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天津拾荒老人被物業人員打倒在地:你對弱者態度,是你真正的素質


天津拾荒老人被物業人員打倒在地:你對弱者態度,是你真正的素質

1、

上午看到視頻的時候簡直氣炸了——


幾個人正在收拾一輛三輪車準備拖走,一位年邁老人試圖上去阻攔,被戴帽子穿深色衣服的男人攔住他,且幾次三番動手打他,還將他打倒在地。


收拾得差不多了,他們推著三輪車要離開,老人用盡所有力氣去拽住車子,卻被“戴帽男”蠻力拖倒在地,生生在地上拖開。


……


我匆忙關了視頻,不敢看下去了。


隨著視頻出來的,連“聲明”也看到了。


事件發生在天津,說是城管和物業人員聯合清理雜物,物業公司人員與老人發生肢體衝突。社區負責人現場協調,物業公司與該工作人員向老人道歉,並得到老人諒解。


下面的第一條評論是“道歉就完了???”,得到了5.7萬人的回應,相信很多像我一樣憤怒的人都在問相同的問題:這叫肢體衝突嗎,不是單方面毆打嗎?道歉就有用的話,要警察干嗎?老人真的諒解了嗎,還是不得不“諒解”??!


若是平常時候看到這種新聞已經足夠讓人傷神了,疫情時期,人與人之間更應該互相體諒、守望相助的時候居然這樣拳打腳踢一個老人,哪有什麼人性可言?!


“聲明”發出後,有熱心網友去探訪老人,發現打人的人並沒有道歉,這更加令人憤慨了;後來看到相關報道,打人者被依法處理了,無論如何算是還給老人一個公道。但看到他在視頻中坡腳走路的樣子,還是讓人很心酸。


2、

有人回覆我說:視頻沒頭沒尾,不知道前後發生過什麼,不予評論。


呵呵。真是理智呢。


結合著相關報道,大概還有些人嘴角冷冷地笑:你看,我就說嘛,新聞裡不是說了嗎,他在那裡長期、反覆堆放雜物,存在火災隱患……


這簡直是典型的邏輯繞圈圈。


老人堆放雜物,有火災隱患,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理,理智、文明執法,我們作為圍觀群眾絕對沒有一句廢話,他做錯的事情,自己應該承擔後果;


同時,所謂工作人員沒有任何理由、任何權利去毆打的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這是違法行為。


兩回事,一碼歸一碼。


就如同前幾日引起大討論的威海的光頭男暴擊將他口罩摘掉的女子一樣,女人插隊且將他口罩摘掉有錯在先,那就該報警報警,該處理處理;


但是他火一大,揮拳相向,而且力道那麼重,那麼他該接受的懲罰也一點都逃不掉。


不同的是,在拾荒老人的這段視頻裡,我們悲哀地看到:有些人真的是完全沒有心的。


當他面對的是一個如此年邁的老人,弱勢到這般的人,沒有一點點同理心,蠻橫,霸道,囂張到宛若《賣炭翁》中的惡吏,仗勢欺人,把欺負老人當成自己的本事。


3、

一個人的素質,很多時候就是體現在他對弱勢群體的態度上。


當你面對強者的時候,不卑不亢固然令人讚賞,有些許自卑也是情理之中,大多數時候,很難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高低,內心高下;


但是當你面對比你弱的人時,你是驕縱無禮,還是謙虛豁達,是賣弄欺侮,還是以誠相待,則能夠非常直白地讓人看到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是善還是惡,是真君子,還是真小人,在面對弱者的態度中,一目瞭然。


還記得前些天那條讓人淚目的視頻嗎?


火車上,一位沒有買到口罩的大媽不時捂住嘴,一方面擔心有病毒,一方面又很無奈自己沒有口罩。


一位乘務人員走過來,將自己發的口罩送給她,讓她戴上。大媽感激得只擦淚,我們這些看客的心也被擊中了。


素不相識,下了這趟車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見面的人,但是這位叫不上名字的普通乘務人員還是將那麼珍貴的口罩送給了陌生的大媽,他有一顆悲憫的心啊。


還有另外一個新聞,我特意拉來豆豆哥又看了一遍——一個看上去只有10歲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跟著大人騎電動車經過垃圾箱時,特意下來將瓶子送給了拾荒老人。這時,他發現老人沒有口罩,於是跑去大人旁邊,使勁拽了兩次(大人應該沒搞懂他的意思),拿了一個口罩,還幫老人戴上。


這樣的時刻,人性的光輝讓這個小男孩無比高大。


正因為有這樣人性的光輝,才讓人覺得世界真的還值得。


對待一個陌生人,一個拾荒老人,一個乞討者,更要有一顆悲憫之心。因為我們比他們過得好一點點,力所能及之內給他們一點幫助,他們也許就會更暖一點吧?


有一首歌唱的是“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溫暖的人間”,這世界,不光是我們生的地方,更是我們活的家園。我們不光要吃飯睡覺,更要創造價值,創造愛,讓它真的變成溫暖的人間啊。


4、

昨天讀陶勇醫生的訪談——他正在康復階段,很有可能不能再繼續為病人做手術了。


他說“如果有一天能再見到他(傷醫者),我想讓他看看我背上腰椎手術留下的傷口,我想告訴他,當時我們給他做手術,包括給他省錢,對他真的是仁至義盡。我想讓他知道,其實這個社會沒有他想的那麼黑暗。”他甚至說,手術後他(傷醫者)的視力也恢復了一部分,否則也不能追著自己砍。


陶勇的師妹說,他這樣有大作為的人,好像有一種鈍感,他感受不到別人對他的惡意,或者說他從來不願意把別人想得特別壞。


陶勇醫生說,他並不恨傷害他的崔某,他看到過太多悲慘的命運,所以他更能承受打擊。


……


一整篇報道,看到我幾次三番眼眶發熱,想要流淚。因為感受到了一個偉大的人格的光輝如何照亮我們,讓我們感受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光亮的人存在。


他們並沒有致力於做一個英雄,也不把自己想得多偉大,他們投入去做自己專注的事情,幫助那些弱勢的人,設身處地為弱者、少數群體著想,因為他們的心裡有光明。


報道里說,陶勇醫生還是北京市感染性眼病中心的主力隊員,要給這些人做手術,有的醫生會心生恐懼,陶勇專門總結了相關的小冊子發給同行參考。


他說自己也有過打退堂鼓的時候,這類手術既費勁又不掙錢,但是最後他發現無法放棄他們,“因為這類特殊群體的病情太複雜了,醫生既要有膽量又要有經驗,我放棄了,他們就很難找到更合適的人。”


作為一個普通人,也許我們沒辦法像陶勇醫生一樣治病救人,但是我們絕對可以在心中多積攢一點光亮,多存放一點溫暖,當遇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不吝嗇我們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