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在紫砂歷史上,我們見到這幾類器形中最早的可能是蓮子,蓮子壺很可能就是後面四個器形的原始版本。原始的蓮子器形,可能早在清代雍正年或更早就已經存在了。一圓疊一圓,從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表現了中國傳統寓意中的“連生貴子”。壺把底端與身桶接觸後帶勾,這個設計,很可能是為了扣住無名指,讓手握壺不至於費力或燙手。這個把扣的設計,也為日後區分蓮子和掇球起到重要的辨識作用。

但蓮子壺的整體外觀輪廓是不需要侷限在純圓的概念裡的,可略高或略矮。到了清中期,出現了仿古壺,以大亨仿古為例,基本上沿用了蓮子的把扣做法,但身桶的形制則壓成扁圓,整體器形加入了“鼓”的概念。

現在的蓮子壺型基本上是下面這樣子的。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清 孟臣款詩句款朱泥古蓮子壺

再到後來,仿古的做法也有了一定的改變,部分仿古壺作將把扣都去掉了。據網上說,很可能是因為超過400CC的大品,壺把內僅能插入一根手指頭,在壺裝滿了水之後提握很費力,而故意去掉把扣。這樣可以加大把內虛空間,讓兩根或以上的手指插入壺把,有助於提握手感。在去掉把扣之後,把的迴轉直接接入身桶,對器形線條的流線循環,也起到一定的協調性和美感。

仿古:身筒呈鼓型,所以又稱仿鼓。

底部:仿鼓壺收平底多。

肩部:仿鼓壺肩必須高聳挺拔才有氣勢。

頸部:仿鼓壺留短頸。

子口:仿鼓壺子口呈一線。

提鈕:仿鼓壺提鈕和蓋之間略有頸隙,提鈕為等比例縮小的壺身形狀。

氣韻:仿鼓壺的氣勢要有十面張力,也就是一個充滿氣的牛皮大鼓那樣。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仿古(仿鼓)壺

掇球壺是清中期邵大亨創作並製作的,它的做法是需要依靠部件和整體表現出圓的概念。說得俗氣一點,大亨掇球是用圓規畫出來的器形,很標準的多圓組合。而掇只壺,同樣是蓮子演變出來的拉高版本,究竟是先有掇只、仿古還是掇球,實在是無從考究。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掇球壺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子冶銘掇球壺

掇只壺的演變是多種多樣的,要表達的意思也大有不同,絕大多數掇只壺是以表現挺拔聳立為主要概念的,不侷限在大圓的框框裡,發揮可自然一些。掇只壺很少見有帶把扣的。

《宜興縣誌》中提到有一把壺,“一壺千金,幾不可得”。千金之壺,可以說是價值連城,稱得上是壺中之王了。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把紫砂壺呢?這說的就是“大亨掇只壺”了。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掇只壺

《宜興縣誌》中記載的掇只壺之所以價值連城,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興制壺大師邵大亨之手。邵大亨是清朝中期的制壺名家,經他之手做出的紫砂壺以樸素和有風骨見長,南京博物院收藏有邵大亨的“一捆竹壺”,“魚化龍壺”,“風捲葵壺”等幾件作品,無不精美絕倫,氣度不凡。

著名紫砂巨匠顧景舟曾評價邵大亨:大亨以後百五十餘年中,無有超越他之上者。可見邵大亨的制壺工藝早已得到後世的推崇。遺憾的是邵大亨壯年辭世,留存後世的作品寥寥無幾,《宜興縣誌》裡提到的掇只壺,雖說是“一壺千金”,可多年來深藏民間,幾乎很少有人親眼見過。

邵大亨,清道光至咸豐年間江蘇宜興蜀山上袁人,年少成名。約生於乾隆晚期,歿於道光末年。邵性格孤傲,清介正直,非到其睏乏時,雖一壺千金亦不可得。清朝光緒《宜興荊溪縣新志》:“有邑令欲得之(大亨壺),購選泥色招入署,啖以重利,留之經旬,大亨故作劣者以應,令怒而杖之,亦不吽暴也。”表現了大亨堅貞不屈的可貴性格。

大亨其他作品欣賞: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鍾德壺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魚化龍壺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八卦束竹壺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合歡線圓壺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藍彩蓮子壺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邵大亨——六方壺

大亨款識: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有一種說法是:

“得只”是宜興本地叫法,學名為“掇只”。

“掇”普通話讀作“Duo”,讀一聲。

“掇”宜興方言讀“De”,讀四聲。

“掇”:字典解釋為,1:搬運。2:堆積。

“掇子”是宜興鄉間存放油,鹽,醬之類調料的大口容器,經常移動。“掇子壺”也就是掇只壺由其而來。(邵大亨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也許是原創,也許是借鑑,在“蓮子壺”的基礎上根據儲存物品的“掇子”做出了“掇只”)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潘壺

蓮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壺的不同之處。


潘壺

潘壺是複雜的多種器形的統稱,可高可矮,但一定是圓,清代的潘壺沒有大品,是為了銷往南方地區沖泡功夫茶而設計的實用器。圓潤,好把玩,倒茶方便。從高潘壺的整體器形上看,仔細看會感覺很像掇只壺的“倒立”版本。我們一般辨別潘壺最直觀的一些判斷方式:1. 壺把不帶把扣 2. 壺口不上線(沒有母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