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大明王朝:一個平庸皇帝扎堆的朝代,為何還能維持近300年?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兩百七十六年。在明朝的這些皇帝中,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之外,其餘的十四個皇帝,大多表現得平庸。實際上,當你在看明朝歷史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現這一點。明朝初年的時候,經過洪武皇帝朱元璋和永樂大帝朱棣努力,明朝國力得以提升。雖然說在後面也有所謂的仁宣之治,政治清明,但是在不久之後的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國力則開始由盛轉衰。

至於到了後面的弘治中興、嘉靖中興也好,還是萬曆中興也好,明朝的國力則遠不如前了。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庸皇帝扎堆的朝代,卻維持了將近三百年的統治,這究竟又是為何呢?明朝維持近300年統治的秘訣是什麼呢?

大明王朝:一個平庸皇帝扎堆的朝代,為何還能維持近300年?

朱元璋

在筆者總結下來,明朝能夠維持近300年統治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

一、強有力的內閣制度

我們知道,明朝初年的時候仿效元朝的官制,設立了中書省、左右丞相。但是在隨著相權對皇權的制約越來越大,加上中書省左丞相胡惟庸依仗權力,拉幫結黨,嚴重威脅到了皇權的統治,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不軌”的罪名將胡惟庸處死,並廢除了中書省和丞相制度,權力歸於六部。雖然廢除丞相能夠很好的維護皇權的統一,但這也就意味著皇帝每日的工作量將越來越大,於是鑑於此,等到明成祖朱棣繼位之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開始設立了內閣大學士來協助皇帝辦公。內閣制度就此產生。

內閣大臣雖然不是宰相,沒有宰相的權力,但實際上他們的權力並不低於宰相。明朝最有權勢的內閣大臣便屬張居正了,他能夠左右皇帝的決策,權傾朝野,勢力極大。在明朝後期的皇帝中,自正德帝之後,就很少過問朝政,極端的莫過於萬曆皇帝,甚至是三十年不上朝。在皇帝缺位後的國家大事,一般都是由內閣通過票擬、修旨等方式來處理。

雖然說內閣大臣的權勢越來越大,但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帝國的分裂和運轉遲鈍甚至是崩盤。當然了,在中央集權高度集中的明朝,內閣權力的瘋漲必然會造成皇帝們的緊張,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到後面明朝的皇帝要培養宦官來平衡內閣權力的原因。

大明王朝:一個平庸皇帝扎堆的朝代,為何還能維持近300年?

二、皇帝的理性

如果我們單單從表面上來看的話,明朝中期以後的皇帝確實是很少過問政事,但是在關係到國家安危的大事上,他們都沒有倦怠過,該出手時就出手,舉旗定向,毫不含糊。就拿被《明史》黑得最厲害的正德帝朱厚照來說吧,在《明史》中,朱厚照被寫成“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玩物喪志的皇帝,但事實上,朱厚照雖然在玩的時候很瘋狂,可一旦辦起事兒來卻一絲不苟。例如他在公元1517年御駕親征,指揮應州大捷,擊退了來勢洶洶的蒙古王子伯顏,給滿朝的文武大臣交上了一份相當漂亮的成績單。

除此之外還有我們熟知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在歷史上,人們都說他整天沉溺於木匠活中,疏於朝政,所以這才培養出了大太監魏忠賢。但是,他卻兩次大膽啟用了熊廷弼,經略遼東之地,使得努爾哈赤的後金集團基本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至於崇禎皇帝朱由檢,一上臺就開始除掉了大太監魏忠賢,也可以說是有勇有謀,可圈可點的了。

大明王朝:一個平庸皇帝扎堆的朝代,為何還能維持近300年?

所以總的來說,明朝皇帝雖然大都表現得平庸,但是他們在辦起事來也是絲毫不含糊的,這也是為什麼明朝能夠延續近300年的原因。當然了,這其中雖然有很多不好的事件,但是總的來說,明朝皇帝還是很有性格,很有手腕的。至於明朝的滅亡,除了人為的原因,還有歷史大勢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