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算大賬不算小賬

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秋娘“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都是勸告人們要及時享受生活,不要待到錯過時機而徒然傷悲和嘆惜。

然而,施耐庵卻在《水滸傳》裡多次寫道,“爽口物多終作病,快心事過必為殃”。意在告誡讀者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凡事要留有餘地,要適可而止,要懂得剋制。

追求幸福和享樂,是人之本性所在,如無過之,則屬正常。我們都知道,極致的興奮和快樂,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瞬間的爆發可能耗掉的是半生的積累。極度的亢奮過後往往是莫名的空虛和無聊。

讓快樂可持續、更長久,貴在修德、要在修德。德不配位,必受其殃。有的人大紅大紫、如日中天時,常常會忘了自己是誰、有幾斤幾兩,忘了自己手中的權力、身上的財富源自哪裡,而窮奢極欲、不可一世。

放在時間的長軸和歷史的長河裡看,凡是那些德不配位的,最後沒有幾個是善終的。現在有很多的富豪和商業巨頭,對這一點都看明白了、悟透徹了,開始轉向做慈善事業。有很多人甚至是裸捐,財富來自社會,再全部反饋於社會。唯有如此,才能守住得與失的平衡,才能不為權所迷、不為財所害。

人生大智慧,在於算大帳,而不是算小賬。不能錙銖必較、斤斤計較於眼前的利益,更不能一味追求獲取,不知止地攫取財富、博取功名,以致貪得無厭、不擇手段,最後招來牢獄之災,甚至是殺身之禍,

這種一時的放縱、一時的驕橫、一時的享樂,換來的是悽慘的後半生,甚至沒有後半生,代價不可謂不大,成本不可謂不高,是智還是愚,不言自明。

越是爽口的東西,越要有所剋制;越是得意之時,越要頭腦清醒、謙虛謹慎。

算大賬不算小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