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武城煊餅:已傳承400餘年,每個都要懸空烤制,翻上七八翻才成型

在德州市武城縣老城鎮,有一家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小店。每到飯點,都會有慕名而來的食客,來自周邊縣市甚至外省,“行走千里,只為一口”,他們到這裡就是為了吃一頓“煊餅”。

這家煊餅店的師傅叫李月文,今年48歲了。李月文可以說是出生在煊餅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加上家裡老人的悉心指導,及至成年,李月文對煊餅的製作技法已經爛熟於心。20歲的時候,李月文結婚了,從此開始了依靠製作煊餅謀生的日子。

武城煊餅:已傳承400餘年,每個都要懸空烤制,翻上七八翻才成型

老城鎮位於京杭大運河東畔,是連接武城、夏津、清河、故城兩省四縣的交通樞紐。在大運河悠悠歷史中,武城煊餅的製作工藝代代相傳,迄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

武城煊餅以大如盤、厚如指、色澤黃亮、皮酥餡嫩而聞名,經過400餘年的發展,加之大運河文化潤澤,製作工藝日臻完善,逐漸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手工製作流程。2006年,武城煊餅工藝被評為德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古老的飲食文化再度煥發了生機。

武城煊餅:已傳承400餘年,每個都要懸空烤制,翻上七八翻才成型

製作武城煊餅最為特別的當屬那些特製的鍋灶了。煊餅的鍋灶一般為一洞兩灶,前面是烙制生餅的鏊子,後灶則為一個鐺子,鐺子底下放著一層瓦礫作支架。後灶的瓦礫極為講究,這是從老房頂上取下來的瓦片,敲碎成山楂大小,消毒後平鋪在鐺子裡。

武城煊餅:已傳承400餘年,每個都要懸空烤制,翻上七八翻才成型

製作煊餅,首先是和麵,選用上等麵粉,把面和得軟而有勁。調餡是個精細活,把豬肉或羊肉切成豆粒大小的細塊,一般是豬肉配上韭菜,羊肉配上香菜,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上花椒麵、味精、精鹽、生薑、香油等作料調和。

武城煊餅:已傳承400餘年,每個都要懸空烤制,翻上七八翻才成型

武城煊餅:已傳承400餘年,每個都要懸空烤制,翻上七八翻才成型

做餅時,揪拳頭大小麵糰,擀成長條,把肉餡平鋪在麵皮上,用雙手卷起,並將兩頭向內按壓,這樣肉餡就不易外露,再用擀麵杖擀成餅狀。

武城煊餅:已傳承400餘年,每個都要懸空烤制,翻上七八翻才成型

烙餅的第一步就是把生餅放在前灶的鏊子裡烙成型,幾分鐘後,再移入後灶的鐺子裡煎烤,瓦礫間的大量縫隙讓肉餅懸空起來。技藝嫻熟的師傅,通常是兩隻手左右開弓,左手盛陷、合餅,右手上下翻飛,一邊控制著火候的大小,一邊翻烤煊餅,還要不時刷上棉油,外面的棉油和烘烤煎出的肉餡油夾雜在一起,流到瓦礫上,滋滋作響。

大約翻上七八翻時,一個泛著油光、麵皮酥脆、香氣撲鼻的煊餅出爐了。

武城煊餅:已傳承400餘年,每個都要懸空烤制,翻上七八翻才成型

武城煊餅:已傳承400餘年,每個都要懸空烤制,翻上七八翻才成型

讓李月文欣慰的是,他的手藝已經有了傳人。二兒子李金磊退伍歸來後,主動選擇了傳承這項古老的技藝。現在,李金磊對煊餅技法的掌握已經日臻成熟,在下一代人的努力中,煊餅,這門古老的手藝,正得到新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