提高。人類的文明加速前進。

大自然都被我們改變,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智慧,永遠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佔戈v雲鬼


運河需要穩定的水源,如果希望運河發揮灌溉和讓沙漠變成綠洲的功能,就需要穩定的淡水水源。

中國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但仍需沿途補水和使用陡門(原始水閘)等設施蓄水,才能維持漕運貫通。連接珠江(其支流灕江)水系和長江(其支流湘江)水系的古代運河——靈渠,全長僅36.40公里,卻也不得不設陡門十八(最多時達三十六座)來調節水量,1956年全部陡門失靈後,靈渠就只能用於灌溉和旅遊,而再不具備航運功能。京杭運河黃河以北因河系紊亂,水源枯竭,在京滬鐵路修通、不惜工本的全方位維護停止後,很快就名存實亡了。說到底,京杭大運河濟寧以南功能的至今基本完備,是水源充沛所致,而黃河以北的近乎斷流,則是水源不穩定的問題。

澳大利亞降水呈東多西少、不規則的半環狀,且缺乏大型水系,最大的墨累河-達令河水系也侷限於東南一隅,要“南北貫通”,水源從哪裡來?運河是人工水系,需要人工不間斷的維護和保養,否則很快就失靈(京杭大運河從國家南北運輸動脈到近乎癱瘓,不過十幾年的事),在缺乏穩定水源的情況下,這得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更何況您構想的主要功能還不是航運,而是“讓沙漠變綠洲”,那就不僅需要充沛穩定的水源,更需要充沛穩定的淡水,您能告訴我在澳大利亞上哪兒去找這樣的水源?如果沒有淡水,而僅僅靠鹹水調節,那麼您不妨看看同樣流經沙漠、卻只有大小苦湖鹹水可以調節的蘇伊士運河,有沒有能把周圍的土地變成綠洲——要知道蘇伊士運河全長才190公里而已,您構想的這條運河,至少得修個5000公里對吧……


李厚何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這個問題很有趣,人們戰勝沙漠的雄心千百年來一直沒有改變,但是想要依靠挖掘運河改變沙漠面貌,卻是非常艱難。


在澳大利亞,這樣的舉措更是得不償失。因為澳大利亞本身就是一個缺水國度,領土上沒有高大的山脈和冰川,沒有固定的大水源地。澳大利亞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僅僅2000多米高,它孕育的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兩條最大的河流,但是淡水水量還是非常有限的。澳大利亞的沙漠位於西北部,佔到整個澳大利亞的40%的國土面積總量。修建運河對於沙漠改觀幾乎是毫無意義,如此少的水量對於沙漠來說是蚍蜉撼樹。另外,澳大利亞是一個人少地多的國度,總人口僅僅2500萬左右,還不如中國一個一線城市的人口數量多。澳大利亞人對於優質土地的需求量並不大,讓沙漠改觀不是他們的迫切需求。


中國在前兩年有“藏水入疆”的規劃,希望引入雅魯藏布江的水,打造階梯狀的河流體系,進入新疆,灌溉沙漠。這個規劃還是一定意義的,因為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最龐大的冰川聚集地,海拔在8000米以上,有著持續不斷豐富的水源,而且中國人口眾多,有14億人口,對於土地的需求願望遠遠高於澳大利亞。


科壇春秋精選


澳大利亞四面都是海水包圍。把澳大利亞變成田字後再把海水淡化。然後再種植物。那麼澳大利亞就變成綠的澳大利亞了。個人觀點,本人不負法律道德等一系列責任。


奧園商城Aoy


服了你了,挖了運河也是海水,海水能把什麼地方變成魚米之鄉?全成了鹽鹼地了!能不能先查查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


帝國曆史


運河的水源在哪裡呢?奇思妙想不等於胡想亂想,澳大利亞才倆千多萬人口,學學咱們的庫布齊沙漠治理,還可以!


北愛2019


這需要和于謙父子籤個協議,挖通一條就給一條的錢!郭德綱語錄。


途舒知足


不會的!古人云,遠水不解近渴。而且海水成分,對改變土壤結構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