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豔驚兩朝帝王的花蕊夫人之謎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豔驚兩朝帝王的花蕊夫人之謎


這首《述亡國詩》悲憤婉轉,不亢不卑,幾句話道出亡國原由:從君王到兵將,竟沒有一個男子漢,敢於拼死一戰, 他們不能保家衛國,致使國破家亡。表達了一個有氣節的亡國之女深沉的悲哀。這位才高氣做的女詩人是誰呢?據說是五代時後後蜀君主孟昶的妃子,人稱“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聰明賢趣,不但貌若天仙,而且擅長詩詞。她的詩風清麗婉轉,多詠歎官中雜事與王遂的《宮詞》異曲同工,她給後世留有一百首詞,這就是有名的《花蕊夫人宮詞》。

花蕊夫人生不逢時,紅顏薄命。據傳她的身世是這樣的:後蜀主孟昶少年風流,為尋找不到美女悶悶不樂,後來,有一心腹太監在青城明察暗訪終於物色到一位美女。這位美女體態輕盈,淺著粉黛,容顏絕世,給人一種空谷幽蘭自然淡雅之感,孟昶如獲至寶,立即留在宮中,封為慧妃。慧妃喜歡芙蓉花和牡丹花,孟相投其所好,特地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還下令在城牆上種滿芙蓉花,連尋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種。每到芙蓉花開時節,成都城上花團錦簇,爭奇鬥豔,紅如火,白似雪,遠看如朝霞燦爛,近旁花香濃郁,從此,成都便多芙蓉花,成都也得了雅號,叫“錦城”。孟昶帶著慧妃登城飲酒賞花,望著花叢中的美人,感慨地說:“你真美呀!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豔,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為花蕊夫人。”至此,她便有了“花蕊夫人”的美稱。

豔驚兩朝帝王的花蕊夫人之謎


“花蕊夫人”的詩作,雖然大多描寫宮廷生活,但既沒有胭脂粉氣,也沒有富貴氣,寫得清新脫俗,靈巧生動。

諸如:

龍池九曲遠相通,

楊柳絲牽兩岸風。

長似江南好風景,

畫船來往碧波中。

又如:

殿前宮女總纖腰,

初學乘騎恢又嬌。

上得馬來才欲走。

幾回拋鞍抱鞍橋。

還如:

羅衫玉帶最風流,

斜插銀篦慢襄頭。

閒向殿前騎御馬,

撣邊模過小橋頭。

這些詩,都很值得一讀。然而,好景不長。盂昶生性好遊樂,不理朝政。公元964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兵後蜀,蜀軍不堪一擊,孟昶只得自縛請降。成了北宋的階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押解進京,一路上顛沛流離,在一處驛站的牆壁上寫道:

初離蜀道心將碎,

離恨綿綿。眷日如年,

馬上時時聞杜鵑。

寫到一半時已是泣不成聲,不能再寫下去了,只得棄筆掩面而去。

豔驚兩朝帝王的花蕊夫人之謎


到了汴京,宋太祖假意安撫盂昶,封他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宋太祖早聞花蕊夫人之名,令立即召見。不見則已,一見失魂,只見花蕊夫人腰似弱柳,眉含遠山,唇若硃紅,確實是蜀國第一麗人。為掩飾自己的失態,宋太祖竟厲聲指責花蕊夫人說:“人說女色是亡國禍水,你倚仗美貌,使盂昶荒於遊樂,敗了國家,該當何罪?”花蕊夫人面無懼色,坦然陳辭:“作君主的掌握軍政,佔有權力,不能悉理朝政,強軍保國,自己迷戀聲色,又要將罪名加到宮妃身上,是什麼道理?”當場索要紙筆,題了一首《述亡國詩》獻上。來太祖看了不但未責怪她,反而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投降的蜀兵有14萬,而宋軍才幾萬人。

宋太祖喜愛花蕊夫人,將她收人宋宮。7天之後,孟昶不知何故競暴死於宅第。花蕊夫人悲痛欲絕,在官中掛上孟昶的像,表示紀念。後來,宋太祖死,趙光義繼位,又逼花蕊夫人就範,花蕊夫人不從,被惱羞成怒的趙光義一箭射死。名遠播的花蕊夫人香消玉殞,但卻留給後人一連串的問”

誰是作《宮詞》的花蕊夫人?

歷史上,有兩個花蕊夫人。

豔驚兩朝帝王的花蕊夫人之謎


是五代前蜀君主王行的妃子,亦稱“慧妃",為後唐莊宗所害,一是五代後都君主孟昶的妃子。在有的資料上,地的姓名、、稱號剛好相反。明代陶宗儀在《輟耕錄》中說:“蜀主孟把納徐匡璋女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以名其色,或以對種費氏,則誤矣。”從前蜀到宋初約40年。在當時,口《述亡國詩)的,應該只能是後一個花蕊夫人。

豔驚兩朝帝王的花蕊夫人之謎


她的《述亡國詩》是獨創,還是模仿?

花蕊夫人的這首《述亡國詩》與王承旨作的一首詩,用事相同,用前相同,而且有些句子也相同,因此,一些人認為花蕊夫人的詩是模仿,是因襲,是舊瓶裝新酒的應急之作。

王承旨的詩,錄如下:

蜀朝昏主出降時,

銜璧牽軍倒系旗。

二十萬人齊拱手,

更無一個是男兒。

再對比一下花蕊夫人的詩作:

君王城上豎降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

寧無一人是男兒!

境界和格調根本不同。

前者是自呈醜陋,是無恥無廉的諂媚之詞,後者則痛斥不戰而降,義正詞嚴,韻味深沉,顯示了作者的豪氣與膽識。即使這首詩有所因襲,也是一種脫胎換骨的再創造。

豔驚兩朝帝王的花蕊夫人之謎


花蕊夫人的結局如何?

有的說,她是被宋太宗趙光義,一箭射死的。

有的說,她被宋太祖納人後宮後,依然懷念前夫孟昶,把盂昶的畫像供奉在內宮,騙宋太祖說是“張仙送子圖”(據說後人盛行供奉“張仙送子圖”,就是由此而來)後來,她年長色衰,憂鬱而死。總之,國破家亡,一個弱女子還能有什麼好結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