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抗?

公元前206年,項羽鉅鹿之戰一戰成名以後,率軍向函谷關挺近,把一心想做關中王的劉邦趕往巴蜀,佔領關中。此時的項羽和眾諸侯經過三年的反秦戰爭,終於推翻秦王朝的統治。

鉅鹿之戰以後,項羽掌握天下實權,號令天下諸侯,此時他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與天下諸侯分享勝利的果實。當然項羽也可以效仿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制,自己當皇帝,但是項羽卻沒有,他走的是周武王的老路,論功行賞,與功臣共享天下。由此看來項羽的分封應該是公平公正的,只要滅秦有功,都可以得到封賞。一位如此慷慨的領導,為何在他分封完諸侯以後,會引起諸侯群起反抗呢?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抗?

項羽示意劇照插圖

(一)項羽是如何分封的?

項羽分封的原則是“因功封王”,顧名思義就是按照功臣功勞大小進行分封。項羽自認為的功臣是參加鉅鹿之戰,同時又隨同他一起入關的將領,另外還要以楚國為盟主,那些參加鉅鹿之戰而沒有跟隨他入關的將領,是沒有資格被裂土封王。所以說項羽主持的分封大會,有點像分贓大會,強盜領賞向來都是見者有份,項羽分封主要分為四個等級。

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記·項羽本紀》

第一梯隊義帝熊心,熊心是戰國時期楚國國君的後裔,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項羽叔侄立的傀儡君主,他是楚國名義上的國君,沒有實權。項羽分封18路諸侯王時,遙尊楚王熊心為“義帝”,名義上讓楚王熊心升了一級,其實是明升暗降,項羽後來找了一個藉口把義帝遷往偏僻的郴縣,義帝最後死在郴縣。

第二梯隊西楚霸王項羽,項羽鉅鹿之戰以後威震天下,諸侯都抱他的大腿。此時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在自己的家鄉彭城建都,統轄九個郡,幾乎佔據全國四分之一的領土。

第三梯隊北上救趙,同時跟隨項羽一起入關的將領,項羽把富庶之地封給跟隨他一起入關的將領,比如三秦王、燕王臧荼、常山王張耳、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九江王英布等。

第四剃隊是在項羽分封中,待遇最差的,比如劉邦、趙歇、田市、韓廣等,劉邦是因為項羽忌憚他,把他趕到偏遠的巴蜀。其他的人有些是原六國王族後裔,也有些是反秦中立了功,在項羽分封之前就已經授封復國。

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徙趙王歇為代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分封大致分為以上幾類,其實從本質上講,項羽分封無大錯,但是項羽4月份主持完分封大會,五月份齊國就陷入內亂,緊接著各地相互打起來,他們反叛的理由是項羽分封天下不公,那麼項羽的分封都出現了哪些問題?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抗?

項羽示意劇照插圖

(二)項羽分封任人唯親

項羽有個特點就是念舊,陳平曾經說過項羽對外人不信任,只相信項家人和他妻子的兄弟。項羽不僅在重用人才方面任人唯親,在他分封諸侯時也不例外,筆者可以為大家舉例說明。

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分封一大特點是跟隨他一起入關的將領都分到一塊富庶之地,而那些跟他不熟悉或者跟他有過節的人都分到偏遠地區,甚至不封。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趙國、燕國、齊國,項羽把原來的趙王、燕王、齊王遷往偏遠的地方,把這幾個諸侯王派出的將領封到富庶之地。

除此之外,項羽分封最大的失誤是失封三位有功之臣。

首先是田榮,田榮是齊國王族宗室,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田氏家族的田儋(田榮的堂兄)第一個起兵平定齊地,田儋戰死以後,田榮收集殘兵繼續與秦軍作戰。所以說田榮在滅秦之戰中,是立了大功的,但是由於他之前跟項羽的叔父項梁不和,影響到他與項羽的關係,項羽沒有封他。

除了失封田榮以外,還有趙國的陳餘和在梁地起兵的彭越。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彭越和陳餘皆抗秦有功,但是他們達不到項羽分封諸侯王的標準,所以沒有授封。

由此可見,只要跟項羽走得近,同時又立了功的人,都得到一塊好地方,而跟他不熟或者不和的,都被封到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授封。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抗?

項羽示意劇照插圖

(三)項羽分封缺乏政治謀略

項羽的分封缺乏深謀遠慮,主要體現在錯封三秦王和拱手讓漢,項羽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軍事家,但是在政治謀略上卻欠考慮。

第一、錯封三秦王

三秦王是以章邯為首降楚的三位秦將,分別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章邯是鉅鹿之戰的主將,其他兩位是副將。章邯鉅鹿之戰慘敗以後,率領20萬秦軍降楚,項羽因害怕秦軍詐降,下令將降軍全部坑殺。

項羽後來把關中一分為三,將鉅鹿之戰的三位降將分封到關中,項羽沒有想到他坑殺的20萬降軍都是關中父老的子弟,秦地老百姓對三位降將恨之入骨,項羽“以秦治秦”的策略是行不通。

第二、拱手讓漢

劉邦進入關中以後,派兵把守函谷關,目的是不想讓項羽入關,他想做關中王,劉邦的這一舉動暴露了他政治動機,如果項羽有謀略的話,劉邦就難逃一死,但是項羽卻在鴻門宴上放過劉邦。

項羽本來把劉邦封到偏遠的巴蜀之地,後來張良收買項伯,請託項伯請求項羽把漢中也劃給劉邦,項羽竟然沒有責怪項伯受賄,還把漢中之地加封給劉邦。拱手讓漢是項羽分封的一大敗筆。劉邦派重兵把守函谷關時,項羽就應該明白,秦國滅亡以後,劉、項兩家已經從昔日的盟友演變成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他應該處處防著劉邦,而不是把戰略要地漢中加封給劉邦,漢中是劉邦後來還定三秦的跳板,沒有漢中就沒有未來的漢高祖。

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史記·留侯世家》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抗?

劉邦示意劇照插圖

(四)項羽分封制瞬間土崩瓦解

項羽分封18路諸侯王,沒有給天下帶來太平,他4月份主持完分封大會,5月份田榮就造反,18個諸侯國,11個大亂。

第一、燕國、遼東國大亂

項羽把燕國一分為二,把老燕王韓廣趕到遼東,做遼東王,把燕國富庶之地封給韓廣手下的部將臧荼(韓廣派他跟隨項羽入關)。

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立荼為燕王。——《漢書··陳勝項籍傳》

老燕王韓廣不服氣,他認為新燕王臧荼曾經是自己的部下,封賞卻高過自己,關鍵還是自己派他入關,項羽竟然封他為燕王,而自己是遼東王,檔次就低了一等。

老燕王韓廣不願意遷至偏遠的遼東國,於是新、老燕王相互打了起來,結果老燕王打不過新燕王,最終兵敗被殺。

第二、趙國大亂

項羽把趙國一分為二,把老趙王趙歇趕到代地,做代王,把趙國派出跟隨自己一起入關的將領張耳封為常山王,封地是以邯鄲為中心比較富庶的地方。

趙王歇倒是沒有意見,可是他的部下陳餘不樂意了,他向同樣對分封不滿的田榮借兵打張耳,把張耳趕出趙國,再把老趙王迎接回來,老趙王為表感謝封陳餘為代王。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抗?

趙王歇示意劇照插圖

第三、齊國大亂

齊國跟趙國、燕國情況一樣,項羽將老齊王趕到膠東做膠東王,把原來齊王派出跟隨自己一起入關的將領封為齊王,然後自己又再立了一位濟北王,齊國被項羽分成了三份。齊國王族宗室田榮不樂意了,自己反秦也立下大功,卻沒有授封,於是起兵反楚,把項羽分封的三齊王全部殺害,自立為齊王。

田榮怒,追擊殺齊王市於即墨,還攻殺濟北王安。於是田榮乃自立為齊王,盡並三齊之地。——《史記·田儋列傳》

第四、劉邦漁翁得利

就在各地諸侯相互打得一塌糊塗的時候,項羽很糾結,到底要先滅誰呢?劉邦手下的謀士張良深知項羽的第一把火很兇猛,於是設計把第一把火引向田榮,項羽在漢元年八月發兵討伐田榮。

劉邦趁項羽在齊國平叛時,任韓信為大將軍殺回關中,三秦王兵敗自殺,劉邦佔領關中以後,率領56萬諸侯聯軍佔領項羽西楚國都彭城,從此拉開了楚漢爭霸的序幕。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能夠還定三秦,最主要的原因是項羽陷入齊地無法抽身,給劉邦創造大好時機做自己的事業。

項羽分封瓦解以後,授封的諸侯王近一半死於叛亂之中,楚漢戰爭期間部分諸侯王降漢,韓信北伐時又殲滅了一些諸侯王,到楚漢戰爭後期,項羽最初分封的諸侯王所剩無幾。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抗?

秦始皇示意劇照插圖

其實從表面上看是項羽分封不公,實際上跟分封制內在的關係有關。項羽效仿的是西周,實行分封制,他看不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帶來的歷史意義。

戰國時期諸侯分立、相互混戰,這就是分封制帶來的弊端,諸侯變得強大了,中央就難以控制。項羽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不能理智地去判斷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優劣勢。

戰國時期,老百姓一直希望有一位英雄能夠救百姓於苦海,結束常年不斷的戰事,秦始皇的出現給了他們希望。可惜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沒有實施仁政,老百姓日子仍然過得很艱難,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秦始皇的功績,只能說他統一有功,執政有過。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