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導語

說到書法,人們熟知的有行書、楷書和草書等。但是,說到先秦的鳥蟲篆書,就鮮為人知了。無論是學者還是書法大師們對鳥蟲書的瞭解幾乎都停留在書法價值上,卻很少有對先秦鳥蟲篆書有過深入的瞭解。有幸,小呆君得到了一名研究鳥蟲篆書教授的指導,並有所收穫,所以小呆君在這裡嘗試從漢代裝飾中的鳥蟲篆書入手,與大家一同領略先秦鳥蟲書的藝術風采。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鳥蟲書——積學儲寶

先秦時期的鳥蟲書

春秋晚期,社會動盪,周王朝控制力減弱,諸侯國各自為政。政治、經濟、文化也隨之發生變化,為書法革新提供了適宜的生存土壤。因此,鳥蟲書便誕生於南方諸國之中。所謂鳥蟲書就是以鳥紋、龍紋、鳳紋、蟲紋裝飾的文字,變化莫測,富有裝飾趣味。

先秦時期,鳥蟲書主要嵌錯在青銅器上,如兵器、樂器等。因其圖案化的字形和樣式的優美,不能獨立地展現書法美,所以很大程度上美化裝飾文字逐漸演變成可獨立作為器物的裝飾。郭沫若曾認為:“鳥蟲書於審美意識之下所施之文飾也,其效用與花紋同。中國以文字為藝術品之風尚,當自此始。”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楚王酓璋戈

楚國較早使用鳥蟲書作為裝飾,如《楚王孫漁戈》、《楚王酓璋戈》。其中《楚王酓璋戈》用鳥、蟲二體作為字體裝飾,繁簡疏密巧妙結合,使酓璋戈上的銘文富有靈動的韻律感。另外,受楚文化影響較大的曾國,鳥蟲書作品《曾侯乙三戈戟》,其字體特徵、裝飾風格和《楚王酓璋戈》字體相仿,其中的“乙”字的設計,顯然是為了與整體銘文相協調,故意拉長字體,使其看起來和諧統一,這反應了鳥蟲書作為裝飾的靈活性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曾侯乙三戈戟

而說到先秦時期將鳥蟲書在文字裝飾中發揮到最極致的國家,是越國。例如越國的《越王勾踐劍》,上面的字體排列工整有序,鳥、蟲裝飾效果與線條的流動性和諧統一。由於字體為錯金鑲嵌,使劍更加華美富麗。越王州句時期,越國的鳥蟲書更加美輪美奐,為其他各國所不能比擬。其中《越王州句劍》劍格上的鳥蟲書文字,極具圖案裝飾效果,線條肥瘦變化明顯且飛舞飄逸,具有動態美。至此,先秦時期美化裝飾字體水平達到一個巔峰。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越王州句劍

漢代裝飾中的鳥蟲篆書

漢朝時,鳥蟲書更加興盛。西漢六體中有蟲書,新莽六書中有鳥蟲書。在古代,“蟲”並不是我們今天所指狹義上的蟲,還包括了一些飛禽走獸。

“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倮蟲之精者曰聖人”——《大戴禮記·曾子·天圓》

而漢代以鳥蟲書為裝飾的器物較多,主要有璽印、瓦當方磚、銅鏡。而小呆君將一一介紹鳥蟲篆書在這些器物中的裝飾特點。

  • 璽印

我國的印章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並使用,它是人們在社交中處理事物的憑信,而印章在漢代被稱為璽印。漢代用鳥蟲篆書來裝飾璽印成為了當時的一種風尚,善於鳥蟲篆書的人還可以步入仕途。

“獻賦一篇,或鳥篆盈簡,而位升郎中,形圖丹青。”——《酷吏列傳》

這段文字記載了東漢靈帝喜好文學及鳥蟲篆書,曾引召能文賦和工鳥蟲篆書者於鴻都門下,優秀者被授予高官,甚至還能封侯賜爵。統治者的審美風尚自然會被廣泛效仿。因此,用鳥蟲篆書作為裝飾的璽印興盛一時。

漢代璽印打破了戰國時期使用單一鳥紋或者蟲紋來裝飾璽印的裝飾格局,將各種動植物形象來裝飾同一個文字。不僅如此,漢代璽印以正方形居多,在方寸之地,能工巧匠們以獨特的構思,將鳥蟲形象巧妙與字體緊密結合,既符合了人的視覺審美感受,又增添了濃厚的裝飾趣味。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夷吾”印

漢代鳥蟲篆印在構圖上,可謂寓靜於動,奇趣盎然。例如“夷吾”印中的“夷”字上部是兩條矯健盤旋的龍,下部是兩隻展翅欲飛的鳥,觀賞時我們彷彿看到一幅龍鳥相鬥圖,而忘記了是在欣賞文字。另外,在構圖上利用了繁簡疏密的處理,體現了整個印面的主次感和虛實感,這種錯落有致的筆畫安排,使印面簡而不梳,繁而不亂。再如“王武”二字長線條以龍飾之,短線條以蟲飾之。整個印面層次分明,變化多樣。由於印章方寸有限,又會受到字形的限制,為了使印面與字體協調統一,往往會化繁為簡,在簡筆的起收處勾勒出鳥的首尾,或者將點畫刻成魚形,起到畫龍點睛的裝飾效果。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王武”印

巧妙運用線條是鳥蟲篆書裝飾是最顯著的技法特徵,柔婉流動的線條在方正穩定的佈局中屈曲盤旋,構成了極富特色的視覺效果。漢代鳥蟲篆印裝飾性極強,美術意味突出,以方寸之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千姿百態、飛舞靈動的世界。

  • 瓦當與方磚

瓦當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筒瓦頂端的下垂部分,兼實用與裝飾為一體,漢代瓦當裝飾藝術可謂登峰造極。而漢代瓦當中文字瓦當最具時代特色,其中裝飾字體有篆書、隸書、鳥蟲篆書等,而鳥蟲篆書裝飾藝術效果最為華麗生動

漢代瓦當上的鳥蟲篆書裝飾,無論大小、形狀都與璽印不同。瓦當不同於璽印的方形,而為圓形或半圓形,所以在裝飾多個字體時,面積會被分割成扇形,這對裝飾字體的難度很大。漢代書法家和能工巧匠們為了適應圓形、半圓形或者扇形的要求,採取了誇張、變形的手段來適當改變字體結構,並形成了完美的章法佈局。如“永受嘉福”瓦當利用鳥蟲篆書中線條的變化,適當增加筆畫彎曲度,填補因瓦當面積較大而略顯空疏的視覺效果。一般來說,以鳥蟲篆書裝飾的瓦當,線條屈曲程度不像璽印那麼繁複,主要因為瓦當面積大,所以在裝飾上更顯疏朗和寬博。

由此可見,無論是裝飾璽印還是瓦當,都可靈活自如地運用鳥蟲篆書。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永受嘉福瓦當

漢代多用吉祥語作為器物的裝飾,最常見的就為“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等。然而,相同文字裝飾在不同器物上,鳥蟲篆書也多有變化,很少雷同。例如“千秋萬歲”瓦當好“千秋萬歲”磚,雖文字相同,裝飾意味卻大相徑庭。

“千秋萬歲”磚,由於本身方正,故裝飾的鳥蟲篆書也追求工整,這卻使文字與磚四周所飾三條邊框形成疏密對比。如果此磚鳥蟲形象裝飾過於多的話,則會使磚面失去了疏朗簡潔的效果。“千”字豎劃反覆盤曲,是為了保持磚面的整體均衡。而“千秋萬歲”瓦當上的字體設計,為了適應圓形,字體靠近外緣的部分適當拉伸,靠內緣部分則縮短。“千”字上面作鳥頭狀,中間一橫彎彎曲曲的,就像一隻正在爬行的蚯蚓一般,下部兩邊各飾三點,既填補了扇形下方的空白,又讓“千”字馬上變得猶如一隻張開翅膀飛翔的鳥,使得整個瓦當的裝飾畫面立即活躍起來。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千秋萬歲”殘磚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千秋萬歲”瓦當

  • 銅鏡

漢代是銅鏡鑄造史上的鼎盛時期,那時的銅鏡背面很多都是用圖案與文字相結合來裝飾。鳥蟲篆書與花紋相結合是其中富有特色一種,而我國目前藏有的

富貴銘鳥篆草葉紋鏡是最為獨特的。此鳥蟲銘鏡為圓形,方形鈕座。鈕座周圍飾寬帶紋兩週,間飾銘文一週,每邊三個字。銘文為“常富貴,安樂用,天羊至,毋相忘”十二字,每個字都用鳥紋裝飾,而且每個鳥紋幾乎都裝飾在文字的上半部分,即使是文字內部的裝飾也是裝飾上半部,這可能是篆刻者為了追求文字裝飾的統一性。此外,由於空間的限制,每個字都呈正方形,對角巷處的空間用兩個相對的三角形回紋裝飾,使字體與回紋疏密結合,而字體上的鳥紋裝飾又打破了全是方形的呆板格局,並且還與外圍的草葉紋內外呼應,使得整個鏡面背部裝飾活潑富有生機。

富有裝飾趣味的“先秦鳥蟲書”,如何在漢代裝飾中得到演變與應用

富貴銘鳥篆草葉紋鏡

結語

無論是先秦還是漢代,鳥蟲書都被作為器物上的裝飾圖案,但是先秦時期所使用的器物相對較少,而漢代不僅將鳥蟲書運用到了各種器物的裝飾,還在文字裝飾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動植物形象。但總體來看,漢代鳥蟲書裝飾風格與先秦迥然不同,它一改先秦瘦勁飄逸的裝飾風格,而注重渾厚質樸的審美傾向。

究其原因,漢代鳥蟲書裝飾風格的變化主要是受到時代特徵的影響,漢代質樸大氣的審美風格是時代氣息和漢人天性的自然流露。

參考書籍:《戰國璽印》《後漢書》《中國書法史》《鳥蟲篆印技法解析》《常用鳥蟲篆書法字典》等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因小呆君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