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西班牙離非洲大陸很近,為什麼當初不殖民非洲而跑到拉丁美洲?

浪花志


西班牙確實離非洲大陸很近,但是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卻非常的少,所以總有人覺得西班牙人腦子有問題,捨近求遠。好好的非洲大陸不進行殖民,跑那麼遠的美洲多麻煩,但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早先的西班牙的殖民運動是在15世紀左右開始的,當時為什麼要開啟大航海時代呢?當然是為了錢啊!當時根本不是為了土地而去佔領的,而是為了貿易,為了大筆的金幣!當時歐洲什麼最貴?當然是東方的香料、瓷器、絲綢、黃金。

西班牙人之所以有大航海的動力,就是因為大筆的金幣,不然哪來的那麼多人天天往海上跑,幾個月都見不到陸地。而當時非洲被認為是貧窮的,歐洲人在羅馬時期就和北非的人打過仗了,因此歐洲人還是很瞭解非洲的,那就是一個爛攤子,誰佔誰吃虧。這就是當時為什麼沒人佔領非洲殖民地的原因了。

非洲當時很窮,好不容易打下來佔領了也沒什麼用

當然在當時非洲並不是沒有好地方,但是那都已經被人佔完了,比如葡萄牙佔領的好望角,那可是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從東方運過來的大宗船隻都要在那停靠休息,這是海路。而陸路則被阿拉伯人掌握。

西班牙人當時非常眼饞他們的鄰居葡萄牙,靠著佔領了好望角,整個國家富得一批,而當時的西班牙相對窮的不行,這也是為什麼西班牙王室會支持哥倫布探索的原因了。但是你要知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只是誤打誤撞,他真正想找的是印度,當時哥倫布認為從西面走可以直接走到印度去。他找到美洲後,第一反應是認為他是跑到了印度。

因此歐洲在這一時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經商,為了尋找更多的商機和金錢,這些殖民地的作用也只是為了能更方便的賺錢。

而當時,羅馬教皇還非常有影響力,哥倫布發現“印度”以後,葡萄牙人認為,西班牙人破壞了過去羅馬教皇所批准的由葡萄牙掌握保哈多爾角以東一切土地的權利,更何況葡萄牙人比他們先到達印度的海岸。於是葡萄牙準備攻打西班牙來奪取哥倫布所發現的土地。

西班牙不想打仗,求助於羅馬教皇,教皇則從擴大教會影響的方向出發,認可了哥倫布發現的土地歸西班牙所有。繼而簽訂了新的條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條約規定在佛得角以西370裡格處劃界,線東新發現的土地屬於葡萄牙,線西劃歸西班牙,這條線也稱為教皇子午線。

教皇子午線以東發現的土地不屬於西班牙,也因此西班牙的非洲殖民地極少。

那麼西方國家是什麼時候開始對非洲感興趣了呢?是在黑奴貿易開始的時候,西方開始大量缺乏勞動人口,很多種植園興起,再加上尋找商品傾銷地等原因,開始大量的在非洲佔領殖民地。

16世紀開始後,西班牙人大量的對美洲進行殖民,並且對印第安人大量屠殺,期間也試圖奴役印第安人作為勞動力。但是他們發現印第安人不適合繁重的田間勞動,一個黑人甚至能頂的上4個印第安人,不滿足他們大量開展種植園和開礦的需求。於是開始從葡萄牙購買黑人奴隸作為勞動力。

但是這一時期的黑奴貿易並沒有讓歐洲對非洲領地產生什麼想法,這個時期非洲殖民地基本上還是處於沿海地帶,畢竟深入內陸並沒有什麼好處,只要在沿海有口岸就完全可以支撐得住需求。

等到了奴隸貿易最興盛的時期,西班牙已經逐漸沒落了,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英國和法國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了加勒比海諸島,荷蘭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巴西東北沿海的納塔爾地區。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馬德拉群島、佛得角群島首創的黑奴種植園制度傳入英、法、荷控制的這些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猛增。

從歐洲國家對這些殖民地的命名: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隸海岸等可以看出,這個時期歐洲在西非的殖民地都屬於資源掠奪型殖民地,並不對當地發展有什麼想法。

因此綜合來看,這一時期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很少也很小

而在工業時代到來後,殖民地開始萎縮,尤其是英國的北美十三州獨立以後。再加上法國大革命宣揚的天賦人權,加上宗教、人道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原因,英國於1807年宣佈奴隸貿易為非法,此後荷蘭、法國、瑞典、丹麥等國也宣佈禁止奴隸貿易。丹麥和荷蘭都賣掉了西非海岸的商站。

之後又受拿破崙戰爭等影響,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宣佈獨立,兩國在非洲的殖民勢力也迅速下降。

19世紀末,歐洲各國在非洲的殖民運動又開始興盛。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德國地理學家腓特烈·拉策爾認為,空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將越來越重要,大國將逐漸拓展,小國變得無足輕重,英國的一些理論家也提出了相似的說法。

與此同時,歐洲的工業發展迅速擴張,對各種原料需求更加迫切,許多需求都大量增加,而這些都可以在非洲用很廉價的工業品獲得,對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對非洲原料產地的激烈爭奪。

而到1870年代,南非發現巨大的金剛石、黃金等礦產。這大大刺激了其他國家在非洲探尋同類的礦藏,爭奪的土地也不只限於沿海和適合農作物種植的區域。荒地、沼澤、沙漠這些無人的地帶都成為各個國家爭奪的地方。

但是這個時期的西班牙在歐洲已經沒有足夠的分量了,因此爭奪到的殖民地極少


以上就是我對於西班牙為什麼非洲殖民地極少的看法。歡迎大家指導交流。


Jim偉嘉


非洲雖然距離歐洲很近,但就在大航海興起的時代,非洲是不具備殖民條件的

首先歐洲大航海運動興起是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的,殖民並不是首要目標

15世紀歐洲興起了大航海運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開始資助歐洲的航海家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因為在15世紀世界上最後一個地跨亞歐非的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崛起了,土耳其人從小亞細亞半島出發,向西攻滅千年帝國拜占庭,而後幾乎佔領整個巴爾幹半島,甚至攻入過匈牙利,向南土耳其人佔據整個西亞,北非,幾乎將昔日的阿拉伯帝國的領土全部納入版圖,於是土耳其徹底控制了東西方交流的商道,土耳其人利用強悍的武力作為後盾,對東西往來的商人課以重稅,結果歐洲人所青睞的亞洲生產的香料、瓷器、絲綢等價格暴漲,歐洲人苦不堪言,於是歐洲人特別是位於西南歐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室,迫切想要通過開闢新航線,來尋找來自東方的另外一條道路,而對於殖民並不是首要目標。

壟斷了東西方商路的奧斯曼帝國

其次非洲的現實情況不符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條件

首先當時的北非在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下,當時奧斯曼帝國如日中天,顯然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樣的國家敢於染指的。

非洲大陸西面,自然條件並不是太好,而且殖民需要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豐富的農業資源和金銀等礦產資源,以及豐富的勞動力,顯然當時落後的西非洲,當時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距離歐洲最近的西非洲是撒哈拉沙漠,而向南的西海岸和後來的非洲東海岸,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葡萄牙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殖民地。

葡萄牙在非洲東西海岸開拓的殖民地

哥倫布航海大發現,揭開了歐洲殖民者殖民美洲的序幕

當歐洲的航海家們,紛紛從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伊比利亞半島出發,然後向南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最後突破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達到印度和東南亞、東亞各國的這條航線,西班牙王室資助的航海家哥倫布執意要沿著大西洋直接向西航向,在中世紀的歐洲流傳這樣的一種說法,如果在歐洲一直向西在大西洋中航行,將會遇到深不見底的深淵,所以歐洲人一直不敢持續的向西航向。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而哥倫布以大無畏的精神率隊西行,終於橫穿大西洋到達今天的中美洲西印度群島,而這一條航線除了大西洋上的風浪之外,沒有其他的阻礙,當地的印第安人不僅對西方人沒有威脅,而且當地盛產黃金、白銀還有高產的玉米、土豆、紅薯以及辣椒、咖啡、菸草等,也就是說不僅容易殖民,而且殖民條件非常的優越,於是歐洲人蜂擁而來,而作為先行者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將盛產黃金的拉丁美洲進行了分割,由葡萄牙獨佔巴西,其餘的全部被西班牙的佔領。

而且可笑的是到15世紀末,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殖民地的爭奪上矛盾加劇,最後又羅馬教皇出現進行調節,最好兩國簽訂條約,將世界瓜分,當時我們正是大明朝明仁宗時期,國力仍處於上升期,殊不知全世界已經被歐洲兩個小國給瓜分了,

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劃分世界,因此我們的澳門迎來的是葡萄牙人而不是西班牙


大東北的小豆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非洲大陸在古代,基本無利可圖。

大家讀讀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就會知道,歐洲人並不熱衷於去非洲貿易。

魯濱遜去非洲貿易得到的兩種商品,一是金沙,二是黑奴。

但在大航海初期,沒有發現美洲之前,黑奴貿易還基本不存在,歐洲土地匱乏,根本不需要黑奴勞動力。

那麼,唯一的商品就是金沙了。

但非洲出產黃金的地方不多,大部分地區沒有黃金資源。

而當時非洲部落又非常落後,魯濱遜看到的黑人連金屬武器都沒有,只是用木質武器,一些黑人甚至赤身裸體。

當時魯濱遜他們用於交易給黑人的貨物,都是一些不值錢的金屬工具、火槍、棉紗甚至玩具之內,這就足夠了。

葡萄牙人之所以大肆控制非洲,主要試圖控制印度經過非洲到歐洲的商品貿易。這在當時可是黃金的路線,雖然路程漫長,又比較危險。但只要運1船香料過來,比一船黃金還值錢。

所以西班牙人雖然很早就殺入摩洛哥,佔領該國大部分領土,卻沒有繼續南下入侵非洲。

當然,葡萄牙人的強勢壟斷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這是剛剛開始,中期西班牙人支持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而南北美洲的資源顯然比非洲要多很多。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開始爭奪美洲的利益,最終西班牙人得到除了巴西以外的整個美洲,也算大獲全勝。

隨著黑奴貿易的開始,黑奴源源不斷進入美洲種植園,控制非洲的葡萄牙人發了大財。

這邊,西班牙人眼紅,這才出現了雙方利益的交換。

西班牙人承認巴西西部也是葡萄牙領土,而葡萄牙人則讓出了西非重鎮赤道幾內亞,也讓西班牙人參與到黑奴貿易中來。

大家注意,魯濱遜得以從荒島回到英國,就是因為救了一艘西班牙人的船。

而這艘船本來是從事黑奴貿易的。

實際上,魯濱遜本人也是奴隸販子。

他之所以因海難流落南美荒島,也是準備去非洲從事黑奴貿易,航行中間出事。

而且大家注意,魯濱遜從沒有把之前俘虜的摩爾人(阿拉伯人)小孩佐立和印第安人星期五當做平等人看待,只是當做奴隸。

即便佐立幫助魯濱遜獲得了自由,兩人同生共死,魯濱遜讓人將他賣給船長做奴隸10年之久。

至於星期五,他也只是魯濱遜的奴隸而已,並不是自由人。


薩沙


西班牙是歐洲最早發展殖民地的國家之一,它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美洲,為什麼它不去距離更近的非洲呢?這裡面當然是有一些特殊原因的。

歐洲人探索海洋的動機

歐洲人對地球的認識要追溯到地理大發現時期,當時來自東方的香料風靡於整個歐洲,誰只要能夠把東方的香料帶到歐洲,就會賣出百倍千倍的高價,迅速成為一個大富翁。

什麼是香料呢?主要就是各種調味料,比如胡椒、桂皮、豆蔻、丁香等等,另外還包括了一些其他的東方特產,比如絲綢和瓷器等等。這些東西歐洲產不了,只能從東方進口,需求量又非常大,所以價格非常高,利潤非常大。

而當時東西方的貿易掌握在阿拉伯人的手裡,奧斯曼帝國壟斷了這條陸地上的商路。他們把香料運到歐洲後,會在威尼斯進行中轉,威尼斯人會收取高額的關稅。

總的來說,利潤最高的環節都被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壟斷了,其他人只能從前兩者手裡高價購買。

為什麼是西班牙

為了打破壟斷,有些人就開始動腦筋,陸地上走不通,那就只能走海路了。當時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歐洲大陸的情況很不妙,在大陸上處於被壓制的地位,根本無法發展。留給他們的只有一條路,只能往海上發展。

於是他們也算是被逼著開始探索海洋,企圖找到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線,一旦成功,他們就能借此發大財!

於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派出了很多船隊,開始了對大海的探索,他們的目標是遙遠東方的印度和中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對地球的瓜分

隨著他們不斷的發現新的陸地,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發現的土地如何歸屬呢?

當時的歐洲各國基本都信奉基督教,於是他們就提出了兩個觀點。

第一,基督教國家有權佔領信奉異教的國家。

第二,如果新發現的土地有爭議,教皇有權決定其歸屬。

後來西班牙和葡萄牙憑藉著發展海外殖民地,迅速成了當時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也稱為了殖民地最多的兩個國家。

但是隨之而來的,兩個國家為了搶地盤,摩擦和戰爭也越來越頻繁。

教皇子午線

後來鬧的太大了,教皇就出面進行調解,他們就商量出來一個辦法,由兩個國家把地球瓜分成了兩部分,西班牙和葡萄牙各佔一份。各自去屬於自己的那一遍發展殖民地,誰都別去搶對方的。

具體的做法就是,在大西洋中間畫一條連接南北極的線,一邊歸西班牙,另一邊歸葡萄牙,這就是著名的教皇子午線。

如下圖所示,深色區域是西班牙的地盤,而淺色區域則是葡萄牙的。

按照這個劃分方法,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是美洲和遠東地區,而葡萄牙則分到了非洲以及中東等地區。

不久葡萄牙國王又反悔,表示自己吃虧了,後來教皇又進行了調解,把教皇子午線又進行過一些調整,往西移動了大概一千海里,葡萄牙也因此分到了巴西。

從此以後兩國發展殖民地都是按照這個約定進行的。

這就是西班牙為什麼不佔領非洲,反而跑到更遠的美洲的原因。


漂浮菌


尋金印度,陰錯陽差地登錄美洲。也確實從印加帝國掠奪了大量黃金。

美洲氣候等地理條件遠優越於北非。


魏東雙


因為拉丁美洲的經濟更發達,資源更多,且人種比非洲漂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