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學成績好靠家長逼的,初中還會好嗎?

XXZ5511


小學的時侯,孩子還小,就是家長怎樣逼,學習成績也未必能好。

如果真正逼孩子在小學時成績好,上中學時你還是逼不就一樣學習好嗎?

真正的好成績是家長和老師培養了孩子的正確學習方法和孩子的努力而取得的,不是逼出來的。


山東農村小生活


我是個高中教師,雖然沒有教教過小學和初中,但恰好我校是完校,既有初中又有高中,而且恰好我做過十年的初、高中德育工作(目前只做高中的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我的孩子目前正在小學,所以,這個問題,我應該有一點點發言權。


小學、初中、高中學的不完全是一個體系。以數學學習現象為例,小學五年級以前,學的是古典數學,比如雞兔同籠等問題,相對來說,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五年級以後,開始接觸方程,但生活中的問題依然較多,比如追擊問題,相遇問題,烙餅問題。到了初中,完全是近代數學,尤其是初三,開始接觸平面直角座標系,但也是相對基礎,只是翻來覆去學習拋物線而已。到了高中就厲害了,數學非常抽象,除了排列組合外,其他基本上和生活知識關係無關,什麼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三角函數等等等等。有的孩子從小學過度到初中好像毫不費力,但是到了高中,突然就蒙圈了,如傷仲永,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本來中考分數有高有低,但一次考試可能就會翻盤了,高的變低了,低的變高了。這個情況的出現是什麼原因呢?有的家長也問我,小學時數學學的挺好啊,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原因在於,個體的生理、心理、情商、智商、逆商發展不平衡,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個人際遇也不盡相同,所以導致了後天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千差萬別的情況。所以,小學時被逼迫著學習挺好,也可能隨著初中課業量的增大,家長忙於工作(恰好初中生的家長在35-40之間),導致孩子成績就不好。當然,也有可能孩子學習已經養成了好習慣,能多聽多想多學,對學習興趣有了提高,能進行自主學習。

當然,我說了,個體的差別看似不大,其實非常大。比如以我剛剛畢業的學生為例,三年前,有的學生中考成績還不錯,但高考就非常一般,原因是初三時,家長花錢補課一年,到高中後,問題嚴重了,孩子嚴重依賴補課,不補課就不會,補了課,也有可能不會,也就是說,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沒了,不會預習,聽課,複習了。而有的學生,中考成績非常一般,但是這個孩子因為某個際遇,就像開竅一般,突然掌握了學習方法,再加上一定的刻苦學習,成績蹭蹭往上漲,最後還考上了一本。

所以,個人覺得,給孩子寬鬆的環境,給孩子成長的時間,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有良好的家庭生態和人際關係,偶爾再給孩子點小挫折,孩子該成長還是會成長的。當然最重要的,孩子的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孩子成績不好,也得想開,畢竟,你當時生孩子時,只希望他健康快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孩子都上清華北大,但捫心自問,我們自己去了麼?


艾瑞onlyyou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小學成績好靠家長逼出來的,那麼這樣的孩子上了初中以後成績還會好嗎?我作為教師,可以肯定的說,這樣的孩子上了初中以後成績不一定好。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是在孩子的小學階段,只是為了成績逼迫孩子學習,會讓孩子喪失自我學習能力。

對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小時候鄰居家有三個孩子,在孩子的小學階段他們的父母對他們要求特別嚴格,也就如題主所說,逼迫孩子們學習,只要孩子們不好好學習,成績不好,父母就可能對他們進行體罰。在小學時,三個孩子確實在父母的逼迫下成績不錯,一直名列前茅,但當這三個孩子到了初中以後,雖然還是很用功的學習,學習成績卻變得一般。而當初父母沒有逼迫學習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學習知識有了全新的認知,自我學習能力很強,這樣的孩子後來都考上了較好的大學。而當初鄰家的三個孩子直到他們上完高中成績還是平平庸庸,最後只考取了專科。

二是小學被逼迫學習的孩子,上了初中後自我學習的能力差,成績不一定會好。

在小學階段逼迫孩子學習,只為考個好成績,長期以往會讓孩子對於學習產生壓力。由於孩子還小,對於父母的逼迫他們不敢反抗,所以即使自己不喜歡還是一直硬著頭皮去學習。但是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孩子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甚至有可能對學習產生厭惡的心理。當孩子心裡有這種念頭,其實已經沒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動力。當他們讀初中的時候隨著課程增多,課本的內容變得複雜,而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不強時,相應的成績也就不會好到哪裡去。

所以,希望有孩子的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不要一味的只注重成績逼迫孩子學習,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壓力,這樣短期可能有好的成績,但長遠開說一點好處也沒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身邊很多小時候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長大依舊學習很刻苦,但成績卻很一般的重要原因。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我是村官阿麗,歡迎大家關注!


教育前行者


我對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經常表示疑惑,成績好要靠家長逼。

在我看來,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任何一位有些成就的人都是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愛,才成才。像錢鍾書,父親叫他痴兒,因為只要有書就可以,就可以不停地讀下去。我們清華的學生裡面流傳著一個故事,錢鍾書極愛看書,而且特別喜歡在書的邊上批註。清華里說,說不定清華很多圖書裡都能找得到錢鍾書的批註呢。可惜,我在清華圖書館裡還沒有遇到這樣的書。

華羅庚也是如此,對數學極為痴迷,家裡貧困,初中之後就輟學在家。他生過病,腿有些殘廢,只能在家幫父母看店,他把他的零花錢和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研究數學。一個初中畢業生就能《科學》雜誌上發表數學論文,這不單單是聰明能解釋的,而是靠熱愛不斷學習獲得的。

國外的科學家也是如此。像費曼,小時候特別喜歡收音機。在他那個年代,收音機就是高科技的東西,跟現在的手機或者電腦類似。他沒錢,買了很多壞的收音機,他從簡單地換旋鈕開始,到修收音機的各個毛病。相當於一位11歲的小孩學會了大學的知識。


因此,人成才都是靠自發的。


但是,我一說學習主要靠自己,總有人跳出來反駁我。認為我這個不接地氣,哪個普通的孩子不需要家長逼一下呢?現在的學習這麼苦。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現在的學習確實很苦,而且苦得沒有道理,讓很多院士們都搖頭,覺得中小學教育誤入歧途了。


現在的學習苦在哪裡?在學習上精益求精,對所學的知識摳的特別細,要求學生必須考滿分。這種教育方式要求學生極為仔細,而且需要非常多的做題訓練。這在教育家看來,是消磨人的學習興趣,而且是扼殺創新思維的做法。


這種學習方法有多少學生會喜歡?要讓學生喜歡,確實需要一點外力。

國外的高中生其實並不輕鬆,但它的小學和初中是輕鬆的,在中小學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等到了高中,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非常刻苦地學習,這個時候的刻苦他就不會覺得苦,那是他自發的行為。


所以,一個智慧的家長或者教育者,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他對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才會自覺自願地刻苦學習。


另外,在學習上,孩子確實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個時候孩子確實會退縮,也許需要家長逼一下。這個時候的逼一下,在我看來就是在關鍵時刻支持孩子一下,給他一點勇氣和壓力,讓他過一個檻。這種事情是偶發的,而不是連續的。

如果連續的,幾年如一日地逼著孩子前行。我的理解,就是孩子的動力是家長提供的,家長是孩子的動力源,能量棒。我就想問家長,你認為孩子在為誰讀書?為自己還是為家長?如果這個壓力一撤,孩子還有動力自己學習嗎?


想明白了這些,你還會一直逼孩子讀書嗎?


五道口的顏學姐


孩子學習成績的好與壞取決於孩子平時的學習習慣,上課保證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到預習新課,定期複習學過的課程,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是不會落後的。

我是一個小學五年級孩子的媽媽,我的孩子是個男孩,淘氣,好動,但是成績很好,年級組都是前幾名。平常的學習我基本用不著操心,五年級了嘛,很多課程我也不能一下子解答出來,我也要上網搜索或者問老師,一般孩子在家完成作業的時候我都是默默的陪著,直到寫完作業。沒有達到說去逼著他完成作業,或者逼著他複習或者做習題,孩子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是很好的。我也感到很欣慰。

很多孩子小學成績領先,到了初中就會下降或者落後一點,成績一落千丈的畢竟還是佔少數。到了初中下降一點,都不是什麼問題,上初中,孩子學習的科目增加了,各個小學上來的拔尖學生也多了,孩子的競爭也激烈了,換了一批新的老師,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成績有一點下滑這都是正常現象。家長們不要著急,還是要監管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有學習的自主能力,這樣到了高中適應得更快。

初中的孩子,十四五歲,是一個比較容易叛逆的時候,家長們在這個時候更要理解孩子,積極的和孩子做朋友,小學時候的一些強制的方法在初中就有些不適用,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成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希望。


情感小姐日記


我想結合我的經歷,來談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上小學的時候成績還算不錯,這裡的不錯只能說我們的小學太小了,我們一個班才17個人,而且僅僅一個班。當上到五年級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開始合併學校,合併之後,我們班人數變成了58人,同樣一個班。這時候我的成績中等。

過一年後升入初中,初一,成績中等。初二,成績班級靠後。初三,這一年真的是有人墮落,有人開始真正努力的時候。很幸運 ,我是努力的那個。每天五點起床學習,晚上半夜睡覺。180天時間。等到參加中考的時候,也許是幸運,自己考上了重點高中。

所有人很詫異,因為他們的成績在小學,初一,初二的時候都很好,突然初三跟不上了。

原因很簡單,學習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初三最重要的時候,誰都不可以鬆懈。

現在孩子在小學,只要學習成績能跟的上,不嚴重偏科就可以。

到了初中,才是真正見分曉的時候,但是千萬要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不然到時候真的誰都沒用。



爾Lv網課


我認為,小學成績好靠家長逼的,初中成績未必會好,因為,小學的時候一直家長在一旁逼,小朋友的還沒有反抗的能力,到了初中家長在去逼孩子學習,可能會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孩子的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有了厭煩的情緒。所以我個人認為從小學就要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並不是家長逼著學習而是讓孩子愛上學習,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習慣養成了家長不逼,孩子都自覺,這樣不管到多大,只要孩子愛學,學習成績都不會太差。





果果同學錄


小孩兩歲半,我給我小孩買了很多繪本,目前她都不愛讀。這個沒關係,我願意等。我想培養她閱讀的習慣,但我更怕逼迫她去看會澆滅了她對閱讀的興趣,適得其反了。抖音裡不一定都對,但看過一個人說的覺得不錯,學習是小孩自己的事,要讓小孩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


水煮水開


讀書不是逼的,一個人讀書是有一定天賦的,被逼去讀書永遠讀不了書。一個小孩能不能讀書與家長有很大的影響。我想起一個小孩,在小學時,數學測驗才30分,老師覺得大差了,請學生帶家長到校,告訴家長是否讓他留級,對此家長不說什麼,也不對小孩說什麼,小孩受到激勵,期未考試獲得10O分,老師很高興,後來每學期都得老師表揚,在小考上初中第七名,一直在初中高中成績都不錯。但其學習不是逼他的,而是考其自己的努力而來的。如果小孩在小學學習好,到了中學還是靠家長配合好學校老師引導和教育他,我想小孩成績都不會差。所謂的逼的是不可取的,一個無心讀書的人逼之無用。


隱居林中85466304


上了初中,我覺得家長要合理引導,適當幫忙,跟孩子講清道理,帶孩子四處轉轉,體驗體驗生活,大了,叛逆期再逼,會適得其反。

我家孩子今年上大一,其實最大的經驗教訓就是家長著急,孩子不著急,你也是白著急,一點用都沒有,孩子悟了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